英特爾谷歌阿里華為等創建CXL標準 CPU和加速器晶片超高速互連

2020-11-28 網易科技

(原標題:Intel and tech companies create CXL standard to link datacenter CPUs to accelerators)


圖:CXL是一種新的計算互連標準

網易科技訊 3月12日消息,據VentureBeat報導,由英特爾、微軟、阿里巴巴、思科、戴爾、Facebook、谷歌、惠普企業以及華為組成的科技聯盟,正創建名為Compute Express Link(簡稱CXL)的新計算互聯標準,以便在數據中心CPU和加速器晶片之間實現超高速互連。

這個科技聯盟的目標是提供突破性的數據中心性能,幫助計算機跟上物聯網時代數據爆炸性增長的步伐。英特爾數據中心執行副總裁兼總經理納文·謝諾伊(Navin Shenoy)表示,CXL將消除CPU和數據中心專用加速器晶片之間的瓶頸,加速數據工作負載,如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豐富的媒體服務、高性能計算和雲計算應用。

這個新成立的組織已經批准了CXL Specification 1.0,它將改進CPU與其他設備(如二級處理器或加速器)之間的通信,並為數據密集型應用程式提供更好的互連和更好的內存一致性。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的競爭對手AMD尚未加入。 (小小)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王鳳枝_NT2541

相關焦點

  • 華為超算沸騰體 申威28nm超算晶片秒殺華為7nm超算晶片
    華為鯤鵬920處理器浮點性能較弱雖然部分網友看到「1300萬億次」的數字很沸騰,但從性能來看,這臺超算性能並不強,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為120+P,而1300萬億次是1.3P,相當於神威超算的百分之一左右,在全球TOP500超算中能夠排到300位左右。就華為鯤鵬920來說,其實並不適合用來當超算晶片。
  • 英特爾矽光子迎來重要技術突破:將光互連引入伺服器和封裝
    原標題:英特爾矽光子迎來重要技術突破:將光互連引入伺服器和封裝   今天,在英特爾
  • 英特爾公布量子計算低溫控制晶片,與谷歌和 IBM 差異化競爭
    谷歌和 IBM 在研發量子計算時都需要一套體積龐大的控制和冷卻系統,一些管子的尺寸比人還粗,還需要數百根電線連接到外部微波發射器上。 英特爾量子硬體主管 Jim Clarke 表示,「儘管人們非常重視量子比特本身,但同時控制多個量子比特的能力一直是業界挑戰。英特爾意識到,量子控制是我們開發大規模商用量子計算系統亟需解決的難題之一。
  • ArterisIP推出Ncore 3緩存一致性互連IP,可讓同一塊Soc不同協議的...
    造就下一代機器學習和自主駕駛系統晶片(SoC) 支持Arm AMBA CHI協議、CCIX和ISO 26262功能安全標準在2017年Linley處理器大會上,從事商用系統晶片(SoC)互連IP的創新供應商ArterisIP今天宣布推出第三代Ncore緩存一致性(Ncore 3 Cache Coherent Interconnect
  • 一文看全:全球99家AI晶片公司全景圖,中國正在崛起
    在2019年的Hot Chips大會上,英特爾公布了即將推出的高性能AI加速器的新細節:Intel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其中NNP-T用於訓練,NNP-I用於推理。英特爾的工程師展示了混合晶片封裝技術、Intel Optane DC持久內存和optical I/O技術的細節。
  • 華為計劃在上海建不用美國技術的晶片工廠
    Intel低價收購人工智慧晶片相關初創公司   11月2日消息,Intel宣布收購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初創公司SigOpt,這家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創建用於建模和仿真的優化平臺。另外,高通確認,在當季收到了華為一次性付清的18億美元(約合120億元人民幣)款項。   美國晶片創企獲得3500萬美元B輪融資   11月6日消息,美國晶片創企Ayar Labs獲得了3500萬美元(約2.32億人民幣)B輪融資,將用於光學互連晶片的研發及解決方案的商業化。
  • 英特爾成功測試17量子位超導計算晶片 與IBM、谷歌研發競爭加劇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0日,英特爾宣布攜手荷蘭研發合作夥伴QuTech成功測試17量子位超導計算晶片,這款測試晶片的體積相當於一枚1元人民幣硬幣,更重要的是,英特爾稱該晶片的輸出輸入信號能力比晶片線焊方式提高10-100倍。「我們正在把量子計算從學術界帶入半導體行業。」英特爾量子硬體的主管吉姆·克拉克(Jim Clarke)說道。
  • 電腦CPU到達物理極限,這是國產晶片追趕的好時機
    電腦CPU到達物理極限,這是國產晶片追趕的好時機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產品逐漸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就拿電腦cpu來說吧,現在市場上最主流的兩個cpu品牌就是英特爾和amd,除此之外再無其他,這兩個品牌壟斷了全球電腦的cpu市場。但是我們國內的晶片企業這些年也從未停止發展,比如說我們的龍芯、申威等企業,龍芯的cpu已經用在了北鬥導航衛星之上,而大名鼎鼎的超算設備神威太湖之光使用的就是申威的晶片。
  • 用於6G的超高速THz無線晶片有何奇妙之處?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和日本大阪大學(Osaka University)的科學家們製造了一種新的晶片,使數據傳輸速度超過第五代(5G)電信標準。該晶片能以每秒11千兆比特的速度以太赫茲(THz)波的形式傳輸數據。這超過了5G的理論最高速度每秒10千兆比特。5G是無線網絡最新的速度升級。它太新了,以至於在很多地方都還不存在。儘管如此,研究人員仍在忙於下一步的工作:6G。
  • 跳票數年,英特爾10nm終現身:重新定義電晶體架構,節點內性能提升超...
    一英特爾的掙扎:多次跳票的10nm早在 2013 年,英特爾就設想通過 2.7 倍密度的 SAQP、COAG、Cobolt 互連,以及 EMIB 和 Foveros 等新的封裝技術,讓 10nm 晶片成功接過 14nm 晶片接力棒。
  • 阿里平頭哥三篇論文入選ISCA2020;官方公布華為P40圓角曲率輪廓…
    > 1、中國晶片企業新紀錄:阿里平頭哥三篇論文入選ISCA2020 3月25日,計算機體系結構頂會ISCA 2020公布了論文入選結果,阿里平頭哥三篇論文入選,創國內晶片企業紀錄。
  • 英特爾推出「積木」堆疊封裝,實現SoC級性能,成就無限創意
    >、超高速內存、超微互連、以及為開發者統一和簡化基於英特爾計算路線圖進行編程的通用>、圖象處理以及針對人工智慧加速器等等。對晶片尺寸大小沒有限制,從而在理論上保證了異質晶片的互連。傳統焊料技術已接近極限,為此英特爾推出了「混合鍵合」技術,可以讓晶片之間的間距縮小到10微米,橋凸和互連密度上也會做的更好。
  • CES前夕,谷歌「Coral家族」迎來新成員!將在今年上半年推出
    10月,谷歌在部分地區進行了beta測試。目前,已有150美元的Coral開發板、74.99美元的Coral USB加速器和24.99美元的5百萬像素攝像頭配件等產品在進行銷售。近日,在2020 CES開幕前夕,谷歌宣布「Coral家族」的新成員將於今年晚些時候上市。
  • 群雄逐鹿矽光子晶片市場
    (包括矽基發光器件、調製器、探測器、光波導器件等),並利用這些器件對光子進行發射、傳輸、檢測和處理,以實現其在光通信、光互連、光計算等領域中的實際應用。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英特爾就開了一個平面光電路公司,這引起業界的頗多關注,但他們在 2004 年卻又將這個業務悄然關閉。數年前,Intel宣布他們的 Light Peak技術能夠讓高速光連結降到平價,這讓光互連領域為之興奮(Light Peak 後來演變成蘋果的 Thunderbolt)。用於電傳輸。
  • NOEIC發布超高速矽光晶片技術的重大進展
    在日前召開的ECOC 2020上,NOEIC和中信科聯合發布其在超高速矽光晶片技術方向取得的重大進展,首次利用矽光微環調製器產生了200 Gb/s PAM4光信號,並成功實現2km單模光纖傳輸,該成果為下一代800G光模塊和共封裝光子引擎提供了超低功耗超高集成度的晶片技術方案。
  • 英特爾眾創空間加速器升級 創新別永遠留在實驗室
    而這也是英特爾眾創空間加速器升級為「英特爾創新加速器」後最核心的要素:為眾創空間的創新項目提供資源對接,加速成長。刀口上舔血 創業者需要加速的機會「英特爾眾創空間加速器創新大賽」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分賽區遍及了全國7個分賽區。最後,專家評選出了3個項目:極元高速基因測序數據分析平臺、視覺導航控制器、眾智雲基站分列了冠亞季軍。
  • 英特爾推動集成光電的發展,將用於數據中心
    這些進步代表著光互連領域的關鍵進展,它們解決了電氣輸入/輸出(I/O)性能擴展上與日俱增的挑戰——目前需要大量數據計算的工作負載已經讓數據中心的網絡流量不堪重負。英特爾展示了包括微型化在內的關鍵技術構建模塊的多項進展,為光學和矽技術的更緊密集成奠定了堅實基礎。
  • 英特爾研究院五大前沿領域研究進展揭秘!神經擬態架構性能已達CPU 2000倍
    目前,光互連(optical)在長距離、遠程和地下傳輸中佔主導地位,而電氣互連(electrical)主要用於短距離、主板互連(board to board)和封裝互連(package to pack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