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闢謠:「跪筆彈鋒」有網傳的那麼不堪和「誤人」嗎?

2020-08-30 木於舟

百無聊賴時,偶爾會刷一下小視頻排解寂寞,最近在看視頻時發現一個書法名詞出現頻率特別高——「跪筆彈鋒」。書法小視頻中出現這詞倒是不奇怪,畢竟這也算基礎筆法的一種,但是真正令人疑惑,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各位視頻作者對「跪筆彈鋒」的態度。

諸位無私「傳教」的書法視頻作者的主觀認識基本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此為筆法精要,為楷書用筆不傳之秘,提鉤不二之法;一類認為此法乃誤人之謬傳,惑人之根源,而且言之鑿鑿,好似有意為書法正道一般。

一個極為普通的四字書法用語,為何兩派意見反差這麼大呢?我們要從以下幾點開始分析一下。

  • 這四個字源起何處?

「跪筆彈鋒」相信很多學書法的朋友都聽說過,本為古書論中語句,但實際上它是由當代書家田氏兄弟「發揚光大」,變得耳熟能詳。這其中要得益于田蘊章先生,大田先生是最早一批通過網絡渠道進行教育傳播的書家,早年間在網絡上有很大影響,收攏了大批追隨者。

之後便是其胞弟田英章依託某楷書網站,進行了有組織有紀律的二次運營宣傳,乃至運營成了獨門獨派的「田門」,大有開山立宗之勢,一直到今天。對當下書法輿情有些了解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去年火爆書法圈的「退田門」,說的就是小田組織的門派。現如今網絡上很多推崇「跪筆彈鋒」的作者,基本都是其門人。

  • 筆法表現是怎樣的?

說到「跪筆彈鋒」的筆法表現,就要談到田氏兄弟的楷書。田氏兄弟的楷書取法雖略有差異,但都以歐楷為根基,而且殊途同歸,二人總結成熟的自家筆法習慣也比較類似,之所以類似,這起源於兄弟二人的學字經歷。

幾十年前,老輩人生活條件艱苦,買一件衣服先給老大穿,老大穿完給老二,老二再傳給老三,以此類推。家庭教育呢,也基本是爹媽教老大,老大帶老二老三,然後爹媽忙工,相信經歷過的朋友都應該很熟悉。

二田學書便是如此,大田比小田年長十歲左右,所以家裡是父親叔父師父三人教大田,然後大田教小田,故而二者的筆法上只是略微差異,這些事情在田蘊章先生的回憶錄中寫過。

這其中就涉及到了「鉤」的寫法,這個「鉤」就是由跪筆彈鋒寫出來的。


二人提鉤筆法都是一樣的,而且是字字的鉤一樣,講究的是「外方內圓」,邊有圭角。

形相同,則法相同,也就是用筆動作相同,均由跪筆彈鋒而來。

  • 何為跪筆彈鋒?

跪筆彈鋒是指筆行至筆畫末端,利用筆鋒自身的彈性將筆尖彈起,形成筆畫。

筆至末端時,因為筆尖的部分是壓在紙面的,所以有「跪筆」一說。「彈鋒」則是利用毛筆本身的彈性,把壓在紙面的筆尖彈起,重新聚攏成形。

書法之所以能成為書法,很大一部分是由於書寫工具是「毛筆」,如果是像外國一樣用雞毛鵝毛寫字,肯定是不會有如此璀璨的書法藝術出現。

因其性軟,奇怪生焉。

毛筆是用動物身體上最好的毛髮製成,鋒是軟的,而且有彈性,所以最見精神的筆畫一定是立足於筆性的,也就是彈性。

理解彈性,是用筆之根本。

當然,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跪筆彈鋒」是一種筆法,一種用筆的方法,並不只見於「鉤」,之所以用鉤來解釋,是因為這個詞好似被宣傳成了「鉤法」的獨有代名詞。

把一種筆法固定為一種形態表現,本身就是沒入門的表現,所以莫要被謠傳所矇騙,學筆法要學本質,所有用彈性出鋒的筆畫,如部分點提鉤等,都可視作跪筆彈鋒,非獨鉤畫。

再專業一點說,跪筆彈鋒為一種收筆動作,橫豎撇捺點,每一個筆畫都有收筆,只要收筆時筆鋒狀態處於一種壓紙狀態,都可用這種方法出鋒,只不過出現的形態有美醜之別,並不全都適用。


  • 這個筆法到底是對是錯?有沒有網傳的那麼誤人和不堪?

我可以肯定的說,這個筆法沒有問題,因為它是一種非常正確的收筆方法。而且不單放在田楷裡沒問題,放到歐楷本身也對,不僅如此,放到歷代很多書家中也適用,比如趙孟頫。


之所以很多人說此法誤人,實際上跟那些把此法宣傳成獨特「鉤法」的人一樣,沒入門,還不懂什麼叫筆法,換句話說就是,連毛筆的筆性都還沒搞清。

就像之前所說,現在宣揚此法的均為田楷的追隨者,這些追隨者學誰,我並不清楚,但據去年退田門風波所曝,入小田門下,必須學他的字,而大田教學,則是一直強調要學古人,不要學他,這在他的視頻裡也有原話。

當然,這也是我敬佩田蘊章的原因。憑良心說,我從不懂筆法到懂筆法,對田楷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但從沒說過大田一句壞話,原因很簡單,人家道理說得很清楚,也確實是為了初學者好,但是有人不聽勸告,那就怪不得人家了。大田的做法和小田有本質區別,所以我對二人態度也有所區別。

當初田蘊章在講跪筆彈鋒時,他並未把這種鉤當成死法傳播,而是以此來告誡初學者不要「描」鉤。

歐楷的鉤是比較難寫的,初學者不懂用筆技巧,常常寫不出這個「鉤」,要麼是寫完豎之後像畫畫一樣描出鉤,要麼是向左撇筆,出來一個軟綿無力的鉤。

田蘊章講跪筆彈鋒本是歸正初學者的用筆問題,教會他們利用毛筆本身的筆性去書寫筆畫,而非描畫,這是合乎法理的,而且也是非常正確的。

但是到了今天的田楷愛好者身上,好似就成了「聖旨」一般,鉤必須跪筆彈鋒,而且跪筆彈鋒只代表鉤。

這大概才是很多反對聲音跳出來大喊「跪筆彈鋒誤人」的原因。

它誤人嗎?

這四個字一點都不誤人,誤人的,乃是人。

理解不到位的誤人,理解歪的誤人,不理解的被人誤了繼續去誤人,這種笑話在當下網絡世界隨處可見。

正如前段時間流行批判「孫曉雲捻管」一事,有些人認為有,有些人認為孫曉雲誤人,她誤人嗎?

但凡在強調這些的,無論是跪筆彈鋒還是捻管行筆,無論是堅持還是抵制,都是沒入門的,不懂筆法的,這在之前的專欄文章裡講過。

筆法,是使用毛筆的方法,毛筆本身是一種性質特殊的書寫工具,運行中可以做出千萬種形態上的變化。

所以實用它的話,哪有一定之規?有一定之規還能做出這麼多變化嗎?

能變化,無非是合理利用毛筆本身的性能而已,上下是彈性空間,左右是聚散空間,總而言之叫「用鋒」,所以跪筆彈鋒和捻管有哪點是絕對的?不都是一種出鋒或者行筆調鋒的手段?

有它沒它,都能寫字,都能寫好。但是有它,能讓你在散鋒狀態下不同重新舔筆也能寫好字,這本質上省去了很多麻煩,增加了書寫順暢度,而且有了這些動作也能讓某一種風格的線條更加渾厚好看。

你說,這到底是是對是錯?到底該如何理解?

正確答案無非就是一句廢話:到該用時用,到合理的筆鋒狀態下用。那什麼時候改用什麼時候合理呢?自己去臨帖體會,這又不是死的,就好像問你一天吃幾頓飯一樣,餓了就多吃,不想吃就少吃,吃飽後非要再塞兩口,也不是不允許,哪有一定之規。

不學是講不通的,不臨精自己也悟不到。



這兩天能看見一人寫字視頻,悟得捻管筆法後好似發現了新大陸,筆筆捻管,結果動作是對,但捻出的效果著實不如不捻,然後他還宣傳捻管的好處。。。。。

這實在讓我不知該哭還是該笑。

入了門的人,不會嘲笑沒入門的人,因為他們也是那個階段過來的,都理解,互相嘲笑貶低的肯定都是沒入門的,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但是我確實沒想到還有這種人才,我自學走過的歪路也算夠多了,但著實沒能犯過這種二,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老師就強調看待事情要辯證看待,要對立統一要矛盾,不要太絕對。怎麼還有人能把跪筆彈鋒和捻管當成聖旨一樣看待呢?這已經不是封建社會了,怎麼還搞封建社會那套?

在反觀今日所說堅持和反對跪筆彈鋒的兩撥人,何嘗不是與這捻管大兄一樣的偏執?

我到現在都不敢說自己的總結的理論一定最合理,只能保證方向正確,是一個沒有問題的思考方向,因為我上邊有比我水平高的人,他們也會有獨到的見解。看我專欄的都知道,我常說自己只提供一種思考維度,告訴別人怎麼思考關於古帖中的問題,至於能思考出什麼東西要看自己的悟性,如果看完我文章就記住我的結論了,那相當於沒看。

不要去輕信別人,網絡上的東西不是那麼好學的,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每個各階段有對書法的不同理解,而且他們都偏執認為自己是對的,事實上。。。。我能講出這些,是因為自己也從那個階段過來的,所以我並不要求別人信我,信我本身與信那些誤人的大哥沒區別,都不會辯證看待事物。

書法裡,唯一值得相信的只有古帖,古書論都得摘著看,當下名家也有各自的見解,不要分對錯,都去了解一下,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夠了。

寫三千字文章,實在是因為這些東西太誤人,而且誤的都是初學者,誤不著我,這才是最可氣的,我的彎路都是自己誤自己,這可好,短視頻時代一來,開始有人當街挖坑了,然後眼瞅這一堆人往裡跳。

每個階段都有岔路,如果不懂辯證看待問題,歪路越走越多,被拐到山溝也怨不了任何人,只能捶胸流涕怪自己糊塗。

學東西不要死,多考證,多動腦,勤問人,問水平高的人,問多幾個人,然後再總結提煉感悟一下。

其實我就想說一句,沒有誤人的筆法,只有誤人的人,沒有對或不對的筆法,只有不會用的人。

相關焦點

  • 和跪筆彈鋒齊名的三角一肚,田英章詳解永字八法之楷書側法點畫
    和跪筆彈鋒齊名的三角一肚,田英章詳解永字八法之楷書側法點畫首先,寫楷書應在方格內,「永」字的點筆應在字格縱向中心線的上方,而且必須居中,不可偏左或偏右。點筆不可太大,也不可太小,要稜角分明而飽滿,要求是「三角一肚」。行筆的方法是:下筆要虛而快,虛,就是露鋒,要輕入筆,要乾淨,要把第一個「角」寫出來;快,就是邊落筆邊行筆,要準確、堅定、快捷。
  • 怎樣理解書法八面出鋒
    八面出鋒,是人們對書法大家對米芾的讚譽。其意是運筆自如,能按照書寫要求,在字的任何一個方向(轉筆、折筆、行筆時終以筆鋒一面觸 紙 ) 收鋒出鋒 ,形成「八面出鋒」的藝術效果 。
  • 書法「用筆」的訣竅,王羲之等人這麼總結,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
    趙子昂有一句經典名言:「用筆千古不易,結體因時向傳。」從這句話就能夠看出,書法的「用筆」,是有一個傳承規律的,並且是那些書法高手都在默默遵守的,千古不變。關於書法「用筆」,其中到底有什麼訣竅呢?古人是這麼總結的,一共11句,最好背下來。1虞世南《筆髓論》:「管為將帥,處運用之道,執生殺之權。毫為士卒,歲管任使。」
  • 書法有法:筆法、章法、墨法
    文/一者書法的表現對象是漢字,經過一點一畫的書寫構成一個漢字,書寫這個過程由一定的方式方法,逐步有了筆法一說。書寫每一個點畫皆有起筆、行筆、和收筆過程,期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筆法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自楷書產生,由使轉開始有了提按,最能說明筆法問題的是楷書。
  • 分清書法的主筆和終筆,是掌握書法字形的關鍵
    我們平時說話,會有重音,在書法當中,也有重點筆畫,簡稱主筆。比如說日常交流的時候,「您吃了嗎?」「吃完了嗎?」,其中「吃」字肯定是重音,於此要找到書法中的主筆,是有一定技巧的。而是需要從字的虛實、強弱和位置上去看,在心裡給它一個位置,簡單來說,就是要做到心中有數。不過也不要邊寫邊想,想畫哪就畫哪,這樣是不行的。寫書法的時候要做到一看到寫字的紙張,就馬上知道這個紙上的方框內,一個字的撇在哪,捺在哪,這個字的關係是怎樣排列。很多人寫書法的時候,他面對空白的紙張,下筆時是茫然的,這時候就是欠缺基本功,找不到一個字的重點。
  • 網傳小孩被放進泡沫箱凍死在冰庫 湖南警方闢謠(圖)
    湖南益陽警方闢謠人民網北京7月13日電(記者孝金波實習生扶倩羽)近日,一段「小孩被放在泡沫箱凍死在冰庫」的視頻在網絡熱傳,網傳視頻顯示,一個四五歲左右的小男孩躺在裝有冰塊的泡沫箱子裡,一個中年婦女一邊痛哭一邊往外撿拾冰塊。7月13日,「求真」欄目記者從湖南益陽桃江縣警方獲悉,小孩系溺水死亡,並非網傳的「被人販子麻醉」、「被凍死」。
  • 書法的筆法——運筆
    但是光有筋骨而無血肉的毛筆字是不美的,所以歷代書家在書寫時都不是單用筆鋒的(而且筆鋒與副毫也無法截然分開),而須兼用副毫。副毫控制著筆畫的粗細,副毫與紙的接觸越多,筆畫越顯豐滿,故又有「副毫豐血肉」之說。書家在運筆過程中,總是根據自己的審美觀來協調運用筆鋒和副毫的。看重筋骨,以瘦勁為美的人,就少用副毫;而既重筋骨又重血肉,以豐腴為美的人,就必然多用副毫。
  • 書法口訣全集,值得收藏
    書法口訣全集一、贊書法藝術好書法歷史很悠久  條件充足多遊覽傳統藝術不可丟  觀古蹟來看大川書法藝術魅力大  多看匾額和招牌美化環境全靠它  欣賞碑帖和書箋又養心來又養身  勤訪書家多切磋陶冶情操能延壽  交流學習和心得
  • 明畫家傳:宋克,書法列「三宋二沈」、吳門十大才子,善書工畫竹
    不過他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書法成就,繪畫也是精工。只是沒有書法那麼影響力大。他不同於元末明初時「吳中四傑」有二個(註:吳門四傑是指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不要混淆了)是牆頭草的,比如楊基和徐賁:大多表現維護元代統治立場,入明又懷念元室。然後又入明當官。徐賁也同楊基差不多。但宋克雖出身於一個富裕家庭之中,但是卻很不喜元朝。
  • 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
    書法創作時一般講究「平腕豎掌」。唐代書法家韓方明說:「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所加也。」康有為說:「欲用一身之力,必平其腕,豎其鋒。」(《廣藝舟雙楫》)那麼,書法創作中的「平腕豎掌」是什麼意思?不過,這樣的「腕平」有一個問題——筆桿就會向右傾斜!於是朱九江又教康有為「食指、中指、名指層累而下,指背圓密……大指橫撐而出……大指所執愈下,掌背愈豎,手眼骨反下欲切案,筋皆反紐,抽掣肘及肩臂」。但是,這樣做雖然能做到「腕平而筆正矣」,但是使用起來手筋「反紐」,頗不自然。那麼,「腕平」究竟是什麼意思?
  • 「寧靜致遠」書法欣賞
    古人有「陽氣生則華壁立,陰氣升則風神汰」之說,藝術價值體現在作品意蘊與人文精神之中。觀山先生注重字內功與字外功兼修養蓄,技藝日臻成熟。觀其書法,有入木三分之感,一派陽剛之氣,每字之間結構相得益彰、疏密恰到好處,整幅作品氣象渾穆、魄力雄強、俊偉挺拔,給人一種君子風度和文人氣質,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濃鬱的書卷氣和詩意美。
  • 離婚真的那麼不堪嗎?
    雖然,結束一段關係,多多少少都會有痛苦,但從整個人生的高度來看,你還有幾十年的時間,也許離開這段婚姻,反而是走向更好的轉折點。我知道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人覺得離婚是一件挺不堪的事,包括我的好多來訪者。他們在心底覺得離完婚有點低人一等,覺得人家的婚姻再怎麼不幸福,至少人家還有,我連婚姻都維持不下去,多多少少說明我有哪裡有問題。
  • 「網警闢謠」關於網傳「100多個外地人偷搶小孩」「假軍人用望遠鏡...
    闢謠一近期,嘉峪關網警在網上巡查執法過程中發現,有個別網民在新浪微博等平臺發布一則標題為「緊急通知」的不實信息,稱:「從三亞來了100多個外地人,之前已經到了嘉峪關市了,專門偷搶小孩的,天水一帶已丟了20多個,解剖了
  • 現代書法就是無恥書法和白痴書法!
    這本來是個好現象,可是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新人佳作實在不多,而立異競醜者卻如過江之鯽,有泛濫成災的趨勢。狂怪與俗,如醉酒巫風,丐兒村漢,胡言亂語,四出暴走。這種正不敵邪的書壇文化生態實在堪憂。書法家多如恆沙,得到社會公眾認可的大家和書風卻罕見。按捺不往的久藏的疑問終於升起:不說殿堂,離書法的正門還有多遠?中國的書法能抗擊異化嗎?
  • 網傳泉州山美水庫有巨型食人魚? 闢謠:假的!
    網傳食人魚圖片而@泉州網警巡查執法在8月16日曾發布微博進行了闢謠,稱這是偽新聞,與山美水庫無關。據了解,《泉州晚報》曾於2009年發過同題闢謠報導。□早報記者 龔翠玲山美水庫 最大的魚未發現超過百斤的該帖子說,吃人怪魚肚中有人的骸骨,現在水庫已嚴禁下水。最後有人出計謀,用活雞引出怪魚,將其擒住。「山美水庫有食人魚?
  • 什麼是書法的「墨法」?墨法用得好,書法才有魔力
    好的書法作品,不僅僅體現在用筆、章法等方面,用墨也是很關鍵的一個因素。古人在創作書法作品時,都是用墨塊研墨,墨和水的比例全憑個人喜好及經驗,所以每個人用墨的效果有很大差別。現代人大多使用現成的墨汁,雖然簡單便捷了,但也讓人在用墨上少了很多創造力。
  •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
    想練習硬筆書法,買什麼樣的筆,如何練習文/成長新視點序言:硬筆書法,是書法的一種表現形式。從書法使用的工具來說,主要分軟筆和硬筆兩種,這兩種工具書寫出來的字,風格各異,各有優點,也各有其藝術特點,在不同環境下深受人們的喜愛。一、硬筆書法的工具、特點。最常用的硬筆主要包括鋼筆、原子筆、中性筆和鉛筆等。
  • 寫小篆必須圓起圓收嗎?不要讓錯誤的方法,成為你書法進步的阻礙
    說起小篆,大部分人可能會比較陌生,倘若提起秦始皇,那就廣為人知了。小篆正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推出「書同文」這一舉措,所制定的官方文字,所以也被後世稱之為「秦篆」。由於小篆法度嚴謹,字形古樸優雅,被很多書法愛好者作為書法入門的首選。
  • 馮世平書法作品欣賞
    看過馮世平先生書法或接觸過馮先生的書法愛好者,都會說先生的書法字如其人、立品為先、書法清高。一件上乘書法作品要從三個方面去考慮, 即書法藝術的美學三要素:用筆、結字、章法。當然從更高層次的美學要素是氣,是神,是韻,是情,是整體的格調,意境。
  • 趙孟頫:「用筆千古不易」,到底指什麼?
    「今古雖殊,其理則一」: 從書法創作實踐去驗證「用筆千古不易」 書法理論必須和書法創作緊密結合,並在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才具有指導書法創作的強大生命力,否則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