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明白什麼是摩擦力
2、知道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壓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實驗探究活動,找出摩擦力與壓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活動來學習摩擦力,學生養成勤思考,多動手,實事求是的科學思想品質。
2、使學生能聯繫實際探究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養成勇於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和原理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明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難點】
明白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並且會正確對待摩擦力,思考增大或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演示筷子提米的實驗: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並壓緊大米,向上提起筷子會很容易的將筷子拔出;重新將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會兒,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
提問:同學們,究竟是什麼力量讓小棍提起米杯來呢?你能給這個力取個名字嗎?(引出課題)
環節二:概念建立
1、提出猜想
教師引導:摩擦力的大小和什麼有關呢?
學生分析:由生活出發會發現:物體的質量越大,其摩擦力就會越大,物體接觸面越粗糙,物體的摩擦力會越大。
教師引導:那由實驗來確定下摩擦力與物體質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係。
2、設計實驗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利用手中的工具來驗證自己的假設。遇到學生可以考慮三個問題:
(1)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如何測量?
(2)需要哪些測量工具和實驗器材?
(3)咋樣設計實驗方案和處理實驗數據?
提醒學生彈簧測力計測滑動摩擦力的原理,保持木板水平及小車的勻速直線運動,才能達到二力平衡。實驗結束後要做好數據的收集及整理。
3、實驗並收集數據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鼓勵學生動手實驗並積極的交流討論。
4、分析論證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分析:
(1)在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在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2)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接觸面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
環節三:概念深化
1、摩擦力的增大或減小:
(1)問題的提出:通過冬天在結冰的路面上行走人為什麼容易摔倒?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人在冰面上行走而不摔跤?等問題和將粉筆橫放與豎放在斜在手中的物理課本上觀察現象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科學世界」。
(2)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摩擦力的增大與減小方法。
(3)全班總結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
環節四:小結作業
教師提問:本節課,我們都學習到了什麼東西?
回去搜集一下生活中摩擦力的相關有趣知識和同學分享。並思考下地球上沒有摩擦力會咋樣?
四、板書設計
五、教學反思
以上就是中公講師對《摩擦力》教學設計的講解,希望能對考生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畢偉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掃一掃,關注中公教師網QQ空間,教師考試資訊盡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