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理解滑動摩擦力的公式並會應用。
2.通過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實驗,學生發現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正壓力的關係,提高邏輯推理能力。
3.通過實驗探究,學生養成敢於探索發現的勇氣,以及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滑動摩擦力的計算公式。
【難點】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實驗。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複習導入:伽利略的斜面實驗最終小球都會停下來,提問學生原因是什麼?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儲備可以回答:小球是由於受到了滑動摩擦力。
教師繼續追問:如何知道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引出課題《滑動摩擦力》。
環節二:新課講授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需要測出滑動摩擦力需要用到什麼儀器,能直接測出來嗎?學生思考後可以知道:要測量出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彈簧測力計,不能直接測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但是可以勻速拖動物體,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可以知道:此時彈簧測力計測出來的拉力就等於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
教師繼續引導,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學生可以回答: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壓力。教師提問:要測量出摩擦力的大小,應該注意什麼?學生思考後可以知道:要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實驗步驟,歸納實驗步驟。
(1)取質量為的物體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其壓力(即重力),放置在粗糙的接觸面上,勻速拖動其物體,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並記錄在表格中。
(2)在物體上放砝碼,記錄正壓力的示數,重複(1)的操作。
教師引導學生實驗,提示學生多測幾組,得到實驗數據。
學生分小組展示實驗結論,教師歸納補充:隨著正壓力的增大,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也在增大,但是的值不變。
教師引導學生改變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再次重複實驗,分享實驗結果。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知道,將接觸面變得更粗糙之後,滑動摩擦力隨著正壓力的增大而增大,的比值還是定值,但是比第一次實驗值變大。
教師歸納補充完整的結論: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壓力成正比,還跟接觸面的性質有關。用公式表示:,並介紹動摩擦因素,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材質都有關係,沒有單位。教師對公式進行強調:指的是正壓力,不一定等於重力。
環節三:鞏固提高
小組內說一說滑動摩擦力的公式及其意義。
環節四:小結作業
學生自行總結本節內容,完成課後習題1、2。
四、板書設計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qgjszgks」
回復【白皮書】獲得教師資格面試備考資料
回復【試講匯總】獲得教資面試各學科試講亮點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