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藻爆發嚴重的幾個魚缸,三五天褐藻全部消失,全部是生物治理

2021-01-09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在前幾天養魚老道給大家發的視頻和圖片中,我們明顯看到了至少有四、五個魚缸,缸底或者缸壁上的褐藻爆發非常嚴重,對於這個事情我也很頭疼,大冬天的誰也不願去動手去擦拭這個東西,一般的在開缸初期我們都會遇到褐藻爆發的情況,這個現象再正常不過了,我們也沒有必要去過於擔心。

經過了三五天的調整之後,養魚老道今天發現,所有的魚缸褐藻都不見了,原因到底在哪裡呢?原來能夠啃食褐藻的觀賞魚,絕對不止清道夫一種啊。

小雜鯛的魚缸,是清道夫和小雜鯛一起啃食的

一開始比較嚴重的褐藻魚缸,就是這個小雜鯛的魚缸,因為它們的食量較大,投餵量也較多,魚缸內的有機物也很多,而且因為過濾槽太淺,水質不太好調理。

因此我就往魚缸裡扔了一條清道夫,收效還不錯,緊接著我同時看到有些小雜鯛也在啃食褐藻,至少看起來有那個動作,正好魚缸的水質也不是太好,所以乾脆就給它們減量投餵看看。

最後也就是一兩天的功夫,這缸褐藻就完全消除掉了,現在已經是乾乾淨淨。

再者,就是迷你鸚鵡魚的魚缸缸壁上,出現了零星的褐藻斑塊,最後也是清道夫的功勞給完全去除了。

金魚啃食褐藻,真的是太霸氣了

為什麼我會把小鎏金們扔到了現在的這個魚缸,都是有一定原因的,我也是從交叉感染、水溫、過濾和褐藻等情況多方面考慮,最後決定把它們放在了小雜鯛身邊的魚缸內。

因為金魚是會攝食藻類的,但是它們吃不吃褐藻,我也不太確定,不過憑我的直覺,它們應該能吃,所以說在它們初入魚缸的三天內,我也不必去投喂,吃點褐藻也不會影響到它們的腸胃,一開始它們入缸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白便、漂浮便的現象,結果在吃了幾天褐藻後,白便也好了,排便也都正常了。

整個缸底、缸壁上的褐藻,被它們清理的一乾二淨,這個時候清道夫反而是多餘的了。

但是一旦進入到正常的投喂,特別是夏季裡又是魚蟲又是漢堡的,它們也未必就會再去攝食褐藻,這個時候清道夫就會派上用場了。

不要小瞧那些飼料魚,它們不但體質強健,飯量也不小

因為飼養有地圖和鴨嘴的原因,其實本來我是想飼養招財貓的,後來已經這樣了,招財貓就被暫時擱置一邊了,所以我就少量購買了一些飼料魚,也就是比較小的草金魚。

這些草金魚的質量非常好,當然食慾也好,所以我把它們分成了兩缸,個體大的單獨飼養,剩下小的投餵給地圖和鴨嘴,它們在飢餓的情況下,也在不斷地啃食褐藻,結果把魚缸底部也打掃的乾乾淨淨了。

其中有一個魚缸裡,原來有一些孔雀魚苗,數量不多,只有三五十條,有時候我也不去投餵它們,讓它們去吃些魚缸底部的褐藻,它們一點也沒有被餓著,並沒有影響到它們的生長,只是它們的數量和飯量較小,吃不完那麼多的褐藻罷了。

後來我儘量把它們全部撈出來,送給老鄒大叔了,我也不知道都是什麼品種了,混搭的,剩下來的兩、三條小苗,最後就進到了這些草金魚的肚子裡了,因為我仔仔細細檢查過,魚缸裡已經沒有了它們的身影,誰說草金魚不吃小魚的?

即使是金魚,它也會吃,難道說草金魚它就不是金魚了?所以說,草金魚不吃小魚這個理論不存在,大魚吃小魚是天生的,只要是它們追的上和吃的下去,大部分觀賞魚都是吃小魚的,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清楚。

很多魚友都會問到關於觀賞魚的大、小魚何時合缸的問題,這個根本沒有必要去問,只要大魚的嘴巴能裝得下,尤其是在混養魚缸裡,小魚就會性命不保,道理就是如此簡單。

由此可見,能夠攝食褐藻的觀賞魚品種會有很多,只是我們不會善加利用罷了

通過上述的事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並不是說只有清道夫之類的工具魚才會啃食褐藻,很多的小鼠魚對於褐藻反而沒有興趣,但是除了這類工具魚之外,能夠啃食魚缸褐藻的觀賞魚品種,那可是太多了。

一、三大冷水魚都會攝食褐藻

包括了金魚、草金魚、錦鯉,它們都可以啃食魚缸壁上或者缸底的褐藻,通過上述的實踐我們已經得知了,這個肯定是錯不了的,除非它們個體較大或者根本不餓。

二、卵胎生觀賞魚

包括了我們比較常見的孔雀魚、瑪麗魚、月光魚、紅箭魚、金牡丹等等吧,它們當中的大部分都會去啃食魚缸的褐藻的,其中最為勤快的應該是黑瑪麗,它們不但可以啃食褐藻而且還喜歡吃掉魚缸水面的油膜。

三、絲足鱸科的觀賞魚

至於泰國鬥魚和中國鬥魚能不能吃褐藻,這個我倒沒有試驗過,所以不敢確定,因為確實沒碰到,一般的它們都是在單獨的小容器飼養,也看不到褐藻的身影。

在這一科中其他的品種中,比如藍曼龍、麗麗魚、珍珠馬甲、接吻魚也算,這四種觀賞魚絕對可以吃掉魚缸內的褐藻,而且它們也會攝食油膜,還有蛋白蟲,可以說是好處多多,尤其是藍曼龍的個體較大,可以和一些性格溫順的中大型觀賞魚飼養。

這個我們也別抬槓,個魚有個魚的脾氣,如果我們遇到個暴龍,誰也無話可說。

不過,我是親眼見到過一條藍曼龍和一條成年紅龍魚混養在一起,龍魚也沒有去攻擊它,我們誰也不能說沒有這種可能,但看我們自己的飼養手法了,假設龍魚天天餓的飢腸轆轆的,當然會去吃藍曼龍了。

因此來說,在我們遭遇到魚缸裡爆發褐藻的時候,完全可以通過上述的這些觀賞魚來去綜合治理,比起我們自己去擦拭或者使用其他任何化學試劑的方法處理,是要強上百倍功效的,既省事又可以飼養點新品種的觀賞魚,這不是很好嗎?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魚缸加鹽後,一缸褐藻變成了青苔,難道加鹽有助於藻類形成?
    更為奇葩的是一位魚友的留言,說是自己的魚缸內,本來有很多的褐藻,結果在魚缸內加鹽後,過了一段時間褐藻消失了,而青苔隨之開始大量出現,難道說,我們往魚缸裡加把鹽,也能把褐藻變成青苔不成? 那這個功效可就大了。 事實上這是不太可能的,必定會有一些前提條件。
  • 魚缸總是頻繁爆發褐藻怎麼破?
    好好的魚缸玻璃上總是會布滿討厭的水藻,尤其是似乎總是除不乾淨生命頑強的褐藻,它們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魚缸的觀賞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老青年要先從魚缸開缸養水講起。不管你是正在計劃要開缸養小雜魚的小萌新還是沉浸在海缸當中玩SPS不能自已的老炮兒,在新魚缸開缸時首先要做的事情一定就是養水。那麼開缸要怎樣養水呢?通常小萌新們各種百度一番後就自以為大概知心中有數了,無非就是買來硝化細菌添加在魚缸的水裡面,之後通電讓過濾系統在魚缸裡跑個三天五天的基本就可以了。
  • 如何讓褐藻從魚缸裡徹底消失?完全消失沒辦法,成功壓制有妙招
    今天譁仔和大家聊一聊去除褐藻的那些事兒。對於我們養觀賞魚的朋友們來說,褐藻的確是個煩人的傢伙。它不僅長得醜陋,而且還會遮擋魚缸的主要觀賞面,導致我們心愛的魚缸變成了一個噁心的「垃圾桶」。於是乎,萬千觀賞魚玩家開始了一場針對褐藻的持久戰。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慢慢地發現,每次敗下陣來的一方都是觀賞魚玩家。
  • 魚缸裡的褐藻會變成青苔?別鬧了,觀賞魚玩家們
    更何況,這裡面還有一個邏輯上的錯誤呢——褐藻的消失,一定是因為「轉化」成青苔而消失的嗎?難道「被取代」就不可以嗎?如果你玩觀賞魚的時間超過兩年,你估計現在已經秒懂了,如果你剛剛入門,甚至還沒有入門,那你就繼續往下看吧,譁仔會讓你頓悟的。褐藻是什麼東西?青苔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說青苔不是褐藻變來的?
  • 夏季魚缸換水的關鍵,如果不會觀察,不如三五天定期抽底加水
    三五天水分蒸發一部分就可以適當添加了關於魚缸的換水問題,其實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如果我們不愛去多多觀察,那麼,能夠做到三五天一加水,還是有助於很多的觀賞魚度夏的。在整個夏季裡,魚缸的水位不宜過低,能高不能低,飼養觀賞魚的密度一定、一定不要過大。
  • 該不該給魚缸清褐藻,一個缺點,讓人不能接受
    不管裸缸還是水草缸,總有一些不請自來的藻類黏在魚缸裡。他們是綠藻、紅藻、絲藻、褐藻等。其中褐藻的難纏指數相對高一點,跟綠藻以及絲藻相比,也更難看一點。從生物角度來說,褐藻並不是非除不可的生物。它可以吸收硝化細菌的最終產物,轉而通過自身的光合作用,把這些氮磷等物質轉化成氧。氧的作用對於觀賞魚生存很關鍵,大家都知道,這裡不多說了。
  • 魚缸內褐藻多了未必是好事,很多魚友不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如果我們翻看很多魚友的介紹,都說魚缸內的藻類對於觀賞魚是有好處的,或者說,最起碼對於觀賞魚無礙,不會危及到魚缸的水質。但是,這絕對是要分不同情況來看的。尤其是魚缸內開始持續、大量的爆發褐藻,如果不相信的話,我們可以回頭直接查看濾棉或者第一層濾材,其中黏附大量雜質的概率很大,尤其是濾棉還有水質,開始逐步發暗、發黃,甚至於發黑。
  • 海缸的控藻:硅藻(褐藻)的處理與治療
    以下的知識就跟很多魚友平時的認知不同了,大部分魚友認為硅藻的出現是氨氮瞬時過高導致的,可能是因為硅藻通常出現在開缸前的1-2周內,這段時間魚缸的硝化系統不完善,水中的有機物及氨氮偏高,而隨著系統穩定,硅藻逐漸消失消失的原因吧。
  • 魚缸裡的褐藻究竟來自哪裡,實踐證明主要的原因還是有機物過多!
    一、魚缸過濾系統是首先發現褐藻的地方1、我的兩個小魚缸,一個已經運行了兩個月了,一個運行了一個月,中間雖然出現過幾次水質震蕩,但是我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部調節完畢,魚缸的水質基本上來講,還算是一清見底。2、但是我的魚缸燈大部分白天是開著的,只有在晚上休息的時候關閉,不過至少在20多天的時間裡,我的魚缸中並沒有所謂的褐藻的身影。
  • 關於魚缸「褐藻」那些事!不用太擔心它對愛魚的「傷害」!
    圖文/冬哥冷水魚 原創昨天,冬哥去魚店玩,碰到幾個魚友看缸買魚,有的在向老闆請教養魚問題,冬哥聽到一魚友說他的兩大麻煩:魚兒生了病,魚缸變成了「萬年髒」。魚兒生病是個麻煩,「萬年髒」是咋回事?「就是魚缸玻璃壁上、過濾泵上、缸中石塊、沙子、擺件上,只要是水淹住的地方,一片一片的黃褐色的東西啊,咋搞都除不盡」,魚友說。這種情況,冬哥也經常遇到啊。於是,冬哥就問:「你的魚缸裡除了這些,水有腥味沒有?水體渾濁不?」
  • 魚缸的缸壁上發現了22塊囊螺卵,這是要爆螺的節奏,怎麼辦?
    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在魚缸裡放置了大量的囊螺,它們對於小魚苗的糞便和褐藻起到了很好的分解作用。結果經過我仔細的觀察,好傢夥,魚缸裡哪止我看到的那兩塊螺卵,短短的三五天內,這個60釐米的魚缸裡大大小小竟然出現了22塊囊螺卵,這可是絕對要爆螺的節奏。
  • 觀賞魚不急我不急,對付魚缸黃水我就是這麼做的
    原因很簡單,無外乎以下幾點,我們很容易就能夠找到病根這麼說吧,對於魚缸黃水的原因,大部分魚友都可以倒背如流了,無外乎:下入魚缸的藥物是黃色的、沉木,杜鵑根、欖仁葉掉色是黃色的、增紅飼料掉色是黃色的、魚糞過多和各種有機物殘渣是黃色的,還有就是大量爆發褐藻夾雜各種粘附物。
  • 魚缸爆發黑毛藻是觀賞魚太多惹的禍?深扒謎一樣的黑毛藻
    藻類分為兩大類:真核藻類和原核藻類,絕大多數藻類屬於真核生物。藍藻門旗下的全部藻類和綠藻門旗下的少部分藻類屬於原核生物。就好像魚友口中的「褐藻」,看起來是褐色的,於是就稱呼它「褐藻」,其實人家根本就不叫這個名字,人家真正的名字是「底棲硅藻」,而真正的褐藻是類似海帶那種大型海生藻類。與此類似的還有一個叫「蛋白蟲」的生物,在生物學專著中,你根本就找不到「蛋白蟲」這個東西,都是觀賞魚玩家給胡亂起的名字。
  • 魚缸出現蛋白蟲、小黑蟲,囊螺、黃水等問題,緩慢治理總會解決
    在近期的忙綠買魚和換魚中,養魚老道突然間發現了一些問題,那就是原本我很多魚缸和困水缸裡的,那些小囊螺幾乎是消失無蹤了,如果我想要飼養個狗頭魚啥的,怕是還要再去培養些小囊螺或者購買些蘋果螺。再者就是,以前的魚蟲缸內,因為投餵酵母粉而導致的大量蛋白蟲的爆發,它們也都消失了,還有濾棉上有小黑蟲等問題,它們全部徹底消失的無影無蹤。還有關於開缸水白和沉木黃水、藥物黃水、魚缸裡有泡沫等等,諸多問題的處理,我們都不要去急於一時,那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 養魚的魚缸裡褐藻很少,沒有魚的魚缸裡褐藻遍地,這是為何?
    今天養魚老道繼續關注我家裡所有魚缸的褐藻情況,竟然有了一個非常令我驚奇的發現:所有飼養有觀賞魚的魚缸裡,只要是水質清澈的、飼養密度低的魚缸,根本看不到褐藻的身影,而所有沒有飼養觀賞魚的魚缸裡,有一個算一個,全部都是魚缸底部褐藻叢生,這不是太奇怪了嗎?
  • 闢謠:魚缸爆發黑毛藻是觀賞魚太多惹的禍?深扒謎一樣的黑毛藻
    藻類分為兩大類:真核藻類和原核藻類,絕大多數藻類屬於真核生物。藍藻門旗下的全部藻類和綠藻門旗下的少部分藻類屬於原核生物。我們都知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簡單的區分標準就是看某一個生物有沒有標準的細胞核,藍藻門旗下所有的品種都沒有細胞核,所以它們一定都是原核生物。
  • 魚缸爆藻,別擔心,教你幾招
    如何預防處理爆藻問題魚缸造景我們最怕的就是爆藻,不僅僅影像魚類的生長,還影響魚缸的美觀,那麼小編就帶大家認識一下常見的容易出現的藻類問題,以及我們該如何解決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一——綠水然而攪動底床往往是爆發綠水的元兇。其引誘綠水的根本原因,就是 NH4!強光、不穩定的 CO2、磷酸和硝酸,都只是「促進」綠水成長的因子,並非真正「誘發」的因子。一旦綠水發生了,對付的方法不外乎五種:紫外線殺菌燈、活水蚤、硅藻土過濾器、化學藥品和遮光法。紫外線殺菌燈可說是最常使用的方式。
  • 魚缸中難纏的褐藻,其實清理和預防很簡單,別再被它困擾
    我們已經發現了魚缸出現褐藻的根源,那麼再了解一下它的生長環境吧,大多數魚友腦子裡,會有一種固有思維,就是魚缸長藻,肯定是光照太強了,但對於褐藻來說,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褐藻的生長對光照需求並不大。那麼褐藻在魚缸生長,究竟和什麼有關係呢?我說跟硝化系統建立的太完善,才導致魚缸長褐藻的,你會信嗎?你可以先保持一個懷疑的態度,咱們接著往下講。
  • 小魚缸裡不慎爆發了大量絲藻,我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逐一處理
    所以說,魚缸水體大、光照時間不長、物理過濾良好、缸底的有機物不多,這些因素都可以避免絲藻大量的爆發,我是由於最近忙於魚房的建設,對於這缸迷你鸚鵡魚幾乎沒有去管理,魚缸水質也是很長時間沒換了,濾棉都快臭了,只是一個勁的投喂,絲藻才會在魚缸裡飄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該如何治理呢,而且還是在魚缸裡已經生成了青苔的情況下?殺菌燈除藻到底好不好用?
  • 如何科學地讓魚缸爆藻
    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聊一聊如何科學有效地實現魚缸爆藻。首先我們要了解,關於魚缸爆藻這個問題上,我們泛指的是綠藻。而其他的褐藻,硅藻之類並不是玩家們所需要的藻類,這就要求我們至少要了解綠藻的生長條件。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矛盾,那就是如果魚缸在陽光直接照射的情況下,會影響魚缸小小水體的溫度變化劇烈,最後綠藻還沒出來,裡面的生物很容易由於環境溫度的激烈變化而出現問題甚至死亡。通常水族圈裡都是利用人造光源來代替光照實現爆藻的。只要選擇適合的燈具光源一樣能夠實現我們培養綠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