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1號院
作者:藥糖
螞蟻集團距離上市僅剩一步之遙。
8月14日晚間,浙江證監局官網披露了《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輔導備案公示文件》(下稱:備案文件),也意味著螞蟻集團IPO已進入實操流程,這這舉例官宣上市僅隔了25天。
根據披露,中信建投以及中金公司共同擔任輔導機構。除輔導機構外,其他中介機構包括上海市方達律師事務和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對於螞蟻集團具體上市時間及募集資金,螞蟻集團方面並未給予回應。
但有投行人士公開指出,一般的上市輔導規定是3個月,但大型項目有溝通餘地。而據有媒體報導,此前科創板公司上市速度最快的是中芯國際。該公司從6月1日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到7月16日正式上市,僅用了45天。
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表示,上市可以讓螞蟻集團更透明地面對世界,面對公眾,同時也將更好地跟全社會分享螞蟻集團的成果和未來。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金融1號院表示,「螞蟻集團兩地上市,對於提升自身品牌、擴大融資融資途徑是為利好,對於市場而言無疑於注入強心劑。2006年,工商銀行曾實現A+H兩地的IPO行動,此次螞蟻再度延續輝煌,既體現了監管層對優質公司的認可,也表明兩地資本市場愈發高度融合,同步發行的配合程序日臻成熟。」
馬云為實控人
輔導工作分為三階段共計11項目內容
資料顯示,螞蟻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行動支付平臺支付寶的母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開放平臺,致力於以科技推動包括金融服務業在內的全球現代服務業的數位化升級,如今的螞蟻集團已然成為了網際網路金融科技領域的巨無霸。旗下業務包括支付(支付寶)、財富管理(螞蟻財富、餘額寶)、融資服務(花唄、借唄)、保險(保險服務)、信用服務(芝麻信用)等,金融業務已覆蓋了支付、銀行、消費信貸、財富管理、基金及經紀業務、保險及保險經紀業務等多個方面。其中,支付寶作為其最重要的板塊業務之一,用戶數量已超過12億。
根據備案文件披露,螞蟻集團公司實際控制人為馬雲。另外,持股5%以上的股東,分別為杭州君瀚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股29.8621%、杭州君澳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持股20.6556%,以及阿里巴巴集團。
阿里巴巴最新發布的財務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巴巴直接持有螞蟻集團33%股權,根據公開信息,君瀚屬於馬雲及阿里系、螞蟻系員工,君澳屬於阿里巴巴合夥的部分成員。
此外,馬雲擁有著螞蟻集團50%的表決權權益。
據了解,此次輔導工作分為三個工作階段。第一階段的工作重點是摸底調查、匯總問題,全面形成具體的輔導方案並開始實施;第二階段的工作重點在於學習和培訓,診斷問題並加以規範;第三階段的工作重點在鞏固輔導成果,進行考核評估,做好各項上市準備工作。
其輔導內容共計11項內容,包括督促螞蟻集團按照有關規定保持符合適用法律法規的公司治理;核查螞蟻集團在公司設立及主要歷史沿革方面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主要資產是否存在重大權屬糾紛;以及核查螞蟻集團的獨立運營能力;是否達到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上市的條件進行綜合評估等方面。
據披露,在實際輔導過程中,輔導機構也將根據輔導的進度、公司實際情況及監管部門的要求對輔導內容進行適當調整。
此外,螞蟻集團接受輔導的人員包括螞蟻集團全體董事、監事;螞蟻集團高級管理人員;持有螞蟻集團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表);浙江證監局及雙方認為有必要參加輔導的其他人員。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對金融1號院表示,「螞蟻集團從更名,到正式官宣上市,到如今接受輔導,表現出螞蟻對於上市的十足信心,並相應的準備應該已比較充分,接下來有可能會快速推進,如順利的話年內有可能完成上市。」
「點睛」科創板
在業內人士看來,螞蟻集團上市,市場已經等待很久了。
公開資料顯示,2015年至2018年間,螞蟻集團先後歷經多輪融資。「重量級」險企均在其中,包括新華保險、人保資本、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等。此外,還有中國建設銀行下屬的中投海外和建信信託、國開金融以及春華資本、中郵集團等數十位投資方。
而在2018年6月份完成的C輪融資,除原有股東繼續跟投外,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馬來西亞國庫控股、華平投資、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銀湖投資、淡馬錫、泛大西洋資本集團、T.RowePrice旗下基金、凱雷投資集團、JanchorPartners、DiscoveryCapitalManagement以及BaillieGifford等全球頂尖資本成為螞蟻集團新增的戰略投資者。
此前螞蟻方面對於所有IPO傳言,一直持否認態度,但否認的同時,螞蟻悄悄做了一系列調整。
2017年3月份,螞蟻集團開始對外宣稱自身定位為TechFin(金融科技),以後只做技術(Tech),幫助機構做好金融(Fin)。2018年,螞蟻集團定位進一步清晰,彼時井賢棟對外宣稱,螞蟻金服(即螞蟻集團)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而進入金融領域則是「一不小心」。2019年底,螞蟻集團轉變品牌口號理念,將「支付就用支付寶」改成了「生活好,支付寶」。
進入2020年,螞蟻調整動作更為頻繁。先是在3月份進行了「誕生以來最重要的一次升級」,從金融工具服務平臺升級到數字生活服務平臺;隨後,5月份由「螞蟻金服」改名為「螞蟻集團」,彼時這一舉措也被外界解讀為「為上市做準備」。
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對金融1號院表示,「在數字經濟、科技轉型備受重視的當下,螞蟻金服的估值正處於優良的大環境中,後疫情時代,金融科技無疑是風頭正勁的大趨勢、大方向。」
她同時表示,螞蟻金融科技賽道日益擁擠,無論是消金領域的各路玩家,還是行動支付的諸多混戰,螞蟻雖佔據絕對優勢,但賽道始終不乏後起之秀,虎視眈眈者眾,此次上市亦是其居安思危的體現,獲取更多資金來源鞏固自身實力,同時還能加速其全球化的戰略擴張進程。
而從科創板角度來看,北京市網絡法學會副秘書長車寧認為,螞蟻集團上市對科創板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他對金融1號院表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第一,毫無疑問的就是輔導,像螞蟻集團如此體量的企業上市,本身就可以沉澱更多的經驗,提升科創板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時,螞蟻集團的股東之一阿里巴巴具有海外上市經驗,相關經驗可以對科創板本身機制的建設提供很好的借鑑。第二,螞蟻集團其實是可以對標美國Facebook、Twitter等國際一流的科技企業,其上市從另一層面來看也可以提升科創板本身的品牌效應。
於百程補充認為,「除了螞蟻集團,京東數科、微眾信科等數字科技服務公司或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科創板上市的路上,這些優秀公司登陸科創板,一方面能夠豐富科創板的公司類型,提升科創板質量和影響力,另一方面對於金融科技行業也是一劑強心針,藉助資本市場,強者恆強,優勝劣汰的行業結構將會得到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