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人易感新冠病毒?不,是吸菸者更易感

2020-12-03 中國生物技術網

在當前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疫情暴發以來,圍繞著SARS-CoV-2隻感染亞裔的說法不斷湧現。根源是一篇上個月發表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未經同行評議)上的8人樣本(其中僅1人為亞裔)的研究指出,SARS-CoV-2主要感染亞裔群體。

顯然,這個樣本太過迷你,根本不具備任何統計學意義。但在全球嚴重緊急的疫情下,確定易感人群是有必要的,以便進行有效的防護與護理。

近日,發表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的一篇研究分析了四個正常肺組織的大規模數據集和兩個單細胞轉錄組數據集,以調查ACE2基因表達及其在細胞類型中的分布與種族、年齡、性別和吸菸情況之間的差異。已知SARS-CoV-2和SARS-nCov具有相同的受體ACE2。

在該研究中,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的助理教授蔡國帥分析了來自肺癌患者的兩個RNA-seq數據集和兩個DNA微陣列數據集,包括一個來自TCGA的白種人RNA-seq數據集(https://www.cancer.gov/tcga)、一個來自GEO的亞洲人RNA-seq數據集(GSE404196),以及來自GEO的亞洲微陣列數據集(GSE198047)和來自GEO的白種人微陣列數據集(GSE100728)。

所有的數據集都包含來自腫瘤和正常配對的樣本。本研究中只使用了正常樣本,總共分析了TCGA數據集中的54個樣本、GSE40419數據集中的77個樣本、GSE198047數據集中的60個樣本和GSE10072數據集中的33個樣本。

作者寫道:「研究分析結果,與表明「SARS-CoV-2主要感染亞裔群體」的研究不一致。我們沒有觀察到種族、年齡或性別之間的差異。」

在RNAseq數據集中,研究人員觀察到白種人肺組織樣本與亞洲人肺組織樣本相比,ACE2表達沒有顯著差異

在微陣列數據集中,與亞洲人樣本相比,白種人樣本中觀察到更高的ACE2表達

鑑於GSE198047RNA-SEQ研究的重點是女性不吸菸者,而TCGA數據集包括來自男性和女性以及吸菸者和不吸菸者的樣本,作者認為觀察到的差異可能是由於種族以外的其他因素,如吸菸、性別和未知因素導致。

因此,研究人員對多個自變量(年齡、性別、種族、吸菸狀況和平臺)進行了多元線性回歸,發現不同種族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此外,在每個可用的數據集中,研究人員沒有發現種族(亞洲人與白種人)、年齡組(大於60歲與小於60歲)或性別組之間ACE2基因表達的顯著差異。

然而,研究人員觀察到,與非吸菸者相比,吸菸者肺中ACE2基因的表達明顯更高。此外,他們發現亞洲吸菸者比非吸菸者的ACE2基因表達量更高,但沒有在白種人吸菸者中發現,這可能表明基因與吸菸之間存在相互作用。這或許可以解釋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的2019-nCov早期傳播流行病學報告中為什麼男性更多(425例中的56%)。

作者表示,這項研究存在幾個局限性: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肺腺癌患者的正常肺組織,這可能與健康人的肺組織有所不同;這些分析基於大塊組織的平均表達,不利於評估特定細胞的ACE2表達水平(例如AT2細胞能夠特異性表達高水平的ACE2);ACE2是否是SARS-CoV-2的唯一或主要受體尚不清楚;吸菸為何與ACE2表達升高相關尚不清楚。

要找到答案,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總之,這項研究表明,吸菸者尤其是前吸菸者可能更易感染SARS-CoV-2,且與非吸菸者的感染途徑不同。因此,吸菸史可以為確定易感人群和標準化治療方案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參考文獻:

1. Bulk and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s identify tobacco-use disparity in lung gene expression of ACE2, the receptor of 2019-nCov

DOI: 10.1101/2020.02.05.20020107

相關焦點

  • 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
    原標題: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 A型血更易感?一項針對義大利和西班牙人群的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可能與血型有關,A型血人群更易感染新冠病毒,而O型血人群更不易感。這項研究17日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 研究證實:部分野生動物對新冠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文章主要作者、比利時魯汶大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移植系研究人員索菲·格裡塞爾斯對西班牙《公眾》日報記者說:「對於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來說,它們感染新冠病毒似乎不存在生物學障礙。事實證明,諸如雪貂、倉鼠、獼猴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對這種病毒的易感程度與人類一樣。」
  • 顛覆認知,最新研究顯示,白種人可能比亞洲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和歐洲國家成為了新冠疫情的震中,可見病毒是不分國籍,你不好好防護,病毒就會無情的肆掠。除了防護方面的因素,最近有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能不止一個受體,有受體在白種人高表達,可能導致白種人容易感染。SRAS冠狀病毒有三個受體,新冠病毒也可能是這樣近日,南卡羅萊納大學的Guoshuai Cai團隊在預印本網站Preprint.org上發文,這篇研究的結果提示,吸菸者、老年人以及白種人可能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貓比狗更易感新冠病毒,寵物是否需要進行新冠病毒檢測?
    近日,據媒體報導,來自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貓在其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病例。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迅速傳播,一些人對它是否在寵物和人之間傳播感到擔憂。
  • 石正麗研究員及陳化蘭院士新研究發現,貓咪對新冠病毒易感
    當然,兩位院士的研究除了發現易感動物以外,更多的是為了找到合適的動物模型,用於新冠病毒疫苗和藥物的研發工作。雪貂通常被用作人類呼吸道病毒的感染動物模型,因此,研究人員率先測試了SARS-CoV-2在雪貂中的易感性。研究結果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雪貂的上呼吸道複製,但無法在其他臟器中複製。新冠病毒可在雪貂體內複製長達8天而不會引起嚴重的疾病或死亡。
  • 【震驚】ACE2並非新冠病毒唯一受體!菸民和老人易感,白人比亞洲人風險更高可能是它們的鍋!
    導讀:今日,新冠肺炎現有確診病例為40011例,全國各地多日實現零增長,這無疑是抗疫攻堅戰的裡程碑式進展。但在全球新冠肺炎陸續爆發、國內疫情餘孽尚未蕩平之時,我們不能輕易放鬆警惕。研究者們依然不懈追問,為什麼疫情散播如此迅速?哪些人群是新冠肺炎的重點侵襲對象?
  • 世衛組織總幹事:全球大多數人口仍然易感新冠病毒
    當地時間12月7日,世衛組織舉行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全球已有上百項血清陽性率研究儘管所用方法和測試種類不同,但結果相當一致,即全球大多數人口仍然易感新冠病毒。目前仍在研究不同人群免疫反應的強度及延續時間,世衛組織已著手對血清陽性率研究和血清檢測進行標準化工作,60多個國家在世衛組織規程下展開此類研究。
  • 流感新冠疊加,老年人易感又易重,提高免疫力這3招特管用!
    在世界範圍內,每年有約10億人遭受流感侵襲,中國平均每年有8.8萬例流感相關呼吸系統疾病超額死亡。當下,正值流感高發季,流感和新冠之間存在合併感染風險。 老年人免疫力低,易感又易重 陳懷紅教授指出,無論是流感,還是新冠,老年人都是高危人群,表現為「易感又易重」,不但容易被感染,而且容易從輕症、中症變為重症。因此,老年人群一直是流感+新冠防治的重點。
  • 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哪些人群?張文宏:三類人首當其衝
    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哪些人群? 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新冠病毒更易感染哪些人群?
  • 新型肺炎死亡人數超過SARS, 兒童孕婦是易感人群
    今天新冠病毒肺炎的全國確診人數單日增幅又創新高,達到2827人,單日增幅19.6%總計全國確診人數已經高達17238人;全國疑似病例21558人,單日增加2014人;死亡人數361人, 已經超過了非典SARS期間全國的死亡人數。
  • 大規模轉錄組學研究表明:2019-nCov受體基因ACE2在吸菸者中顯著高...
    冠狀病毒為一類大型家族病毒,可引起從感冒到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等一系列疾病。此前基於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發現,不同人群對這類病毒的易感性存在差異。在當前2019-nCov在中國境內外暴發的緊急情況下,明確該病毒的易感人群以進行有效的保護和護理對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變異是流行病正常演變過程,無需大感驚慌
    針對在英國發現的一種變異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敦促各國不要「大感驚慌」,稱這是流行病的正常演變過程。他認為,這是一個慎重考量,但知道「病毒本來就會出現變種」也是同樣重要的。與會的其他世衛官員表示,根據英國的數據,雖然新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但與現有的其他新冠病毒毒株相比,沒有證據表明這種變異新冠病毒會進一步加劇患者病情,或更具致命性。
  • 易烊千璽新專輯正式上線:一樣的《溫差感》,不一樣的溫度
    易烊千璽新專輯《溫差感》今日正式上線,每一首歌曲都代表著一種溫度,你最喜歡哪一種呢?馬上就要到12月22日,易烊千璽的個人演唱會即將開啟,希望到時候有好的表現易烊千璽新專輯《溫差感》今日正式上線,每一首歌曲都代表著一種溫度,你最喜歡哪一種呢?
  • 方向感差的女人更易紅杏出牆?
    原標題:方向感差的女人更易紅杏出牆?   核心提示:在生活當中,男男女女都會有出軌的想法,雖說男的出軌比女的還要大,但是根據一些數據表明,如果方向感差的女人更加容易出軌,更加容易紅杏出牆,因為這類女性是最依賴人的。
  • 你更怕疼、更容易抑鬱、對新冠更易感...可能是因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古遺傳學研究顯示,現代人的身高、發色甚至新冠抵抗力都可能與尼安德特基因相關。這群遠古人類到底給我們留下了哪些「祖傳DNA」?尼安德特基因攜帶者或對新冠病毒有過激反應曾經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的遠古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當然也面對著同樣一些病原體。對剛剛走上歐亞大陸的遠古智人來說,新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是最大的挑戰之一。
  • 銀屑病易感基因最新研究成果
    近年來,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再次聯合中國、美國、新加坡、瑞典、加拿大、德國、西班牙等多種族人群共計15369病例和19517對照開展銀屑病GWAS的Meta分析,發現4個銀屑病相關聯的易感基因LOC144817、COG6、RUNX1和TP63,以及位於IFIH1 和IL12B基因上的3個提示易感位點。
  • 29%新冠病毒樣本出現D614G變異更易傳播?專家解讀什麼是病毒變異
    此前,黃愛龍團隊於4月29日、6月5日和6月18日短時間內在國際頂級期刊 《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發表了三篇論文,針對新冠病毒患者的抗體反應和無症狀感染者的臨床和免疫學特徵展開研究。此次研究中,黃愛龍團隊詳細闡述了新冠病毒S蛋白在614位置的顯性突變(D614G突變)。研究表明,新冠病毒所屬的RNA病毒突變率極高,這可能助長傳播和毒性。
  • CDC修改新冠病毒檢測指南 沒有症狀不需要檢測?
    該機構以前的建議為,對「最近確定或懷疑接觸」過新冠病毒的任何人進行測試,即使他/她們沒有症狀。 但在新指南的最下方,仍赫然寫著「重要的是讓每個人意識到,您可以被感染並傳播病毒,但感覺良好且沒有症狀。」
  • 武漢金銀潭醫院研究顯示:A型血易感,O型血不易感
    「具有A型血型的人獲得COVID-19的風險顯著較高,而具有O型血的人則具有較低的感染風險。」2020年3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學楊廣宇,武漢大學王行環,周曉洋,南方科技大學邢明照,王鵬及武漢金銀潭醫院Zhang Li共同通訊在預印版平臺medRxiv 在線發表未經同行評審的題為「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O Blood Group and the COVID-19 Susceptibil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與非A血型相比,具有A型血型的人獲得COVID-
  • 寵物也成新冠易感群體,義大利新冠高發區的寵物檢測到新冠抗體
    此項實驗結果表明,貓和狗都可以感染新冠病毒,並且新冠確診患者家庭所養的貓和狗被感染的風險也隨之增加。研究顯示貓比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此項研究並非是針對寵物易感染新冠病毒的首次研究。資料顯示,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陳化蘭團隊在今年年初也公開發表了關於動物易感新冠病毒的相關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