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寮步霞邊村:改善人居環境 勾勒鄉村振興美好新圖景

2021-01-15 廣州日報

到盤石圍公園散散步、話家常;到盤石圍一街欣賞絢麗奪目的牆面彩繪;到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參加各類活動......記者從東莞市寮步鎮獲悉,近年來,霞邊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對盤石圍公園進行環境整治,改造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力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專項行動等等,霞邊村逐漸勾勒出一幅彩色的鄉村振興美好新圖景。

盤活一潭死水 打造多彩公園 村民樂開花

秋日,吹著和煦的秋風,迎著暖陽,走進霞邊村。漫步在盤石圍一街上,你會驚喜地發現巷道旁的圍牆披上了「彩衣」,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牆繪形成了一條「彩帶」。沿著「彩帶」往裡走,眼前豁然開朗,道路右側一個煥然一新的盤石圍公園映入眼帘。走進盤石圍公園,仿佛闖進了世外桃源。微風徐來,池塘邊的垂柳隨風飄拂,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上,樹影輕輕地來回飄動,像在溫柔地「撫摸」著碧水。樹葉的沙沙聲和村民們的歡笑聲交織,仿佛在彈奏著一首歡快的樂曲。

「這裡以前是一潭死水,池塘周圍都是村民自己種植的一些荔枝樹、龍眼樹、香蕉樹等,雜草叢生,環境非常髒亂,而且蚊蟲特別多。經過改造後,這裡的環境變化非常大,現在水質變好了,還新增了護欄、座凳和人行道等,給我們村民提供了一個茶餘飯後休閒的好去處,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會來這裡晨運。」家住在盤石圍公園附近的鐘爺爺高興地告訴筆者,從前髒亂的池塘變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公園,不僅「顏值」變高了,而且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升級改造後的盤石圍公園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據了解,盤石圍公園東臨鄺江頭一街,西臨盤石圍一街,北臨盤石圍二街,該公園改造前是一個水塘,水質渾濁,水塘周邊多為村民種植的果樹和私建的雜物房,場地髒亂。為提升水塘周邊環境,霞邊村投入近150萬元,以現狀景觀條件為基礎,重塑原本的場地空間。通過對場地進行景觀升級改造,對池水進行截汙,使原本髒亂的池塘得到充分利用。在尊重當地人文的基礎上打造出一個實用、生態、休閒於一體的活動場所,給社區居民提供環境優美的溝通交流平臺。同時,該公園設置了黨政宣傳的石碑,讓黨建文化紮根基層公園,更具特色。

此外,盤石圍公園周邊舊房屋的牆面彩繪為公園增添了一絲色彩,成為了該公園的亮點之一。「公園附近有一些破舊的民房,這些舊房子的外牆比較破舊。為了提升公園的整體景觀,於是我們借鑑其他公園的先進經驗,把舊房屋及一些圍欄進行外牆改造。」霞邊村「兩委」幹部葉榮威說道。經過對公園周邊的舊房屋及建築物進行立面彩繪,融入了特色文化元素,整潔靚麗、富有特色的建築物外立面打破鄉村沉悶的色調,營造出一個色彩鮮亮的環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美麗家園」等文字結合著色彩斑斕的配圖,繪就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色牆繪,吸引許多群眾駐足觀賞。

建設綜合服務中心 為市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你看看我做的這個香包,是不是很漂亮呀!」在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長者活動室,今年75歲的村民葉自豔高興地向老朋友們展示自己剛製作完成的香包。「哇!你的香包好漂亮呀,快過來指導一下我這一步應該怎樣做......」「這裡要撕下來,按照圖紙的形狀,把它粘好......」每天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綜合服務中心」)總是熱鬧非凡,充滿歡聲笑語,長者們不約而同地來到長者活動室,在社工的帶領下,一起製作DIY手工香包。據悉,長者趣味手工小組是綜合服務中心在敬老月為長者們提供的其中一項服務,該中心連續4天組織長者們一起製作不同類型的手工,既鍛鍊長者的手部協調能力,又豐富了長者們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我們村的社工經常組織一些很有意義的活動,為了向居民提供更多各類多元化的服務,我們村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著力推進鄉村文化復興,投入近200萬元,改造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個享受社區服務的平臺。」霞邊村黨工委書記鍾偉賢告訴筆者,該村非常重視民生工作,接下來會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據了解,霞邊村投入近200萬元,於2019年8月啟動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程,目前該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新改造的綜合服務中心面積約1100平方米,設有舞蹈室、電子閱覽室、長者活動室、康體室、兒童樂園、社區廚房、五點學堂、家庭服務室等多個功能室。該中心結合社區居民實際情況,整合社區各類場地和資源,為霞邊村的村民以及周邊的新莞人提供各類多元化服務,使服務對象獲得滿意的基本服務需求,增加社區共融和社區歸屬感。

「我一有空閒時間,就會過來這邊玩,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給我提供了家一般的溫暖。來這裡參加各種活動,既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也認識很多朋友,讓我的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村民葉自豔笑著說道。

據了解,2019年該中心在基礎性服務方面共開展了119個主題活動,直接服務7284人次;在民生兜底服務方面,建檔100人,個案跟進15人。接下來,該中心會以需求為導向,更系統地做好社區服務,打造本社區的特色品牌服務項目,改善民生,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盧政 通訊員:尹可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進行時|寮步下圩:竹器古圩市將蝶變美麗鄉村
    為了保護村中僅存的天然溼地,寮步社區正在推進下圩升級改造項目,不僅對水塘進行清淤清障,還將道路硬底化升級,進行綠化環境改造,建設文化廣場,推進「廁所革命」……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下圩,位於寮步社區東北方,曾經以竹器而聞名,最繁華時家家戶戶都從事竹織業,於是逐漸成了一條竹器專業圩市。但是,下圩舊屋連片,蕭條的村容村貌與四周的城市景觀格格不入。
  • 寮步這裡有了「多彩公園」
    霞邊村到盤石圍公園散散步、話家常;到盤石圍一街欣賞絢麗奪目的牆面彩繪;到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參加各類活動......近年來,霞邊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基層公共服務水平。
  • 寧國市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寧國市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圍繞「點上出彩、線上提升、面上改觀」的總體目標,紮實開展以「三大革命」和「三大行動」為主要內容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連續6年獲得宣城市農村環境衛生考核中第一。 聚焦美麗,統籌鄉村建設。
  • 奮力描繪鄉村振興美好藍圖
    連日來,青海省各地幹部群眾熱議全會精神,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紮實的作風,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生產好產業強、生態好環境優、生活好家園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
  • 濱海:治理人居環境打造美麗鄉村
    中國江蘇網4月30日鹽城訊 綠樹成蔭,河道、村道乾淨整潔,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處理,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一幅乾淨宜居的新農村田園畫卷映入眼帘。鹽城市濱海縣大力實施「四治理、四提升」行動,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推動農村面貌大改善、大提升,為群眾塑造一個乾淨整潔、田美水秀、藍天白雲的美麗鄉村。在濱海縣天場鎮秉義村,一眼望去,村主要幹道寬敞整潔,路邊分類垃圾點安排有序,河岸風光宜人,令人耳目一新。
  • 棲霞翠屏街道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屏」上精繪「工筆畫」
    談起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棲霞市翠屏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曉峰高興地說:「在棲霞市委和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翠屏街道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僅用兩個月的時間,集中打造『黃燕溪谷』美麗鄉村片區,形成了示範引領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新格局。」環境優美、鄉風醇美、人文和美,這一幅精謹細膩的美麗鄉村「工筆畫」,是如何一筆筆繪就的呢?
  • 黨建帶動 因地施策 成風化俗 黎明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
    先後投入資金23萬元新建了綠化廣場,改造了村部廣場、農家書屋,百姓文娛活動有了新載體,為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撐。村黨支部堅持以黨建示範引領助力鄉村治理、人居環境改善,在鄉村振興項目實施中設置「黨員先鋒崗」「黨員宣傳班」「黨員先鋒隊」「黨員志願服務隊」,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在項目建設中的作用。
  • 改善鄉村振興中青年缺席狀況
    以浙江2019年的情況為例,在村黨組織書記和村委會主任當中,35周歲及以下的僅佔1.9%和7.1%,而少數偏遠山區61周歲以上黨組織書記比例達到17%。農村青年黨員佔比也較低,35周歲及以下的佔22.6%,還有0.94%的村沒有35周歲及以下黨員。
  • 霑益區播樂鄉:「四個突出」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為進一步改善村莊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生活健康水平,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播樂鄉強化措施,上下聯動,「四個突出」,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在幹群同心協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過程中,形成人人愛護鄉村環境衛生的新風尚,塑造群眾共建和諧美麗鄉村的良好形象。
  • 河間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辦公室致全市人民的倡議書
    關於動員全市人民積極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倡議書廣大農民、市民朋友們: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全國人民投入到防控戰「疫」中。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號召廣大群眾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希望大家一起行動起來,村村戶戶搞清潔,共建整潔優美、清新亮麗、宜居宜業的美好家園。
  • 醉美山鄉入畫來——遂川縣營盤圩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掃描
    走進遂川縣營盤圩鄉小夏村,仿佛走進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一座座錯落有致的民房,一排排放置有序的柴火堆,一陣陣迎面撲來四溢芳香錦簇花團,一處處鬱鬱蔥蔥的搖曳綠植……今年以來,營盤圩鄉以村莊環境整治為重點,以建設宜居村莊為導向,學習推廣浙江「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經驗,重點圍繞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文明鄉風引領等工作,探索打造一個依託優勢生態資源、發展美麗鄉村、共享美好生活的鄉村振興山鄉樣板
  • ...打造出高品質美麗鄉村 北碚區金刀峽鎮人居環境整治試點探出新路
    鎮上啟動人居環境改造後,這種景象再也看不到了。」「現在水塘溝渠、道路兩側、房前屋後都清掃乾淨,整個村子既整潔又漂亮,一點不比城裡差。」11月26日,北碚區金刀峽鎮勝天湖村村民談起村裡的變化,既感慨又自豪。農村人居環境大變樣,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既扮靚了鄉村,也讓金刀峽鎮登上中央文明委公布的新一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名單,榮獲「全國文明村鎮」稱號。
  • 「連片創建」凸顯鄉村振興「矩陣效應」
    市農業農村事業服務中心黨組書記、主任李洪鍇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今年以來,我市啟動連片創建鄉村振興示範區行動,以「生態、潔淨、整齊、美麗」為目標,堅持鄉村產業園區、生態景區、新型社區「三區同建」,鞏固提升「百村示範千村整治」成果,做好「山青」「水秀」「林綠」「景美」「業強」五篇文章,集中創建了一批鄉村振興示範片區,使美麗鄉村成為全域公園城市的靚麗風景,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淄博特色板塊注入強勁活力。
  • 「「浙」裡問道「雲」上觀潮」努力走出具有雲南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結合鄉村實際和區域特色,堅定走可持續發展的鄉村振興道路,依託自然山水打造田園牧歌,用好綠水青山,推動環境與經濟相協調,實現良性發展,是近年來雲南學習沿海發達地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實踐。2018年12月,雲南省出臺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對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總體設計和階段謀劃。
  • 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從化鳳二村蛻變秘訣是……
    據悉,自整頓工作開展以來,鳳二村抓住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從化區委推進特色小鎮建設帶來的寶貴機遇,踐行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的工作要求,聚焦發揮黨總支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牢牢扭住抓黨建這個「牛鼻子」,在建強戰鬥堡壘、推動產業發展、推動人才振興、培育文明鄉風、整治人居環境等方面狠下真功夫、硬功夫、實功夫,推動實現村黨組織堅強有力、集體經濟與村民收入穩步提升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臨沂鄉村振興典型案例(五十八)
    編者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的殷切期望。省委要求臨沂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走在前列」,圍繞這一目標定位,臨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主動對接長三角,努力把臨沂打造成為長三角地區的農產品「供應基地」、休閒旅遊「後花園」和產業轉移「大後方」。
  • 蒙城縣漆園街道:流動「紅黃旗」 人居環境大整治
    人居環境整治是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前提。為持續深入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蒙城縣漆園街道大膽創新、精準發力,建立了流動「紅黃旗」「紅黑榜」制度,掀起了全力打造整潔衛生、規範有序、生態文明優美的人居環境熱潮,擦亮了鄉村振興底色。
  • 娘子關鎮打響旅遊和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
    清淤泥、築河壩、建步道、修護坡、整立面,清理垃圾、改建廁所、綠化美化……連日來,平定縣娘子關鎮在娘子關和固關長城景區周邊的10個村,組織1000多人開展旅遊環境和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會戰。  往年4月,不少遊客會到娘子關鎮踏青旅遊。
  • 翔安大宅火龍果豐收 鄉村振興脈動強勁
    國慶旅遊旺季間,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村——大宅,正展示著翔安鄉村旅遊的風採。  循著火龍果的甜香,從島內趕來的遊客、市民絡繹不絕,在大宅紅色的人行步道上,撒下了一路歡聲笑語;年輕的女村民拎著水壺,帶著精心釀製的火龍果茶,熱情地招呼八方賓客。大宅的火龍果,每半個月即可收成一次。  「天剛亮,家家戶戶就下田採摘火龍果,今年是個豐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