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盤石圍公園散散步、話家常;到盤石圍一街欣賞絢麗奪目的牆面彩繪;到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參加各類活動......記者從東莞市寮步鎮獲悉,近年來,霞邊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振興、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思路,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對盤石圍公園進行環境整治,改造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大力開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專項行動等等,霞邊村逐漸勾勒出一幅彩色的鄉村振興美好新圖景。
盤活一潭死水 打造多彩公園 村民樂開花
秋日,吹著和煦的秋風,迎著暖陽,走進霞邊村。漫步在盤石圍一街上,你會驚喜地發現巷道旁的圍牆披上了「彩衣」,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牆繪形成了一條「彩帶」。沿著「彩帶」往裡走,眼前豁然開朗,道路右側一個煥然一新的盤石圍公園映入眼帘。走進盤石圍公園,仿佛闖進了世外桃源。微風徐來,池塘邊的垂柳隨風飄拂,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池水上,樹影輕輕地來回飄動,像在溫柔地「撫摸」著碧水。樹葉的沙沙聲和村民們的歡笑聲交織,仿佛在彈奏著一首歡快的樂曲。
「這裡以前是一潭死水,池塘周圍都是村民自己種植的一些荔枝樹、龍眼樹、香蕉樹等,雜草叢生,環境非常髒亂,而且蚊蟲特別多。經過改造後,這裡的環境變化非常大,現在水質變好了,還新增了護欄、座凳和人行道等,給我們村民提供了一個茶餘飯後休閒的好去處,我每天早上五點半就會來這裡晨運。」家住在盤石圍公園附近的鐘爺爺高興地告訴筆者,從前髒亂的池塘變為一個環境優美的公園,不僅「顏值」變高了,而且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升級改造後的盤石圍公園成為村民休閒的好去處。
據了解,盤石圍公園東臨鄺江頭一街,西臨盤石圍一街,北臨盤石圍二街,該公園改造前是一個水塘,水質渾濁,水塘周邊多為村民種植的果樹和私建的雜物房,場地髒亂。為提升水塘周邊環境,霞邊村投入近150萬元,以現狀景觀條件為基礎,重塑原本的場地空間。通過對場地進行景觀升級改造,對池水進行截汙,使原本髒亂的池塘得到充分利用。在尊重當地人文的基礎上打造出一個實用、生態、休閒於一體的活動場所,給社區居民提供環境優美的溝通交流平臺。同時,該公園設置了黨政宣傳的石碑,讓黨建文化紮根基層公園,更具特色。
此外,盤石圍公園周邊舊房屋的牆面彩繪為公園增添了一絲色彩,成為了該公園的亮點之一。「公園附近有一些破舊的民房,這些舊房子的外牆比較破舊。為了提升公園的整體景觀,於是我們借鑑其他公園的先進經驗,把舊房屋及一些圍欄進行外牆改造。」霞邊村「兩委」幹部葉榮威說道。經過對公園周邊的舊房屋及建築物進行立面彩繪,融入了特色文化元素,整潔靚麗、富有特色的建築物外立面打破鄉村沉悶的色調,營造出一個色彩鮮亮的環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美麗家園」等文字結合著色彩斑斕的配圖,繪就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彩色牆繪,吸引許多群眾駐足觀賞。
建設綜合服務中心 為市民提供多元化服務
「你看看我做的這個香包,是不是很漂亮呀!」在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長者活動室,今年75歲的村民葉自豔高興地向老朋友們展示自己剛製作完成的香包。「哇!你的香包好漂亮呀,快過來指導一下我這一步應該怎樣做......」「這裡要撕下來,按照圖紙的形狀,把它粘好......」每天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綜合服務中心」)總是熱鬧非凡,充滿歡聲笑語,長者們不約而同地來到長者活動室,在社工的帶領下,一起製作DIY手工香包。據悉,長者趣味手工小組是綜合服務中心在敬老月為長者們提供的其中一項服務,該中心連續4天組織長者們一起製作不同類型的手工,既鍛鍊長者的手部協調能力,又豐富了長者們的文化生活。
「近年來,我們村的社工經常組織一些很有意義的活動,為了向居民提供更多各類多元化的服務,我們村以鄉村振興為契機,著力推進鄉村文化復興,投入近200萬元,改造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個享受社區服務的平臺。」霞邊村黨工委書記鍾偉賢告訴筆者,該村非常重視民生工作,接下來會持續加大民生事業投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的幸福感。據了解,霞邊村投入近200萬元,於2019年8月啟動霞邊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程,目前該工程已完工並投入使用。新改造的綜合服務中心面積約1100平方米,設有舞蹈室、電子閱覽室、長者活動室、康體室、兒童樂園、社區廚房、五點學堂、家庭服務室等多個功能室。該中心結合社區居民實際情況,整合社區各類場地和資源,為霞邊村的村民以及周邊的新莞人提供各類多元化服務,使服務對象獲得滿意的基本服務需求,增加社區共融和社區歸屬感。
「我一有空閒時間,就會過來這邊玩,這裡就像我的『第二個家』,給我提供了家一般的溫暖。來這裡參加各種活動,既學到了許多新知識,也認識很多朋友,讓我的退休生活過得豐富多彩。」村民葉自豔笑著說道。
據了解,2019年該中心在基礎性服務方面共開展了119個主題活動,直接服務7284人次;在民生兜底服務方面,建檔100人,個案跟進15人。接下來,該中心會以需求為導向,更系統地做好社區服務,打造本社區的特色品牌服務項目,改善民生,增進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盧政 通訊員:尹可瑩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蔡冬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