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會

2020-11-29 上海市總工會

  一、雲南經濟社會發展簡要情況

  雲南是一個邊疆、民族、山區、欠發達的省份。改革開放以來,雲南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在「十五」期間,我們緊緊圍繞「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3大目標,確定了「扎紮實實打基礎,突出重點抓生態,調整結構創特色,依靠科技增效益,改革開放促發展」的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始終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成功邁出了經濟增幅止跌、回升、加快發展三大步,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的良好勢頭,「十五」期間,我省綠色經濟強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國連接東南亞南亞國際大通道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十一五」時期開局良好,全省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境安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6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001.87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人均生產總值跨上1000美元臺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0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2000元。全省繼續保持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境安寧、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良好局面。

  雲南的經濟社會發展雖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作為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四位一體的省份,由於歷史和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我省面臨的扶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巨。一是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的狀況仍然沒有根本改變。2006年底還有農村貧困人口670.8萬人,其中絕對貧困人口228.4萬、低收入人口442.4萬,均佔全國絕對貧困和低收入人口總數的10%以上,近70萬特困群眾基本喪失生存條件;二是解決和鞏固溫飽的任務仍然十分艱巨。我省現有貧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條件更差、人口素質更低、經濟社會發展更落後的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原戰區、邊境一線,這些地區的貧困群眾抗禦自然災害和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返貧現象十分嚴重;三是特殊類型地區的貧困狀況仍然十分突出。全省7個人口較少民族貧困人口17萬人、佔總人口比例高達74.2%,16個沿邊跨境民族貧困人口87.72萬人、貧困發生率達45.2%,12個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絕大多數處於整體貧困狀態,這些情況表明,貧困仍然是我省最突出的問題,扶貧攻堅仍然是我省最艱巨的任務。

  二、十年對口幫扶合作情況

  1996年9月,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確定上海與雲南開展對口幫扶,兩省市的對口幫扶合作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上海與雲南10年來的對口幫扶與合作,在雙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經歷了起步、合作和全面深化三個階段,形成了省、部門、州(市)、縣四個層面的協作機制,上海14個區及兩家大企業對口幫扶雲南紅河、文山、普洱、迪慶等州市26個貧困縣和德宏州人口較少民族德昂族,在組織、人事、教育、衛生、科技、旅遊、環保等10多個部門建立了對口合作關係,共同制定並組織實施完成了滬滇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協作「九五」計劃、「十五」計劃確定的各項任務,順利啟動實施了雙方幫扶合作「十一五」規劃綱要。

  截止2006年底,上海在雲南投入無償幫扶資金8.47億元,實施了以解決溫飽,整村推進為主的幫扶項目1561項;實施教育、衛生、文化等各類社會事業幫扶合作項目1928項;其它無償援助項目397項。新建希望學校、光彩學校454所,援建「一村一小」404所,幫助培訓各類人才16.2萬人次,輸出安置勞務13909名,社會捐贈4000多萬元,同時還捐贈各類救災物資。兩省市企事業單位累計實施各類經濟合作項目610項,上海企業在雲南累計投入經濟合作資金24.74億元,合作領域涉及技術開發、貿易轉移,科技、環保、旅遊、服務業等領域。這些項目的實施,幫助受援地區廣大貧困農戶改變了生存觀念,改善了基本生活和生產條件,有力地推動了雲南扶貧攻堅的進程,促進了雲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肯定,並引起了較高的國際反響。

  (一)對口扶貧進村到戶

  10年來,上海在雲南對口幫扶的四個州市累計組織實施遞進整村推進試點村1424個,援建白玉蘭扶貧開發重點村295個,衛星接受站839個,建設村級公路358條,援建人畜引水工程434個,幫助50個村通了電,解決了166個鄉829個自然村看電視難的問題,使515個自然村54175戶貧困戶直接受益,改善了貧困地區群眾基本生產和生活條件。

  為增強受援地區貧困農民的造血功能,上海市按照滾動投入方式,實施了小額信貸幫扶工程,累計發放小額信貸資金8342.6萬元,幫助貧困農戶發展種養殖業,覆蓋23個縣,71個鎮,318個村委會,1740個村民小組,受益農戶達56674戶29萬人。

  勞務輸出成倍增加。10年來,上海累計安置受援地區勞務13909名進滬務工,赴滬勞務輸出人員穩定率在80%以上,月平均工資超過900元,有效地增強了當地農民的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的能力。2005、2006年上海投入資金1500萬元分別在文山州、紅河州、思茅市援建了勞務輸出培訓中心,搭建了勞務輸出平臺。通過創新勞務輸出培訓機制,加大了崗位技能培訓力度,提高了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有效地完成了當地部分富餘勞力的轉移,促進了貧困地區居民的增收脫貧步伐。

  科技幫扶創新思路。10年來,上海市科技部門先後在雲南投入1821餘萬元,實施科技幫扶項目51項。分別在紅河、文山、思茅援建了科技中心、並實施一批種養殖業示範項目。其中,紅河上海科技中心及示範基地被列為雲南紅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培訓基地、科技部星火計劃—紅河農村信息化基地。文山上海科技中心被科技部認定為文山三七星火學校。建立滇滬合作農業示範基地3個,良種豬場2個,並結合思茅市產業特色,援建了思茅林產品研發中心,組織開展思茅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工作,並引進上海企業開展經濟合作,實施了思茅松林改性技術研究開發項目,實施完成了木材改性生產線自控系統的研究,建成年產10000立方米改性木材的產業化生產線,產品各項技術指標達到國家標準,並在國內打開市場,改變了思茅市木材加工產品單一,技術含量不高、利用率和附加值低的狀況,對實現當地林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有重要意義。

  (三)社會事業幫扶合作成效顯著

  10年來,雙方共實施各類社會事業幫扶合作項目1928項,重點開展項目交流、人才培訓和青年志願者接力扶貧。上海累計選派5批76名幹部到雲南推進幫扶合作。雲南省先後選派310名幹部到上海掛職鍛鍊。累計選派560名支教教師到雲南貧困地區支教,選派710名青年志願者到雲南貧困地區開展智力扶貧工作。10年來,上海共援建希望學校、光彩學校454所,援建「一村一小」404所。幫助援建「白玉蘭」遠程教育網點302個,運用白玉蘭遠程教育網點幫助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9萬多人次,培訓農業技術、農業醫療等3萬多人次,累計資助受援地區貧困學生22722人,改善了受援地區的基礎辦學條件。實施了培訓100名骨幹醫師,100名學科技術帶頭人的「雙百工程」,並幫助培訓農村全職醫生。在幫扶地區援建婦幼保健中心和疾病控制中心,援建白玉蘭鄉村衛生室821個,幫助受援地區改善了基本醫療條件。

  (三)經濟合作促進了雲南產業結構調整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

  1996年以來,雙方企事業單位共實現經濟合作項目610項,上海企業在雲南投入合作資金已達24.74億元。其中十五期間兩省市企事業單位累計實施各類經濟合作項目197項,上海企業在雲南累計投入經濟合作資金13.19億元。一是優勢產業領域的合作得到新的發展。上海菸草集團公司在文山州建立了烤菸基地,併合作開展烤菸科研開發,合作制定烤菸質量標準,開發國際優質烤菸,實現了「雙贏」。上海華通機電集團在建水投資組建雲南雲錳集團,在臨滄投資開發水電,實施以礦冶、水電為主,開展多邊貿易為輔的發展戰略。二是跨地區產業轉移為雲南新型工業化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上海航星通用電器有限公司投資3000多萬元,與昆明供電局所屬企業合作,共同建立了在雲南省具有較高起點的電力設備製造企業—昆明華奧航星電氣有限公司,引進上海50多項專利技術,成為雲南電器設備製造領域的高新企業和領頭羊,產品不僅佔領雲南市場,還在承建緬甸邦郎電站工程中一舉中標。上海電氣集團所屬上海紫光機械有限公司、在雲南投資開發的印刷機械不僅填補了西南地區的市場空白,還進入了東協市場。上海糖酒集團積極參與雲南的行業整合,以併購方式合作在昆明新建合資企業。三是科技合作促進了雲南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兩省市科技、環保部門共同投資3.46億元,實施了85項工業、農業科技和科研等合作項目,其中上海科技部門投入8155.4萬元。雲南一批企業先後與上海復旦大學、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昆蟲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實施了「助力車電池低成本高能量密度新型儲能材料研究」、「雲南野生稻遺傳資源保護與研究」、「高校多晶矽太陽電池技術研究」、「生物農藥印楝新製劑產品開發」等一批科技與生產相結合的科技合作項目,實現了科研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個舊聖比和實業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合作建立的「復旦—聖比和新電源技術研究中心」,研究開發出了高容量、高安全性、低成本層狀鋰鎳錳複合正極材料。景谷林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復旦大學共同承擔的「脂松香降灰除金屬生產技術」項目使企業的脂松香產品特一級率高於80%。2005年,雙方科技部門實施並建成雲南省技術轉移中心暨上海—雲南技術轉移基地,並在玉溪建立了分基地。「上海—雲南技術轉移基地信息網」已建成投入使用。在雙方科技部門的推動下,曲靖市政府與上海大學合作開展了曲靖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試點工作,為曲靖市培育和壯大六大支柱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實施了智能化菸葉初烤菸技術研究開發等一批科技合作項目。上海市農委所屬企業與雲南格桑花卉有限公司共同在迪慶高原生物研究所開展了切花百合球根花卉種球國產化生產基地建設相關工作,建立種球生長基地106畝,開展技術培訓200人次,帶動當地花農120多戶。研究所正在運用生物組培技術和分子生物相結合的病毒檢測方法,對市場前景看好的高原花卉品種進行脫毒,為開發培植雲南高原花卉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雲南省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運用自主智慧財產權,與上海企業合作在滬建年處理3.5萬噸廢棄物的環保項目,並已投入生產,獲得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四是上海旅遊大企業的進入促進了雲南旅遊特色產業的發展。上海錦江集團從1991年初進入雲南,從合資經營到全資收購原昆明錦華大酒店,先後投資近1億元,並以錦江酒店管理品牌,先後為昆明、思茅、版納、麗江等地近10家酒店進行管理,為雲南酒店管理業的發展培養和輸送了人才。上海航空公司於90年代初期就進入雲南,投資旅遊和酒店經營,並先後開通了上海—昆明—西雙版納、上海—昆明—麗江和上海—昆明—迪慶航班。累計發送航班1500餘架次,運送旅客160多萬人次,促進了雲南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企業自身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三、2007年上半年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情況

  根據我省扶貧攻堅的現狀,2007年上海市加大了對我省的對口幫扶力度,2007年滬滇幫扶項目計劃311項,幫扶資金12710萬元,比2006年增1210萬元,增幅為10.52%,其中:援建161個白玉蘭扶貧開發重點村,配套建設57個希望小學、57個白玉蘭衛生室,安排項目資金9016萬元。實施產業與社會事業發展項目32個,安排資金3044萬元。援建四州市教育、衛生遠程網點建設項目2個,安排資金500萬元。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積極推進新時期滬滇對口幫扶合作深入開展

  今年2月滬滇雙方領導小組在昆明召開了滬滇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第九次聯席會議,上海市委時任副書記王安順,雲南省委副書記李紀恆出席會議,共同籤署了《雲南—上海對口幫扶協作領導小組第九次聯席會議紀要》,確定了2007年和2008年兩年的對口幫扶工作思路與經濟社會合作工作重點。滬滇對口幫扶合作14個對口部門分別籤署了工作備忘錄,明確了各自的年度工作任務。

  為進一步加強對滬滇對口幫扶合作的領導,省委、省政府調整充實了省滬滇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由李紀恆副書記任組長,孔垂柱、劉平副省長為副組長,並增加了省委農辦和省民委為成員單位,為進一步推進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提供了保障。

  為加強滇滬雙方高層領導的互訪與交流,進一步推動新時期滬滇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工作更上新臺階,今年6月3日省委副書記、省滬滇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組長李紀恆率雲南代表團赴上海考察訪問,上海市委書記習近平會見了代表團全體成員,市長韓正等領導與李副書記舉行了工作會談,雙方在進一步加強兩省市高層領導互訪溝通、進一步完善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工作、加大上海對口幫扶雲南26個縣的幫扶資金投入力度、共同拓展經濟合作新領域、進一步引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滬滇對口幫扶等六個方面達成了新的共識,為推動新一輪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再上新臺階奠定了基礎。會後,經滬滇雙方領導小組辦公室多次溝通協商,形成了《上海—雲南對口幫扶合作工作座談會紀要》。

  (二)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工作情況

  上半年順利啟動實施了以迪慶州香格裡拉縣、文山州硯山縣,普洱市江城縣、紅河州石屏縣為重點的一批白玉蘭重點村。經雙方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對口合作部門的共同努力,迪慶州科技中心、環境監測站等援建項目已增列為年度幫扶計劃,並已於近期開工建設。

  今年以來,上海市民宗委加大了對人口較少民族德昂族的幫扶力度,半年來,上海市民宗委已分批撥付幫扶資金272萬元,在德宏、保山、臨滄三個州市啟動實施了村內道路建設、種養業發展、庭院經濟、文化、衛生等29個項目。針對德昂族教育落後,勞動者素質相對低的實際,安排對德昂族地區的有關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輸出72名少數民族青年到上海華翔羊毛衫廠工作,開闊了邊疆少數民族青年的視野,拓寬了致富門路。

  今年上半年,圓滿完成了第五批和第六批援滇幹部交接工作,雙方教育部門完成了上海第六批100名支教教師的總結慰問工作,為貫徹落實第九次聯席會關於加大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力度的精神,在雙方人事部門的大力支持下,7月中下旬,先期安排了雲南省招商系統幹部上海培訓班,全省11個省直部門相關處室、12個州市招商引資部門的50名縣級幹部參加了培訓,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上半年以來,滬滇雙方企事業單位共實施經濟合作項目48項,實際投入資金近6億元,合作領域主要涉及農產品加工、礦產開發、城建、水電開發等行業。為進一步發揮好滬滇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平臺,兩省市經合部門積極為雙方企業搭建合作平臺,著力加強滬滇重點經濟合作項目的跟蹤落實工作,針對項目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有效開展協調服務工作,進一步提升滇滬經濟合作項目質量。

  四、主要做法

  (一)兩地領導高度重視對口幫扶工作,是做好對口幫扶的重要保證。自上海—雲南對口幫扶機制建立以來,上海市和雲南省高層領導多次互訪,形成了雙方高層領導的對話機制。

  (二)上海的對口幫扶工作思路和實踐完全符合中央提出的要求和雲南的實際情況。在對口幫扶中,上海積極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進村到戶」的幫扶原則,探索並實施了「遞進式溫飽型試點村」成功經驗,受到國務院和社會各界的肯定。

  (三)有完善的幫扶合作工作機制和工作網絡。雙方分別成立由分管省(市)領導牽頭的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專門負責協調、推進幫扶合作工作。堅持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制度、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會議制度、部門對口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實施項目跟蹤四項制度。及時協調解決幫扶合作工作的相關問題,不斷總結工作經驗,指導推進企業間的合作,為幫扶合作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四)編制並組織實施雙方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九五」、「十五」及「十一五」規劃綱要。確定幫扶合作任務目標,並明確各項工作重點,確保兩省市幫扶合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五)選派援滇幹部、支教教師、青年志願者到對口地區工作,確保了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的穩步推進。上海先後選派五批援滇幹部到雲南省直機關和四個州市掛職,他們的工作得到當地黨委、政府肯定和支持,受到當地群眾的歡迎。黨委、政府牽頭的幫扶組織體系是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順利開展的組織保障。

  (六)互利雙贏、共同發展是實現雙方長期合作的持久動力。上海企業看好雲南獨特的區位條件和資源優勢,紛紛到雲南投資發展,在促進雲南的資源開發和特色產業的發展的同時,提高了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延伸了企業的品牌效應,並獲得豐厚的回報,實現了共贏。實踐證明:互利雙贏、共同發展既是雙方合作的基礎,也是未來合作長期發展的動力。

  五、下步合作重點

  (一)繼續堅持兩省市高層互訪交流推進機制。兩地領導堅持不定期的互訪交流,通報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有關情況,共同商榷進一步加強對口幫扶工作、擴大經濟社會合作與交流等有關事宜。

  (二)進一步完善聯席會議制度。每年在雲南召開一次雙方領導小組或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席會議暨對口幫扶現場交流會議,及時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研究措施,及時部署階段性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工作,推進滬滇對口幫扶合作工作深入全面開展。

  (三)加強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工作。在繼續鞏固「十五」期間幹部交流合作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拓展幹部交流的內容與形式,創新合作機制,聯動互補、多領域、多方位、多形式全面開展幹部交流與合作,共同開展好大中型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科教文衛專業人員的技能培訓。

  (四)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在雲南扶貧攻堅的關鍵時期,省市互動、資金帶動、項目推進仍然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雲南方提出,根據云南扶貧攻堅實施計劃進程,請上海市在「十一五」期間援助對口幫扶縣的資金總量達到每縣每年1000萬元以上。上海方表示,將根據上海對口幫扶總體規劃、幫扶資金總體情況及上海市國民經濟增長情況,進一步加大對雲南的資金援助力度。幫助加快培植優勢特色產業,更加注重幫扶項目的覆蓋面和示範功能。繼續實施苦聰人異地搬遷整村推進項目,加大對較少人口德昂族的幫扶力度,實施好一批「興邊富民」重點幫扶項目。

  (五)共同搭建服務平臺,探索經濟合作新機制。把滬滇經濟合作作為實現開發式扶貧的重要舉措,按照突出特色、優勢互補、密切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支持和引導上海的大企業赴滇開展經濟合作。雙方有關部門將做好協調服務工作,為雙方企業的合作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積極整合各方旅遊業相關資源,努力推進雙方旅遊龍頭企業的戰略合作,聯手推進兩地旅遊產業鏈的延伸和互動發展。共同搭建服務平臺,合作在上海舉辦投資推介宣傳洽談活動。充分發揮兩地社會團體、民間機構的橋梁紐帶作用,做好信息溝通、牽線搭橋工作,使滬滇經濟合作在拓展合作領域、擴大合作規模、提高合作質量上有新突破。

  (六)做好輿論宣傳工作。發揮好新聞媒體作用,雙方主要新聞媒體要加大滬滇對口幫扶合作的宣傳報導力度,及時傳遞對口幫扶合作重要信息和政策措施。及時宣傳報導滬滇幫扶合作工作中的重大舉措、經驗做法及先進典型,努力擴大宣傳範圍,提升宣傳影響,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對口幫扶合作的良好氛圍。

  六、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活動內容豐富、商機無限

  為貫徹落實上海雲南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第九次聯席會議精神,進一步發揮好滬滇對口幫扶與經濟社會合作機制平臺作用,積極探索經濟社會合作新模式,推動新一輪滬滇經濟合作向更高層次、更寬領域發展,經滬滇雙方對口幫扶合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研究,決定把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活動納入今年滬滇對口幫扶計劃,並擬於9月26日—27日在上海共同舉辦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活動,向上海企業充分展示雲南的特色資源、優勢產業、投資環境、發展潛力和合作空間,爭取更多的上海企業了解雲南、看好雲南、投資雲南,努力擴大雲南特色產業合作開發領域、促進雲南特色產業發展,實現互利雙贏。

  本次活動由雲南省人民政府主辦,雲南省政府經濟合作辦公室和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承辦。經兩省市經合部門的精心策劃和認真組織,對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活動各項籌備工作做了充分的準備,本次推介會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是上海市領導致詞,雲南省副省長作主題推介,介紹雲南省情和投資機會。二是舉行滇滬投資合作項目籤約儀式。三是對口幫扶的紅河、文山、普洱、迪慶四州市及昆明、省工商聯有關負責人作特色產業項目專題推介。

  為確保這次活動取得實效,兩省市經合部門於今年3月份就開始對本次推介活動進行研究和策劃,在上海市合作交流辦、上海市新聞辦等部門的全力支持下,各項籌備工作開展有序。一是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活動方案。經滬滇兩省市經合部門綜合分析研究,制定了較為科學可行的《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會活動方案》,明確了會議主題、會議規模、舉辦方式等。二是明確了重點推介領域並推出了一批投資合作優勢項目。兩省市經合部門在充分研究雲南上海互補優勢的基礎上,確定了推介主題:現代新昆明建設規劃、雲南電力裝備配套產業基地、信息產業園區、紅河州工業園區總體布局、文山州三七特色產業、普洱市工業園區總體布局、迪慶州旅遊產業規劃及香格裡拉旅遊集散中心、中老,中越和中緬三大經濟貿易區的建設等。根據上海產業特點,按照省級、省直部門、重點州市三個層面進行了項目的徵集、篩選與整理,共整理出招商項目近500項,其中省級重點招商引資項目100項,工業、旅遊招商項目200項,項目總投資5000億元,重點州市上報項目200項,項目主要涉及農產品加工、生物資源開發、裝備製造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等領域。並在上海市合作交流辦的支持下,通過上海市合作交流網開展項目網上前期互動對接,分別於7月下旬和8月上旬在上海市合作交流網站上發布,在上海企業中引起較大關注。三是積極開展項目互動跟蹤推進工作。為提高滇滬經濟合作項目的成功率,兩省市經合部門進一步加強了滬滇經濟合作「在談」項目的跟蹤推進工作,在上海市合作交流辦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協調推進一批在談項目,並於9月上旬組織雲南省旅遊部門和雲南旅遊企業到上海對接洽談。上海錦江國際集團、上海興園投資公司也分別於9月赴雲南進行投資考察。有關州市招商部門也組織相關企業赴滬積極推進在談項目,目前已有昆明城市高速公路建設、雲南上海東協商務大廈、廢棄物資源化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與上海機場集團在滬共建建環保產業生產基地等合作項目正在積極洽談中。屆時,預計將有15個合作項目在活動期間正式籤署。四是開展了宣傳互動工作。為加大宣傳,在兩省市市新聞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雙方在滬共同舉辦了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項目推介會新聞媒體懇談會,邀請了10餘家上海主流媒體參會,並以專版、網絡、廣播等方式就本次活動內容、投資重點、合作項目等進行宣傳,吸引更多企業積極參與。

  目前,雲南省有關方面和上海市合作交流辦、上海市經委、上海市工商聯、上海對口幫扶雲南的14個區及相關企業正在積極協助客商邀請和相關企業參會工作。屆時,雲南上海特色產業投資合作推介會將成為上海企業以及長三角在滬企業了解雲南、投資雲南的一席「盛宴」。

相關焦點

  • 中國泰州·大院大所合作對接會專題推介會舉行
    針對全市不同市(區)產業特色,推介會分為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高技術船舶及海工裝備、新能源、先進裝備製造、精細化工與節能環保、健康食品、電子信息7個專題,來自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蘭州大學等大院大所的專家學者,分別推介最新技術和科研成果,推進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來泰轉移轉化,探討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助推泰州產業和企業創新能力提升。
  • 廣邀世界500強企業 共享開放合作商機 石家莊市舉辦投資合作推介會
    為促進石家莊市與世界知名企業的合作,11月27日,石家莊市舉辦石家莊—跨國公司生物醫藥健康和先進裝備製造產業投資合作推介會,邀請美國科恩、法國電力、法國維克製藥、德國勃林格殷格翰等世界500強企業、跨國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共聚石家莊,開展系列交流洽談活動,共享開放合作商機。
  • 將相故裡 投資熱土 創新發展 合作共贏——陝西蒲城投資優勢...
    陝西網訊(通訊員 唐蒲縣)11月27日,由渭南市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局、中共蒲城縣委、蒲城縣人民政府主辦的陝西蒲城投資優勢(連雲港)推介會在連雲港市花果山國際酒店成功舉辦。會議由蒲城縣對外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韋濤主持。
  • 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④|松山湖功能區,投資興業的熱土
    12月2日,以「聚焦新動能·引領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正式拉開序幕,面向全國乃至全球企業家拋出「橄欖枝」,誠邀意向優質企業與項目落戶,共繪松山湖功能區發展新藍圖。盛茂源項目、凱金新能源項目、阿里雲項目……現場,共29個重點項目集體籤約。
  • 廣東智力援藏、產業援藏等 合作項目籤約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申卉)廣東企業在林芝設立高原生物醫藥研發中心,開闢越野徒步等戶外運動培訓中心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昨日,2020年廣東省對口支援林芝項目對接籤約暨旅遊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 「上海交大特色」社會服務合作體系愈發完善
    在上海交通大學黨委領導下,學校社會服務明確了指導思想,不斷發展完善服務工作體系,提升了服務成果質量,取得了一定的社會效應。學校相關部門深入貫徹實踐「國家有戰略、地方有需求、學校有能力」發展方針,形成了面向國家戰略,服務區域創新發展,展現交大特色的社會服務合作體系,使「國家任務、戰略支撐和專項合作」的社會服務內容不斷得到充實和發展。
  • 兩上海名企投資深圳大鵬「生物谷」「國際食品谷」
    南都訊記者曾海城通訊員葉斯琴11月10日,2020深圳市大鵬新區上海投資推介會在滬舉行,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與光明福瑞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星雙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分別籤訂合作框架協議。大鵬新區搶抓機遇、多方聯絡,力邀國家上海新藥安評中心、藥明生物、光明食品等長三角地區生物、食品產業企業代表、科研機構代表、重點園區代表等到會,加速促成此次投資推介會。推介會以「灣區合作,共享未來」為主題,由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主辦,平安大鵬國際生物谷發展(深圳)有限公司承辦,旨在大力宣傳大鵬新區優質營商環境,推動參會企業及機構和大鵬新區進行交流合作,共同謀劃產業發展機遇。
  • 壩光:深圳未來增長極|構建「極」具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壩光模式」
    隨著交通路網基本打通,市政配套逐漸完善,壩光已轉入片區建設、產業導入、園區運營全面發力階段。今年,壩光緊抓「雙區驅動」、綜合授權改革等歷史機遇,用足用好「1+3」政策文件,堅持規劃先行,產城融合發展,儲備重大項目,加速產業集聚,以「規劃優先、生態引領」的理念探索以生態為導向的產業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構建「極」具特色的生物產業發展「壩光模式」。
  • 寧波材料所慈谿醫工所入駐慈谿智慧谷並舉行項目推介會
    慈谿市委書記卞吉安指出,作為中科院和地方共建的以生物醫學工程為特色的研究機構,醫工所必將對慈谿地方生命健康產業的發展以及慈谿地方經濟發展的轉型注入強有力的創新動力,慈谿市委市政府也將一如既往地關心和支持醫工所的發展,在科研條件、平臺建設和人才建設等多方面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 深圳大鵬:國際生物谷(壩光)舉行投資未來招商推介會
    9月28日,2020大鵬新區國際生物谷(壩光)投資未來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舉行。深圳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大鵬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廣陽,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孫曉傑,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出席活動。
  • 2020大鵬新區國際生物谷(壩光)投資未來招商推介會成功舉辦
    9月28日,2020大鵬新區國際生物谷(壩光)投資未來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國際生物谷壩光核心啟動區隆重舉行。深圳市大鵬新區黨工委書記楊軍,大鵬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劉廣陽,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孫曉傑,大鵬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峰出席活動。
  • 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在相城區揭牌
    今天(12月1日),「產業賦能 共贏合作」國際創新創意產業投資合作促進中心長三角分中心揭牌儀式在蘇州市相城區舉行。來自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北京電子城高科技集團、清華x-lab和優秀科技項目的近百位嘉賓出席活動,共話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
  • 安康富硒產品推介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11月20日,市政府聯合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共同舉辦的2020北京國際富硒農產品暨功能食品博覽會、安康富硒產品推介會在中國農業博物館隆重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會長翟虎渠出席活動,副市長魯琦出席推介會並致辭,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副秘書長魏有主持活動。
  • 成都「耳朵經濟」推介會成功舉辦:推進聲音產業發展
    2020年11月19日,天府文創 錦繡雲上「耳朵經濟」推介會暨項目路演活動,在成都市成華區東郊記憶圓滿舉行。用聲音新業態賦能文創產業,以金融推動多領域跨界融合,聲音領域行業翹楚、企業領袖及金融投資機構匯聚一堂,從「產、學、研」多角度入手,共同探討推進「耳朵經濟」區域發展,聚焦成都「三城三都」建設,創新展現文化底蘊,助力加速構建世界文化名城。
  • 2021第五屆中國(上海)國際竹漿紙產業展覽會
    發展趨勢,推動竹漿紙的創新研發、深挖竹漿紙潛力價值,從來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匯集了眾多優質供應商,打通竹漿紙產業鏈的重要環節,為核心架構的行業頂級盛會,同期舉辦竹漿紙產業高端論壇與專題研討,注重與國內外竹漿紙的精準供需配對與有效合作。
  • 直播預告|「雲花品牌打造項目」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
    11月26日-27日,國際花卉新優品種推介會將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舉行。此次推介會由雲南省農業農村廳主辦,開遠市人民政府、雲南省花卉技術培訓推廣中心承辦,紅河州農業農村局協辦。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雲南花卉產業構建了科研、生產、加工、交易、運輸和社會化配套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產業綜合實力全國領先,已成為全國乃至亞洲地區的花卉種植栽培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交易流通中心及品種研發中心。2020年,雲南花卉產業被列為全國50個優勢產業集群建設項目之一。
  • 宜賓舉行鰻魚產業招商暨美食文化推介會
    推介會現場四川新聞網宜賓5月20日訊(方勇 石興旺 記者 周瑜原 攝影報導) 為豐富百姓餐桌水產品、弘揚中華飲食文化,促進宜賓水產業健康、快速發展,5月20日上午,宜賓鰻魚產業招商暨美食文化推介會在宜賓城市名人酒店舉行,這次會議的主題是「座客長江首城 品味江安鰻魚」。
  • 大涼山(會東)2019文旅康養招商推介會攬金53億
    中國網1月21日訊 19日,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2號館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大涼山(會東)2019文旅康養招商推介會在這裡舉行。會東縣攜六大重點項目參加活動,涵蓋文化產業、地產開發、旅遊康養等領域,現場籤約總投資額達53億元。
  • 海流圖與煙臺市政府籤訂新舊動能轉換基金合作協議
    他希望各金融機構和投資機構,一如既往關心支持煙臺改革發展,攜手管好用好各類基金;持續聚焦煙臺主導產業,發揮獨特專業優勢,在助推煙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實現合作共贏、取得繁榮發展。他表示,煙臺將以建設山東省區域性基金管理中心為目標,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供優質高效服務,有力保障金融機構和各類基金,在煙臺達成最佳合作、獲取豐厚回報、實現最大效益。
  • 黑龍江黑河自貿片區推介會在滬舉行 月星等企業赴「黑河之約」
    新民晚報訊 (記者 江躍中)搭乘著第二屆進博會的餘溫,中國(黑龍江)自由貿易試驗區黑河片區招商推介會,昨天在上海環球港凱悅酒店舉行。會議重點推介了中國自貿區最北片區——黑河片區政策和區位優勢,展示黑河在對俄合作、資源、跨境產業鏈條等方面的成就和發展潛力,濃厚的創業氛圍、絕佳的區位優勢、優良的營商環境……展示了黑河在中俄貿易等方面的成就和發展潛力。圖說:黑河片區招商推介會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