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鹽宣傳周:宣傳減鹽理念,踐行減鹽行動 控鹽「915」提防...

2020-12-05 大河網

  9月1日是第14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國家行動辦公室於9月的第3周(9月14日至9月20日)開展中國減鹽宣傳周活動,向公眾宣傳「915」(「就要5克」)的減鹽理念,傳播低鹽飲食知識,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並踐行減鹽行動。

  過量攝入食鹽有哪些危害?生活中如何做到控鹽?記者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河南省疾控中心健康教育與慢性病防治所專家安偉峰、鄭州市中醫院營養科營養師朱紹英。□記者梁露露文圖

  過量攝入鹽可引發多種疾病

  安偉峰介紹,鹽的成分主要是氯化鈉,氯化鈉裡的鈉離子對人體是有好處的,鈉是維持人體神經系統傳導、肌肉收縮、心臟跳動的基礎物質。

  但當攝入鹽分過量時,鈉離子進入人體血液過多,就會導致血管的滲透壓升高,從而引起高血壓,增加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除此之外,食鹽過量還會引發許多其他疾病。鹽在人體內會分解成鈉離子和氯離子,氯離子是鹽酸的重要組成部分,鹽吃多了之後胃酸會增加,導致胃黏膜受損,引發胃潰瘍,長期如此,可能患上胃癌。而且攝入鹽太多,身體在排出鈉離子的同時也會排出鈣離子,長期如此會導致骨質疏鬆。

  安偉峰提醒,生活中出現以下情況時,很可能就是鹽吃多的徵兆。

  浮腫

  如果感覺手上的戒指變「緊」了,腳、小腿有點兒發脹,或者早上起床後眼睛、臉部浮腫,可能是攝入了過量的鹽。當人體攝入大量鹽後,會導致體內積水,引發浮腫。

  口渴

  鈉離子在血液裡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當唾液腺裡的水分被吸走後,就會感到口渴。為保持身體各個器官正常工作,就需要喝水來恢復體內鹽分和水分的正常比例。

  排尿異常

  如果吃的食物比較鹹,身體就需要通過腎臟把多餘的鹽分排出。大量鹽使腎臟負擔過重,並難以清除。當鈉在體內堆積,則會引發排尿異常現象,使排尿頻繁,尿液多呈透明狀態。

  注意食品營養成分表留心「藏」起來的鹽

  安偉峰講道,很多人認為自己根本沒吃那麼多鹽,殊不知並不是看得到的食用鹽才是鹽,許多調味品裡也含鹽。生活中常用到的調味料,如生抽、老抽、蠔油、雞精、豆瓣醬等都含有大量鹽。

  要想知道究竟每天吃了多少鹽,除了調味料,購買的食品鹽分一定不能忽略。包裝食品中,鹽分以鈉的形式在營養成分表中表示,一般1克鈉≈2.5克鹽。以生活中常見的醃蘿蔔為例,每100克醃蘿蔔中含有4116.3毫克鈉,約相當於10克鹽,假如一次食用50克醃蘿蔔,則攝入5克鹽,基本相當於成年人一天的鹽攝入量。

  「不僅吃起來鹹的食物含鹽多,其實,酸甜口味的加工類食物鹽含量也特別高,因為有其他味道遮掩,所以鹹味並不明顯,不知不覺中會吃進去很多鹽,這是典型的『隱形鹽』,如話梅、蜜餞、餅乾等。」安偉峰提醒。

  六個建議減少鹽的攝入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年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2歲~3歲幼兒攝入不超過2克,4歲~6歲幼兒攝入不超過3克,7歲~10歲兒童攝入不超過4克,65歲以上老年人攝入應不超過5克。

  生活中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減少食鹽的攝入量?朱紹英提出以下建議:

  使用控鹽工具。包括限鹽勺、限鹽罐,用定量鹽勺控制用鹽量,清淡飲食。

  選用新鮮食材。少吃榨菜、鹹菜和醬制食物,這些食物中含鹽量較高;建議每餐都有新鮮蔬果,因為一般味道濃鬱的蔬果都可以用來提味,可以減少添加食鹽,像檸檬等,也可以選擇一些帶有特殊味道的食材,如茼蒿、西芹等。

  選低鹽調味品。建議選擇低鹽醬油,減少味精、雞精、豆瓣醬、沙拉醬和調料包的用量。可將鹽換成低鈉鹽,適當降低食鹽中的鈉含量,增加鉀含量,是普通健康人群的優先選擇。有腎臟疾病的人,要警惕鉀攝入過多帶來風險。

  學會看營養標籤。購買食物時,應注意觀察營養成分表,注意鈉含量。少吃那些「藏」鹽的加工類食品,比如方便麵、香腸、火腿腸、麵包、餅乾等。

  使用合理烹飪方法。多採用蒸、煮等烹飪方式,享受食物的天然味道。在烹調菜餚時也要儘可能少放鹽,可以在食物出鍋前放鹽、吃涼拌菜前放鹽,讓鹹味儘量附著在食物表面。

  外出就餐選擇低鹽菜品。儘可能減少外出就餐或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儘量選擇低鹽菜品。還可以在餐前要一杯開水,把菜品表面的油鹽涮掉後再食用。

  除了控鹽還應注意控油、控糖

  9月是以「三減三健」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動宣傳月。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方案(2017~2025年)》有關要求,深入推進以「三減三健」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進一步傳播和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從9月1日至9月30日,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活動。

  減鹽是「三減三健」的重要內容,「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六個要素互為補充、相輔相成。

  「除了控鹽,在生活中還應控油、控糖。高油脂攝入是高脂血症的危險因素,長期血脂異常可引起脂肪肝、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吃糖太多則可能引發肥胖,也會加劇慢性疾病風險。」朱紹英講道,另外,還應提倡「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

相關焦點

  • 鹽攝入的隱形來源丨中英減鹽行動系列
    點擊藍字 關注疾控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撰稿丨石倩倩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01我國居民食鹽攝入狀況: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2002年, 人均每日鹽攝入量為12g,是我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量的
  • 成人每天食鹽攝取量不應超6克 專家:想要健康請「減鹽」
    第四次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表明:每天攝入食鹽≥12克者,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14%,每日食鹽攝入量≥18克者患高血壓的風險增高27%。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應超過6g。營養專家表示,健康生活應開啟「減鹽」行動。高鹽攝取易引發慢性病食鹽是重要的調味品,主要化學成分為氯化鈉 (NaCl)。鈉是人體中一種重要的無機元素,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
  • 煙臺航天小學:「減鹽、減糖、減油」我先行
    煙臺航天小學:「減鹽、減糖、減油」我先行 2020-11-17 15:36:49 來源
  • 山東省餐飲單位負責人減鹽防控高血壓知識調查
    200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城市居民在外就餐比例已經達到26%,而餐館中很多菜餚的鈉含量遠超過適宜攝入量,因此餐飲單位開展減鹽對降低我國居民食鹽攝入水平至關重要。為了解餐飲單位負責人鹽與高血壓相關知識態度行為情況,筆者通過衛生部與山東省人民政府開展的省部聯合減鹽防控高血壓項目,於2011 年對山東省餐飲單位負責人鹽與高血壓知識情況進行了橫斷面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 減鹽、減油、減糖,如何減?減多少?
    9月1日起,河南衛健委啟動2020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傳月活動,深入推進以「三減三健」為主題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進一步普及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並把9月份定位健康宣傳月。
  • 煙臺航天小學開展「減鹽、減糖、減油」主題活動
    電子手抄報  大眾網·海報新聞及 劉慧慧 通訊員 單釔陳 煙臺報導  為了使學生健康成長,近日,煙臺航天小學開展了「減鹽本次活動以班級為陣地,從學生抓起,並通過學生對家長、家庭的帶動作用,宣傳普及「減鹽、減糖、減油」三減知識,倡導科學健康飲食,強化「三減」意識,落實「三減」措施,以期達到目標。
  • 低麻度花椒油樹脂醇水溶液顯著增強鹹味感知,椒麻助力實現減鹽不減鹹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感官分析團隊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稱:通過心理物理實驗方法證明,低麻度的花椒油樹脂醇水溶液可以顯著增強青年人和老年人的鹹味感知,且增鹹程度受到被試年齡、個體敏感度、飲食習慣及心理特徵等方面的影響。
  • 新報調查 兒童食品成分與成人食品相似 減鹽不減鈉 貼個「兒童」漲...
    &nbsp&nbsp&nbsp&nbsp標著「減鹽」 鈉仍不少&nbsp&nbsp&nbsp&nbsp昨天上午,記者在華潤萬家南樓北店3樓銷售調料貨架前看到,一款由煙臺欣和味達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欣和」牌禾然樂童有機醬油吸引了很多顧客的注意,價格為29.8元,一名超市的銷售人員表示
  • 萊山區實驗小學開展「你我行動,科學減糖」活動
    膠東在線11月26日訊(通訊員 董海龍) 近年來,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慢性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究其原因,可能與日常生活中攝入過多的鹽、含糖飲料、碳酸飲料等包裝食品和快餐食品有很大關係。  為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的號召,煙臺市萊山區實驗小學三年十班舉行了「減油、減鹽、減糖」健康教育主題班會,進行「你我行動,科學減糖」健康生活知識的宣傳教育。
  • 普及健康知識才能建成健康中國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主要包括行動目標、個人和家庭行動、社會和政府行動3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把健康知識、健康理念、健康技能廣泛地向全社會傳播,每個人都健康了,健康中國也就為期不遠了。」宋樹立說。  院士建議健康科普這樣做  中華預防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王隴德院士說:「很多知識宣傳不是一次就解決問題,得反覆宣傳,不能偶爾宣傳一天就完了,我們要真正讓它起到覆蓋的作用。」  「對於兒童青少年,要在不同年齡段教給他們相應的重點知識。
  • 你每天吃的鹽、油、糖超標了嗎?這樣做遠離慢性疾病……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理念,而實際生活中,不合理生活方式引發的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已成為影響居民健康的大敵,居民慢性疾病負擔日益加重。今年,雨花區將迎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驗收,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既離不開每一位市民的努力,又關係每一位市民的身體健康。
  • 減肥期間為什麼要控鹽?因為這兩個原因
    很多人認為減肥期間需要控制鹽的攝入,一些減肥食譜也都會提及飲食要清淡少鹽,我們都知道,胖是因為攝入的熱量過剩堆積成為脂肪造成的,那麼,減肥期間控鹽是因為鹽的熱量很高嗎?為什麼減肥期間需要控鹽呢?  食鹽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是氯化鈉和微量碘酸鉀,二者都屬於無機物,基本上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更不會放出熱量,所以減肥期間控鹽並不是因為鹽的熱量高。
  • 「基層動態」「三減控三高」健康教育進校園
    健康山東宣傳號有高度 有深度 有溫度關注「三減控三高」健康教育進校園「阿姨,我平時很喜歡吃這種罐頭在汶上縣第二實驗小學的報告廳裡,五年級二班的馬一展同學正在與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進行互動交流。日前,汶上縣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走進汶上縣第一實驗小學和第二實驗小學校園,為同學們開展了一堂別開生面的「三減控三高」健康教育課,生動的有趣的互動方式,讓同學們在歡快的氣氛中學到了很多知識。
  • 你每天吃的鹽、油、糖可能都超標了!
    鹽油糖攝入量超標 超重肥胖漸突出調查顯示:我國居民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為10.5克,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5克數值;居民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的攝入量為42.1克,也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薦的嚴控標籤標示 研究制定營養師制度國家衛健委還指出,不合理膳食行為,特別是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近日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大力提倡合理膳食行動。
  • 2020新數據:身高體重、油鹽糖、三高、癌症比,與每個人相關
    原創 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12月2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這份報告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一、我們長高了
  • 你每天吃的鹽、油、糖可能都超標了!「小三件」用起來!
    你每天吃的鹽、油、糖可能都超標了!「小三件」用起來!  △視頻來源:央視《晚間新聞》欄目  嚴控標籤標示 研究制定營養師制度  國家衛健委還指出,不合理膳食行為,特別是高鹽、高油、高糖攝入,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腦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