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奪冠》、《姜子牙》、《金剛川》、《我和我的家鄉》等優質國產電影密集登場,一邊是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北美成全球第一,10月被越來越多的影視人視為後疫情時代的拐點。
除了驚豔作品和消費端的強勁復甦外,產業鏈上也在醞釀著巨大的變革:10月19日,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首次集體亮相,於上海舉行主題為「合光·向融」的2020年度發布會。
從發布會密集的信息披露中,外界愈發看清閱文集團、騰訊影業將以何種方式分工共贏,又將如何對中國影視行業產生深遠影響。
新麗迷霧漸去,閱文價值重估已開啟
在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之初,無論是股價的波動還是外界的質疑,似乎市場一直存在分歧。今年一季度,新麗傳媒更是被外界視為閱文的「業績拖油瓶」,且由於兩年沒有完成相應業績承諾,商譽減值問題被推向臺前。
但另一面,隨著騰訊系高管加入,資本市場開始用更積極的心態審視新麗:自4月27日閱文正式換帥以來,閱文股價已經在震蕩上行中走出了翻倍行情,這其中自然已經包含了對新閱文以及新麗傳媒現狀與遠景的考量。
某種意義上,收購新麗代表著閱文從數字閱讀時代走向更加立體的IP運營時代,也是其能否迎來價值重估、版圖重估的戰略引擎。在本次發布會中,閱文的三重戰略價值終於開始凸顯。
第一重價值是新麗傳媒對頭部內容製作能力的IP放大效果。眾所周知, 新麗傳媒一直以內容製作見長,從《山楂樹之戀》、《白鹿原》到《西虹市首富》、《慶餘年》,這種跨題材、跨圈層的強勁內容力,並沒有隨著併入閱文集團而被「雪藏」或是同化,加上與騰訊影業的聯動,新麗傳媒的內容製作能力在未來將得到更多用武之地。
據閱文集團CEO程武介紹,騰訊動漫已經擁有3萬部在線漫畫,其中1500部點擊量過億;閱文則擁有超過890萬作者和1340萬部作品,平均每年以100萬部作品量遞增。他判斷,如果以中國網文和動漫產業的活躍度來看,每年具備影視開發潛力的作品將在1000部以上。蓬勃發展的IP影視化趨勢,結合新麗傳媒的製作功底,只會讓閱文的升維之路越走越寬。
第二重價值在於閱文和新麗在騰訊新文創體系下的定位變得更加清晰。據發布會透露,目前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業都有著清晰的定位:騰訊影業將主要聚焦主投主控,在堅持「高品質內容平臺」基礎上,更多地扮演樞紐的角色,未來將圍繞一直堅持的六大文化產品系列,聯動國內外優秀合作夥伴,做更多元的輸出和探索;新麗將持續堅持精品化戰略,聚焦頭部項目的製作;由原閱文影業升級而來的閱文影視,將更多立足閱文豐富的網文資源,通過聚焦聯合開發,來更體系地推進網文 IP 的影視化開發,以及外部關鍵作品的參與。
在本次發布會上,共發布了《1921》、《人世間》、《慶餘年》第二季、《贅婿》、《流金歲月》、《一人之下》等56個影視項目的最新消息。這其中,新麗傳媒與閱文影視依然作為兩大主體聯合發布,可見新麗的定位已經在實操層面得到肯定,三方都適應了這種產業鏈分工。
既然外界所擔心的「重複造輪子」和「內部博弈」並不存在,那麼新麗傳媒短期的商譽減值其實就沒那麼可怕了。一旦順利度過磨合期,新麗與閱文自然未來可期。
第三重價值是新的「閱文名片」形成。閱文在很多人心裡,幾乎與「網文」劃等號,但這種固化思維既限制了閱文創作者的自我定位,又不利於投資者正確認識閱文的產業價值。因為在線閱讀市場增速放緩,不少人錯判了閱文的天花板。相信隨著閱文與新麗傳媒、騰訊影業聯動,貢獻出更多膾炙人口的作品,IP創作者們會以更高的要求和上升空間來審視自己和平臺的雙向價值實現,投資者也能看到閱文集團作為全產業鏈平臺的第二增長曲線。
當外界開始適應新麗傳媒的「騰訊系」新身份時,對閱文集團的未來自然會更有信心。
中國大影業需要什麼?騰訊、閱文給出答案
雖然不斷為觀眾帶來熒幕驚喜,但影視公司所處賽道卻異常殘酷。
一個本質問題在於,其商業模式造成「爆款之後難言新爆款」的「邏輯殺」:繁榮時期,投資者以賭票房的投機心態頻繁短線交易,卻不願與公司共同成長;蕭條時期,票房慘澹、監管政策嚴格、發行預冷,甚至全行業開機率下降,疊加突發疫情影響,2019-2020年,整個影視行業處於嚴冬,可謂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除了些許產業資本外沒人主動「雪中送炭」。疫情期間,還有不少影視公司宣布停業註銷。
另一方面,除了外部環境,觀眾對好內容的要求越來越高。當下Z世代內容審美分化嚴重,即使是頭部公司也無法百分百押中爆款,過去的爆款票房下,影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可能出現較大的季度性波動,也帶來股價的波動,但現在,這種「擲骰子」壓爆款的模式已經很難獲得市場認同。對於這門充滿不確定性的生意,一些影視公司只好通過聯合出品等方式對衝風險。這種抱團取暖所折射出的,是一個缺乏「帶頭大哥」行業的困境。鬆散的資源整合與協同,缺乏持續造血能力、彈性過大的生存空間,與其他周期性行業如出一轍。
事實上,不僅僅是單一公司需要穩定的業績,整個影視行業必須有一股力量能夠穿越牛熊,「化周期為成長力」,才能帶動產業鏈各環節獲得穩定的發展土壤。在美國,迪士尼強大的影視工業化體系,才讓《復聯》、《X戰警》、《神奇四俠》等熒幕形象得到了「重返光榮」的機遇。再比如《哈利·波特》,除了IP價值外,其衍生產品還創造出2000億美金的經濟效益,更別提背後業可觀的就業與創業市場。
舉一反三,中國影業同樣需要迪士尼、環球影業這樣的巨型企業,有能力對產業鏈高度自控。在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乃至整個騰訊生態,這種整合能力已經初見曙光,中國影視行業真正的「工業化」時代開始到來:從IP孵化到IP影視、遊戲改編到社交話題營造、投融資支持、上市宣發、後期衍生品授權,都能夠通過騰訊與閱文的組合進行完全覆蓋,並且二者還在對鏈條上的細節進行持續打磨,在產業薄弱之際發起激勵。
用程武的話說,「單一產業在遭遇波折時比較脆弱,而目前產業之間的耦合程度還不夠高。如果想持續打造出高水準、高價值的文化內容,我們就需要實現『從好內容,到內容產業,再到內容產業鏈耦合』的三級跳。」程武說。
由騰訊影業發起,新麗傳媒、閱文影視全程助力的「青年導演培養計劃」還在發布會上正式公布,目前首批4位青年導演的作品已進入密集創製階段。
在騰訊系的閱文的股價上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種預期,閱文在數字閱讀領域的基本盤雖然因行業天花板導致增速放緩,但未來其系統化的IP工業輸出能力或將繼續提升對創作者的吸引力,從而在存量市場中反覆自我強化優勢地位,能夠從容周旋於主陣地,自然有餘力推動更高級別的產業目標。
對此,國聯證券最新研報從單用戶估值角度進行了解讀:目前閱文單用戶估值為207元/MAU,與嗶哩嗶哩、騰訊音樂、Spotify等相比仍有提升空間。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需求端下沉市場激活和「審美覺醒」趨勢,也迫切需要供給側出現類迪士尼的公司業態。比如下沉市場方面,貓眼研究院發布《2020國慶檔數據洞察》顯示,2020年一二線城市佔比整體低於2019年,而四線及其他城市的數據則實現逆襲。國慶第二天,三線、四線及其他城市觀影人群佔比有明顯抬升。
審美方面,近期市場出現了《原神》、《天刀》等精品遊戲大獲成功,一些以「買量」、誘導氪金為主要增長引擎的遊戲公司股價開始出現劇烈調整。可見,未來消費者更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而不是被流量策略收割。影視行業同樣如此,昔日具有票房號召力的光環人物對觀眾的吸引力日漸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有內涵、下功夫的走心電影。
程武尤其看中網絡文學與動漫的內容源頭聯動,「在網絡文學、動漫這兩個『內容源頭』與影視行業這個『內容放大器』之間,這兩者耦合的模式探索,將成為中國數字內容產業布局從廣度轉向深度、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步,成為我們下一步探索的關鍵命題。」程武說。
相信隨著需求端和供給端的同步轉板,閱文、騰訊等以內容為本的公司加速完成整合,越來越多好的作品將向市場證明騰訊整合閱文戰略的前瞻性。
為什麼說「中國文化只能交給本土公司發揚光大」?
一部《花木蘭》讓越來越多的人們發現,強如迪士尼者在一些文化類IP領域始終是原地踏步。即使是號稱超嚴苛的選角機制和全明星陣容,也不能拯救其對「花木蘭」精神內核的認知缺位。這樣一部披著中國文化外衣的西式內核故事,自然在中國市場遭遇了口碑票房雙撲街的結果。目前其豆瓣評分剛剛站上5分。
如果長期寄希望於這些外國影視公司來經營中國IP,無異於「暴殄天物」。一方面,國外先入為主的工業化流程下,很多異國文化內涵都變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正在形成自己鮮明的特色,這種緩慢但時刻發生的改變只有本土公司才能意識到。像《三生三世枕上書》、《慶餘年》、《龍嶺迷窟》這樣的現象級作品,都是在商業口碑雙豐收的同時向外輸出著「修仙」、「穿越」、「考古」等本土觀眾能夠秒懂的「文化癢點」。
這些碎片不斷累積,直接體現在年輕人的文化自信上。去年騰訊和貓眼聯合推出《「從相加到相融」——網際網路時代的電影發展研究報告》就發現,15-25歲的年輕觀眾極具文化自信,並善於通過網際網路工具塑造中國的新文化符號。換言之,這些觀眾變成了二次傳播者和二次創作者,讓優質本土內容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長。
把握好這些內容紅利,才是激活中國古文化這個巨大IP池的契機所在。騰訊新文創戰略正是對此的最好詮釋。程武認為,好創意從來都很稀缺,而滴水藏海,要打造出好作品,關鍵還是要搭建起一個更廣闊的內容產業生態。
從2011年開始,基於泛娛樂戰略,騰訊在遊戲業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起了一個包含文學、動漫、影視、電競等業務在內的數字內容業務矩陣,並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領先,推動了這些產業的快速發展。
其實在商業範疇之外,頭部平臺還扮演著對內、對外文化輸出的責任,是構建企業,乃至國家文化影響力的「硬通貨」,更有有記錄時代、書寫時代的使命。一個原汁原味順利走出國門的中國故事,其正面影響力可能勝過一萬遍媒體報導。畢竟在很多外國人眼裡,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瓷器、功夫的階段。這種「認知斷崖」急需得到緩解,比起核心科技,文化解釋權同樣不能假手他人。這些,都是騰訊新文創這個先行者必須要擔起的重任。
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人自己的故事,會由中國影視公司自己來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