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汙染,絕對不是一個新詞彙,只要平時關注媒體消息報導,都可以經常從報紙中的字裡行間看見這個詞。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海洋被汙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或將引發一連串的問題。
據悉,2019年是海洋有記錄以來熱量最高的年份,近5年來的熱量相當於美國投放於日本長崎、廣島兩座城市的原子彈爆炸時所產生熱量的130倍。這種情況對於海洋生態有著極為嚴重的破壞,導致生態環境失衡。
除此之外,海洋垃圾的對海洋環境的汙染更為嚴重。曾經有一則消息,講述一位漁民從海洋中捕撈到一頭海龜,可惜已經死亡了。當將之剖開時,場景觸目驚心,原來這頭海龜的胃中塞滿了垃圾。因消化不了這些垃圾這頭海龜是被活生生撐死了的。
海洋垃圾,是指海洋、海岸等環境下人工造成的廢棄物,像漁網、玻璃瓶、塑膠袋、菸頭等等。每次潮汐退去後,你前往海岸邊觀看,會發現有很多垃圾被衝了上來,發出種種惡臭,難聞極了。假如不及時處理掉這些海洋垃圾,對船隻的航行、附近居住的居民和海洋的生物都有著莫大的影響。
特別是塑料類垃圾,它的降解融化條件非常苛刻,假如不施加特殊的手段,哪怕是在海洋中漂浮數百年,亦不會發生降解。一旦被生物吞食進體內,僅僅是依靠胃酸液更加無效,對海洋生物的威脅性極大。
幸好的是,就在前段時間有消息傳出,科學家已經研發出一種新方式,可以在6天內將塑料垃圾降解,並將之轉化為可利用的新能源,無疑是一個重大發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我們一起了解一番吧。
這份全新的科學報告刊登在《法新社》上,詳細地講解了這種新方式。主要內容是利用「光」對塑料垃圾進行降解,不僅僅有效,而且不會再次破壞環境,可將塑料變為「甲酸」,然後將它們用於發電廠發電,一舉兩得。
當然,這種「光」並不是普通的太陽光,而是一種「集成光源」。實驗結果表明,碳鍵斷裂之時,可融合光的輻射能力、和溫和不刺激的光,如同慢火熬湯那般,對塑料垃圾進行有效的降解。目前,此種方式正在完善中,相信不久之後即可應用於現實生活中。
近年來,隨著人口基數的增加,資源緊缺問題亦越來越凸現了。在僧多肉少的情況,問題頻頻出現,陸地上的資源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數十億人的生活了,於是人們便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海洋。「七分海洋,三分陸地」是地球表面的分布格局,海洋面積遼闊,是一塊天然的、儲量豐富的資源寶庫。但是人類卻將大量的汙水和生活垃圾排放至海洋中,汙染了環境,破壞了這個資源寶庫,未來人們又該求助於誰呢?
海洋問題頻繁出現,正在一點點地蠶食人們最後的一點希望。被垃圾撐死的海龜、海水富氧狀態、潮汐頻繁等等,無時無刻不在宣示了一個信號:地球的環境越來越差,或將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是多麼悲哀的一件事本來美麗無比的自然環境,如今卻被破壞得稀稀爛爛的,自毀希望。
愛護環境,自我做起。這句口號自小開始老師便不斷地教導我們,但這種意識卻慢慢地被人們有選擇性淡忘,可憐又可悲。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種看法?不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