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光譜儀問世 手機掃一掃便知食物新鮮否 上海科技人參與研製

2020-12-05 新民晚報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微型光譜儀能有多迷你?由我國科學家參與的一項科研成果給出了答案——由一根比人類頭髮千分之一還細的半導體納米線組成的微型光譜儀,其大小僅為市面上最小光譜儀的千分之一。它可被集成到手機上,只要用手機一掃就可以檢測出食物的新鮮度,食品藥品的成分,還可用於藝術品的鑑定。

這一科研成果由中國、英國、芬蘭等國科研工作者合作完成。來自上海交通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參與其中。

據介紹,17世紀,牛頓發現太陽光通過稜鏡的折射後可觀察到彩色。這個色散實驗推動了光譜儀的誕生。光譜儀可以檢測光譜中不同譜線強度,比如可以測出陽光的七彩色中每種顏色光的亮度。通過對光譜的測量,可以幫助人們獲知大到幾百萬光年外的星系活動,小到納米尺度的分子結構。還可以用來分析物體中的化學成分,從而用作對空氣汙染、食品衛生、農作物生長、人體健康狀況的檢測工具,在科研和工業生產中仍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光譜儀的微型化是目前科技界面臨的一項技術挑戰。」劍橋大學石墨烯中心博士後楊宗銀說,目前大部分光譜儀的工作原理仍和牛頓的實驗相似,需要用到稜鏡或光柵之類的分光元件。這種光譜儀體積龐大已無法滿足日益發展的光譜應用技術的需求。但是減小分光和探測元件的尺寸將導致光譜儀的光譜解析度、靈敏度及動態檢測範圍顯著下降,

楊宗銀和合作團隊介紹另闢蹊徑,用一種帶隙漸變的特殊納米線替代了傳統光譜儀中的分光和探測元件,採用和製作電腦晶片類似的工藝在這種納米線上加工出了光探測器陣列。他們利用各個探測器對不同顏色光具有不同響應的特性,通過逆問題的求解,從響應函數方程組中重構出所需要測量的光譜信息。

「我們沿長度方向對納米線的組分進行了調控,得到的納米線在螢光顯微鏡下觀察就像一道彩虹,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牛頓三稜鏡實驗中的七彩色,沿著這個思路我們開始探索用納米線替代三稜鏡,這樣可以把傳統光學器件的尺寸縮小到納米尺度,使這些器件在可穿戴設備等新興領域中找到應用。」楊宗銀告訴記者。

上海理工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谷付星是項目參與者之一。他和楊宗銀在浙江大學求學期間,已經發明了在單根納米線上調控帶隙的技術,「普通光譜儀都包含色散原件。這個是很核心的器件。但是我們這項工作突破了這個要求。使用單根納米線就可以實現顏色分辨。」

谷付星說,每個物質都會有相應的光譜信號,如水,乙醇,糖的吸收光譜,螢光、拉曼光譜都不一樣。據此可以確定牛奶的成分,看看哪杯的糖分高低,含水量多少,及是否含有三聚氰胺等。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時獲得物質的光譜信息將會很大豐富我們的生活和世界。

據了解,研究團隊已經在申請這個微型光譜儀的專利。他們希望在這種光譜儀的基礎上開發出一系列覆蓋紫外到紅外的微型光譜儀,用大概五年左右的時間使微光譜儀廣泛應用到科研、生產以及生活中。

楊宗銀介紹,團隊研發的微型光譜儀與廣泛使用的手機攝像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設計成緊湊式光譜儀模塊使手機具備光譜探測能力,把強大的光譜分析技術從實驗室搬到手掌上,方便在生活中測量食物、皮膚的光譜信息,從而判斷食品安全以及身體健康程度,使得光譜檢測技術有望走進大眾日常生活中。

研發團隊還用微型光譜儀對單個細胞進行掃描光譜成像,從而可以分析細胞每個部分的化學變化。通過後續的開發這種微型光譜儀將有望可以通過注射植入到人體,用於實時監測人體健康狀況,為癌症等疾病檢測提供一種新的方法。另外,近紅外光譜技術在食品藥物分析方面也可以有重要的應用。

該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9月6日發表於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小光譜儀問世 浙江大學科研工作者參與研製
    傳統光譜儀使用演示 快速發展的科技,已經能夠實現手機一掃,食物、藥物「基因檢測」結果便揭曉。美國《科學》雜誌北京時間9月6日發表了一項科研成果——由一根比人類頭髮千分之一還細的半導體納米線組成的微型光譜儀,大小僅為市面上最小光譜儀的千分之一。
  • 世界最小光譜儀問世,手機掃掃可知食物新鮮度、藥品成分
    美國《科學》雜誌北京時間9月6日發表了一項科研成果——由一根比人類頭髮千分之一還細的半導體納米線組成的微型光譜儀。其大小僅為市面上最小光譜儀的千分之一。 它可被集成到手機上,只要用手機一掃就可以檢測出食物的新鮮度,食品藥品的成分,還可用於藝術品的鑑定。
  • 「最小光譜儀」問世,手機掃掃可知食品鮮度藥品成分
    新京報訊(記者 王俊)近日,一款大小僅為市面上最小光譜儀千分之一的微型光譜儀問世。據介紹,微型光譜儀未來可集成到手機,通過手機掃一掃可檢測食物新鮮度、食品藥品成分,甚至還可以進行藝術品鑑定。該科研成果由中國、英國、芬蘭等國科研工作者合作完成,近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雜誌。
  • 浙大參與研發最微型光譜儀只有火柴盒千分之一那麼大
    浙江在線9月12日訊 買了青菜,擔心有農藥,拿出手機,打開攝像頭,讓微型光譜儀先幫你檢測一下,是否有農藥殘留。此外,光譜儀還能檢測出食物的新鮮程度、蛋白質含量、糖分含量等。聽上去是不是很「科幻」?實際上,這些將在不久的未來成為現實。上周,《科學》雜誌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微型光譜儀實驗室產品研發成功。
  • 越過「牛頓的稜鏡」 納米級光譜儀問世
    ,與廣泛使用的手機攝像系統具有良好的兼容性,繼而設計成緊湊式光譜儀模塊,使手機具備光譜探測能力,把強大的光譜分析技術從實驗室搬到手掌上。拿出手機,打開攝像頭,讓微型光譜儀先幫你做個CT。此外,光譜儀還能檢測出食物的新鮮程度、蛋白質含量、糖分含量等。這些看似「科幻」的操作,在不久的將來都可能變成現實。  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一根由半導體納米線組成的微型光譜儀。其大小比人類頭髮千分之一還細,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光譜儀也毫不為過。
  • 越過「牛頓稜鏡」 的納米級光譜儀問世—新聞—科學網
    拿出手機,打開攝像頭,讓微型光譜儀先幫你做個CT。此外,光譜儀還能檢測出食物的新鮮程度、蛋白質含量、糖分含量等。這些看似「科幻」的操作,在不久的將來都可能變成現實。 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一根由半導體納米線組成的微型光譜儀。其大小比人類頭髮千分之一還細,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光譜儀也毫不為過。
  • 世界首臺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的誕生——上海安傑環保發展回顧
    供稿:上海安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安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傑科技」),原上海安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2月29日。公司在成立之初租用了50平方米的工作室,臧平安高級工程師擔任總負責人,技術人員有來自上海寶鋼儀器修理科、上海分析儀器廠、上海天美儀器廠和上海光學儀器廠的退休和兼職軟硬體高級工程師5人,股東2人,總共8人。公司整體技術力量較強,成立初期就設計開發了AJ-2100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也是世界上第一臺氣相分子吸收光譜儀。
  • 微型光譜儀:將為智慧型手機帶來一系列新應用!
    導讀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開發一種新型光譜儀,尺寸足夠小,可以簡易並廉價地嵌入到智慧型手機中,用於檢測空氣品質、食物新鮮程度、腫塊是否是惡性腫瘤。然而通過不斷的科技創新,科研人員為智慧型手機增加了一系列獨特的功能,例如:檢測腦震蕩、檢測血糖、檢測病毒、癌症篩查、檢查精子活力、檢測氣體、測試細菌耐藥性、檢測食物營養成分和新鮮度、計算食品熱量、識別材料等等。然而,今天我們要特別提及的是一個可配合智慧型手機使用的特殊設備:光譜儀。
  • 世界最小鑷子問世 可夾住單個病毒或分子
    世界最小鑷子問世 可夾住單個病毒或分子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西班牙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研製出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鑷子,可夾起單個病毒或分子。他說:「據我所知,這是迄今為止製造的世界上體積最小的鑷子,允許科學家操作、掃描和移動病毒等非常微小的物體。」與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鑷子不同,這種鑷子利用高度聚焦的光束抓取和操作物體。在發表於《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的研究論文中,胡安和研究論文合著者——西班牙光子學研究所的羅麥恩-奎達特描述了這項技術。研究過程中,科學家讓聚焦的雷射束穿過帶有金屬層的光纖。
  • 再過不久,你的手機可以檢測食物新鮮度啦!
    智慧型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你的手機可以檢測空氣是否清潔或食物是否新鮮嗎?答案是否定的。不過,埃因霍溫理工大學正在開發的微型光譜儀,或許可以幫助手機做到這些。此項成果還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快來看看科學家們是怎麼做到的!
  • SCIO迷你光譜儀 一掃便知任何物體的成分
    整體上SCIO微型光譜儀的外觀設計非常時尚簡潔,灰色的金屬材質不僅充滿了科技感,同時也非常便於攜帶。   使用SCIO微型光譜儀也非常簡單。我們只需要打開開關,SCIO就會發出一道光線,我們只要將開關對準想要監測的物品一掃就可以得出結論。SCIO微型光譜儀會通過藍牙與智慧型手機相連,通過專門的應用程式查看分析結果,使用起來非常方便。
  • 食物組成知多少,手持裝置一掃就知
    以色列創業公司Consumer Physics開發的SCiO的形狀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U盤,它通過藍牙4.0和與智慧型手機連接。使用SCiO時,只需在離物體10毫米左右的位置輕輕一掃,就能在配對的智慧型手機上馬上看到物質組成的分析結果了。掃描後,數據會上傳至雲端,算法也會實時處理數據。SCiO的形狀就像我們日常使用的U盤,它通過藍牙4.0和與智慧型手機連接。
  • 中國原創「掃一掃及統一發碼」發明專利解析
    快捷方便接入服務,尤其是在真實世界,快速實現數位化接入,而非單純讀取信息(在網際網路的IP的世界裡),是物聯網資訊時代最關鍵的實用技術。  今天,「掃一掃」(掃碼支付,掃碼購物,掃碼登錄,掃碼開鎖等)已經成為物聯網、行動支付和數字貨幣時代不可或缺的實用技術。
  •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
    世界最小電晶體問世
  • 帕納科公司最新一款能量色散X螢光光譜儀問世
    帕納科公司最新一款能量色散X螢光光譜儀問世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2005/7/19 11:03
  • 世界上最小的磁鐵問世:僅原子大小
    (原標題:世界上最小的磁鐵問世 有望成為未來計算機不可或缺的零件)
  • 從自主研製紅外光解離實驗裝置成功表徵看我國光譜儀發展現狀
    江凌團隊將高解析度質譜與光參量振動雷射器相結合,自主研製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紅外光解離光譜(Phys. Chem. Chem. Phys., 2018, 20, 25583),可原位/在線高靈敏探測關鍵反應中間體的組成與結構,對詮釋催化反應機制具有重要作用。
  • 上海研發投入佔GDP的4%,《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
    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高於2.23%的全國平均水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3.5件,較五年前增加一倍。11月26日,《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新鮮出爐。上海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彭崧介紹,《2019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記錄了2019年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奮鬥足跡,不僅僅局限於科學技術本身,還囊括創新主體、創新產業、創新生態等重要內容;聚焦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點舉措和重大成就,突出眾人矚目的年度事件,比如科創板開板、世界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 手機「掃一掃」功能強大?
    手機「掃一掃」功能強大?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4.11.29 星期六     微友張女士反映說:生完孩子後,最近到超市裡去買奶粉,發現手機 「掃一掃」真的很好用,只要用手機掃一掃奶粉罐上的條形碼,就會發現很多關於該產品的信息,比如「批次、時間追溯」、「產品檢測報告
  • 最小耐高溫等離子體電晶體問世
    原標題:最小耐高溫等離子體電晶體問世   >   美國猶他大學的研究人員研製了迄今為止最小的等離子體電晶體,其可承受核反應堆的高溫和離子輻射環境條件,有助於研製在戰場上收集醫用X射線的智慧型手機、實時監測空氣品質的設備、無需笨重的鏡頭和X射線光束整形裝置的X射線光刻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