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事兒】2020年8月28日,中國商飛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召開2020年國產支線飛機運行支持戰略院士專家座談會。來自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院的18位院士,以及來自政府機構、航空公司、航空製造企業、高校的80餘位專家分別在現場和視頻參會,圍繞國產商用飛機健康穩步發展談思路、獻計策、提建議。
中國商飛公司黨委副書記譚萬庚,民航局總工程師殷時軍出席座談會並講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商飛公司首席科學家吳光輝,中國商飛公司副總經理周新民主持會議。
譚萬庚對參會院士專家一直以來為國產商用飛機成長進步作出的貢獻表示感謝。他表示,中國商飛將在現有基礎上再接再厲,提升能力、苦練內功,實現穩定批產,加速產品完善與成熟,持續降低成本,為航空公司創造更多價值。希望各位院士、專家繼續發揮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引領作用,一如既往關心ARJ21、C919和CR929等型號研製工作,幫助中國商飛公司不斷發現問題、改進產品、提高能力,推動國產商用飛機健康穩步發展。
殷時軍指出,與一些常見支線飛機相比,ARJ21飛機有著更高的安全性。要堅持不懈壯大ARJ21機隊,發揮好制度的優勢,提高國產支線飛機運行效率,促進國產支線飛機發展質量。要堅定不移做強民用航空產業鏈,積極鼓勵新技術在ARJ21飛機及C919飛機上的率先應用。民航局將一如既往重視和支持國產民機,促進國產民機健康發展。
周新民指出,中國商飛公司將繼續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堅持精益求精,積極聽取客戶對產品優化、管理提升、客戶服務提升等方面的建議,全力推進生產製造、運營支持、特業人員培訓、航材保障等工作,持續完善ARJ21飛機客戶服務體系和運行支持體系,為飛機交付和後續航線順暢運營提供保障。
會上,ARJ21飛機總設計師匯報了ARJ21飛機「三好一降一能」工作進展與成果。中國商飛公司總部市場與銷售部相關負責人作了題為《中國支線航空市場及ARJ21飛機市場開拓》的主題報告。與會院士專家暢所欲言,圍繞「國產支線飛機的運行支持戰略」這一主題,針對ARJ21飛機全面航線運行的新形勢、國產支線飛機未來發展空間等,開展深入探討。
國務院大型飛機重大專項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認為,衡量一架飛機是否真正在市場上成功,關鍵就在於航空公司是否願意買,旅客是否願意坐。ARJ21的批生產交付,要把安全保障放在首位,堅持不懈抓實抓好。同時,要支持航空公司,開展好運營人員培訓和維修知識保障工作。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春曉則從四個方面「解碼」國產支線飛機運行支持戰略:一要特別重視飛機的安全性,建立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質量管理體系。二要注重產品的智能化運營和改進優化,提升安全性和經濟性。三要注重飛機的舒適性,在飛機設計和運營時都要重視。四要注重提高飛機的國產化率,提升創新能力。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單忠德看來,為了更好地發展國產支線飛機,一方面要持續梳理出技術需求清單,包括現用材料、零部件、裝備的完善和提升;另一方面要用前瞻性的眼光,對智能化的製造裝備和變革性的技術,進行提前思考和布局。
「說到民航,大家首先關心的便是安全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玉明認為,生命至尊、安全至上,ARJ21目前在適航性方面的成績令人自豪,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的平衡。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曉持同樣觀點。他談到,飛機的質量安全作為人們最關注的問題,一要注重飛機研製時期的設計方案,二要在生產過程中嚴格把關,通過技術進步來提升質量安全。三要增強民機的可維修性,減少不必要的維護,提高飛機利用效率。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從信息管理角度建議,ARJ21飛機要加強在數據分析方面對未來市場發展的分析能力,結合當前新的信息技術,創新運營模式,用信息化的精準分析和研究提升客戶體驗與飛機的安全性、可靠性。
中國商飛公司科技委辦公室專家吳興世曾經擔任ARJ21飛機總設計師。他建議,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國產支線飛機運行支持戰略,完善航空運輸結構;要及時進入重大技術進步期,用前進的目標激勵自己,用比較的差距鞭策自己;要把支線飛機運行支持和國家的戰略部署結合起來,帶動產業集群發展。
ARJ21飛機已於今年6月28日分別入編國航、東航、南航。中航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馬崇賢認為,飛機的升級改進優化,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需要對飛機的安全可靠性進行持續關注。希望中國商飛公司更加緊密地和航空公司攜起手來,傾聽客戶意見,幫助飛機改進和提升;要繼續加大自主創新力度,統領起更高層次更大範圍的供應鏈。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航空工業集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天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太原理工大學領導專家和代表,中國商飛公司專家工作組有關負責人,專業總師、科技委常委、科技委委員、各相關部門及所屬單位的負責同志及相關人員參加座談會。(花穎異/文,張競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