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2020-12-04 周老師教育談

現在中小學都在學習簡化字,我們日常使用的也是簡化漢字。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繁體字筆筆畫繁複,認讀書寫有一定難度,建國以後,為了儘快提高國民的識字率,所以化繁為簡,大力推行漢字的簡化工作。1955年1月7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2月1日,公告廢除1055個異體字。1964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簡化字總表》。列入總表的簡化字共計2238個,簡化偏旁14個。1977年12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但由於很多字筆畫太過簡單有些由於群眾對該方案意見較多,不久停止使用。1981年11月開始對上述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工作。經國務院審定公布後,被群眾接受。至此,漢字簡化工作基本結束,也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簡化字。

簡化漢字經過幾十年的使用,現在已經廣泛被人們接受,現在有專家提出在中小學進行繁體字的識讀教育,也難怪有網友吐槽:站著說話不腰疼,本來現在中小學生的負擔就夠重了,增加繁體字的識讀無疑是雪上加霜。其實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直都有安排對繁體字的介紹和認識,在字典和一些工具書中,也在簡體字旁邊有繁體字的標註。我們雖然從小並沒有系統學習繁體字,但是隨著生活的積累,一些常用的繁體字還是能夠認識的。對中小學生而言,讓他們知道繁體字的概念,知道漢字演變的過程,其實就可以了,實在沒有必要恢復繁體字的識讀,不然,如果在答卷時使用了繁體字,那是算對還是不對呢?

對這個提案,教育部的回覆中明確表示,漢字由繁到簡是一種趨勢,漢字的演變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現行的簡化漢字具有歷史繼承性,體系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當然,在書法教學和一些經典名著的閱讀教學匯總,也會涉及到繁體字的教學,今後在這方面也會加強。繁體字在香港、澳門、臺灣以及海外華人中還是有廣泛的應用的,研究繁體字有利於更好地發揮其在兩岸四地及海內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育部這次回復的提案中,還有一項是關於「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課程」。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在小學數學中,專門有一個單元學習珠算,並且作為考試的內容,那些珠算口訣到現在還記憶尤深。但是隨著社會發展,算盤在實際應用中也越來越少,

珠算也慢慢淡出了小學數學課本·。雖然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但是在現在的數學課本中還是保留了部分珠算內容。

教育部對此事的回覆是:相關要求已有機融入小學數學課程,課程標準修訂中將強化珠算教學。可是網友們仍然不太理解:現在還有人用算盤嗎?手機都自帶計算功能,用手機計算不比用算盤方便?但是作為老師,我要說的是,現在的珠算課程,更多地是教學生算理知識,掌握了珠算算理,口算,筆算都會受益匪淺。珠算教學,並不一定就是學打算盤。

繁體字,算盤都是我們的傳統,可以讓學生知道和了解,對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產生敬仰,但不一定要增加教學內容。畢竟現在知識日新月異,很多新的知識,新的內容不斷湧現,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你們對中小學增加繁體字的認讀和珠算課程有什麼理解呢?歡迎留下你們的看法。

相關焦點

  • 繁體字和珠算納入中小學教材?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然而,有政協委員反其道而行之,建議在中小學教材內增加教學內容的提案。其中一項涉及中小學語文,內容為「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另一項是關於中小學數學,內容為「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部還沒來得及做出回復,家長就直言不諱地吐槽:@子涵媽媽:這樣提案有什麼意義?
  • 網事沸點:俄羅斯被禁賽4年;教育部回應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提案
    政 經 事教育部回應中小學繁體字識讀提案針對《關於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的提案》,教育部日前在官網公開相關答覆。1、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工具,應當便於使用。自古以來,漢字由繁趨簡的發展演變趨勢十分顯著。
  • 珠算入非遺 特級教師:不建議珠算進教材
    新華社發  前晚,珠算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審議,正式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一消息在社會上引起了一股懷舊熱潮,昨天,許多網友爭相曬自己的珠算記憶和「技藝」,對自己能夠掌握一項「非遺」很自豪。不過,記者採訪部分學校後發現,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的算盤一時半會兒還難回小學課堂。
  • 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甚至還有人大代表提過相關議案。這是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每隔幾年就會熱吵一番;就混沌的有限記憶而言,最早這個話題源自於本世紀初網絡的逐步普及,海峽兩岸的朋友相逢於網絡,不免就雙方各自的經濟、政體、文化等方方面面明爭暗鬥一番;其中繁體簡體之爭更是從未缺席。
  •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一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大家應該知曉老梁吧,他雖然不算是娛樂圈的人,但是他卻是一位媒體評論人,對於娛樂圈中的事情,可是針針見血啊!而且,由於他擁有廣博的知識和高超的口才,讓梁宏達成為各種選秀節目的「嘉賓專業戶」。而在某一期的《老梁觀世界》的節目中,老梁說起了一個話題,一個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話題,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不論是電腦上的文字,還是紙稿上的文字,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但是在臺灣卻更推廣繁體字。
  • 這才是它們的來源,沒有不如繁體字!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的普及的普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民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於是現在就有很多人呼籲恢復繁體字教育,並且列舉了繁體字更加美觀,結構更加合理,文化內涵更加豐富的幾大優點。而且現在香港等地仍然大規模使用繁體字,也成了支持恢復繁體字的人的有力論據。那我們就來說一下繁體字和簡體字孰優孰劣吧!
  • 只能說是網友腦洞太大!
    提要:網友腦洞太大,農村常見的蓖麻被說成了生化武器最近科學興農注意到不少網友稱蓖麻是所謂的生化武器,而且還振振有詞地說出個一二三來,在科學興農仔細瀏覽了他們的那些「一二三」之後發現,其實他們觀點的核心也就是基於蓖麻子有毒,如果誤食的話,會導致中毒甚至是死亡
  • 曾經代表中華歷史文明的繁體字,真有失傳的危險嗎?不可能
    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簡體字的普及,繁體字越來越少見,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只有臺灣地區還在使用繁體字。那麼,我們這項重要文化會不會失傳呢?鑑於這個現象,曾有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恢復繁體字,提案中主要出發點就是覺得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2015年連著名導演馮小剛也極力呼籲恢復繁體字。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季羨林的觀點很能代表一部分人,前幾年有一篇《中華文學選刊》執行主編王幹所寫的文章《簡化字是「山寨版」漢字》,文章中質疑說:「書寫工具決定書體,電腦的出現,讓寫繁體字和簡體字一樣的快捷,憑什麼還要用這種山賽版的漢字?…簡化字明顯損害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根脈。」
  • 揭秘珠算:曾協助計算機完成原子彈相關數據計算
    大潘是在1975年在浦前小學讀二年級時學習的算盤,那時,小學二年級至四年級上學期,珠算課是必修課,而且還需要考試。  而如今,珠算已不再是必修課。不僅是這樣,現在大學會計專業已經不要求學生會使用算盤了。  珠算,在如今這個計算機普及的年代還有多少人會用?還有人在學嗎?它會消失嗎?
  • 珠算、珠筆算加法口訣——珠算、珠筆算、珠心算三算合一教材之七
    宋國鋒珠算加減法的核心是五升十進位,在加法運算中伴隨有減法運算,而在減法運算中,又貫穿著加法運算,加中有減,減中有加。珠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一般是從左到右,由高位算起,運算時首先確定個位檔,然後按相同的數位加減,即「同位相加,同位相減」的原則進行。
  • 潘石屹在大雄寶殿讀高中,學法拉第定律、讀毛選,網友:不簡單!
    潘石屹回憶說:我的高中一年級是在這裡學習和生活的。原來的名稱叫「東泉中學」,現在的名字叫「滲金寺」。原來的學生宿舍就是現在的「大雄寶殿」。我在這裡學習了法拉第定律,也讀過「毛選」五卷。很多40歲以上的朋友,應該都有過不凡的求學經歷。尤其是當時的中小學,並沒有如今漂亮的大樓,和錯落有致的規劃。那時的學校,在今天看來與學校二字根本搭不上,因為它們有的是民房,有的是寺廟,有的乾脆就是個草棚子。
  • 漢字「簡繁之爭」起波瀾 專家:須尊重字理與規律
    最近,在社會和文化界,有部分人士提出要恢復繁體字
  • 小學生看圖寫話作文腦洞太大,被老師判不及格,爸媽直稱教不了
    要說現在這些小學生,咱還真不知道他們的腦袋是怎麼長得,怎麼他們的腦洞就能有那麼大,讓爸媽也難以接受呢?不信你看下面這名小學生,他就因為一篇看圖寫話作文腦洞太大,而被老師判為了不及格。其實這篇小學生作文的語句還算通順,但是就是這名小學生的腦洞有點太大了,所以才讓他們不約而同地笑場了。而那個腦洞太大的問題,可能也是老師給他的作文判不及格的原因。所以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這名小學生腦洞大開的看圖寫話作文吧!按照常理來說,寫作文都也遵循寫好不寫壞的原則。
  • 「夸克裡又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是腦洞太大還是有科學依據?
    「夸克裡又有一個宇宙」,這種說法是腦洞太大還是有科學依據?這個說法沒有任何依據,只是一種腦洞而已。夸克,被認為是一種參與強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也是構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目前,還沒有搞清楚夸克的所有物理性質,既然都對夸克的性質有待觀察和研究,又怎麼可以下結論說,夸克就是宇宙呢?
  • 甲:什麼叫繁體字?乙:筆畫多的字!甲:筆畫多為啥就叫繁體字?乙:……
    1、虎寶寶問虎爸爸:爸爸爸爸,為什麼人類有一句歇後語叫『老虎的鬍鬚-摸不得』虎爸爸回答說:孩子,這是因為有一次人類給爸爸修鬍鬚時,爸爸餓了,於是就忍不住把他吃了!2、甲:「聽說你跟你先生離婚了,是不是?」乙:「是的,我想不到他這麼心狠!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寫書者不把傳統文化精髓融入血液,是無法在字的方寸之間表達出文化的節奏和韻律變化的。
  • 韓綜猜繁體字,金希澈中文秒答卻嘲,神評:撞梗《快本》了
    韓綜猜中文繁體字,金希澈秒答卻撞梗《快本》,網友:揚眉吐氣了作為原創綜藝大戶的韓國娛樂圈,憑藉過人的策劃和原創精神,韓國綜藝一直是國內綜藝模仿的對象。但也不乏一些非常優秀的綜藝節目能夠在歷代更新中保留下來,《認識的哥哥》應該算是每個韓劇迷都不容錯過的韓綜,《認哥》也會經常性邀請當紅愛豆們宣傳專輯放在國內也就跟快本差不多的受關注程度在一期節目中,程瀟在內的宇宙少女被邀請參加,節目中有一個環節是認識中國繁體字,就是節目組出題繁體字,成員們去猜測這個字的念法和意思。
  • 調查:香港4成被抽樣青年新聞識讀能力不合格?
    中新網6月21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消息,現在是網上信息爆炸的年代,為了解青少年以社交媒體追蹤新聞的習慣並評估其新聞識讀能力和素養,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和兒童發展研究中心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97%受訪青年有追蹤新聞的習慣,當中超3成人主要以社交媒體作為新聞平臺,整體有4成受訪青年在新聞識讀能力上的得分低於合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