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代表中華歷史文明的繁體字,真有失傳的危險嗎?不可能

2020-12-06 學會活得簡單

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簡體字的普及,繁體字越來越少見,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只有臺灣地區還在使用繁體字。那麼,我們這項重要文化會不會失傳呢?

鑑於這個現象,曾有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恢復繁體字,提案中主要出發點就是覺得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2015年連著名導演馮小剛也極力呼籲恢復繁體字。

我們都知道,繁體字是中華文化流傳下來的瑰寶,但是繁體字卻不大實用,既不好記,書寫也不方便,現在越來越少人使用繁體字了。對於這個現象,是否需要恢復繁體字,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嗎?在這裡探討下。

隨著簡體字的普及,目前國內的小學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課本,都完全是簡體字印刷的,現在的孩子也很少認識繁體字,這確實是客觀存在。但據此就推論出,中國人中現在很少有人認識繁體字和使用繁體字,這樣下去,繁體字遲早會消失,則是有點杞人憂天了。

我們可以看看目前市面上的很多書籍,例如《古代漢語》是什麼字體印刷的?中國古文字的詞典《辭源》是什麼字體印刷的?而且中國每年都出版大量的古籍書,除少數外,許多都是影印出版的。那都是什麼字體印刷的?這裡告訴你,都是繁體字印刷出來的。

連多少大卷的《大藏經》,是用幾十萬塊保存完好的原雕刻木板(據說全是梨木的)印刷的,那也是繁體字體。兩大巨冊的常賣書籍《十三經註疏》也是經常要印刷的,那是影印的版本,還是繁體字,包括《永樂大典》的殘卷,也都是影印版本。還是繁體。

這些學者類書籍在市場上有大量的讀者,當然如果你只喜歡讀武俠玄幻小說,那當我沒說。雖然比起喜歡通俗文學的讀者要少得多,但中國這麼大的人口比例,還是很多人喜歡陽春白雪的。尤其學者類家庭,家裡書架上沒擺幾本這類的書,估計都不好意思請人到書房坐坐。

不過說實話,繁體字確實也有自己的缺點,你如果只會讀繁體字,而不去認真地寫幾遍,真要提筆寫的話,多半經常會寫不出來的。比如繁體的「龍」和「龜」二字,小編就有這樣的慘痛經歷,尤其那左繞右繞的幾筆,至今還沒完全寫正確過幾次。

我們知道,臺灣一直推行繁體字,按說臺灣人應該很熟悉繁體字吧。本人有一位臺灣朋友是文字工作者,喜歡手寫文章投稿,搞笑的是每次寫作的時候,旁邊必須放一部字典,寫的時候要隨時碰到不會寫的字還得查字典並照貓畫虎地寫下來,但照樣還是經常有出錯的字。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這個電腦手機打字已經取代了手寫的時代,就算簡體字,筆畫如果稍微複雜點,現代人又有多少不出錯?不信的哥們可以馬上試試提筆寫幾百字,相信不百度的沒幾個人。

那些對於簡繁體之間的優劣性有許多看法的人,他們不知道的是,或者忘記了一點:漢字,總體來說,是開始很簡單,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字的筆畫才越來越複雜的。

原因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概念的逐漸增多,人們為了更完整地表達,只好不斷造新字。造新字的基本方法是形聲字。人們後來用形聲法造字,那就說明表聲是文字的正常方向。在不斷的組合下,新字所以只能越來越複雜。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古時候,文字是士大夫貴族們的專利,為了和普通下層百姓區別開來,為了顯示自己階級的優越性,很多是有意把許多字變成越來越複雜。讓底層老百姓看不懂、寫不出。文字是文明起步的代表之一,這樣老百姓就永遠無法獲得知識,只能成為被統治者,他們就能永遠高高在上。

如果你現在打開《康熙字典》和《中華大字典》,你就會發現其中許多已經消失、筆畫異常繁多的字,不出意料的話,都是這幫人的傑作。

說完繁體字的來歷,這裡回到其生存狀態的問題上。其實,個人認為,恢不恢復繁體字,繁體字都永遠不會失傳。文字是文化的代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幾千年來的傳承力量極為強大。可以講,就算用盡極端手段強迫,那也無濟於事。歷史上這樣例子並不少見。

當年蒙古軍隊佔領中國後,以徵服者的姿態把漢人歸為三四等民族,視漢人文化為垃圾,多方設法想消滅漢字,在其90多年的殘暴統治下,結果是蒙古人被趕回草原繼續放羊,漢字依然存在,漢文化仍是生機勃勃。

當年日本佔領臺灣期間,為了徹底抹去中國文化,制定各種高壓政策,強力推廣日本文化,連學校裡都必須講日語,講中國話的學生會立即受到處罰。官方所有報刊書籍文字必須是日文。然而這樣的高壓政策實施了五十年後,漢字消滅了嗎?

中華歷史源遠悠長,中華的文化矗立東方數千年,它已經是一個強大的存在,已經無論你是懷疑還是相信。相信未來的中國即便再出現個秦始皇,即便再搞一次大規模的焚書坑儒。即便再來一次讀書人的大屠殺,漢字依然會存在下去,大量的古籍依然會存在下去,文化依然會傳承下去。

這是絕對的,沒有什麼懷疑的。因為我們這個民族堅韌性超出你的想像。所以那些認為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的人,是太小看中華文化偉大的傳承力了!

相關焦點

  • 繁體字繁瑣,簡化字簡潔,是這樣嗎,其實繁體字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甲骨文,只能代表人類在最原始的階段的文字,那個時候只是人類初步的起始階段,對於人類本身的認知和客觀世界的認知分成局限,那個時期的文字只能代表那個時期的人類水平。換句話說,更遠的時代人類還是結繩記事呢,難道我們也要結繩來交流嗎?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發展,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人類可能遇到種種地外的文明,在各國相傳的神話故事中,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的上古文明。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臨帖和初學的階段,還是以繁體字為主,因為學書法學的是古人的墨跡,以繁體字來掌握書法的各種創作技巧,諸如筆法結字等的訓練,在書法有了一定的成就,或者是進入打了創作的環節,那麼用簡體字去創作也不是不可以的,書法及時是一門藝術,終究還是需要人去欣賞的,如果連內容都認識不全,僅僅去欣賞一幅作品的章法和墨法的美,卻不能享受到內容的美,那麼這樣的作品可以說一種藝術的缺失。
  • 史上最神秘的六種文字,全部失傳,精通一種你就成國寶級專家!
    在蒼茫起伏的中華大地上,孕育出說不清的文明,只是有些文明猶如曇花一現,綻放短暫光芒之後,就迅速消失在歷史的煙雲裡了。後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一方面依靠中華文明的歷史記載,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文明留有文字記錄。但是,這些文明的文字已經徹底失傳,或只有極個別的人才真正精通,讀懂這些文明曾經的風雲歷史。當然,這些文字的存在,也在訴說著他們曾經的輝煌。只是,很多文字的失傳,和文字自身息息相關,利於承載信息的同時,也要利於傳承。因為這些文字不具備這樣條件,所以現在成為「天書」了。80年代中國還有一次簡化字改革,就因為太簡化,不利於承載信息,因此被放棄。
  • 愛我中華,寫我文明,書我歷史
    儒家學說也成為中華文明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影響至為深遠。第一個真正統一天下的王朝是秦朝,中華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勵精圖治奮發圖強,在歷代秦王打下的基礎上,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滅六國一統天下,稱皇帝廢分封推廣郡縣制,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帝國。
  • 100年前,英國人出了本書,說:中華文明起源於中亞蘇美爾文明
    在世界歷史上,中華文明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從文明發源之時起,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屹立在世界的東方,薪火相傳連綿不斷,也是當今世界四大古文明中碩果僅存的一個,這也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和自豪的地方。表面上看,他的假說論證很有道理,以至於在清末民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學者們大多也認可了他的這一說法。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蘇美爾文明又是怎樣的一個存在呢?按照學術界的定義,蘇美爾文明是由蘇美爾人所創造的,分布區域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也就是阿拉伯半島上廣為熟知的兩河流域:幼發拉底河以及底格裡斯河。在兩河流域的滋潤下,蘇美爾人據此繁衍生息,並衍生出蘇美爾文明。
  • 《國家寶藏》第三季赤子歸來,解讀中華文明基因密碼!
    網友無不流淚驚嘆:我中華文明果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其次是燈光舞美立體包裝,全方位多角度高科技展示中華文化之奇麗,並運用虛擬視覺技術,力求呈現更好的視覺效果。第五期"九色鹿"的再現給觀眾們太大的驚喜,神奇的虛擬視覺設計,讓"九色鹿"鮮活地呈現在世人面前,能說能動,有光有影,仙帶飄飄,柔語暖暖。
  • 易中天:中華文明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所以中國的轉型從根本上是文化或文明層面的轉型。以下為演講實錄:易中天:非常感謝駱新給我圓了場。現在世界上存在著多種的文明,但是,只有西方現代、伊斯蘭和中華這三大文明是世界性的。中華文明代表著第一代文明,伊斯蘭文明代表著第二代文明,西方現代文明則代表著第三代文明。現在最有影響力的是西方文明,比較弱勢的是中華文明。
  • 中華文明分支導覽 - 帶你」雲「出境
    尋藥無果,大家不敢回,就去了今天的日本,繁衍生息,就形成了今天的大和民族。這個說法流傳甚廣,但可信度不高,根據歷史考證,日本有獨立的從石器時代發展的文明。那很多人問,如果日本人不是中國人的後代,為何日語裡有那麼多漢字,感覺日語就像寫錯了的漢字一樣。
  •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良渚、三星堆文化屬於「中國」嗎?
    夏商周斷代工程將夏代的開端定於公元前2070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則將探索的腳步進一步上溯,試圖釐清中華文明進入「王國」階段前的進程。2016年,正式啟動於2002年的「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結項。15年的研究取得了怎樣的成果?多年來累積的考古成果如何填補史前歷史年表的一個個空白?
  • 追思史前文明:人類可能失傳的技術
    開始時,這些發現讓人很迷惑,因為用天然的鈾是不可能使核反應堆越過臨界點而發生核反應的,除非在特別的情況下,有石墨和重水。但在Oklo周圍地區,這些條件是從來都不可能具備的。U235半衰期為七億年,少於U238半衰期四十五億年。從地球形成至今,相比U238,更多的U235衰變了。這就說明在久遠年代以前,天然鈾礦的濃度比今天要高得多。
  • 中華文明的四大倫理原則與近代西方的四大觀念,有何根本區別?
    我對這個「文明根柢」的歸納,就是從湯因比的文明基本架構理念中提煉出來的湯因比的一個基本觀點是,以文明為單位來研究世界歷史,可能比以國家或地區為單位更能抓住本質性的東西。在湯因比看來,各種文明儘管出現時間有先有後,但都是可以進行比較的,這就是所謂歷時性與共時性同在的問題。湯因比重點研究了各種文明由分裂到成為統一國家的問題,這讓我很受啟發。
  • 這真的是巧合嗎?蘇美爾文明居然與中華文明有這麼多相似之處
    在上古世界中,人類的活動大多是以部族為單位的,像蘇美爾文明這樣吸納了不同部族的文明還是相當少見的。蘇美爾人的文字與中國的甲骨文兩個文明的文字到底有多像呢?看下圖咱們再說。但由於老子的哲學思想屬於人本論,而蘇美爾人的哲學思想屬於神本論,所以,二者不論在表述上,還是在內涵上都是有差異。但是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而蘇美爾文明的時期是在夏朝以前。要知道夏商時期,我們的思想也是神本位。周代之前,夏商帝王也是自稱為神的。「道」的概念在其他國家和地區是不存在的。
  • 三星堆發現7個「神秘符號」,代表什麼含義?真與外星人有關嗎?
    中華文化已經傳承了5000年,在科學家的考古過程中,我們收穫了很多重大的發現。青銅器在我國歷史上一直閃耀著神秘的色彩,科學家所挖掘的三星堆遺址,更是可以與兵馬俑相媲美,成為第九大奇蹟。一直以來三星堆遺址就有許多的謎團,科學家曾經發現三星堆中出現了7個神秘的符號,很多人認為這7個符號或許就記載了外星人的秘密,這是真的嗎?三星堆遺址1929年,四川廣漢縣有一位農民叫做燕道誠,他在挖水溝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土坑,坑裡面出現了不少玉器文物,這個消息傳開後,一位英國人找到了他,希望可以高價回收這些玉石。
  • 論中華文明的基本特質
    中國文化中,則不自產宗教。凡屬宗教,皆外來,並僅佔次要地位。其與中國文化之傳統精神,亦均各有不相融洽處。」似乎中國傳統的儒學很難被納入西方文明的「宗教」範疇。但是,一個高度發展的文明需要有一個自己的信仰體系來保持自身凝聚力並得以持續發展,否則不可能維繫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史的政治-文化共同體。
  • 宇宙中真有「修仙文明」? 科學家發現疑點, 令人細思極恐!
    自科技水平提升之後,人類完全有能力進入外太空,還能在太空中接收一些信號,當進入太空之後,才知道人類是何其的渺小。 很多人都認為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體,也有人猜測除了人類之外,宇宙中還有別的生命體的存在,只是我們尚未發現罷了。有科學家稱,宇宙中不單單包含數以萬計的星體,還暗藏著很多達到修仙級別的文明,很多人對修仙文明極為陌生,那麼什麼是修仙文明呢?
  • 良渚遺址考古:向世界實證中華文明五千年
    「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  說起新中國的考古成就,良渚遺址大發現是其中耀眼奪目的一顆明珠。  從杭州市中心出發,往西北方向驅車約一小時,就可以到達位於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良渚」意即「美麗的水中之洲」,在5000多年前,這裡曾經有一座規模巨大的城市,成就了燦爛的文明。
  • 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有很多的相似,難道瑪雅文明的起源是中國?
    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有很多的相似,難道瑪雅文明的起源是中國?眾所周知,瑪雅文明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在6~9世紀的時候,但在10世紀後急轉直下,乃至湮沒消亡。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們的滅亡呢?而最近,科學家們在研究瑪雅人的預言的世界末日日期時,意外的發現瑪雅人的日曆跟中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黃曆高度相似,暗含屬相以及五行!
  • 浩瀚宇宙中真有「修仙文明」嗎?科學家公布最終結果!
    浩瀚宇宙中真有「修仙文明」嗎?科學家公布最終結果,網友:我要渡劫了!在茫茫無邊界的宇宙中,人類作為宇宙生命體,儘管渺小的可怕,卻也從未停止過對宇宙的探尋,宇宙對於我們而言,像一個謎一樣,充滿著未知。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個體生命存在的原因,分析研究出地球存在生命物質需要的條件,但是連宇宙究竟有多大都無觀測出來,畢竟地球只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在整個銀河系中更是有十億顆星球在一些方面與地球是相似的,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法對未知的東西做出判斷的,所以應該用懷疑的態度去尋求,宇宙的奧妙與驚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