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蒼茫起伏的中華大地上,孕育出說不清的文明,只是有些文明猶如曇花一現,綻放短暫光芒之後,就迅速消失在歷史的煙雲裡了。
後人知道他們的存在,一方面依靠中華文明的歷史記載,一方面是因為這些文明留有文字記錄。但是,這些文明的文字已經徹底失傳,或只有極個別的人才真正精通,讀懂這些文明曾經的風雲歷史。
當然,這些文字的存在,也在訴說著他們曾經的輝煌。只是,很多文字的失傳,和文字自身息息相關,利於承載信息的同時,也要利於傳承。因為這些文字不具備這樣條件,所以現在成為「天書」了。
80年代中國還有一次簡化字改革,就因為太簡化,不利於承載信息,因此被放棄。坦率的說,如果把簡體字繼續簡化,可能就會和歷史上失傳的文字一樣,成為「天書」了!
(粟特文摩尼教經卷抄本,摩尼教即明教)
第一種,粟特文
從東漢起,粟特人就活躍於絲綢之路上,以經商聞名於歐亞大陸,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叛徒安祿山,就是粟特人。這群人使用的是古中東伊朗語,屬於「商業語言」。唐朝和阿拉伯帝國在怛羅斯一戰失敗之後,阿拉伯帝國崛起,由此控制了粟特,隨後粟特古國逐漸消亡,粟特文也隨之湮滅。
第二種,吐火羅文
吐火羅人是最早定居天山南北的古代民族之一,原始印歐人中地處最東的一支民族。月氏人、龜茲人和焉耆人、車師人、樓蘭人等,都是吐火羅人。吐火羅文也屬於原始印歐語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亞婆羅米斜體字母,時間可能在6至8世紀之間。20世紀初在新疆發現文字殘卷。
(突厥文碑銘)
第三種,突厥文
540年開始,突厥逐漸崛起,但經過隋唐兩朝的打擊,在唐朝初期,就基本上分裂,無法對中原造成威脅了。唐初,東、西突厥滅亡於唐。在7世紀的時候,突厥文被創造出來,屬於拼音文字。745年,突厥正式滅亡。但直10世紀左右,突厥文才基本上徹底消亡。
第四種,契丹文
契丹這個民族都知道,但卻神秘的消失在歷史中了,金庸小說裡的蕭峰就是契丹人。契丹源於東胡部落系統,是中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遼國建立不久,就創建了契丹文。契丹文是遼代為記錄契丹語而參照漢字創製的文字,從創製到廢止(金國時期廢除),前後共使用二、三百年。
第五種,女真文
中國金代女真創製的文字。據《金史》記載,金太祖阿骨打命完顏希尹仿契丹字和漢字制女真字,於天輔三年(1119)頒行。20年後,金熙宗完顏亶又制女真字,於天眷元年(1138)頒行。前者稱為女真大字,後者稱為女真小字。在第一次「研製」成功女真文之後,就廢除了契丹文。
第六種,西夏文
西夏的主體民族是党項人,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西羌族的一支,故有「党項羌」的稱謂。西夏建立之後,就開始了創立西夏文,是記錄西夏党項族語言的文字,但只使用了100多年。被蒙古人滅國之後,西夏語就逐漸失傳。經過多年專家研究,對西夏文字解密有了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