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字繁瑣,簡化字簡潔,是這樣嗎,其實繁體字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2021-01-10 儂本無形

不是鼓吹,中國將來必將重新普及繁體字。請看我分析。

甲骨文,只能代表人類在最原始的階段的文字,那個時候只是人類初步的起始階段,對於人類本身的認知和客觀世界的認知分成局限,那個時期的文字只能代表那個時期的人類水平。換句話說,更遠的時代人類還是結繩記事呢,難道我們也要結繩來交流嗎?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發展,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人類可能遇到種種地外的文明,在各國相傳的神話故事中,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的上古文明。那時人類的認知還不能理解先進文明的知識,於是就把這些先進的文明尊為「神」

這些先進的文明於是就傳授了很多今天看來非常玄幻但又無法否認的知識,比如《易經》,比如中藥,比如針灸,甚至於現在科學證實的,染色體中各種基因連接的64位密碼子都和古代的易經64卦一模一樣,這又怎麼能解釋的清。

隨著人類得到地外文明的教授,傳播,和啟迪,人類的認知也取得了質的飛躍,比如在中國的古代就出了很多聖人和傳說的造物者,比如女媧,比如伏羲,他們都是地外文明修改了個別人類的染色體端粒,讓他們具有幾百甚至上千年的壽命。

然後具有這種長壽的人,先進文明的人還給了他們腦中傳輸了大量先進的文明知識,我們才有了神農嘗百草,女媧補天,這些驚天動地的事跡。想像一下,那是人類的正常壽命不過十幾二十年,如果不具備超長的壽命,文明和知識根本就無法往下傳承。

於是,世界各地都出現了聖人,賢者,或者神的使者,其實這些都是先進文明為了讓人類能夠成長的一種方法方式而已,但是的確是這些文明的知識才造就了地球燦爛的文明和多彩的文明。

從先進文明引領地球人類的那一刻起,人類就開始了文明的啟蒙,開始了思考,開始了研究,相當長一個時期,人類對於自身和地球甚至宇宙都頓悟和研究除了很多系統性的理論。有些直到今天都無法證實和分析。

那個時候人類的文字就是根據天人合一,宇宙萬物的規律,靈性仁愛的精神,不斷豐富了我們的文字,又象形,形音,會意字等,就單單的一個字,裡面可能就蘊含了人類幾百甚至上千年的智慧。

但是後來,人類有了私心,有了戰爭,有了分化,先進文明於是要麼離開了地球,要麼退到了幕後,於是人類開始自由地生滅,朝代的更替,技術的更新,權力的追逐,財富的嚮往,讓人類不斷走向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同時也走向了一個貪婪和混亂的時代。

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戰爭與和平於是如此,時間的節點來到現在,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由為人開創並由為人們繼續繁榮的國家裡,沒有戰亂與紛爭,這些看起來很平常的生活,其實在現在很多國家和人民裡都是奢侈的夢想和可能永遠達到不了的終點。

現在,我們生活在幸福的國度,並且不用為吃飽穿暖操心,不用為炮火紛飛焦慮,於是我們可以思考文字的意義。文字的意義真的只是記載了文字本身嗎?文字的意義難道只是為了交流方便嗎?如果是為了交流方便,我們完全可以學習英語,26個字母足矣。

其實,文字不單單是作為交流的書面語言而已,文字中蘊藏著發明文字的本身,一個文字都有一個來源,絕不可能存在沒有來源和沒有意義的文字,那什麼文字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是繁體字。

因為繁體字才是古代人類認知巔峰時期的記錄和承載,繁體字才是深藏了文明本身,繁體字甚至於還蘊藏著我們未知和未開發的地外文明的寶藏,繁體字可能也會更加的豐富每個人的內心。我們不應該為了簡化而簡化使用文字,相反,我們應該為了豐富文明本身而選擇文字。

選擇繁體字才是最正確的,最明智的,最能震撼人類內心的。回首地球,若干文明都被泯滅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唯有中華文明,從上古的《山海經》,到《黃帝內經》,還有《易經》。每一個記載都是中華文明的高光時刻的見證。

感謝那些在文字傳承中做了很多工作的人,感謝他們頂住了非常大的壓力,他們把繁體字傳承下來,就這個任務而言已經是功不可沒的。我們應該重新普及繁體字,應該從孩童抓起。不要擔心我們的孩子學不會,古代,營養那麼低,腦容量那麼少,都能學會,現在有什麼不能?

如果中華民族重新普及繁體字,地球上的華人,必將引領世界文明再次騰飛。

相關焦點

  • 這才是它們的來源,沒有不如繁體字!
    漢字的簡化古已有之,從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隸書、魏晉唐楷,一直是在一個簡化的過程,但是此簡化非彼簡化,意義並不完全一樣,我們所說的簡化字是什麼時候開始系統對繁體漢字進行的簡化的呢?是太平天國。天平天國運動期間,為了提高識字率,採取了一些簡化漢字,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囯字,比我們現在用的國字還要少了一點。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可否松一松對繁體字的限制?
    原標題:可否松一松對繁體字的限制?  ■玉淵雜譚   文·句豔華   不久前太原街頭的一道所謂的文化牆上刻寫的近百首唐詩出現了40多個錯誤的繁體字,因此受盡世人嘲笑。事情不大,但回味起來頗有意思,總覺得它帶給人們的不全是嘲諷,更像是一堂繁體字課,只不過是反面的,更加生動一些。
  • 有專家提議「中小學恢復繁體字識讀和珠算」,網友:腦洞太大
    現在中小學都在學習簡化字,我們日常使用的也是簡化漢字。但是繁體字也經常會出現,比如在書法作品中,現在的香港,澳門,臺灣和海外華人中使用的也大多繁體字,可以說簡化字是主流,繁體字是補充。簡化漢字經過幾十年的使用,現在已經廣泛被人們接受,現在有專家提出在中小學進行繁體字的識讀教育,也難怪有網友吐槽:站著說話不腰疼,本來現在中小學生的負擔就夠重了,增加繁體字的識讀無疑是雪上加霜。其實在中小學語文課本中,一直都有安排對繁體字的介紹和認識,在字典和一些工具書中,也在簡體字旁邊有繁體字的標註。
  • 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甚至還有人大代表提過相關議案。這是個經久不息的話題,每隔幾年就會熱吵一番;就混沌的有限記憶而言,最早這個話題源自於本世紀初網絡的逐步普及,海峽兩岸的朋友相逢於網絡,不免就雙方各自的經濟、政體、文化等方方面面明爭暗鬥一番;其中繁體簡體之爭更是從未缺席。
  •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一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大家應該知曉老梁吧,他雖然不算是娛樂圈的人,但是他卻是一位媒體評論人,對於娛樂圈中的事情,可是針針見血啊!不論是電腦上的文字,還是紙稿上的文字,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但是在臺灣卻更推廣繁體字。於是就有人表示繁體字多漂亮啊,但是那簡化字就什麼美感都沒了!而且還有人表示不會繁體字的話,去閱讀一些古籍會很費勁!這就讓很多人都提出了這麼一個建議,讓中小學恢復繁體字!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臨帖和初學的階段,還是以繁體字為主,因為學書法學的是古人的墨跡,以繁體字來掌握書法的各種創作技巧,諸如筆法結字等的訓練,在書法有了一定的成就,或者是進入打了創作的環節,那麼用簡體字去創作也不是不可以的,書法及時是一門藝術,終究還是需要人去欣賞的,如果連內容都認識不全,僅僅去欣賞一幅作品的章法和墨法的美,卻不能享受到內容的美,那麼這樣的作品可以說一種藝術的缺失。
  • 寫書法看不懂文言,不認識繁體字,能否創作出的好作品
    魯迅大力提倡簡化字,白話文,可是他流傳下來的手稿和書法作品還多是繁體字和文言,他特別的用文言寫了《中國小說史略》,可見文言文的魅力和影響是巨大的。這話雖然不免誇張,但是古代秀才是通篇背誦經史子集的,有些還能倒背如流,《論語》、《詩經》的章章節節字數多少都能說出來,這樣的漢學功底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現代人很多人連文言文都讀不通,連繁體都不認識,更別說用繁體字練習書法了。書法作為傳統文化孕育的一種藝術,文言文是其生根成長的溫床。文言文內在的韻律與書法用筆的濃淡疾緩變化,有密不可分的關聯.
  • 曾經代表中華歷史文明的繁體字,真有失傳的危險嗎?不可能
    我們都知道,繁體字是中華文化流傳下來的瑰寶,但是繁體字卻不大實用,既不好記,書寫也不方便,現在越來越少人使用繁體字了。對於這個現象,是否需要恢復繁體字,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嗎?在這裡探討下。隨著簡體字的普及,目前國內的小學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課本,都完全是簡體字印刷的,現在的孩子也很少認識繁體字,這確實是客觀存在。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 行書這樣幾個變化過程,總體上呈現出一個由繁而簡的一個衍化...
    從字體上來講,漢字主要經歷了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草書 → 行書這樣幾個變化過程,總體上呈現出一個由繁而簡的一個衍化趨勢。在有些人的印象中,簡體字是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是政府推動的結果。我們在手機上看電視、電影的時候,有時候一些古代劇節目會出現簡體字,有不少彈幕評論就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質疑編劇或導演,嘲笑人家沒文化,說那時就有簡體字了嗎?
  • 繁體字和珠算納入中小學教材?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其中一項涉及中小學語文,內容為「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另一項是關於中小學數學,內容為「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部還沒來得及做出回復,家長就直言不諱地吐槽:@子涵媽媽:這樣提案有什麼意義?簡化漢字多年,人們都習慣使用簡化漢字,為什麼要回到從前使用繁體字?再說,即使回到從前,到底回到哪個「從前」呢?
  • 韓綜猜繁體字,金希澈中文秒答卻嘲,神評:撞梗《快本》了
    韓綜猜中文繁體字,金希澈秒答卻撞梗《快本》,網友:揚眉吐氣了作為原創綜藝大戶的韓國娛樂圈,憑藉過人的策劃和原創精神,韓國綜藝一直是國內綜藝模仿的對象。但也不乏一些非常優秀的綜藝節目能夠在歷代更新中保留下來,《認識的哥哥》應該算是每個韓劇迷都不容錯過的韓綜,《認哥》也會經常性邀請當紅愛豆們宣傳專輯放在國內也就跟快本差不多的受關注程度在一期節目中,程瀟在內的宇宙少女被邀請參加,節目中有一個環節是認識中國繁體字,就是節目組出題繁體字,成員們去猜測這個字的念法和意思。
  • 為什麼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
    而當時的漢字還是較為繁瑣的繁體字,難辨認、難書寫、難記憶,是掃文盲行動最大的障礙。於是,經過相關專家一系列的努力,國家在1956年推出了《簡體字總表》,將大多數的漢字簡化,方便全國人民的學習,這些簡體字中的大部分都沿用至今。在當時,漢字簡化僅僅是在內地施行了起來,因為多種多樣的原因,當時的香港、澳門、臺灣地區並沒有受到漢字簡化的影響,這幾個地方到現在仍然還是使用繁體字。
  • 溫家寶用繁體字給港童回信:體現自信與包容
    中新社發 齊彬 攝    中新網6月7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用繁體字給香港小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立志成才。美國僑報就此發表評論說,這顯示了總理的細心和認真,尊重了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差異,也令人看到了中國大陸的自信和包容。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日給香港新界方樹泉小學生們回信說,你們正在學校學知識,包括學做人、學思維、學本領。
  • 甲:什麼叫繁體字?乙:筆畫多的字!甲:筆畫多為啥就叫繁體字?乙:……
    98年沒對象不正常嗎???1、虎寶寶問虎爸爸:爸爸爸爸,為什麼人類有一句歇後語叫『老虎的鬍鬚-摸不得』虎爸爸回答說:孩子,這是因為有一次人類給爸爸修鬍鬚時,爸爸餓了,於是就忍不住把他吃了!2、甲:「聽說你跟你先生離婚了,是不是?」
  • 諾貝爾數學獎、繁體字,靳東還真的不知道你們為什麼一直提
    靳東,是實力派的中年男演員,當然,他其實也有幾個比較受爭議的地方的,那就是靳東太「裝」了。他之前的事跡裡,一直被嘲諷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他自己說的諾貝爾數學獎,還有一個就是他一直都寫著繁體字。就因為這兩點,大家都覺得他太裝了,諾貝爾設置的獎項裡,根本就不存在數學獎的說法,而靳東這麼說,就只是為了顯示自己的逼格而已,沒想到翻車了,而繁體字就讓人不理解了,因為繁體字一般都是香港人和臺灣人寫得比較多,靳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內地出生在內地發展的演員,天天寫繁體字是為了啥?
  • 蘋果iPhone手機怎麼添加設置繁體字輸入法
    如果叫我們在蘋果手機上輸入簡體文字,這個是誰都會操作的,因為默認的輸入法就是簡體的,那麼要我們輸入繁體字呢,可能這裡就有一大部分都不會了,下面我來說下蘋果iPhone手機怎麼添加設置繁體字輸入法。要添加設置繁體字輸入法,那我們在iPhone手機上找到並打開「設置」這一項。
  • 教育部出臺新規 禁止高考答卷用繁體字火星文
    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網絡語言……今年所有非現行規範的漢語言文字都不能寫入高考試卷。記者昨日獲悉,教育部近日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與舊版考務規定相比,首次將「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改為「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這一變化提醒高考考生,今年答卷中,特別是寫作文時,不能再使用非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
  • 《我的媽媽周璇》將推繁體字版明年初海外面市
    中新網11月20日電 《我的媽媽周璇》一書繁體字版本即將在臺灣出版。居住在多倫多的作者周偉正在進行出書的最後準備工作,預計明年初該書將在海外面市。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周偉與妻子常晶合寫的《我的媽媽周璇》簡體字版第一版於10年前在中國大陸出版,引起廣大讀者關注,該書詳述中國著名影星、歌星周璇的一生。簡體字第二版已於今年3月在中國大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