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2020-12-05 易學國際日韓語教育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

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

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

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Ⅰ 日語中漢字的由來

首先說到日本漢字,也就是日文中的漢字(かんじ),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從公元7世紀左右,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開始,由於當時日本的經書主要是以中國漢字經文為主,所以讀音也是中文的漢字發音。隨後日本開始有一種在中文文中插入一些助詞方便理解的形式開始發展起來,也被稱為「漢文」。

Ⅱ 假名的誕生

而後日本文學開始發展,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應該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萬葉集》,萬葉集是現存的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全書採用漢字,部分用來表意,部分用來表音。此書也被後人稱為「假名的始祖」,之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平假名,當然其中有一些假名在現代日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

Ⅲ 漢字在日本的發展

時間走到二戰後,一個新名字出現了——新字體。在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了《當用漢字表》,收錄了18501個漢字,其中131個採用了新字體。在這段時間中,日本漢字得到了簡化,和中國簡化字對比日本漢字保留了繁體字中的言字旁、金字旁、糸字旁等。

1981年,日本再次推出新漢字表《常用漢字表》代替了《當用漢字表》,收錄了1945個漢字,其中新字體355個。至此,日文常用漢字和中文中的簡體漢字的書寫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Ⅳ 日本獨有的漢字

同時在日本漢字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和製漢字,即日本自創的漢字。比如:

峠(とうげ):山口

畑(はたけ):田地、旱地

辻(つじ):十字路口

等等。

Ⅴ 中日相同漢字的不同筆順

同時日文中漢字的筆順也和中文不相同

講真,剛到日本語言學校的時候有漢字課,相對於歐美人從零開始學漢字好像中國人會更簡單一些,並不啊!我覺得要記住一個漢字不同筆順。而且是已經寫了二十幾年的漢字(←暴露年齡了哦)筆順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了,要不是為了學校考試,我才不要記呢。

即使現在,在日本生活工作了多年,也常常在手寫記錄一些內容的時候被日本人同事說這個漢字寫得不對哦,不是日文。或者正在寫字的時候,被身邊日本人朋友提醒:筆順錯了哦。真的想說,饒了我吧,我真的盡力了。

但是畢竟日文漢字才是日語中的漢字,寫正確也是學日語中的一環。為此我也準備找個時間考一考日本的漢字檢定考試,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苦笑)。

相關焦點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漢字知識》:簡體字當道,是漢字文化在倒退嗎?
    不久前,網上有一個關於「是否贊成恢復繁體字」的熱議話題,先不論可行性有多少,我只想先給大家描繪兩個場景:有數據表明,繁體字平均每字十九畫,簡化後平均十一畫,兩者之間相差了八畫,乍一看似乎不會覺得還好,並不礙事,但我們不妨回憶一下——小時候剛學寫名字時,如果你的名字是三個字
  • 為什麼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
    翻開中國的歷史長卷,成千上萬的漢字閃耀在波瀾壯闊的每一個角落。它們的一筆一畫描繪出殘酷戰場的刀光劍影,它們的一字一句勾勒出文人墨客的酣暢淋漓。由繁入簡,它們經歷了怎樣的變遷?而發展至今,為何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一、新中國「掃文盲行動」從甲骨文到如今的簡體漢字,漢字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諸多改變。
  • 一直被我們誤會的簡體字!這才是它們的來源,沒有不如繁體字!
    近些年來,隨著教育的普及的普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公民受教育程度也越來越高,於是現在就有很多人呼籲恢復繁體字教育,並且列舉了繁體字更加美觀,結構更加合理,文化內涵更加豐富的幾大優點。而且現在香港等地仍然大規模使用繁體字,也成了支持恢復繁體字的人的有力論據。那我們就來說一下繁體字和簡體字孰優孰劣吧!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曾經代表中華歷史文明的繁體字,真有失傳的危險嗎?不可能
    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簡體字的普及,繁體字越來越少見,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只有臺灣地區還在使用繁體字。那麼,我們這項重要文化會不會失傳呢?鑑於這個現象,曾有人大代表提出議案,要恢復繁體字,提案中主要出發點就是覺得繁體字有失傳的危險。2015年連著名導演馮小剛也極力呼籲恢復繁體字。
  •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世芳扯鈴"又一樁 "逢中必反"卻搞錯日文漢字與簡體字 2019年04月03日 07: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質疑路口「待轉區」三字字體為簡體字,但被網友指正,其實是日本漢字。
  • 廢除漢字運動真的存在?要用拼音替代漢字,簡體字由此而來
    在世界字體文化中,漢字是一門獨一無二的藝術,沒有哪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一樣,集字形、 字音、 字義於一體,形成獨特的藝術形式,並且還衍生出了絕無僅有的書法藝術,試想一下,如果漢字被廢除了,書法藝術還會存在多久?幾十幾百年後,還會有多少人懂書法?
  • 日語有片假名和平假名為什麼還要漢字?
    日語中的平假名本身就是一些中文字的草體書寫而平假名毫無疑問都是我們使用的一些偏旁部首一直對這個問題也帶有極大好奇的我問了下我的日本籍日語老師,他的正統回答也是網上能夠隨意找到的關於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敘述,但是我相信很多沒有學習過日語的普通讀者都不想,也看不太懂那些過於複雜的表達。
  • 日語中的這些漢字,中國人或許都不認識!
    了解日語的同學們都知道,在日語中存在著大量的漢字,就算一點日語也不會的人,去日本旅遊也沒有多大的問題。日本街頭的各種指示牌、宣傳冊上的漢字,就算是日語小白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實際上日本曾在1866年提出過廢止漢字,但是卻無法實行。畢竟漢字在他們語言系統裡已經根深蒂固了。
  • 民代炮轟高雄路面「簡體字」 實際上是日文漢字
    民代炮轟高雄路面「簡體字」 實際上是日文漢字 快看 來源:央視網 發布時間:2019年04月04日 11:49 A-A+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中國人看到日文文章,即便沒有學過日語,也能讀懂個二、三分;如果是二戰結束前的日本官方文書,那意思基本上都能猜出來了,可能比當代的日本人看得還順暢。這大概是因為日語中存在大量的漢字,而過去日文中的漢字比例更高。不過,日文裡的漢字再多也是日文,而不是中文。
  • 日語翻譯公司之日語中的漢字趣談
    眾所周知,日語中有很多漢字(繁體字),我們在日常中雖然聽不懂日語,但在看一些文字性的東西,例如說明書、廣告、視頻字幕時,稍加猜測,也能通過其中的漢字了解大概的內容。不過,有些時候,雖然日語裡的一些漢字和它們在中文裡的樣子一模一樣,但含義卻大相逕庭,所以,不要被它們的表象迷惑哦,它們的真實意思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
  • 「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漢字簡化是大勢,簡化漢字只能減不能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統中原之後,就立即開始了「書同文」的變革,將當時存在於各地超過20種不同的漢字統一成為了「秦篆」(即「小篆」),讓整個中華文化因漢字而統一而認同而團結。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也開始對漢字進行了變革,一個是引入「拼音」的概念,一個就是將當時使用的繁體字、異形字進行統一簡化成為簡體字。
  • 「綠委」對「簡體字」開炮卻鬧烏龍 網友:蔡英文也寫過
    【環球網綜合報導】民進黨「立委」劉世芳2日在網上對「簡體字」開炮,稱高雄市一馬路上的「待轉區」三個字是簡體字,還叫囂「還我繁體字」並要求高雄市政府「出來說明」。不過劉此舉卻是個烏龍,有網友「打臉」稱,高雄出現的「待轉區」三字是日文中的漢字。還有人提及,臺當局領導人寫信時也曾用過簡體字。
  • 日語中為什麼有很多漢字?含義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早期只有發聲系統是健全的,並沒有文字書寫方法,為什麼日語中有很多漢字呢?因為日語文字是藉助中國漢字改造而成的,日本接觸中國漢字的途徑很多,最早是中國僧侶帶著經書去到日本,把中國文字留在日本的,這些文字的引進,不僅組成了日本文字的主要骨架,也完善了日語的發音,很多日本字的發音都是根據中國僧人的發音而造的。唐宋時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巔峰,大批量遣唐使造訪,所以現在日語的很多發音還帶有唐音和宋音。
  • 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頗能迷惑不少人:說的有道理啊,無心之愛那是渣男的虛情假意呀……別著急,這種拆字遊戲是測字先生最擅長的把戲;這不,我就從街口擺攤算命的瞎子大師哪裡得到了另外一段話:漢字簡化後,黨(黨)內無黑,團(團)中有才,國(國)含寶玉,愛(愛)因友存,美還是美,善還是善,雖醜(醜)無鬼,只不過臺(臺)無吉,灣(灣)無言。
  • 日語漢字源自古漢語的異同和其發展的優缺點
    日本人之前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所以要造日語的文字的時候,是直接拿了中國的漢字來用,當然有一些為了表示這是日語,也做了一些改動,所以大家今天看的一些日本的文字跟中國的繁體字是不一樣的。日本人在用中國的漢字的時候,很多漢字的意思也是直接拿過去用的。大家可以從中體會到古代中國和日本的那種深刻的文化交流,從學習日語當中也可以複習我們古代的文言文。
  • 綠營發飆稱高雄路面用簡體字 網友:這是日文
    想必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事實上,並不是字寫錯了,而是字體出了「問題」。2日下午,民進黨「立委」劉世芳突然在臉書上「發飆」。她上傳了一張圖片,稱高雄市九如和澄清路口的「待轉區」三個字使用了簡體字。解釋之後,高雄市不得不連夜趕工,將字改為繁體字。面對島內一連串操作,大陸網友的反應普遍是:???大陸網友的迷惑不難理解,因為劉世芳圖片中「待転區」三個字並不是簡體字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