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
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
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
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Ⅰ 日語中漢字的由來
首先說到日本漢字,也就是日文中的漢字(かんじ),目前比較公認的一個說法是從公元7世紀左右,隋唐使將佛教文化以及漢字帶入了日本開始,由於當時日本的經書主要是以中國漢字經文為主,所以讀音也是中文的漢字發音。隨後日本開始有一種在中文文中插入一些助詞方便理解的形式開始發展起來,也被稱為「漢文」。
Ⅱ 假名的誕生
而後日本文學開始發展,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應該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萬葉集》,萬葉集是現存的最早的日語詩歌總集,全書採用漢字,部分用來表意,部分用來表音。此書也被後人稱為「假名的始祖」,之後以草書書寫的萬葉假名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平假名,當然其中有一些假名在現代日語中已經不再使用了。
Ⅲ 漢字在日本的發展
時間走到二戰後,一個新名字出現了——新字體。在1946年日本內閣公布了《當用漢字表》,收錄了18501個漢字,其中131個採用了新字體。在這段時間中,日本漢字得到了簡化,和中國簡化字對比日本漢字保留了繁體字中的言字旁、金字旁、糸字旁等。
1981年,日本再次推出新漢字表《常用漢字表》代替了《當用漢字表》,收錄了1945個漢字,其中新字體355個。至此,日文常用漢字和中文中的簡體漢字的書寫上已經出現了很大的不同。
Ⅳ 日本獨有的漢字
同時在日本漢字的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和製漢字,即日本自創的漢字。比如:
峠(とうげ):山口
畑(はたけ):田地、旱地
辻(つじ):十字路口
等等。
Ⅴ 中日相同漢字的不同筆順
同時日文中漢字的筆順也和中文不相同
講真,剛到日本語言學校的時候有漢字課,相對於歐美人從零開始學漢字好像中國人會更簡單一些,並不啊!我覺得要記住一個漢字不同筆順。而且是已經寫了二十幾年的漢字(←暴露年齡了哦)筆順是一件太困難的事情了,要不是為了學校考試,我才不要記呢。
即使現在,在日本生活工作了多年,也常常在手寫記錄一些內容的時候被日本人同事說這個漢字寫得不對哦,不是日文。或者正在寫字的時候,被身邊日本人朋友提醒:筆順錯了哦。真的想說,饒了我吧,我真的盡力了。
但是畢竟日文漢字才是日語中的漢字,寫正確也是學日語中的一環。為此我也準備找個時間考一考日本的漢字檢定考試,看看自己能拿多少分(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