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用繁體字給港童回信:體現自信與包容

2021-01-10 央視網

溫家寶用繁體字給港童回信:體現自信與包容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7日 10: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給香港新界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五年級學生李雪瑩回信,希望他們從小就熱愛國家,熱愛人民,熱愛香港,努力學習,立志成才,回報社會,「香港的未來是屬於你們的?」。圖為接到總理回信的孩子們。 中新社發 齊彬 攝

    中新網6月7日電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最近用繁體字給香港小學生回信,鼓勵他們立志成才。美國僑報就此發表評論說,這顯示了總理的細心和認真,尊重了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差異,也令人看到了中國大陸的自信和包容。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近日給香港新界方樹泉小學生們回信說,你們正在學校學知識,包括學做人、學思維、學本領。這個時期對於你們一生的成長是很重要的。「我相信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命運,也能夠帶來幸福」、「香港的未來是屬於你們的!」

    香港媒體報導說,總理雖然日理萬機,但仍親筆給遠在香港的同學們回信,這是香港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媒體並特別注意到了一個不易發現的細節:「因為擔心香港的小朋友們看不清回信,溫總理特別用繁體正楷,一筆一划寫得很清楚」。

    溫家寶向以親民謙和、勤政愛國而受香港市民愛戴,此次在香港回歸十周年前夕寫親筆信給香港小學生,確如當地名流所言「是對香港青少年的深刻教育和鼓勵」。而這種鼓勵又尊重了香港與內地的文化差異、繁體字也顯示了總理的細心和認真。

    應當說,中國大陸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不斷推行簡體字,雖飽受港澳臺一些知識分子的批評(指其糟蹋傳統文化、破壞中國文字美感等),但實際上有積極正面的意義,例如大大提高了國民的識字率、對減少文盲人口作出了重要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兩岸四地民眾的交流交往日益加深,簡體字和繁體字混合使用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海外華僑社會的中文學校也紛紛開設簡體字課程,雖然大陸規定必須使用簡體字但繁體字的使用率在民間也有悄悄抬升的勢頭。

    作為民族國家文化的標誌,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曾被認為是中國文化內核的分解,也曾因語言文字上的「一國兩字」而被聯想到政治結構上的「一國兩制」。

    不過,溫家寶給香港學生回信仍然採用了繁體字,並非號召國民重新使用繁體字。雖然總理完全可以用簡體字回信給香港學生,但這種對兩地文化教育差異的尊重,對知識界、教育界還是非常有啟示意義的。

    文化和習俗的寬容,或許也可以帶來海峽兩岸民眾的心走向融合――當臺灣島內某些人在努力清除中國成語、中國地名之時(被媒體統稱為「去中國化」),溫家寶寫下的繁體字也令人看到了中國大陸的自信和包容。

責編:趙旋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
    而發展至今,為何港澳臺堅持用繁體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反而用簡體字?一、新中國「掃文盲行動」從甲骨文到如今的簡體漢字,漢字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諸多改變。新中國成立之初的文字改革最終確定了沿用至今的簡體漢字。1949年,新中國成立,百廢待興。當時困擾中國人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當時有將近80%的中國人不認識漢字。
  • 可否松一松對繁體字的限制?
    原標題:可否松一松對繁體字的限制?  ■玉淵雜譚   文·句豔華   不久前太原街頭的一道所謂的文化牆上刻寫的近百首唐詩出現了40多個錯誤的繁體字,因此受盡世人嘲笑。事情不大,但回味起來頗有意思,總覺得它帶給人們的不全是嘲諷,更像是一堂繁體字課,只不過是反面的,更加生動一些。
  • 地評線|港珠澳大橋,一座同心、自信、復興橋
    港珠澳大橋開通意義非凡,這座同心橋、自信橋 、復興橋不僅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重要作用,也為華夏兒女共圓夢創造更多機遇。這是一座順應民心的「同心橋」。伶仃洋上造橋,是發展所需、民心所向。「一國兩制三地」經濟所需。
  • 溫家寶地質筆記出版 飽含溫家寶地質情懷(組圖)
    溫家寶地質筆記出版 飽含溫家寶地質情懷  【溫家寶地質筆記】2016年3月26日,地質出版社在北京中關村圖書大廈舉行《溫家寶地質筆記》首發儀式。即日起《溫家寶地質筆記》在全國公開發行。本書是由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退休後用了兩年多時間完成的著作。  本書收入作者同志1968年至1985年在地質系統工作期間的工作、學習筆記160餘篇、手跡影印件632幅。這是作者從現存45本、400多萬字的筆記中摘選的。本書還收入作者撰寫的回憶文章24篇,照片50餘幅。
  • 寫書法用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個問題為何一直爭論不休?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大多使用的都是繁體字,因為古人的碑帖墨跡上使用的都是繁體字,簡體字則比較少見,那麼在簡體字已經普及的今天,我們是用簡體字寫書法,還是用繁體字寫呢?
  • 教育部出臺新規 禁止高考答卷用繁體字火星文
    繁體字、甲骨文、火星文、網絡語言……今年所有非現行規範的漢語言文字都不能寫入高考試卷。記者昨日獲悉,教育部近日出臺了《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與舊版考務規定相比,首次將「高考時,除外語科外,筆試一律用漢文字答卷」改為「一律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卷」。這一變化提醒高考考生,今年答卷中,特別是寫作文時,不能再使用非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
  • 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全文)
    2011年6月27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英國皇家學會發表了題為《未來中國的走向》的演講。演講全文如下: 未來中國的走向——在英國皇家學會的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溫家寶(2011年6月27日,倫敦)  尊敬的納斯會長,  各位會員、各位使節,  女士們、先生們:
  •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
    ||老梁反對恢復繁體字,原因很簡單,用繁體寫一百遍憂鬱的烏龜就明白大家應該知曉老梁吧,他雖然不算是娛樂圈的人,但是他卻是一位媒體評論人,對於娛樂圈中的事情,可是針針見血啊!而在某一期的《老梁觀世界》的節目中,老梁說起了一個話題,一個我們現實生活中很常見的話題,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用的漢字。不論是電腦上的文字,還是紙稿上的文字,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簡體字,但是在臺灣卻更推廣繁體字。於是就有人表示繁體字多漂亮啊,但是那簡化字就什麼美感都沒了!
  • 那是測字遊戲;恢復繁體字?能做,但沒必要!
    隨著中國經濟幾十年來持續高速發展,帶動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整體各方面實力快速上升;國人的自信也空前高漲,可以說,目前世界上除了美帝,其他國家還不被大家放在眼裡。其中文化自信也是肉眼可見,國學熱、漢服熱等持續發酵,現在經常在街上看到身穿漢服的小姐姐。於是一種聲音也大聲起來:簡體字破壞傳統之美,應該恢復繁體字!
  • 繁體字和珠算納入中小學教材?教育部已確定,網友:這才真正減負
    其中一項涉及中小學語文,內容為「在全國中小學進行繁體字識讀教育」。另一項是關於中小學數學,內容為「將珠算重新納入小學數學課程」。教育部還沒來得及做出回復,家長就直言不諱地吐槽:@子涵媽媽:這樣提案有什麼意義?簡化漢字多年,人們都習慣使用簡化漢字,為什麼要回到從前使用繁體字?再說,即使回到從前,到底回到哪個「從前」呢?
  • 溫家寶:如果不從政 我可能是很好的科學家(圖)
    溫家寶:在10年前沒有用轉基因抗蟲棉的時候,棉鈴蟲泡在農藥裡都死不掉。自從我們實施了棉花轉基因工程後,棉花不僅抗蟲害能力增強,而且產量也提高了。因此,我力主大力發展轉基因工程,特別是最近發生的世界性糧食緊缺更增強了我的信念。  艾伯茨:您知道,轉基因作物在歐洲遭到強烈抵制,從而影響這一重要技術在非洲廣泛應用。
  • 越不自信的人待人越是嚴苛
    一個人的接人待物,對人的態度,在事情的處理上都能體現出這個人的深度與豁達。盲目的自信、自大其實是自卑。張狂的自信是手裡有牌、有料兒、有資源,能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和親人、朋友相處要誠實、相互體諒,彼此包容。和同事相處也一樣,有的人滿心狐疑,對誰都不信任,覺得誰都不能比自己強,待人疑神疑鬼,斤斤計較,這樣的人要是當了LD下面人可要倒黴了。這樣的LD對上陽奉陰違,對下尖酸刻薄一副嚴苛。
  • 溫家寶地質往事:來自四十年前的腳步聲
    溫家寶在書中還回憶了自己從北京啟程到甘肅時的情形:1968年初,剛過完春節,告別父母,「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我擠上了從北京駛往蘭州的列車。」行李很簡單,「一個裝衣物的帆布箱、一套用兒時曾用過的油布捆綁的被褥、兩個裝滿書籍的木箱。列車在朔風怒號中開動了。我此行是前往甘肅省地質局報到,那將是我從事地質工作的新起點。」
  • 繁體字繁瑣,簡化字簡潔,是這樣嗎,其實繁體字還有更深層的意義
    答案是繁體字。因為繁體字才是古代人類認知巔峰時期的記錄和承載,繁體字才是深藏了文明本身,繁體字甚至於還蘊藏著我們未知和未開發的地外文明的寶藏,繁體字可能也會更加的豐富每個人的內心。我們不應該為了簡化而簡化使用文字,相反,我們應該為了豐富文明本身而選擇文字。選擇繁體字才是最正確的,最明智的,最能震撼人類內心的。
  • 溫家寶坦言實現CPI目標不易 對物價預期更可怕
    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坦言實現CPI預定目標不容易  今年恐怕是經濟最難一年  昨天上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和副總理李克強、回良玉、張德江、王岐山,與採訪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記者的提問。
  • 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凝聚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原標題:學習總書記回信精神 凝聚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體現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對千千萬萬勞動群眾的深厚情誼和親切關懷,在全社會再次吹響了勞動奮鬥創造的時代號角,又一次發出了弘揚勞動精神的莊嚴號召,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會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勞動精神勞動力量
  • 大陸遊客給臺灣警察送繁體字錦旗,這算不算是「統戰」行為?
    平常心和同理心拉近距離同時值得一提的是,錦旗上特意用了繁體字。比起大陸特色的錦旗,臺灣人至少對旗面上的字跡可熟悉多了。一位大陸網友就對此評論到:「一點都不會有不和諧的感覺,反而覺得好像是兩岸一家親的深刻體現。」近來兩岸政治關係不比從前,有時難免引發一些網絡上的意氣之爭,那些兩岸民間交流的正能量幾近都被人遺忘了。所幸,這面「越洋錦旗」的「一送一掛」卻給了我們一個善意的提醒,把兩岸一般民眾的樸素情感,或者說把兩岸民間交流最平凡而可貴的樣子呈現出來。
  • 繁體字正統?簡體字劣等?繁簡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漢字的繁簡之爭由來已久,有人力挺繁體字,理由無外乎繁體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繁體字不僅具有文化意義,還具有藝術的價值等等。有人則認為簡體字書寫便捷,辨識容易,符合現代語言文字的發展方向,應當在全世界的華人中大力推廣,甚至應該繼續簡化下去。
  • 溫家寶在京會見來訪的奧地利副總理兼財長普勒爾
    2月23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來訪的奧地利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普勒爾和外交部長施平德勒格。這是溫家寶同普勒爾交談。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 攝    新華社北京2月23日電(記者 廖雷)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3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了來訪的奧地利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普勒爾和外交部長施平德勒格。雙方就深化中奧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了看法。
  • 精彩回放: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中外記者見面會
    如果我們的國家有比黃金還要貴重的誠信、有比大海還要寬廣的包容、有比愛自己還要寬宏的博愛,有比高山還要崇高的道德,那麼我們這個國家就是一個具有精神文明和道德力量的國家。    朋友們,我想對你們說:為了國家的富強,為了社會的公平正義,為了讓人們幸福快樂地過得更好,為了讓孩子們上好學,為了使我們的民族在世界贏得應有的尊嚴,我願獻出我的全部心血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