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是我們祭奠先人,慎終追遠的日子。這兩天,來自廣州的郭景能老先生特意來到無錫給父母上墳,並且和失散了63年的兄弟們見面。
這位郭先生今年65歲,你沒算錯,失散那年,他只有2歲。那麼,63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一家人又是如何團聚的呢?
郭景能原名叫朱嘉寶,有五個兄弟,在家中排行老三,原本一家人在無錫生活,日子還算富足。可好景不長,由於郭景能小時候總生病,給家裡帶來不小的負擔。於是,生父母便去廟裡求籤,解籤的和尚告訴他們,只要家中有錢,這孩子就會生病,他們是養不活的。雖然萬分不舍,可生父母便按照迷信的說法,將年僅2歲的郭景能送給一個叫馮燕眉的朋友帶去上海撫養。
郭景能大哥朱新寶告訴記者,自從這個弟弟被送人後,父母因思念兒子,一直在家哭,有時候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思念,便會去上海看看弟弟。前兩次都能順利找到人,可後來,這位姓馮的朋友居然消失了。只聽上海的鄰居說,這個馮燕眉可能去了廣州或者香港。
因為一直牽掛孩子, 這些年來,朱老伯的父母一直沒有停止尋找兒子的腳步,在上世紀70年代,朱老伯的父母把所有有線索的地方都走遍了,還是一無所獲。茫茫人海,要找到失散的兒子,無異於大海撈針。直到2004年,父親臨終的時候,心裡始終有一塊疙瘩放不下,那就是一直失散在外的三兒子,為此老父親的臨終遺言就是希望四個兄弟一起能將老三給找回來。
朱家幾十年來一直在尋找失散的親人,而遠在廣州的郭景能也沒有放棄對親人的尋找。郭景能回憶說,在發現自己身世後,他從高中開始就一直試圖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由於隱約聽養父母說過,以前他們是從上海那邊過來的,而且他的親生父母可能就住在上海附近。一開始,郭景能就往揚州方向尋找親人,可一直杳無音信。後來在一次整理養父的信件時,郭景能突然發現了線索!
原來,郭景能的生父生母之前住在無錫,後來由於上山下鄉,被下放到了宜興屺亭。循著這條線索,郭景能嘗試著聯繫上了父母當年下鄉時在宜興的落腳點,找到了當地村委。 由於生父生母在宜興沒多久後來就返城了,所以雖然郭景能提供了生父母的姓名,但是現在村裡少有人知,一開始還被當成是騙子,直到前不久,當地的村委婦女主任蔣和勤回家吃飯時,偶然和老一輩的人聊起這個話題,事情這才有了轉機!
屺亭街道前亭村委會婦女主任蔣和勤說,她問長輩,才知道真有這人。於是安排了郭景能與朱家兄弟微信視頻,結果一下就認出來了。
此次來無錫,郭景能還帶來了當初自己被收養時的一份手寫信物。這份信物是他們的生父寫的,當年一式兩份,
紅色的一份由郭景能養父母保管,白色的一份由朱家人保管,上面還有收養日期。
當郭景能與朱家人見面時,這兩張信物的筆跡嚴絲合縫,更是確定尋找到了親人。
60多年來,雖然沒有見過自己的親生父母,但是能看到自己在無錫的四個兄弟,郭景能老先生百感交集。
當年的黃童如今成白叟,在外漂泊了60年,終於能找到自己的家人何其有幸,這也是今年清明節兄弟五人獻給父母最美好的祭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