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詭異黑洞出現了!它違背現有理論,該如何解釋它的存在?
稍微了解黑洞的朋友應該知道,這種天體是無法被肉眼觀測到的,科學家們只能夠通過間接方法探測到它們的存在,因為黑洞能夠將出現在它視界範圍內的所有光線都吞噬掉,因此沒有光線反射出來我們自然無法觀測到它的存在。根據外媒報導,前段時間國外的科學家通過觀測和分析發現了一個與現有理論相悖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早期宇宙直接形成超大質量黑洞的證據
現在,加拿大安大略西部大學的科學家發現了某些黑洞並非起源於恆星殘餘的證據。這一發現能夠解釋宇宙最早期階段出現的極端大質量黑洞。西部大學的物理學與天文學教授沙塔努·巴蘇表示:「這是一個間接觀測證據,證明某些黑洞由恆星塌陷直接形成,而不是恆星殘餘。」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科學家一直很難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解釋。這些引力怪獸據信潛伏在每個大星系的中央,例如我們的銀河系。
-
現有科學理論全部崩潰?宇宙終極秘密或許就隱藏在黑洞之中!
黑洞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天體之一。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的盡頭時,由於自身重力的作用,它將向中心一點猛烈塌縮,勢頭之強連電子和中子間的強大斥力也無法阻止。最終,整顆恆星被壓縮成一個密度無窮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
-
宇宙驚人論調:現代理論已無法解釋黑洞
    12月25日消息,近期,天文觀測不斷發現古老的遙遠星系及超級黑洞,而理論無法解釋,因此科學家在考慮修改目前流行的宇宙學說。
-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原標題: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黑洞形成理論 北大學者發現宇宙中迄今最亮類星體 挑戰現有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3月3日電 (記者劉霞 徐玢)在北京大學3日上午舉行的通報會上,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教授吳學兵稱,他所領導的團隊在距離地球128億光年的類星體中,發現了質量為120億個太陽的黑洞,該黑洞在宇宙大爆炸9億年後形成,最新研究向現有的黑洞形成和演化理論提出了挑戰。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26日出版的《自然》上。
-
超大質量黑洞:宇宙的締造者?
星系的存在會影響宇宙的演化,這就把超大質量黑洞置於了整個過程的中心。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著類星體,它們會產生以極高的速度運動的物質噴流,正是這些噴流觸發了星系的形成。如果這個想法是正確的,它就將會顛覆已有的星系形成理論。
-
不到0.1秒的信號,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科學家直呼人類太渺小
黑洞的形成理論通過研究,科學家們認為,目前宇宙中的黑洞一共分為三大類,分別是原初黑洞、超大質量黑洞和恆星級黑洞。其中原初黑洞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早期,它們也是宇宙中最古老的居民之一。而超大質量黑洞則位於宇宙中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拿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來說,銀河系的中心光斑就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那麼,什麼是恆星級黑洞呢?現代研究認為,所謂的恆星級黑洞,是由大質量的恆星在經歷過超新星爆發後坍縮形成的。理論上來說,恆星級黑洞的質量不會超過太陽質量的100倍。不過,前段時間,一次發現卻顛覆了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
-
最大恆星級黑洞被發現,現有黑洞理論被顛覆,中國科學家功不可沒
當然,理論上的數值都需要在宇宙中找到答案,在2010年,科學家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600萬光年的恆星級黑洞,它的質量要比在2007年發現的處於M33星系中的恆星級黑洞大很多,後者只有太陽質量的15倍,而前者的質量估算是太陽質量的23倍左右。
-
人類發現「中等質量黑洞」!黑洞理論被打臉是肯定的了
那就是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因為這次LIGO發現的是一個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不僅如此,這個黑洞還是由更小一點的兩個黑洞合併形成的:一個是6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另一個是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令科學家們奇怪的就是這顆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根據我們現有的「黑洞理論」,宇宙中是不應該存在85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的。現有的理論認為,黑洞可以特別小,也可以特別大,就是不能夠中等大小。
-
要了解超大質量黑洞如何誕生?先找到最小的超大質量黑洞研究吧
黑洞是時空中物質因太稠密而無法維持自身、並坍塌成奇異點的區域。在這之中,超大質量黑洞(SMBH)屬於怪物等級,與大質量恆星經重力塌縮形成的恆星黑洞相比,前者質量通常是太陽質量的數 10 億倍,坐落在大型星系中心,活躍者會不斷吸取氣體並攪動周圍恆星。
-
一個不該出現的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42倍,顛覆現有的黑洞理論
因為恆星級黑洞在宇宙中非常廣泛,但事實上,從人類現有的科學理論出發,它卻本不應該存在。直白一點來說,大質量恆星演化成的黑洞,就是恆星級黑洞。 從現有的恆星級黑洞形成理論出發,通過數據模擬演算,科學家們認為,宇宙中恆星級黑洞最大的質量,也不會超過太陽的100倍,可是,這次新發現的恆星級黑洞卻顛覆了認知,它究竟如何出現的呢?
-
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稱發現「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原標題:天文學家發現罕見大質量黑洞 新華社華盛頓2月25日電 (記者林小春)中外天文學家25日報告說,他們發現了「宇宙黎明時分」已知最大質量的黑洞。
-
天文學家發現超大質量黑洞陷入宇宙
這個結構大約是銀河系大小的300倍,包含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它將附近的六個星系困在一個宇宙氣體的 "蜘蛛網"中。這為早期宇宙如何能如此迅速地成長提供了新的啟示。 在周四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一個由天文學家組成的國際合作組織詳細介紹了類星體 "SDSS J1030+0524"(簡稱J1030)周圍的環境。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所以,科學家們疑惑這些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還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原始氣體雲坍塌,為什麼不足以解釋所有現狀?如此短的時間就形成質量這麼龐大的黑洞,的確很難通過現有的黑洞形成理論來合理解釋。
-
外媒:天文學家發現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超大質量黑洞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1月16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稱,天文學家在距離地球130.3億光年的暗角發現了一個類星體,它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比太陽大16億倍。這項發現是在本周二的美國天文學會第 237 次會議上宣布的,它有助於闡明古代宇宙的環境。
-
來了解一下這個不符合現有黑洞理論的黑洞
這個藝術家的插畫描述了人類目前為止探測到的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它的高增長速度令天文學家們百思不得其解。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迄今為止觀測到的最遙遠的黑洞-而且它在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非常驚人了。這顆超大質量的黑洞樣本相當於8億個太陽的重量,位於一個產生強大輻射的年輕星系的中心。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VLT(Very Large Telescope),首次觀測到了宇宙在誕生後約十億年時(宇宙非常年輕的時候),數個星系同時被一超大質量黑洞所捕獲的情景。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Marco Mignoli 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解釋稱,宇宙中的這種網就像是蜘蛛網,星系在網上的結點處生根發芽,而沿網線流動並匯集於結點處的氣體及塵埃,則很有可能會持續地為星系和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成長提供燃料,助力宇宙中那些巨大天體和天體結構的形成。
-
天文學家首次發現:超大質量黑洞同時捕獲多個星系
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天體物理學家 Marco Mignoli 是這篇論文的主要作者,他解釋稱,宇宙中的這種網就像是蜘蛛網,星系在網上的結點處生根發芽,而沿網線流動並匯集於結點處的氣體及塵埃,則很有可能會持續地為星系和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的成長提供燃料,助力宇宙中那些巨大天體和天體結構的形成。
-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圖)
近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陸由俊、閆昌碩和合作者發現在最近的類星體Markarian 231中隱藏著超大質量雙黑洞,此番首次用「連續譜」的特徵方法發現的證據確鑿的雙黑洞,為人類在宇宙中尋找雙黑洞系統指出了新方向。該項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期刊《天體物理雜誌》上。 在理論上,在標準冷暗物質宇宙模型中,星系合併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超大質量雙黑洞。
-
發現「卡岡圖雅」——被逐出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
《星際穿越》裡的大黑洞「卡岡圖雅」周圍,為什麼看不到太多明亮的星星?天文學家最新的一項發現,或許可以解釋其中的原因。無獨有偶,在11月21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報》(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上,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公布了一項新發現,或許可以為《星際穿越》裡孤獨的「卡岡圖雅」提供一個合理解釋。他們分析了多個天文臺站長達數十年的觀測數據,在距離地球大約9000萬光年的一個矮星系中,發現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