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臺啟動中尺度產品應急業務

2020-12-04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藍渝報導 8月10日至12日,西南地區迎來系統性降雨過程,給雲南魯甸震區救援工作帶來不利影響。針對此次過程,中央氣象臺自8月10日起啟動了震區中尺度過程滾動分析與短臨預報應急業務,全力支持災區預報工作。

  在持續三日的滾動服務中,中央氣象臺一方面連續關注對流實況,分析雷達回波、衛星雲圖等多源觀測資料,及時掌握災區及上遊區域對流系統的傳播、移動以及結構發展演變實況特徵;另一方面綜合各類客觀外推預報及中尺度數值模式預報產品,從降水性質、對流強度、影響範圍等多個角度,對震區附近可能出現的強降水過程進行滾動分析和強度影響評估,為災區的短臨預報和服務提供參考與技術支持。

  在滾動應急期間,中央氣象臺共製作和發布了11期不定時中尺度分析圖形文字產品,集中針對對流實況的掌握、中尺度精細化分析、短臨預報結論等三個部分進行要點闡述,並最終通過業務內網進行實時下發,為下級預報部門提供參考,發揮技術指導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郝靜)

  

相關焦點

  • 中央氣象臺啟動定量降水預報極大值預報業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楊寅報導 4月15日,中央氣象臺啟動了在定量降水預報產品中預報並標註雨區中心極大值的工作。此項業務在2014年主汛期到來之前開展,將有效提升中央氣象臺定量降水預報的精細化水平,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需求,並為決策服務和專業化氣象預報等提供參考。
  • 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最高預警,多地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
    針對即將影響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跨年寒潮」,中央氣象臺已經啟動最高級別的寒潮橙色預警。2020年12月28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寒潮橙色預警稱,強冷空氣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影響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帶來大風和強降溫天氣。
  • 中國氣象局啟動四級應急響應 中央氣象臺暴雨預警升級為黃色
    中國氣象網訊來自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中國氣象局於6月20日18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雨)四級應急響應,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預報與網絡司、綜合觀測司,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
  • ——中央氣象臺氣象導航業務建設邁上新臺階
    「『浙能海1號』是當今國際遠洋散貨輪最大的船型,在出航期間,首次全程使用了中央氣象臺航前最優航線設計,航行中航道天氣海況監視及風、浪、流等天氣預報,航程結束後的航次評估報告等服務產品,堅實的科技支撐讓遠洋航行有了『定海神針』。」華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有著18年航海經驗的肖栓良船長說。
  • 中央氣象臺新會商室投入運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黃彬 通訊員齊丹報導 雲端數據觸手可及,海量數據秒級讀取,工作環境安靜無塵,預報氛圍高效集約……5月31日,中央氣象臺會商室天氣預報業務工作區改造完畢並投入業務運行。
  • 中央氣象臺組織強熱帶風暴「蓮花」會商(圖)
    中國氣象報記者李欣 郭起豪報導  繼6月20日9時啟動氣象災害應急預案Ⅲ級應急響應命令後,16時,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組織了強熱帶風暴「蓮花」專題會商會。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副局長沈曉農、矯梅燕以及進入應急響應狀態的各單位和有關省、直轄市氣象局的負責人參加了會商。
  • 中央氣象臺組織3月下旬南方強對流預報技術交流
    本次聯合會商除了中央氣象臺強天氣預報中心的專題分析報告以外,安徽省氣象臺、浙江省氣象臺、江西省氣象臺和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的專家也對過程進行了詳細分析,並介紹了Grapes模式產品研發進展情況。全國各地氣象臺通過視頻會商系統共同收看收聽。
  • 「速凍」模式開啟 中央氣象臺專家解讀寒...-中國氣象網
    27日下午,他專程赴中央氣象臺,指導寒潮天氣預報服務工作。記者採訪了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何立富。12月28日6時,中央氣象臺寒潮預警升級為橙色,中國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供熱電力、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部門強化措施,全力做好應對防禦工作。各部門加強聯動,確保民生與安全生產。
  • 中國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針對此次降雨過程,5日10時,中央氣象臺將暴雨預警升級為黃色,持續發布強對流天氣預警,中國氣象局分別與水利部、自然資源部聯合發布山洪災害氣象預警、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實現四預警齊發。結合天氣形勢,中國氣象局提升重大氣象災害(暴雨)應急響應為三級,要求國家級氣象業務單位及相關地區氣象部門強化會商研判,密切監視雨情、水情、汛情變化,充分運用氣象現代化成果,滾動做好預報預警和信息報告,發揮國家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作用,主動對接應急管理、水利、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等部門,提高氣象服務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 「中央氣象臺」決策服務手機應用軟體上線
    為進一步加強氣象現代化、信息化建設,國家氣象中心踐行智慧氣象「普惠的氣象服務」和「持續的創新」的內涵,著力提升大數據和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在專業天氣預報服務業務中應用的能力,有效提高國省決策服務分析指導水平,國家氣象中心氣象決策服務移動APP建設小組於2016年2月啟動軟體開發計劃,工作組由來自系統室研發人員、決策服務室決策服務人員組成。
  •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
    、綜合觀測資料應用和氣象信息化、重大工程項目、財務以及綜合政務、應急、宣傳和科普等工作。   工作職責    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是科技型的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
  • 你關心的天氣預報,在這裡「生產」——「探秘」中央氣象臺會商室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 題:你關心的天氣預報,在這裡「生產」——「探秘」中央氣象臺會商室新華社記者高敬7月22日,大暑節氣。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一派火熱的忙碌景象,預報員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每天你手機收到的天氣預報信息,很有可能就是中央氣象臺「生產」的產品。
  • 中央氣象臺發布今冬首個暴雪預警
    中央氣象臺11月17日18時發布暴雪藍色預警,內蒙古中東部、黑龍江、吉林等地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局地暴雪。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於11月17日18時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暴雪)四級應急響應,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預報與網絡司、綜合觀測司,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華風集團立即進入四級應急響應狀態。
  • 中央氣象臺發布颱風紅色預警 中國氣象局啟動二級響應
    中央氣象臺發布颱風紅色預警 中國氣象局啟動二級響應2020-08-26 21 : 26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中國氣象網訊  來自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中國氣象局領導8月26日18時籤發命令,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預報與網絡司、綜合觀測司,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公共氣象服務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中國氣象局機關服務中心、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中國氣象報社、華風集團立即進入颱風二級應急響應狀態。
  • 中央氣象臺啟動紅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9日上午發布颱風紅色預警:颱風「利奇馬」將於10日凌晨到上午在浙江象山到蒼南一帶沿海登陸,最大可能在浙江台州到樂清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強度為強颱風級或超強颱風級(14至16級,45至52米/秒),11日前後移入黃海,12日將再次登陸。
  • 中央氣象臺發布颱風黃色預警
    中國氣象網訊 來自中國氣象局應急辦消息,中國氣象局8月18日10啟動重大氣象災害(颱風)三級應急響應,中國氣象局辦公室、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預報與網絡司、綜合觀測司,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候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
  • 中央氣象臺:颱風「白鹿」將2次登陸我國
    新華社北京8月23日電(記者高敬)中央氣象臺23日消息,預計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將於24日中午前後登陸或擦過臺灣島東南部沿海;之後向閩粵沿海靠近,將於24日夜間到25日早晨在福建晉江到廣東惠來一帶沿海再次登陸。
  • 中央氣象臺:長江流域平均降水量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二位
    鑑於洪澇災情和災害發展趨勢,安徽、江西等地將救災應急響應等級由Ⅳ級提升至Ⅲ級。據中央氣象臺統計,7月4日至7日,長江中下遊幹流沿線累計雨量達到100至250毫米,湖南西北部、湖北東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地累計雨量300至500毫米,湖北黃岡局地超過800毫米。江西鄱陽縣蓮花山鄉日最大降雨量達538毫米。
  • 中國氣象局啟動三級應急響應!應對颱風「海神」
    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今年第10號颱風「海神」(超強颱風級)中心6日14時位於日本西南部海面,將於7日上午登陸韓國南部沿海,8日凌晨移入吉林省,並給東北地區帶來強風雨天氣。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9月6日16時進入重大氣象災害(颱風)三級應急響應狀態。
  • 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發布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胡爭光 宋文彬報導 3月23日,中央氣象臺NMC新版網站(NMC 3.0)發布。該網站定位為國內最權威的國家級天氣預報預警服務產品發布渠道,是中國氣象局全球監測、全球預報、全球服務的國際窗口,是對全國3000餘個下級臺站、氣象機構進行專業業務指導的網絡化平臺。新版網站應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充分體現國家級天氣預報發布渠道的綜合、權威、精準、智能、易用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