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司某電廠660MW機組在運行中,發生一起汽機頂軸油管漏油事件,為避免該類事件的再發生,強化汽機、金屬技術監督管理,現將有關事宜通報如下:
一、事件經過
2021年1月3日,某廠2號機組負荷367MW,運行中發現主機回油管道處有呲油點,主油箱油位下降較快,由-35mm降至-130mm,檢查確認洩漏處無法隔離,申請調度停機消缺。經檢查發現汽輪機組8瓦頂軸油供油管路與套裝油管連接處焊縫熱影響區開裂,造成洩漏。詳見圖1。
圖1:套裝油管與頂軸油供油管連接角焊縫熱影響區(HAZ)裂紋
二、原因分析
1、頂軸油供油管道規格:Φ20×2.5;材質:TP304H,額定壓力:16MPa,8號瓦正常頂起油壓為13MPa,洩漏時的回油壓力為3-4MPa。廠家使用焊材為E308-16(AWS A5.5)、ER308H(AWS A5.28),焊口形式為插入式角焊縫,套裝油管端部壁厚6.0mm,材質為304類不鏽鋼,此焊口為汽輪機廠家焊口。
2、通過對焊口裂紋形態分析:裂紋呈環狀開裂,開裂長度為圓周的1/2,距焊縫邊緣5mm,裂紋位於焊縫的熱影響區(HAZ)處;且該處為頂軸油供油管與套裝油管連接處,屬應力集中部位;8瓦頂軸油供油管系沒有設計支吊架。
3、熱影響區又稱近縫區,該區域的母材金屬受到焊接熱過程的作用和影響,在組織和性能上發生了變化,為組織不穩定區,可產生粗晶脆化組織,該區域材料性能遠低於母材性能;管子規格為Φ20mm,套裝油管Φ219mm,連接「長細比」大,為應力集中區;供油管道沒有設計支吊架,在運行中,產生振動、擺動等,其附加應力作用在應力集中區。
初步分析裂紋為:焊接熱影響區+應力集中區+管系振動,產生的低周疲勞裂紋。
三、處理結果
1、將8號瓦頂軸油供油管道洩漏處進行焊接,焊接方法:SMAW,焊條:E308-15,Φ2.5,焊後立即噴水降溫,做防火、防爆措施,焊後經PT檢驗合格。
2、將8號瓦頂軸油供油管道和7號瓦頂軸油供油管道外部加裝長150mm套管(附圖2),做補強處理。
四、防範措施
1、檢查套裝油管與油管連接處角焊縫,採用PT或VT方式,若發現有表面開口型缺陷,應加強運行監督,並做好事故預想;利用停機機會對缺陷進行打磨處理,若打磨後管子剩餘壁厚不滿足最小取用壁厚,可進行補焊或加強處理。
2、重點檢查套裝油管與管路的焊接結構,儘量避免把焊縫(含HAZ)布置在應力集中區域(危險截面)上。如發現此類結構,判定為不合理焊接結構,應採取結構補強或更改焊接結構措施。
3、對採用插入式角焊縫結構,應改為加強接管座形式對焊縫區域進行補強。
4、檢查管系支吊架,對無支吊架的管系進行加裝或補充,對部分振動大的管道加裝阻尼套管,減緩振動幅度和頻率,保證管道系統振動或擺動在設計允許範圍內,避免附加應力在應力集中區域疊加,產生低周疲勞斷裂。
5、提高對高壓油管道的無損探傷檢查比例。按照能集團《火力發電廠燃煤機組金屬監督標準》要求:油管道的安裝焊縫應確保焊透,安裝焊縫應依據DL/T821進行100%的射線檢測。目前,大部分基建項目未按照此要求進行無損探傷檢測,而採用DL/T869《火力發電廠焊接技術規程要求》進行,檢測比例僅為50%。
6、規範油管路焊接工藝
油管路(材料多為304不鏽鋼)焊接方式宜採用氬弧焊或氬弧焊打底+電弧焊填充工藝,焊接過程宜採用小規範焊接參數進行施焊,背部充氬,覆蓋溼布或噴水冷卻,焊口周圍25mm油汙清理乾淨,雙面氬氣保護,焊縫層間溫度控制在200℃以下,避免高溫聚碳產生晶間裂紋,焊接時應避免焊縫熔池偏小,影響焊接強度,產生滲漏,同時,應做好防火、防爆有關措施。
圖2:修復後加裝套管的頂軸油供油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