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利是一個數字上的奇蹟,但產品不合適也無法體現其強大的作用。
單利複利的計算方法
單利的算法:
公式:本息合計=本金×(1+年利率×年數)
假如你在銀行用10000元存了一個5年期的定存,年利率為3%,按照公式:利息為10000*5*3%=1500元也就是說,五年後你的本金變成了11500元,共產生利息15元。
複利的算法:
公式:本息合計= 本金×(1+年利率)^年數
假如同樣你在銀行用10000元存了一個5年期的定存,年利率為3%,按複利計息,你存了100元一年後就變成了10300元,五年後就變成了11593元。利息增加了,但是並不多,效果很不直觀,甚至可以忽略。
但是如果這個年數變成為30年,結果差異化就大了,單利計算下投入1萬元變成1.9萬元,複利計算下能變為2.43萬元。
短時間內,複利與單利相比差額並不大。可時間一長,差異就會非常驚人。
如果是基金定投呢?
我們每個月存入1000元,30年移動存入36萬。每月定投1000元,保守估計基金贏利率為3%,最終計算結果是80.48萬。也就是說,定投其實非常適合小規模的投資,而不需要一次性拿出大額的資金,前提則是有比較穩定的收入。但其難度在於基金的選擇和持之以恆,能做好這兩點的人太少。所以30年太長了!我們可以選擇一年兩年,或者五年。
相比於「單利」,「複利」能讓我們賺得更多。但是,複利也不一定能跑得過通脹。所以,千萬不要將高回報的希望寄托在銀行存款或者複利性理財產品上,因為沒有這麼長期的銀行產品。準確來說,理財產品在長期通脹的情況下,其實連投資都算不上,只能勉強說算是一種繳納保管費用的財產保管方式。
但如果是定投,其功能不僅僅是實現投資資金的複利和成本的分攤。最重要的,還是強制儲蓄功能。根據我們的消費心理,大多數人自制力不足,更有甚者每個月哪怕100元都無法積累,而是眼見手頭寬裕了就開始進行不必要的消費,到30年後,依然不存在財產積累的變化。基金定投,充分放大了複利功能與儲蓄功能。這點非常符合財商理念,是所有經濟收入不高的人應該考慮的投資方式。
關注我,助您生財有道,理財有方。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