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故裡風景盛,醫學獎者譜佳話。
11月27日,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頒獎大會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第一屆理事會副理事長肖梓仁會長宣布,中國工程院院士、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病學專家阮長耿院士榮獲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理事謝恬教授宣布,馬駿、王行環、王潔、吉訓明、沈華浩5位教授獲得2020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吳階平醫學獎是我國醫療衛生界領域的高級別獎項,引領著中國醫學的發展。吳階平醫學獎獲獎者是醫學界的頂級精英,醫者的榜樣、楷模,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最強守護者。」廣東省衛健委副主任、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對2020年吳階平醫學獎獲獎專家表示了熱烈祝賀。
2020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吳階平醫學獎獲獎者阮長耿——國際上第一株血小板單抗鑑定者
作為我國血栓與止血研究領域的開創者與領軍人,阮長耿院士多年來堅持嚴謹務實做科研,發現並鑑定了國際上第一株血小板單抗,奠定了血小板疾病研究基礎,建立了蘇州系列單抗並積極推進血小板單抗的臨床轉化和產業化,在該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針對血小板粘附、活化和血栓形成全過程,建立了五大類190餘種單抗,命名為「蘇州單抗」,填補了國內空白,並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作為學科帶頭人,他帶領蘇州血液學科先後成為國家重點學科和衛健委臨床重點專科,2019年成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阮長耿院士的學術口碑與創造性地科研工作,詮釋了吳階平醫學獎所倡導的勇攀醫學科學技術高峰的精神,這次獲得吳階平醫學獎乃實至名歸。
阮長耿院士學生、江蘇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長、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克勝教授代替阮長耿院士領獎,並代表阮長耿院士向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表達了謝意。阮長耿院士的獲獎必將激勵血液病學的後輩們奮力前行,為我國血液病學事業發展貢獻力量。
「作為『中國血小板之父』,在醫學技術非常落後的年代,阮長耿院士能夠將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並及時有效地應用到臨床中是極不容易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吳階平醫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韓啟德院士對阮長耿院士在血液學研究領域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鼻咽癌屬於中國特色疾病,尤其在我國華南地區,如廣東、福建、湖南、江西等地發病率更高。」在鼻咽癌臨床診斷和治療當中,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常務副院長、放射治療學(鼻咽癌)專家馬駿教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長期堅持自主創新,首次創立了鼻咽癌放射治療正常器官保護的標準,持續改進鼻咽癌放射治療、聯合治療的新模式,使我國鼻咽癌的轉移率和生存率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他帶領團隊研製的新的治療「兩藥方案(吉西他濱+順鉑)」在國際上被廣泛應用,牽頭中美學者制定的首部中國-美國鼻咽癌臨床診療指南和中國指南,實現了鼻咽癌治療從美國方案到中國方案的轉變。
在頒獎儀式上,馬駿教授表達了對鼻咽癌未來發展的信心:「本次獲獎是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的專家、評委對我們在鼻咽癌領域研究的肯定,我們將再接再厲,未來將呈現更多鼻咽癌方面的深入研究。」
「二十餘年前吳階平院士的教導仍歷歷在目。」作為吳階平院士的學生,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泌尿外科學專家王行環謹記吳老教誨,刻苦鑽研,如今已經成為我國泌尿外科微創醫學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並創建了微創等離子前列腺切除手術體系,發明了具有完整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腔內手術器械,改變了國內外前列腺增生治療的策略和模式。不僅如此,他還創建了以遺傳資源保真技術為核心的泌尿系腫瘤遺傳資源保藏中心,繪製了中國人群膀胱癌圖譜,為腫瘤精準診療奠定了基礎。
今年疫情期間王行環教授臨危受命,挑起了雷神山醫院黨委書記及院長的重任,帶領全院創造了近98%的救治成功率、醫院零感染、安全生產零事故、環境零汙染的雷神山奇蹟。榮獲2020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的王行環教授感受頗深,他表示,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將不負吳老教誨,繼續為我國泌尿醫學事業發展努力奮鬥。
肺癌等胸部腫瘤一直是我國發病率、致死率都很高的腫瘤,備受關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大內科主任、胸部腫瘤學專家王潔教授,多年來始終致力於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精準診治應用研究,在肺癌分子分型基礎上的個體化診療方面取得了系統性和原創性成果,建立了利用肺癌患者外周血進行無創分子分型及動態監測的體系,提高了肺癌分型診療的準確性和可及性,是我國肺癌無創分子分型的倡導者和先行者。儘管如此,我國肺癌領域尚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探索。王潔教授表示,在往後的工作當中,將繼續追隨吳階平院士的指引,努力前行,為中國醫學事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將以更真誠、更精細的工作態度為人類健康做出更多努力。」
作為神經外科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宣武醫院卒中中心主任、神經外科學專家吉訓明教授帶領團隊始終奔赴在臨床前線,研究構建了缺血性腦卒中預防-預警-救治非藥物防治新技術的體系。提出並建立了幹預「外周」保護「中樞」新技術,發現了缺血性腦卒中惡性轉化早期預警性標誌物,提高了重症卒中救治的成功率。他提出的「血管再通全程靶向序貫非藥物腦保護」新策略,降低了卒中致死率、致殘率,改善了腦卒中患者的健康水平,研究成果被寫入《全國防治規劃》及《國內外指南》。
「繼2012年獲得吳階平醫學研究獎-保羅·楊森藥學研究獎後,再次獲得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我感到無比榮幸。」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呼吸病學專家沈華浩教授並不滿足於此,他的目標是向吳階平醫學獎進軍。
一直以來,為解開更多人體呼吸系統謎團,沈華浩教授長期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的分子發病機制研究,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完善了哮喘的臨床表型和診治體系,率先揭示了哮喘發病的骨髓祖細胞調控新機制,首次證實損傷的上皮細胞DNA複製可出現在有絲分裂期,推動了我國氣道上皮損傷研究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頒獎儀式中,謝恬教授代表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向5位吳階平醫藥創新獎獲獎者表示了熱烈祝賀,「希望廣大中青年醫藥領域的工作者向他們學習,不斷進取,勇於探索,始終保持強烈的創新意識。在醫教研實踐中,盡情施展才華,為我國的醫藥衛生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韓啟德院士發表講話
韓啟德院士:期待更多「從0到1」的原始創新湧現
韓啟德院士表示,「我們每一次頒獎大會都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盛會,每一次都是對吳老深切的懷念和對吳老愛國民主科學精神的弘揚,而每一次頒獎大會也是一次醫藥學領域成就的檢閱和精神的激勵,每一次頒獎大會也是對優秀青年醫學家的褒獎和體現,每一次頒獎大會都是一次醫學界新老學者朋友們的歡聚。我國醫學的未來仍需要更深遠的發展,年輕後輩們應樹立更高的科研志向,多做並堅持做從0到1的原始創新,也希望吳階平醫學基金會能夠加強關注醫學創新人才的貢獻,發現更多未來的醫學『大家』,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中國醫學界的一面旗幟
吳階平院士是我國著名的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泌尿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是中國醫學界的一面旗幟。「精湛藝術、高尚醫德、藝術服務」是吳階平醫學基金會對吳階平精神的精準凝練。
2007年,經衛生部、科技部批准設立的吳階平醫學獎和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每年頒發一次,旨在弘揚吳階平院士等老一輩醫務工作者的高尚醫德醫風,激勵廣大醫務工作者攀登醫學科學技術高峰,不斷提高臨床醫療服務和管理水平。
吳階平醫學獎是我國醫藥衛生領域獎勵個人的高級別獎項,主要獎勵促進中國醫學科學技術進步、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健康界了解到,截至2020年,共有21位院士和專家獲得了吳階平醫學獎。其中,今年因抗疫傑出表現而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獲得「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張伯禮院士分別榮獲了2011年、2016年的吳階平醫學獎。
吳階平醫藥創新獎,主要獎勵在醫學、藥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突出成就的優秀中青年醫藥工作者,除了褒獎還有鞭策,該獎對激勵中青年醫藥工作者取得重要創新性成就起到了積極作用。自2012年設立以來,迄今共有41位醫藥學領域專家學者獲此殊榮,他們勇於創新、不斷進取,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的行業基金會,其宗旨是弘揚吳階平院士高尚醫德和治學精神,促進醫學同道和社會各界人士團結合作,推動醫學進步和人類健康事業發展。吳階平醫學基金會成立以來秉承公益性、學術性、規範性原則,支持醫學科研和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開展健康公益活動,科普教育和醫療救助,組織吳階平醫學獎等醫學獎項的評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