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拔尖計劃2.0基地來了 中大成廣東唯一入選高校

2021-01-08 金羊網

首批拔尖計劃2.0基地來了 中大成廣東唯一入選高校

金羊網  作者:孫唯、陳亮  2020-09-18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全國共有33所高校104個基地獲批。

104個!為基礎學科人才培養添薪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孫唯 陳亮

9月17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全國共有33所高校104個基地獲批。北京大學入選數量最多,有7個;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分別有6個基地入選;北京師範大學、四川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入選5個。中山大學物理學、生物科學、基礎醫學(陳心陶)、歷史學4個類別的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成為廣東省唯一有基地入選的高校。

共計劃遴選260個基地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提出希望經過五年的努力,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使拔尖人才選拔、培養模式更加完善,培養機制更加健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引領示範作用更加凸顯,初步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體系,使一批勇攀科學高峰、推動科學文化發展的優秀拔尖人才嶄露頭角。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計劃2.0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的基礎上,增加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

2019年,教育部再發兩份通知,對基地建設進行部署。教育部指出,2019-2021年,擬遴選建設260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包括190個左右的理科基地、60個左右的文科基地以及10個左右的醫科基地。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獲批建設後,每個基地每年的招生人數原則上不超過20人。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建設範圍涵蓋數學、物理學(含理論力學)、化學等17個類別。

教育部指出,基地建設要探索重大科學問題,鼓勵學生在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基礎科學領域深入探索、堅定志趣,為推動實現重大科學突破、形成自然科學「中國力量」和哲學社會科學「中國學派」奠定基礎。

「給天才留空間,營造創新環境,厚植成長沃土」是培養基地的重要任務之一。教育部強調,要深入探索書院制模式,注重個性化培養,探索實施榮譽學位項目。鼓勵學生進入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參與科技創新實踐,大膽探索基礎學科前沿,科教協同培養高水平人才。推進實施「中學生英才計劃」,吸引一批具有創新潛質的中學生走進大學,參加科研實踐、激發科學興趣,成為拔尖人才的後備力量。

中大「實驗班」優生優培

記者了解到,本次入選的基地均位於「雙一流」建設高校內。除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外,中國科學院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央財經大學7所高校作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均有基地入選。

這些「基地」有什麼特色?據中山大學官網顯示,學校此前已圍繞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需求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2012年起,中大從數學、化學、物理學、生命科學的二年級本科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組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班」(以下簡稱「實驗班」),並納入「逸仙學院」。「實驗班」實行優生優培、因材施教,鼓勵拔尖人才脫穎而出,培養特色主要體現在以課堂理論性教學、學生自主學習與課外實踐性教學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增強學生跨學科獲取知識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實行個性化培養和全程導學制,注重學生知識、能力培養的國際化。「實驗班」實行「自願進出、雙向選擇」的動態進出機制。

記者獲悉,早在2009年,北京大學就作為第一批啟動試點院校開始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這算是北大的「拔尖計劃1.0」。據統計,「拔尖計劃」學生本科期間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國際學術期刊論文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017年比2010年增長150%以上;「拔尖計劃」學生論文發表數量佔全校本科生論文發表總數的78%。

專家

解決「卡脖子」問題 重在基礎學科匯英育才

那麼,拔尖計劃2.0對於學校和社會意味著什麼呢?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認為,目前,我國「卡脖子」技術領域需大量基礎學科人才作為支撐,必須有高度的緊迫性來培養基礎學科領域的拔尖人才。然而,高校在辦學實踐中卻存在重科學研究而輕視人才培養的問題。同時,由於部分學校僅以報考率和就業率進行學科評價,導致學校資源配置不合理,會出現壓縮甚至取消基礎專業的現象,直接影響基礎學科人才的培養。

「推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最主要的目的是讓高校重視基礎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熊丙奇建議,學校要進行相應的課程改革,實施建設改革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新的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同時,要落實和擴大學校的自主權,推進學校內部治理改革,充分發揮各學科教師委員會的作用。「需要關注教師的評價改革,教師需要拋棄過往以論文、學術研究為導向的思想,把重點轉移到人才培養導向上。」

編輯: 寶厷

相關焦點

  • 入選首批國家「拔尖計劃」2.0學科基地
    國家「拔尖計劃」火熱出爐啦!近日,多所高校放出消息稱已入選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其中就有南京一所高校快跟著助手妹來看看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9月10日,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已公布入選。
  • 北師大「勵耘計劃」五個基地入選!教育部公布這個重要名單!
    北師大「勵耘計劃」五個基地入選!教育部公布這個重要名單!點擊圖片查看詳細名單 ↑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公布首批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名單,在各高校申報、專家審議基礎上,共遴選出首批104個基地。
  • "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公示 華中科大有13人入選
    長江日報消息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公布了第二批「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的入選名單,全國共有352人入選,目前正在公示期。入選的青年人才絕大多數出自高校,其中武漢地區高校表現優異,華中科技大學以13人位居第三,武漢大學以10人位居第六。
  • 以「未名學者計劃」為名,北大開啟「拔尖計劃2.0」
    2019年,根據《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北京大學確定了以「未名學者計劃」(PKU Junior Scholar Program)為名的探索與實踐,開啟了「拔尖計劃2.0」的培養新徵程。
  • 我校13名專家入選首批「中原千人計劃」
    近日,2018年度河南省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計劃」入選人員名單公布,我校13名專家入選。其中,程綱入選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關愛和入選中原文化名家,李偉昉、王強入選中原教學名師,牛景楊、苗雨晨入選中原基礎研究領軍人才,陳珂、鄭蒙入選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類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劉德新、吳海剛入選中原青年博士後創新人才,段樂川、趙建吉、楊紅玉入選哲學社會科學和文化藝術類中原青年拔尖人才。入選人數位居全省第二位。
  • 重磅,又一批新基地名單公布,本次僅有華科、吉大等六所高校入圍
    教育部和中宣部近日公布了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名單——華中科技大學、吉林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南大學、東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這六所高校入選。第三批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而在前兩批中,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西南政法大學、南開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廣州大學這八所高校已經入圍,加上本次入選的6所高校,總共有14所高校入選了國家人權教育與培訓基地名單
  • 教育部發文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17、提升教學能力  加強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建設,全面開展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深入實施中西部高校新入職教師國培項目和青年骨幹教師訪問學者項目。大力推動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萬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高層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學一線並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完善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制度,實現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
  • 拔尖人才,招得來留得住,更要學得好!吉林大學的分享來了
    吉大表示,能否推動高校整個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是拔尖計劃的「隱性目標」。以下為正文——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但近年來受考生、家長對專業認知偏差,學生個人未來選擇,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等因素影響,基礎學科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對優質生源吸引力不足,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意願不強,科研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日益凸顯。
  • 培養物理學的領軍人——北大物理學院「拔尖計劃」十年回顧
    作為中國物理學科優秀人才培養的重鎮,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自2009年首批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以來,經歷了10年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本科生教育改革創新成果斐然,形成了兼具個性化、高質量、國際化的「三位一體」本科生培養方案,構建了一支師德高尚、功底深厚、理念前沿的教師隊伍,培養了一大批有志於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青年學者。
  • 全省唯一!贛州入選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首批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名單贛州市成功入選目標定位為綜合應用拓展民航局關於公布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試驗區) 的通知一起來看看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名單
  • 「2019國家傑青」名單公布,廣東8所高校14人上榜
    文/製圖 金羊網記者 張璐瑤 實習生 嚴家慧 8月2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通告,公布2019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 記者留意到,本次公布入選的「國家傑青」共300人,分別來自全國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校。
  • 首批「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中學名單:黃岡中學等入選
    據悉,為落實國家四部委《關於加強數學科學研究工作方案》的精神,北大數學首批遴選了二十三所數學教學有特色的中學,共同建設「北大數學後備人才培養基地」。北京大學高度重視數學學科發展,此次與中學合作,一定會對中學數學教育、北大數學的人才培養乃至中國數學發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 全國基礎醫學拔尖人才培養經驗交流會暨基礎醫學類教指委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上海召開
    為學習領會《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深入推進《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
  • 2020年:中國醫學專業十大高校排名!
    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最重要的醫學創新研究基地和高級醫藥衛生人才的培養基地之一。北京協和醫學院,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直屬的唯一一所重點醫科大學,是我國最早設有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本科教育的醫學院校,被譽為中國醫學殿堂。
  • 全國首批、西南唯一!自貢又獲一個國家級平臺
    自貢又添一塊「金字招牌」經過預審、答辯及實地考察三個環節的綜合論證,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公布批准首批共13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試驗區),自貢航空產業園名列其中,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唯一的全國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
  • 廣東海洋大學「衝補強」三年成效:海大的發展有目共睹!
    2018年,根據《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公布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建設高校的通知》(粵教科函〔2018〕182號)、《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公布高等教育「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提升計劃重點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粵教科函〔2018〕181號),我校入選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 廣東廣東財經專科含金量
    廣東廣東財經專科含金量學校著力打造三級科研平臺體系,現擁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校級實體科研機構3個、非實體科研機構33個。《廣東商學院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SCI擴展版來源期刊和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 來看看吧
    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簡稱「北中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中醫藥學科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設,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 2016頂尖青年人才最多的高校竟然不是清華北大…
    從年齡上來看,青年千人入選者主要集中在1980-1984年出生,達369人;出生於1985-1989年有135人。而本次青年千人入選者中最年輕的是電子科技大學的顧實,出生於1990年9月2日。此外,還有多位入選者出生於1989年和1988年。  在80後佔據絕對主導的青年千人名單中,90後和準90後的出現就非常難得了。
  • 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公布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 「發展的中國歡迎海外青年英才」——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負責人就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名單公布答新華社記者問  日前,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計劃」入選者名單在「千人計劃」網站公布,引起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