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巢,這是個全球聞名的大品牌,除了生產咖啡與巧克力,還生產糖果等食品,在81個國家有400多家工廠。這樣一家跨國公司,它的生產車間是什麼樣的,產品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車間裡的工人是否嚴格遵守操作規範……帶著種種疑問,近日記者走進雀巢糖果生產車間,揭開它的神秘面紗。員工未辦健康證就上崗,進車間前不在洗手池洗手,在車間裡邊玩手機邊聊天,還赤手抓糖果……記者還發現,雀巢生產出現雙重標準,在英國等地宣布放棄添加劑,在中國卻生產添加香精的薄荷糖。
更衣室吸菸 赤手抓糖果 衛生安全 赤手抓糖果,打火機隨便放 問題一健康證沒辦下來就上崗1月18日晚7點15分,記者和其他工友一起來到天津市濱海新區雀巢工廠(下文簡稱雀巢)的大門口 ,出來接記者的是雀巢糖果生產車間的趙大姐和韓師傅,身份確認後,他們帶著記者和其他人一起進了雀巢。在去車間的路上,趙大姐告訴記者:「上下班要打卡,吃飯也要打卡,有什麼問題都要和車間的領導匯報。」並且說了一些車間衛生的注意事項。
據記者了解,即使是雀巢生產車間的臨時工也必須辦健康證。早在1月14日,記者就被通知要自費體檢,然後辦理健康證,體檢過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星期之後,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就來拿健康證。」取健康證的時間是在1月21日,但是記者和其他5名工友還沒有拿到健康證,就分別在1月18日與1月19日上崗了。
對於這個問題,車間的管理人員並沒有提及,工人也沒有多問,大家只想著越早上班越好,這樣就能早點賺到錢。介紹記者進雀巢的張女士曾告訴記者:「健康證需要一個星期才能辦下來,可能辦下來之前就要上崗,因為現在雀巢車間任務量比較大,等不了這麼久。」就這樣,從開始工作到記者離開工廠,一直沒有看到自己的健康證。記者了解到,不僅是記者和其他5個人,由於雀巢現在的任務量大,大量工人都這樣「提前上崗」了。
問題二更衣室竟成抽菸室被帶入車間後,記者和工友老焦一起領了工裝。更衣室是進出車間必須要經過的地方,記者發現這裡竟然變成了一個抽菸室。在上崗之前培訓時,無論是勞務派遣公司的張女士,還是雀巢內部的培訓老師,甚至是車間的領導都告訴記者,雀巢抽菸地點只有一個。然而在更衣室,不少員工坐在地上 ,一邊抽菸一邊聊天 ,抽完煙之後,帶著煙味就進車間了。
培訓時,老師重點突出了一個問題:個人物品禁止帶入車間內。可是在更衣室換好衣服後,車間的一個老員工卻提醒記者:「把貴重的東西都帶身上 ,錢包、手機什麼的,更衣室內不安全。」記者這才發現,不少櫥櫃都變形了,記者後來了解到,大部分雀巢的員工都是勞務派遣過來的,一個車間內可能有四五家勞務派遣公司派遣過來的人,人員非常複雜,為了防止財務被盜,大家都會把手機等物品帶入車間。
記者和老焦得知被分配到糖果生產車間,於是一起來到雀巢糖果車間,在門口領了兩個一次性帽子。「沒有口罩嗎?」記者問一位老員工,他告訴記者:「沒有口罩,快進去報到吧。」記者走進車間發現一位女員工在發一次性手套,戴上手套的員工把糖果放到車間平臺上便開始聊天,最初的工作就是把形狀不好的軟糖挑選出來,記者注意到,大家都是邊聊天邊挑糖果,沒有一個人戴口罩。後來記者發現,在冰激凌車間也沒有一個戴口罩的員工。
問題三領導不在就不洗手在每個車間的門口 ,都有洗手池,並且有風淋室,主要的功能是負責消毒。雖然所有的員工都知道進車間要洗手,並且培訓老師多次強調這是一個硬規定 ,但有意思的是:大部分領導層的員工都會主動洗手並且烘乾 ,然後才進車間,但下面的員工有自己的一套辦法,其中一位貴州的小夥告訴記者:「有領導在旁邊的時候就洗洗手,領導看不到就不用,就算不洗也沒太有人管,只要主管看不到,班長、組長也不會管你。」
連洗手池都不一定用,風淋室更是個擺設了。據了解,雀巢糖果車間有明確規定,要求「員工進入車間後,應進入風淋室風淋,時間為30秒,每班3次。」並且還有著「膠輥除發」的規定 ,也就是進車間前用膠輥弄掉工服上的毛髮,進行完這些工作後,還要在相應的文件上簽字,雖然這些規定都貼在車間門口,但是讓記者驚訝的是,記者從進廠到出廠,竟然沒有見到一個人用風淋室,也沒有見到有人用膠輥除發。
在進車間的過程中,最不乾淨的應該是工鞋了,按照相關規定,進入食品生產車間前,不僅手要消毒,身上衣服經過風淋室消毒,還要設有專門給鞋子消毒的設備,即使沒有,也要換上工作鞋才能進車間,避免車間內食品與外界接觸。而在雀巢,工作鞋一直穿在員工腳上,進廠前鞋子已經穿好,下班後鞋子穿回家,生產車間內沒有專門換鞋的地方,更不用說對工鞋消毒了。
問題四手套不夠用就赤手抓記者戴上手套後,開始了最簡單的工作:挑出糖果次品。記者見到,五六種不同顏色的糖果已經從機器中生產出來了,並且放在了藍色的筐子中,一位老員工把不同顏色的糖果放在車間平臺上後,大家一起從糖果中挑次品,在工作時趙大姐告訴記者:「挑次品要仔細,還要快,不僅僅要把粘在一塊的糖果挑出來,還要把形狀不好看的挑出來,有白點的糖果也要挑出來。」這個程序是非常嚴格的,往往需要四五個人一起,挑完後,還要有人再挑一遍。
由於挑次品是項比較重要的工作,所以幹活的人比較多,但是在分發手套時,記者聽到分發手套的工作人員稱,手套不夠了。記者看到大部分人都戴著手套,但是有少部分人只有一隻手戴著手套,但兩隻手同時去抓糖果。
「你先去包裝車間,一會兒那裡沒活兒了再回來。」第一天工作時,記者常常被生產線上的領導調崗,一會兒去生產車間,一會兒去包裝車間,但沒人要求記者洗手或者換手套,工作了12個小時後,記者發現其他人也沒有換一次性手套。
挑出來的次品都要返工,返工前這些次品由於顏色混雜,需要把不同顏色的糖果分開。負責給這些次品糖果(軟糖)分類的是個小夥子,他兩隻手都沒有戴手套,記者問他為何沒戴手套,對方告訴記者:「手套不夠用了,直接這麼分也行。」
問題五打火機隨便放易留隱患在包裝車間,記者最先接觸的是熱收縮包裝機,通過這個機器,可以讓覆膜緊貼在糖果盒子上。記者注意到,熱包裝機的溫度設定為200℃,記者需要把糖果盒子放進去,幹了一個小時左右,手指被燙得通紅。
帶記者的師傅姓趙,旁邊還有一位姓肖的師傅,大家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3點左右,由於非常疲乏,肖師傅決定去抽根煙提提神,隨後記者看到,肖師傅從衣服兜裡面拿出了煙和打火機,大概5分鐘後,肖師傅回到車間,然後把打火機放在了熱收縮包裝機旁。
趙師傅發現打火機後,馬上拿走了,並且告訴肖師傅:「以後打火機不能放在這裡,太危險了,機器這麼熱,萬一打火機被烤得爆炸了,這個責任就大了。」但是肖師傅只是笑了笑,然後繼續工作了。記者了解到,由於員工會把個人物品帶入車間,所以有人會裝著打火機和香菸,這會帶來不小的安全隱患。
糖裡加香精 無視洗手池 打火機亂放 生產標準 薄荷糖裡摻香精,玩雙重標準?進入雀巢生產車間之前,記者通過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了解到,雀巢在2012年3月份左右宣布徹底棄用人工色素、香料及防腐劑,成為全球首個宣布放棄使用人工添加劑的大型食品企業,為此雀巢還修改了70餘種產品的配方,曾經一度因為找不到天然藍色素,而中斷了藍色巧克力豆的生產。
在中國是否也有這樣的生產標準呢?記者在糖果車間工作時,發現寶路薄荷糖在生產過程中有加入「香精」這一環節。流程表上面寫著,加入薄荷油和硬脂酸鎂等原料的同時,加入「香精」。在包裝車間裡,也一直有股濃濃的薄荷味道。
隨後,記者找到了生產糖果的配料車間,但是記者未能進入,記者從窗戶外看到有很多「白砂糖」袋子放在車間裡,並沒有發現香精。記者諮詢了一位老師傅,得到的回答是:「寶路薄荷糖都是機器生產的,配方的事情有人專門負責,一般員工幹好自己的活就行了。」記者隨後注意到,無論是雀巢冰激凌,還是軟糖或薄荷糖,在原料裡面都寫了「食用香精」。
記者手記 對顧客負責不能只靠嘴招聘流程和培訓課程都挺複雜,無論是勞務派遣過來的長期工,還是從大學裡招來的臨時工,都要經過至少3次培訓,還要經過3次考試,合格之後才能成功成為雀巢的操作工。一開始,記者覺得雀巢對員工的要求真的非常高,甚至近乎苛刻。
然而一旦進入車間,嚴格規定都成了空談,簡直是說一套做一套。如果規定形同虛設,那就和不設規定沒有任何區別了。在雀巢任務量大的時期,不應該放鬆對員工的要求,而應該嚴格執行規定,防止忙中出亂。
生產出來的產品會進入消費者的口中,「質量是一種責任,對顧客的,也是對自己的。」這是雀巢懸掛著的標語,但是僅僅靠自覺,質量是得不到保證的,監督環節的缺失,才是規定不能落實到位的重要原因。對顧客負責,不能只靠喊口號。
文/圖 本報記者(A4~A5版圖文版權所有,未經信報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