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生物鐘真的存在麼?

2021-01-20 澎湃新聞
問:生物鐘真的存在麼?

答:確實存在。

估計大家在日常中都聽過一種名為「生物鐘」的存在,它決定著你的各種生活規律。最近關於「生物鐘」的研究發現,

生物體確實存在一般說法上的「生物鐘」,並可以告訴生物體每日的鐘點。它們晝夜周期的誤差甚至可以精確到數分鐘。

「生物鐘」是生物體內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生物體生命活動內在節律性的外在表現,它是由生物體內的時間結構序所決定的。這不僅適用於人體,就連植物也有「生物鐘」,植物在日出之前會激活光合作用相關器官,為光合作用做準備,以最長時間地利用光能。很多植物在日間某些時候會展開或合上其花朵。

自然界中大多數生物體內都存在某種意義上的「生物鐘」,由於其紛繁複雜,這裡暫只敘述與人類相關的部分。

目前研究證明,

人體中存在一種名為「褪黑激素」的激素類物質,由腦中的松果體產生,一般狀況下,白天其在腦中的濃度較低,而在晚上的濃度較高,並且,現在已經證實,服用褪黑激素提取物能使人產生明顯的睡意,所以一般認為,松果體所分泌的褪黑激素是掌控人類生理時鐘的關鍵物質。

基於此,在臨床上,部分醫生建議,在人體需要調整時差的時候,不要僅服用安眠類藥物,還應該注重並利用褪黑激素的產生機制,比如在夜晚儘量避免被人工光源照射,這樣有助於褪黑激素的分泌,有利於時差調整。

「生物鐘」調控著體內絕大多數激素的釋放,參與調節機體多種功能。它管理機體24小時的活動:睡眠覺醒周期、體溫波動、心輸出量、血壓高低、耗氧量等。所以在「生物鐘」紊亂的時候會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比如皮膚是機體最大的器官,其結構相對穩定。由於其隨著機體新陳代謝活動有規律地不停變化,皮膚的功能與活動在一天中也出現規律性的變化。所以在「生物鐘」紊亂的時候,會提高多種皮膚病的發病率,如銀屑病、白癜風等。

通過以上,大家能看出「生物鐘」對人體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中養成健康的作息規律對身體健康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馬兒 吉林大學醫學碩士)

問:甲亢會引起腿腫嗎?

答:小腿的水腫可能是因為甲亢引起的脛前黏液性水腫。

甲亢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它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內分泌疾病。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甲狀腺功能增強,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或因甲狀腺激素(T3、T4)在血液中水平增高所導致的機體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多系統的一系列高代謝症候群以及高興奮症狀和眼部症狀。臨床上甲亢患者主要表現為:心慌、心動過速、怕熱、多汗、食慾亢進、消瘦、體重下降、疲乏無力及情緒易激動、性情急躁、失眠、思想不集中、眼球突出、手舌顫抖、甲狀腺腫或腫大,女性可有月經失調甚至閉經,男性可有陽痿或乳房發育等。甲狀腺腫大呈對稱性,也有的患者是非對稱性腫大,甲狀腺腫或腫大會隨著吞咽上下移動,也有一部分甲亢患者有甲狀腺結節。甲亢時引起的眼部改變,一類是良性突眼,患者眼球突出,眼睛凝視或呈現驚恐眼神;另一種是惡性突眼,可以由良性突眼轉變而成,惡性突眼患者常有怕光、流淚、復視、視力減退、眼部腫痛、刺痛、有異物感等,由於眼球高度突出,使眼睛不能閉合,結膜、角膜外露而引起充血、水腫、角膜潰爛等,甚至失明。也有的甲亢患者沒有眼部症狀或症狀不明顯。上述均是典型甲亢的臨床表現,但是並非每位甲亢患者所有的臨床症狀都有,不同類型的甲亢,臨床表現也不同。

在日常食用的食品中,海帶、紫菜、海白菜、海魚、蝦、蟹、貝類含碘豐富。碘過量對病情不利,表現為加重甲亢,由於碘是製造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長期服用碘劑,可以加重甲亢,甚至可發生碘源性甲亢。進食過多的碘,還可能使甲狀腺組織硬化,造成病情遷延不愈,影響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碘過量使甲狀腺藥物治療甲亢時間延長、治癒率下降,過量補碘後甲亢用抗甲狀腺藥物的治癒率下降到20%~35%。

因此,甲亢患者應避免吃海帶、紫菜、海魚等含碘食物,而且含碘的中藥如海藻、昆布等均要禁止食用。病人用鹽應食用無碘鹽。如為加碘鹽應經高溫炒一段時間後食用,讓碘揮發。

(楊銘 吉林大學口腔醫學碩士研究生)

相關焦點

  • 生物鐘紊亂會致命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生物鐘紊亂會致命麼2018-05-09 21:21:00   「
  • 生物鐘紊亂會導致什麼?生物鐘亂了會生病麼?
    生物鐘紊亂會導致什麼?生物鐘亂了會生病麼?生物鐘是一個人是否健康的象徵,如果你的生物鐘是健康合理的,那麼你的身體性能各方面也都會比較好。但如果你的生物鐘紊亂了,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身體上出現各種毛病。下面是快速調整生物鐘的方法。
  • 「絕對零度」真的存在麼?如果存在可以凍結時間麼?看完剛知道!
    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小宙斯帶你看宇宙,今天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是「絕對零度」真的存在麼?如果存在可以凍結時間麼?看完剛知道。相信大家都是知道「絕對零度」這個詞語的,相信有很多人在一些科幻電影當中,也都是看到過絕對零度的存在,在科幻電影當中「絕對零度」是可以凍結時間的,簡單來說就可以讓時間停止在如今這個狀態。那麼「絕對零度」真的存在麼?如果存在可以凍結時間麼?
  • 恐蟲症真的存在麼?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就見不了蟲子昆蟲在我的世界裡真的是無法觸碰的!我在逛街的時候~如果的飛過來一隻蝴蝶~我真的會驚慌失措的大叫!我的朋友都會被我嚇一跳!後來朋友告訴我,我可能是心理上的問題~建議我去看一下心理醫生,因為我真的是怕蟲子怕到了極致!
  • 生物鐘起源
    自我抑制蛋白自動分解或遭到其他蛋白蠶食,直至水平低於某一閾值時,就表示需要再一次批處理了,接著上述過程又開始循環。恰如人類打造出勞力士、天美時、斯沃琪等品牌手錶那樣,包括藍藻菌、真菌、植物和昆蟲在內的生物體也都創造了自己的生物鐘。數字表和石英鐘裝置的精密度存在差異,這些生物體內的周期蛋白也各不相同。
  • 生物鐘如何校準時間?
    在我們的身體裡,也存在調節機體的生理和行為節律的生物鐘。我們對生活中各種計時設備習以為常,但恐怕很少人知道身體內部的生物鐘是如何工作的。小時候,每晚7點《新聞聯播》整點報時的時候,家人總會把大大小小的鐘表進行對時,確保第二天一家人工作學習能夠準時。到了21世紀的今天,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視等各種電子設備通常都會自動對時,不需要我們再花時間去調整。
  • 生物鐘,與心理健康...
    近日一項研究表明,早起的人與更好的心理健康存在因果關係。該研究通過大規模基因組分析出晝夜節律的一些內部運作機制,為揭示生物鐘與心理健康和疾病之間的聯繫提供了新的線索。這項1月29日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表明,通過基因編程實現早起有助於提升幸福感,並減輕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風險。
  • Science: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
  • 自然界中真的存在一個世界麼,NASA發現存在平行宇宙
    有的網友認為平行宇宙是相反的,而我認為是可能相反可能不相反或跟咱們這個世界一樣相同,從愛因斯坦相對論中理解到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是好是壞,而我認為還存在以一種對立面就是中間或者是消失,當一枚硬幣只有正反面的時候還存在立在地上,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枚硬幣扔起來在你的視線中消失,大家可以腦洞大開的想一想會存在另一個世界麼,一切都源於幻想,而一切又那麼真實存在,人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大腦沒有意識的可能像一個昆蟲一樣沒有任何的思維方式
  • 你真的了解生物鐘嗎?有關它的研究曾使人名譽地位飽受風險
    而這種現象,在醫學上,我們通常稱它為生物鐘,也就是人類身體裡神秘的計時器。,有一種鳥,它會隔30分鐘發出叫聲,而且每次相差時間都估計的很準,頂多也就差個15秒,所以有人將這種鳥稱為為「鳥鍾」,不僅如此,還有一種蟲,對於時間的估算也查得很準,它會每隔一個小時就變一次顏色,除了動物之外,生物界的許多植物也可以作為大自然的時鐘來提醒時間,而他們之所以能產生這種變化,也正是因為「生物鐘」的存在。
  • 生物鐘的「前世今生」
    生物鐘又稱「生理鍾」,它是生物體內一種無形的「時鐘」,實際上是指不同生物體內各種隨時間變化而做周期性變化的生理生化活動。例如,以 24 小時為周期的人的血壓、體溫等生理指標的律動,都是隨地球的自轉而產生的晝夜變化律動。
  • "倒班"拿命換錢 "硬掰"生物鐘危害真的很大
    倒班現象不只存在於急診室。僅在美國,夜班工作就給大約1,500萬輪班者造成風險。熬夜上班還可能造成重大工業事故,1979年三裡島核洩露就是例子,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倒班制工作者患上抑鬱症、肥胖、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更高,事實上,兩者關係之強使得世界衛生組織在2010年就將「深夜工作」歸類為可能致癌因素。
  • 人體生物鐘與最佳用藥時間
    人類對生物鐘的研究真正取得進展是近二三十年的事。科學研究表明,人體內存在有「生物鐘」:每個人從其誕生之日起直到生命的終結都存在著年節律、月節律和日節律。德國和奧地利的科學家經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和大量的調研,基本弄清了人體體力、情緒和智力的節律周期,其分別為23天、28天和33天。
  • 如何快速調整生物鐘?恢復正常生物鐘的辦法
    如何快速調整生物鐘?恢復正常生物鐘的辦法生物鐘是指我們每個人的作息習慣,當我們長時間按照一定的規律去休息工作時,在某一時間就會不自覺的去完成,不論我們的生活習慣的好壞。如很多學生凌晨三四點鐘才會睡覺,那麼他在其他時間就很少會感覺到困意。
  • 讀懂你的生物鐘
    獲獎理由是「發現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春夜喜雨唐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一、生物鐘:又稱生理鍾。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這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
  • 瘧原蟲也有自己的生物鐘
    近日,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SW)的科學家們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導致瘧疾的瘧原蟲的周期性活動是由其自身固有的生物鐘驅動的。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治療這種致命疾病的新方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全世界每年有2億多人感染瘧疾,40多萬人死於這種疾病。
  • 生物鐘是座什麼鍾
    一個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當催眠曲聽的鬧鐘,另外一個,則是聽不見、摸不著,卻能感覺到的「生物鐘」。    相信不少人看過機械鐘錶內部複雜的計時系統——數不清的細小零件精確地重複運動產生動力,秒針推動分針,分針再推動時針,一級一級向前,周而復始。相比之下,生物鐘更為複雜。它由一系列基因和轉錄因子去調控、平衡一系列的生理系統的節奏。
  • 盤點:探索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
    直到現代醫學逐步發達,人們才知道,這種順應自然的規律叫作「生物鐘」。隨之而來的,也是科學家們對生物鐘的各種研究。最近,美國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人體的生物鐘和道德選擇之間也存在聯繫。也就是說,習慣早起或早上精神比較好的人,他們在早上的行為也比較合乎道德。而習慣晚睡或晚上精神更好的人,他們在晚上誠實度也可能更高。
  • 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生物鐘對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原標題: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
  • 生物鐘被打亂,小心患癌症
    晝夜顛倒的夜貓子們注意了,長期在生物鐘被打亂的狀態裡,患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生物節律(Circadian)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about a day」(大約一天)。經過在地球上億萬年的進化,人的內源性日節律——也就是生物鐘——和地球自轉周期同步,大約為24小時。生物鐘能夠追蹤時間變化並對環境產生「預知性」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