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培養肺細胞純度更高存活更久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技術,能有效改善利用多能幹細胞產生肺細胞的方式,所產生的肺細胞可以在實驗室生長並保存一年以上,而不會失去肺細胞的特徵。研究人員表示,這一新技術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對肺部疾病進行建模,推動對肺部疾病的研究和治療手段的開發。相關研究在線發表於1月30日的《細胞幹細胞》雜誌上。

        在新研究中,美國波士頓大學再生醫學中心與卡內基梅隆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將成人的血液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然後在一個月時間內用生長因子處理這些幹細胞,直到它們變成與成熟肺細胞非常相似的細胞。

      據研究人員介紹,通常在進行此類實驗時,所得的細胞並不是他們旨在創建的細胞(靶細胞)的純集合,而且也不會長時間保留靶細胞的特徵。而此次,他們開發了一種新的技術組合——將幹細胞技術與機器學習技術相結合,可以檢查成千上萬個單細胞的基因表達,並結合每個細胞的DNA條形碼,通過機器學習來動態了解哪些因素有利於系統生成肺細胞。研究人員可利用這些知識改進生成肺細胞的方法,從而產生更多肺細胞,並使其可在培養皿中存活超過一年,且不失其肺細胞特徵。

      研究人員指出,要了解患者肺細胞出了什麼問題,主要障礙是無法訪問這些細胞或無法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培養,新方法使他們可以從任何年齡患者中獲得取之不竭的新肺細胞用於研究,這將有助於在實驗室對肺部疾病進行建模,提高對多種肺病進行治療的能力,如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新生兒呼吸困難或早發間質性肺病等。

      研究人員表示,為這項研究開發的機器學習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組織和器官的研究,他們希望這種利用患者幹細胞產生純淨、無限供應的細胞的技術,能夠為更多的疾病研究帶來新的助力。

        總編輯圈點

      幹細胞早已在許多領域都表現出巨大應用前景,尤其是在疾病模型方面。通過重編程具有疾病形態的供體體細胞,科學家可以獲得潛在無限來源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其具有的擴增和分化的能力,讓研究者們能夠在無需其他動物模型的條件下,研究相關的人細胞。這種擁有生理相關性的細胞模型,無疑將加速肺病機制的發現進程;而幹細胞與機器學習的結合,也將進一步推動人類疾病模型的研發。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體肺細胞造成損害的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BUSM)的研究人員將生物工程的人類肺泡細胞與精密、高精度的質譜技術結合起來,確定了SARS-CoV-2感染後肺細胞中宿主蛋白和途徑的變化,為研究疾病病理學和阻斷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治療靶點。 他們發現一種被稱為「磷酸化」的蛋白質修飾在這些受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 首張感染新冠病毒人肺細胞的分子反應圖繪就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告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肺細胞的首張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疾病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亮相
    長期以來,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一直是我國的一項技術瓶頸。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了解到,製備超高純度氧化鎂技術已經實現了突破。同時,使用原電池法選用鎂作為燃料電池,可以大幅提升燃料電池在生產、運輸等環節的安全性。
  • 首張新冠病毒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科技日報)
  • 7天長出1克拉「純度」更高,這是咋回事?
    合成鑽石「純度」更高像種糧食一樣培育出鑽石,首先要有一個天然鑽石籽晶片。甲烷氣體相當於養分,在能量作用下,形成碳的等離子體。之後,像是灰塵一樣的等離子體在空氣中慢慢沉澱,附著在籽晶片上。周而復始,鑽石不斷「長大」。在實驗室環境下,鑽石每小時可以生長0.007毫米。
  • 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超高純度氧化鎂製備技術實現突破
    原標題: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超高純度氧化鎂製備技術在唐山實現突破  從12月2日在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
  • 《科學》:科學家開發新技術 培養iPS細胞更安全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科學家最近開發出一種培養人類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的新技術,利用這種技術培養出的iPS細胞不含病毒載體或外來基因,安全性更高。
  • 超高純度氧化鎂製備技術在唐山實現突破
    河北日報訊(記者王育民)從12月2日在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攻關的技術和產業化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該領域被國外技術
  • 人肉「培養皿」,螞蟥在5歲男童體內存活一年之久
    人肉「培養皿」,螞蟥在5歲男童體內存活一年之久 2020-10-22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首張新冠感染人肺細胞分子反應圖繪出
    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劫持並迅速對人肺細胞造成損害的?通過將生物工程人類肺泡細胞與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繪製出首張人肺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的分子反應圖,從而為阻斷新冠病毒提供了病理學基礎和新的治療靶標。
  • 研究表明,納米海綿可以吸引冠狀病毒遠離肺細胞
    美國醫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想像一下,如果科學家們僅僅通過將注意力從活的肺細胞上轉移開就能阻止冠狀病毒的感染,那該有多好?波士頓大學國家新發傳染病實驗室(NEIDL)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納米快報研究中宣布了一項新的治療對策,似乎在波士頓的NEIDL進行的實驗中做到了這一點。
  • 打破國外技術制約 超高純度氧化鎂製備技術在河北唐山實現突破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王育民)從12月2日在唐山市海港經濟開發區舉行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電力聯產項目技術成果發布會」上獲悉,北京理工大學(唐山)轉化研究中心自主研發的「原電池法超高純氧化鎂」技術實現突破,解決了我國自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攻關的技術和產業化難題,打破了一直以來該領域被國外技術
  • 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
  • 日本培養出長壽命人體細胞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項實驗是由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生命工學工業技術研究所進行的。細胞分裂的次數越多,其生存時間就越長。人體細胞分裂次數的上限一般為50-60次。研究人員注意到,癌細胞可以持續旺盛分裂,壽命比普通細胞長得多。他們找到了促使癌細胞分裂的遺傳基因,並將這種基因植入正常的肺細胞。結果發現,肺細胞分裂次數增加到70-80次,而且並未發生癌變。
  • 如何改善TADF材料的發光純度?
    打開APP 如何改善TADF材料的發光純度? 無劍芯 發表於 2020-11-26 14:13:38 記者剛剛獲悉,出光興產第三代OLED發光材料技術獲突破,研發出TMEF(TADF-Matrixed Electrofluorescence
  • 養殖龍蝦,想在淡水中培養,是否能存活?
    導讀:養殖龍蝦,想在淡水中培養,是否能存活?首先就是,淡水龍蝦可以說這些龍蝦它是能夠在淡水中生存,國內確實也有很多養殖的,也就是像那種所謂的澳洲淡水龍蝦,對於水質的要求可以說是非常的苛刻,當然這也是比較合適的,對於龍蝦的養殖像一些溶解氧越高的話也就更適合龍蝦的樣子,水質的要求是非常高,所以在水塘改造之前都是要進行清理的使用,氧化鈣加水進行消毒,消滅一些其它的小龍蝦或者是其它的水品種,保持足夠的水資源是能夠讓它們很好的生長
  • 伊朗自行提煉20%純度濃縮鈾
    2005年,技術人員正在伊朗一處鈾濃縮工廠搬動裝有鈾的容器2008年,伊朗總統內賈德視察伊朗鈾濃縮工廠。2010年2月9日,伊朗宣布開始生產20%純度濃縮鈾。  IAEA擔憂前功盡棄  IAEA方面則說,此前一天,他們已經收到伊朗準備生產更高純度濃縮鈾的信函,該組織擔心,這種做法將損害幾個月前提出的核燃料交換協議。
  • Cell子刊:新冠病毒是如何劫持並摧毀人類肺部細胞的
    報導了首個人類肺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分子反應圖譜。研究人員通過將生物工程化的人體肺泡細胞與複雜的高精度質譜技術相結合,已經鑑定出肺細胞中的宿主蛋白和通路,在被新冠病毒感染後這些蛋白和通路水平會發生變化,從而洞悉疾病病理學和新的治療靶標來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研究團隊發現,一種重要的蛋白質修飾類型——「磷酸化」,在這些被感染的肺細胞中變得異常。
  • 澳洲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在低溫和光滑表面存活更久,最多達28天
    據外媒報導,10月12日澳大利亞國家科學機構CSIRO研究人員在學術雜誌《病毒學》上發表研究結果,新冠病毒在紙幣、玻璃和不鏽鋼上的存活時間可達28天,比流感病毒的存活時間要長得多,並強調日常清潔洗手對防範疫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專家解讀貴金屬首飾純度新國標 過渡期或15個月
    全國首飾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段體玉對新國標進行了解讀。  為什麼要修改該標準?  段體玉告訴記者,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黃金珠寶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約4700億元。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貴金屬珠寶首飾也應從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保值增值需求,向美化人們生活的方向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