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培養出長壽命人體細胞

2020-11-24 光明網

新華社東京1月31日電日本研究人員成功地在實驗室中將人體細胞壽命延長了約百分之三十。據認為,這一成果有助於抗衰老研究、基因療法研究以及人工培育移植用的器官。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這項實驗是由日本通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生命工學工業技術研究所進行的。

細胞分裂的次數越多,其生存時間就越長。人體細胞分裂次數的上限一般為50-60次。研究人員注意到,癌細胞可以持續旺盛分裂,壽命比普通細胞長得多。他們找到了促使癌細胞分裂的遺傳基因,並將這種基因植入正常的肺細胞。結果發現,肺細胞分裂次數增加到70-80次,而且並未發生癌變。

取人體細胞在體外培養,進行基因重組後再植入體內,用以治療由基因缺損引起的疾病,是基因療法的主要研究方向。但細胞壽命有限,在培養完畢之後,往往已衰老到不能履行使命。用人體細胞人工培育移植用的器官時,也會遇到類似問題,日本科學家的成果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日本利用新生兒臍帶血培養iPS細胞
    新華社東京8月17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日前利用新生兒臍帶血成功培養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這種方式培養的iPS細胞比來自成人體細胞的iPS細胞品質和安全性更高,將供給相關研究機構使用。iPS細胞一般來說是人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其功能與胚胎幹細胞類似,具有發育成多種組織細胞的潛力。據日本《每日新聞》17日報導,將iPS細胞應用於再生醫療時,如果使用患者本人的體細胞培養iPS細胞並使其分化為所需細胞,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和極高成本。
  • 日本用iPS細胞培養出視神經細胞
    新華社東京2月11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國立成育醫療研究中心的專家在新一期英國在線科學雜誌
  • 日本開發出納米纖維材料的iPS細胞培養布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京都大學的特定副教授龜井謙一郎(幹細胞工學)等2月8日宣布,使用納米纖維開發出一種特殊的布,用於大量培養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日用轉基因技術延長人體細胞壽命
    中新網東京9月27日消息:日本工業技術院和廣島大學的科學家日前發表的一項研究成果說,他們用轉基因技術增加了人體細胞的增殖能力,延長了細胞的壽命。  據此間媒體報導,科學家使用轉基因技術,把具有維持細胞分裂功能的基因和促進細胞增殖的基因植入從人的臍帶血管分離出來的血管內皮細胞中去,結果使血管內皮細胞的分裂次數從65次增加到200次以上,從而大大延長了細胞的壽命。  參加這項研究活動的科學家三井洋司說,「這一技術適用於人體的各種細胞,並可望用以製造人的皮膚和骨骼等人造器官及進行細胞移植等」。
  • Stem Cell Rep: 利用幹細胞技術培養人體腸道細胞
    近日,來自日本的科學家成功從人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培育出類似於人體中存在的小腸細胞。他們聲稱,這種細胞可用於實驗室研究人類小腸藥物的運輸和代謝。小腸上皮細胞是大多數口服藥物吸收和代謝的部位。(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東京工業大學以及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多能誘導性幹細胞(ipsc),開發出了新型腸上皮細胞。
  • 人體細胞壽命盤點 最短的活只能活一天 最長的近乎永生
    我們都知道人體是由無數個細胞所構成的,這些細胞構成了我們的生命,組成人體的細胞有230多種,小小的細胞維持著人體生命運轉,每天都有700億個細胞要死掉,有的細胞自然衰老而死,有的則是病變而亡,和我們人類一樣,細胞也有自己的壽命。
  • 日本科普漫畫《工作細胞》走紅 為人體細胞編好戲
    影音書畫  看看它們,你得好好活著  全世界都愛看日本人畫漫畫,哪怕畫的是科普,都能網紅。  這個夏天,日本小姐姐清水茜的《工作細胞》風靡全球。在中國,它迄今為止仍是B站「新番榜」播放量的狀元。在日本,它成功登陸生物教學課堂,獲得醫學專業人士稱讚。
  • 日本體檢之利用老鼠ES細胞成功培養出了「迷你心臟」
    現在很多人都去日本體檢,為什麼千裡迢迢的跑到日本體檢,國內無法做體檢嗎?國內可以做體檢,但是和日本體檢比起來,相差甚遠。在很多癌症方面,日本早期癌症發現率是中國的10倍之多,所以日本5年生存率也遠高於中國。  為什麼同樣是體檢卻相差甚遠呢?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治療禿頂成為可能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去年9月,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而近日,幹細胞在器官再生領域又獲得新進展,6月3日,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又發表了一篇關於人類多能幹細胞(iPSC)培養出的皮膚類器官的報導,又一次證實了幹細胞在器官再生領域的重要作用。
  • 日本研發新型iPS細胞培養技術 培養速度是目前的十倍
    人民網東京2月10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京都大學和大阪GUNZE株式會社的研究團隊近日成功開發出一種新的iPS細胞及胚胎幹細胞(ES細胞)培養技術,培養速度是目前的十倍。 利用iPS細胞製作組織和器官需要培養大量細胞。
  • 科學家在體外培養出完美的人體血管
    近日,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們第一次成功地在培養皿中培育出完美的人體血管,這可能為糖尿病患者開發和測試新的治療方法。這項研究的資深教授Josef Peninger說:「能夠從幹細胞中構建出人體血管,是一個遊戲規則的改變。」Peninger是加拿大功能遺傳學的研究教授,UBC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奧地利科學院(IMBA)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創始所長。他還說:「我們身體中的每一個器官都與循環系統聯繫在一起。
  • 科學家開發 「壽命計算器」:量化人體細胞年齡
    這是全球多項血液檢測項目之一,科學家當前致力於開發最好的「壽命計算器」,量化人體細胞的年齡,而不是你的「實際年齡」。負責這項研究的美國耶魯大學研究人員堅持認為,他們的測量數據提供了迄今任何研究中最準確、最實用、最易於解釋的結果,因為這些數據可應用於每年個人的體檢報告。
  • 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用iPS細胞同時培育出3種迷你器官中新網9月29日電 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日前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研究者合作,利用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三種迷你器官,在全球尚屬首次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實現類器官「組團」培養 誘導多能幹細胞太「能」了
    誘導多能幹細胞具有早期胚胎幹細胞的發育能力,理論上可分化成任何成體細胞與器官類型。日本東京醫科齒科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同行合作,利用人誘導多能幹細胞同時培育出了肝臟、膽管和胰臟3種迷你器官。古往今來,長生不老是無數人的夢想。
  • 人體壽命的「時鐘」——端粒(附照片)(圖)
    端粒—壽命的度量衡  很多人會使用化妝品和整容術,以求「改變自己的年齡」,事實上這是徒勞的,因為年齡早已被端粒寫進了人的每個細胞裡!  人為什麼會衰老?「細胞衰老了」是最常見的答案之一。那細胞為什麼會衰老呢?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2009年的諾貝爾獎了。
  • 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
    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2020-08-05 14: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漁業博覽會        瀏覽量: 1799 次 我要評論 7月20日,細胞培養初創公司Integriculture在日本TechCrunch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它將與新加坡
  • 人體的超級細胞--幹細胞
    首先幹細胞是人體內各種組織器官更新換代的種子細胞,它具有分化的能力,可以再生出我們人體各種組織器官需要的細胞。
  • [原創]小科普人體大數據之細胞篇:人體內有多少細胞
    單個細胞很小,肉眼不可見,要藉助顯微鏡才能看到。很多人也許會問,人體總共有多少個細胞組成?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科學已經非常發達的今天,科學家們卻無法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根據某些早期的教科書,人體的細胞總量在5到50萬億(5-50trillion)之間。
  • 日本開發出利用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
    日本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開發出了用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製造血小板的技術,並通過動物實驗確認了製造出來的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