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

2020-12-06 水產養殖網

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

2020-08-05 14:5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漁業博覽會        瀏覽量: 1799 次 我要評論
7月20日,細胞培養初創公司Integriculture在日本TechCrunch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它將與新加坡Shiok&nbspmeat&nbspPte.&nbspLtd.公司開始聯合研究細胞培養蝦肉。

Integriculture的食品級培養液和通用的大規模細胞培養技術「CulNet&nbspSystem」,已證實其在牛、家禽細胞上是有效的。這項聯合研究的目的是將這些技術推廣到甲殼類細胞,並以長期低成本大規模生產蝦肉細胞培養物。

培養液是細胞培養肉的原料,由蛋白質、糖、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血清成分組成。據稱,降低血清成分的成本是培養肉品實際應用的關鍵。本研究基於CulNet系統技術,開發了一種不添加血清成分的大規模培養蝦細胞的技術。Shiok&nbspmeat計劃在2022年左右將這種養殖技術生產的養殖蝦肉商業化。

IntegriCulture公司是一家開發低價大規模技術以實現細胞農業(細胞培養)普及的初創公司。按照傳統的細胞培養方法,100克純肉的生產成本為數百萬日元(約合85.8萬美元)。因此,公司開發了一種利用食物材料和CulNet系統,大大降低細胞培養和培養液成本的技術。

該公司已經達到了實驗室規模,通過在控制設備(日本和海外專利)的管理下自動培養各種細胞,實現了造成高成本的血清成分的生產。血清成分的內部生產的實現消除了使用胎牛血清和生長因子的需要,這是傳統細胞培養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並實現了細胞培養成本的顯著降低。

CulNet系統是一種用途廣泛的細胞培養平臺技術。據說它是一種人工構建環境的裝置,模仿動物體內細胞間的相互作用。理論上,該技術能夠以低成本大規模培養所有動物細胞,並有望用於從培養肉、化妝品到食品的各種應用。

CulNet管道是一種支持細胞農業商業化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單個使用CulNet系統的公司所需要的動物物種的細胞。

Shiok&nbspmeat是新加坡和東南亞的第一家細胞農業公司,由幹細胞研究人員Sandhya&nbspSriram博士和Ka&nbspYi&nbspLing博士共同創立。公司的使命是通過細胞而不是動物來生產肉類,從而提供清潔、高質量、健康的海鮮和肉類。該公司致力於蝦、蟹、龍蝦等貝類動物肉的細胞培養。(出處:漁業博覽會)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初創公司《培養肉》即將推出市場 新加坡開綠燈成為全球首例
    人造肉近年成為全球的潮流,不過素食肉可能很快就會落伍,取而代之的將會是實驗室用細胞培養的肉類。美國加州初創公司皆食得(Eat Just)12月2日公布所生產的培養肉獲新加坡「開綠燈」,是全球首次有國家批出許可。
  • 首發|細胞培養肉企業CellX獲數百萬元融資 明年將推出產品雛形
    鉛筆道12月21日訊,3D生物列印細胞培養肉初創企業CellX宣布完成來自五家機構的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由力矩中國替代蛋白基金領投,英國上市投資機構Agronomics、德國投資機構
  • 實驗室製造乳品蝦肉 初創企業助力新加坡食品自給自足
    新冠疫情加劇新加坡對糧食安全的擔憂。新加坡多家初創企業正利用天然成分和細胞培養技術幫助本國打造食品生產鏈,以推進食品供應「自給自足」。新加坡水上蘋果零售店即將開業。CNBC提供的數據顯示,新加坡90%的食品依賴進口,易受食品短缺和價格波動影響。新冠疫情在新加坡蔓延初期,民眾囤積食品加劇這一情況。疫情幹擾全球農業供應鏈,使新加坡食品供應面臨更大風險。由於防疫措施限制物流速度,蔬菜等易變質食品從農場到超市的送貨時間更長。
  • 全球首例「細胞培養肉」批准出售,人造肉離餐桌更近一步
    這種產品是用從雞羽毛中提取的幹細胞製成的,並將其放入富含營養的液體中。這是放入生物反應器的細胞生長和增殖生產含有脂肪和肌肉的肉,是世界上首例監管部門對細胞培養肉類的正式批准,不僅為該公司即將在新加坡小規模銷售鋪平道路,也讓人造肉距離全球消費者的餐桌都更進了一步。Eat Just表示,其培育的雞肉符合家禽肉的標準,微生物含量遠低於常規雞肉,而且清潔度更高,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 世界上第一批細胞培養肉產品已售出,還要被做成中國菜
    根據皆食得,新加坡的私人餐廳俱樂部「1880」將於12月19日,本周六首次亮相這款產品。皆食得GOOD Meat品牌的細胞培養雞肉產品將在三種不同的菜餚中首次亮相,每種菜餚的靈感來自於不同的國家:中國、巴西和美國。據稱,第一批有幸品嘗到這些菜餚的將是年齡在14歲到18歲之間的年輕人,希望他們能通過承諾和行動,建設更美好的地球。
  • 「實驗室雞肉」將在新加坡餐廳出售 細胞肉時代即將開啟
    據報導,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周三(2日)表示,該公司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已獲準在新加坡公開銷售,成為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培育肉類產品。據新加坡食品局證實,在認定Eat Just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可以安全食用後,已批准銷售。Eat Just表示,這標誌著「全球食品行業的突破」,因為越來越多地企業試圖尋找對環境危害較小的肉類生產方式。
  • 賽默飛世爾公司推出Nunc細胞培養產品
    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作為受邀方參與此次講座,並現場展示了公司的最新產品和技術,受到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公司實驗室產品部細胞培養方面的專家牛新樂博士在會上就"臍帶間充質幹細胞的特點與應用"作了深入的專題演講,牛新樂博士指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具有數量豐富,繁殖力強,安全可靠,免疫調節和使用面廣的特點,能分化為心臟、肝、腎、肺、胰腺、神經、骨骼、肌肉、脂肪等多種組織細胞,幾乎涵蓋了人體的所有組織細胞。
  • 新加坡批准"實驗室培養雞肉"公開銷售
    新加坡監管機構周三批准了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的申請,允許其公開銷售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該公司表示,這是世界上首個監管部門批准出售所謂的「清潔肉類」,即並非來自被屠宰動物的肉。
  • 世界首例:新加坡批准實驗室培養雞肉公開銷售
    新加坡監管機構周三批准了美國初創企業 Eat Just 的申請,允許其公開銷售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該公司表示,這是世界上首個監管部門批准出售所謂的 「清潔肉類」,即並非來自被屠宰動物的肉。Eat Just 稱,將在新加坡生產人造雞肉產品,並計劃在那裡生產一種以綠豆為原料的雞蛋替代品,此前後者始終在美國銷售。  Eat Just 表示,該公司在 1200 升規格的生物反應器中進行了 20 次細胞培養雞生產,以證明其製造過程的一致性。
  • 以色列細胞培育肉初創公司將建立首個細胞培育肉試生產基地
    圖為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生產的細胞牛肉位於以色列的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利用動物細胞生產各種肉類,包括牛肉和雞肉。2018年,該公司獲得了泰森創投(Tyson Ventures) 220萬美元的投資,在業內引起不小轟動。
  • 周光宏教授:細胞培養肉的創製及技術進展丨IFA2020
    周子未來是國內第一家專注細胞培養肉研發的科技公司,2019年12月20日在南京白馬農業高新技術園區成立。公司首席科學家周光宏教授所帶領的團隊,是國內最早研究細胞培養肉的團隊,具有數十年的積累和沉澱。團隊從2009年開始進行幹細胞成肌誘導分化研究,在2019年研發出中國第一塊重達5g的細胞培養肉,開創了我國細胞培養肉研究的先河。
  • 細胞培養肉即將走向餐桌,你準備好了嗎?
    這是一種全新的「生產」肉的方式。近日,首屆中國細胞培養肉高峰論壇在南京召開。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做了「細胞培養肉技術研究進展」報告。就在去年的幾乎同一時間,2019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便是由周光宏教授團隊成功研製出來。這是一塊重量僅有5克的細胞培養肉,「塊頭」雖不大,但在我國「細胞培養肉」領域卻是個開創性的開端。
  • 康寧推出新型納米纖維細胞培養產品
    使用 Ultra-Web(TM) 合成表面技術的96孔微孔板和100毫米組織培養皿進行活體內細胞培養研究和藥物開發 麻薩諸塞州羅尼爾市4月17日電 /新華美通/ -- 作為擁有90多年歷史的科學實驗室及新藥開發相關產品的全球供應商,康寧公司 (NYSE: GLW) 4月12日宣布推出四款使用 Ultra-Web
  • 看好細胞培養肉,「人造肉」創企「SiCell」要用培育脂肪突圍
    「人造肉」是今年的一大風口。美國「人造肉第一股」 Beyond Meat 上市即暴漲 163%,點燃了市場熱情,國內隨即出現了一批相關產品,初創公司入局、電商平臺力推。植物肉,通過植物性蛋白與植物元素來複製真肉口感色澤,代表公司如今年上市即大漲的 Beyond Meat,及其主要競對——以大豆根瘤球菌蛋白技術為特色的 Impossible Foods,這也是目前國內公司主要嘗試的方向。2. 細胞培育肉,通過生物科技在實驗室裡培育動物細胞和組織,生產出的細胞培育肉,營養、口感、風味都能夠與真肉一致。
  • 新加坡率先批准出售實驗室培養肉
    新加坡率先批准出售實驗室培養肉卜曉明新加坡批准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公司在新加坡出售實驗室培養的雞肉,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出售實驗室培養肉的國家。上述雞肉由雞細胞培養而成。Eat Just公司說,根據新加坡食品局的規定,公司的「人造雞肉」產品可用作雞米花原料。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日援引Eat Just執行長喬希·蒂特裡克的話報導,「人造雞肉」將首先登上新加坡一家飯店的餐桌,計劃進入新加坡更多餐飲和零售實體。
  • 新加坡批准售賣「實驗室培養肉」
    新加坡批准售賣「實驗室培養肉」新創事業Eat Just自實驗室培養出來的雞肉,獲新加坡食品局核准。在新加坡成為全球第一個核准實驗室培養肉的國家後,民眾距離吃肉不必有罪惡感更近了一步。新加坡食品局2日宣布,美國新創事業Eat Just培養出來的雞肉,符合安全標準,可以用來製作雞塊,為商用化鋪平道路。新加坡食品局2日宣布,美國新創事業Eat Just培養出來的雞肉,符合安全標準。與植物性人造肉以豆類等植物源蛋白作原料不同,上述的「試管肉」自動物肌肉細胞培養而成。
  • 人造肉上美國餐桌 從動物身上提幹細胞長出"肉「」
    以後人們吃肉,都是從實驗室培養出來的人造肉,能避免各種病毒和細菌,也不會有虐待動物和家禽的罪惡了。  據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報導,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俗稱「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近日宣布,他們將聯合對這種肉類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給全國各地的消費者。
  • 我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誕生
    南京農大供圖近日,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團隊用動物幹細胞生產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該團隊使用第六代豬肌肉乾細胞,經過約20天培養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11月21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該成果進行了技術評價,認為該成果有三個突破:首次分離得到了高純度的豬肌肉乾細胞和牛肌肉乾細胞,突破了培養肉研究難以獲得高純度單一細胞群的瓶頸;創立了豬和牛肌肉乾細胞體外培養乾性維持方法,初步解決了傳代過程中細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減的難題;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產品,使我國躋身於本領域國際前列。
  • 「細胞培養肉」你敢吃嗎?
    想必大家在科幻電影中也看過這麼一個場景,在光亮的培養室內,一群機器噴頭向下噴灑著營養液,而下面的託盤裡、培養基中一塊塊的肉在培養液的澆灌之下不停地繁殖。培養肉雖說是肉類,它並不取自動物身上,而是通過營養液將幹細胞不斷地繁殖,從而形成大塊的肉類。那麼問題來了,這種肉和普通的肉有什麼區別呢?雖說誰都沒有沒有見過,但是可以大概的推理一下。
  • 我國「細胞培養肉」技術獲重大突破
    近日,南京農業大學周光宏教授團隊用動物幹細胞生產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該團隊使用第六代豬肌肉乾細胞,經過前後20天的培養,得到重達5克的培養肉。 11月21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該成果進行了技術評價,認為該成果有三個突破,一是首次分離得到了高純度的豬肌肉乾細胞和牛肌肉乾細胞,突破了培養肉研究難以獲得高純度單一細胞群的瓶頸。二是創立了豬和牛肌肉乾細胞體外培養乾性維持方法,初步解決了傳代過程中細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減的難題。三是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產品,使我國躋身於本領域國際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