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細胞培養肉企業CellX獲數百萬元融資 明年將推出產品雛形

2021-01-07 騰訊網

鉛筆道12月21日訊,3D生物列印細胞培養肉初創企業CellX宣布完成來自五家機構的數百萬元種子輪融資,由力矩中國替代蛋白基金領投,英國上市投資機構Agronomics、德國投資機構Purple Orange Ventures以及智利專注替代蛋白投資機構Humboldt Fund等跟投。

從2015年荷蘭科學家Mark Post以25萬美金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細胞培養肉以來,整個行業發展迅猛。全球目前已有超過60家細胞肉初創企業,累計融資額超過4億美元。美國植物蛋和細胞培養肉公司JUST已獲得新加坡食品安全署銷售許可。在中國,南京農業大學團隊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

CellX成立於2020年,是一家專注於細胞培養肉的生物科技公司。團隊將再生醫學中先進的組織工程和3D生物列印技術應用在食品行業,跳過作為載體的動物,在體外可持續地生產細胞培養肉,顛覆傳統養殖產業鏈,從而促進食品健康、保護生態環境、改善動物福利。

成立至今,CellX獲得了IFA國際未來農業中國替代蛋白Top 20和英國權威雜誌Forward Fooding評選的世界2020年食品科技創新500強企業等獎項。CellX目前正在與浙江大學展開深度合作,計劃於明年推出第一款細胞培養肉產品雛形。

領投的力矩中國合伙人Nick Cooney是植物肉公司Beyond Meat以及細胞培養肉公司Memphis Meats和 Mosa Meat的早期投資者。Agronomics是一家在倫敦交易所上市的投資機構,管理者包括英國企業家Jim Mellon及Richard Reed。Agronomics 參與了包括荷蘭細胞培養肉之父Mark Post創立的Mosa Meat, 新加坡Shiok Meat, 美國BlueNalu等多家細胞培養肉公司的融資。

CellX創始人兼CEO楊梓梁表示,科技的革新迭代總是能帶來顛覆性的改變。一萬年前,人類開始第一次農業革命,馴化了野生的動物,為人類所用,可以說畜牧業提供的充足的食物造就了人類今天的文明。但是傳統的畜牧業也帶來了很多問題:對土地,水,能源的過度依賴、溫室氣體的排放、抗生素和激素的濫用以及對於動物基本福利的踐踏。「CellX的願景是推動新的一次農業變革,馴化細胞,在細胞層面進行動物肉的生產,改變傳統畜牧業的問題,真正達到細胞農業,造福人類、動物和環境。」

相關焦點

  • 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
    日本細胞培養初創公司聯手新加坡公司即將推出細胞培養蝦肉產品2020-08-05 14:56:00  水產養殖網&nbspLtd.公司開始聯合研究細胞培養蝦肉。Integriculture的食品級培養液和通用的大規模細胞培養技術「CulNet&nbspSystem」,已證實其在牛、家禽細胞上是有效的。這項聯合研究的目的是將這些技術推廣到甲殼類細胞,並以長期低成本大規模生產蝦肉細胞培養物。
  • 首發丨華龕生物獲數千萬元A輪融資,3D擴增工藝變革幹細胞培養
    基於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3D微組織工程技術,華龕生物推出了系列仿生3D細胞技術產品,主要專注於定製化、自動化、規模化、智能化的幹細胞培養擴增工藝;研發乾細胞3D微組織治療新藥;開發3D細胞高通量藥物篩選產品,為客戶提供創新性的3D細胞技術產品與服務。
  • 看好細胞培養肉,「人造肉」創企「SiCell」要用培育脂肪突圍
    今年 11 月 18 日,南京農業大學宣布培育出了國內首例由動物幹細胞擴增培養而成的人造肉。而在國外,「細胞培育肉」技術方向已經有了不少初創企業,例如36氪曾報導過的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最近完成了 1400 萬美元 A 輪融資;以培育牛肉為主,雞肉、蝦肉等方向上都有相關公司。
  • 36氪首發|「羅賽塔科技」獲數百萬元天使輪融資,推出「易得數據...
    36氪獲悉,大數據技術及應用提供商「羅賽塔科技」近期宣布獲得數百萬元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為個人投資人,此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新產品「易得數據」的產品完善和市場推廣。此前,36氪曾介紹了羅賽塔科技在另類數據服務方向的技術和業務。
  • 以色列細胞培育肉初創公司將建立首個細胞培育肉試生產基地
    Manta Ray Ventures、Bits x Bites和投資者Henry Soesanto也參與了融資,這使得Future Meat的融資總額達到了1620萬美元。圖為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生產的細胞牛肉位於以色列的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公司利用動物細胞生產各種肉類,包括牛肉和雞肉。
  • 我國「細胞培養肉」技術獲重大突破
    11月21日,中國農學會組織專家對該成果進行了技術評價,認為該成果有三個突破,一是首次分離得到了高純度的豬肌肉乾細胞和牛肌肉乾細胞,突破了培養肉研究難以獲得高純度單一細胞群的瓶頸。二是創立了豬和牛肌肉乾細胞體外培養乾性維持方法,初步解決了傳代過程中細胞增殖和分化能力衰減的難題。三是研發出我國第一塊肌肉乾細胞培養肉產品,使我國躋身於本領域國際前列。
  • 周光宏教授:細胞培養肉的創製及技術進展丨IFA2020
    來源丨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周光宏 IFA2020演講實錄編輯丨鄭佳佳12月21日,南京周子未來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經緯中國獨家投資。周子未來是國內第一家專注細胞培養肉研發的科技公司,2019年12月20日在南京白馬農業高新技術園區成立。
  • ...FIELD獲數千萬融資,中國人造肉領域創業公司的判斷邏輯是什麼?
    目前星期零的主要產品是以大豆為主要原料的植物型人造牛肉,在銷售上,星期零目前與棒約翰、奈雪的茶等一些線下餐飲品牌推出合作款產品,也和拉麵說等一些食品公司合作推出產品。星期零表示,本輪融資的資金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以及市場推廣,接下來不僅限於牛肉,像魚肉、雞肉、豬肉等類別也將是研發的方向。
  • 36氪首發|定位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獲數千萬元B輪融資
    來源:36氪文 | 睿初編輯 | 詠儀36氪獲悉,算法交易服務商卡方科技今日宣布獲得數千萬元B輪融資,由廣發信德領投,老股東華蓋資本跟投,由義柏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卡方科技聯合創始人鄭盛表示,本輪融資將用於進一步的研發投入及人才引進。
  • 全球首例「細胞培養肉」批准出售,人造肉離餐桌更近一步
    這種產品是用從雞羽毛中提取的幹細胞製成的,並將其放入富含營養的液體中。這是放入生物反應器的細胞生長和增殖生產含有脂肪和肌肉的肉,是世界上首例監管部門對細胞培養肉類的正式批准,不僅為該公司即將在新加坡小規模銷售鋪平道路,也讓人造肉距離全球消費者的餐桌都更進了一步。Eat Just表示,其培育的雞肉符合家禽肉的標準,微生物含量遠低於常規雞肉,而且清潔度更高,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抗生素。
  • ...正在考慮將IPO估值降低至100億美元;麒盛科技首發獲通過;InMobi...
    此前,為保住上市,WeWork高管、投資者和投資銀行顧問正在討論限制其創始人亞當·諾伊曼的投票權,並將其妻子從接班有關角色中移除。麒盛科技首發獲通過日前,證監會公告顯示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據招股書披露,2014年 至 2017年6月,左江科技營業收入分別為0.25萬元、0.45億元、0.68億元、0.42億元。錦雞實業首發獲通過日前,證監會公告顯示江蘇錦雞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錦雞實業成立於2019年,並於2016年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為染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活性染料,用於紡織品的染色和印花。
  • 一周頭條:亞馬遜開新加坡站殺進東南亞,多家跨境企業密集獲融資
    本周(10月8日-10月11日),Shopee推出針對性爆單套餐;亞馬遜推出新加坡站點;Wish「雙11」期間將對Wish Express產品進行折扣促銷;Club Factory再獲1億美元融資;智利海關查獲一個來自美國裝載
  • 專注TCR-T細胞免疫治療產品商業化,華夏英泰獲4500萬元A輪融資
    【獵雲網北京】3月10日報導2020年1月,華夏英泰(北京)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4500萬元的A輪融資,本輪增資由上海建信資本領投,廣華創投和浙江華成集團共同投資。此前,華夏英泰還獲得了荷塘創投和啟賦領創的數千萬元早期投資。華夏英泰成立於2018年3月,專注於以TCR-T為代表的針對多種疾病的細胞免疫治療產品的開發及商業化。
  • 全球首發!「實驗室雞肉」將在新加坡餐廳出售 細胞肉時代即將開啟
    據報導,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周三(2日)表示,該公司實驗室培育的人造雞肉已獲準在新加坡公開銷售,成為全球首個獲準上市的培育肉類產品。據新加坡食品局證實,在認定Eat Just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可以安全食用後,已批准銷售。Eat Just表示,這標誌著「全球食品行業的突破」,因為越來越多地企業試圖尋找對環境危害較小的肉類生產方式。
  • ...萬美元A輪投資,真格基金領投;雷小鋒獲東科創投數百萬元天使融資
    「上市十條」共10條政策內容,綜合省、市、區三級企業上市支持政策,光谷企業上市綜合獎勵將超過1000萬元,其對上市後備企業的扶持與獎勵力度在全國處於領先位置。東湖高新區金融辦主任秦軍表示,上市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標誌和途徑,上市公司數量和結構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的縮影,企業上市工作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 gippro完成數千萬元融資,電子菸風口仍在?
    來源:北京商報北京商報訊(記者 錢瑜 白楊)1月5日,有消息稱,電子菸品牌「gippro龍舞」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投資方為勁嘉科技、同創偉業和美瑞健康國際。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新產品研發、國內營銷網絡和專賣店建設及海外渠道拓展等。
  • 創米科技獲新融資布局...
    本周智能家居融資繼續迎來「喜訊」,小米生態鏈企業創米科技獲得了近億元級的A輪融資,「改命」布局「全屋智能」,一手優化股權結構,一手擴張渠道及品牌。發布智能門鎖發力「全屋智能」近日,智能家居產品研發商創米科技完成近億元級A輪融資,資方為執一資本、中信產業基金及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旭寧創新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據創米科技官方透露,此輪融資後,公司估值近10億元。與此同時,創米科技的兩款智能門鎖產品已經完成內測,即將面世。
  • 累計融資總額超70億元,國內細胞免疫治療企業全圖譜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細胞免疫療法從相對簡易的培養、擴增、回輸的DC、NK、CIK、DC-CIK等細胞療法,發展到更為複雜的CAR-T、TCR-T等基因工程修飾的細胞療法。各類療法在不同類型的腫瘤以及免疫領域的療效各有千秋。
  • ...獲30億融資;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在即;信達生物單抗產品獲批
    近年來,醫療健康產業創新不斷湧現,並發展成為最活躍的行業之一,36氪見證和陪伴著這一領域創新企業的成長,並為行業帶來專業的聲音。為此,36氪推出了「醫療健康行業周報」這一欄目,接下來將定期發布,為讀者提供資本、政策、財務、新產品等多角度的行業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