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北海:白海豚和布氏鯨,又回鬧元旦過暖冬!

2021-01-13 一個半島


據微友阿特滋介紹,昨天下午他在冠頭嶺海灣處進行航拍,在距離岸邊沙灘1300米處的海域,拍到了海豚在海中暢遊、嬉戲的畫面,他表示「最多的時候拍到了10多頭海豚一起在海面躍出。」據《北海城事》報導:據微友猜測,這群海豚很有可能是中華白海豚,就在12月12日,廣西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與南京師範大學在北部灣海域保護區鯨豚船隻調查中,發現了最大中華白海豚群。也就是在上周周三,12月23日,有微友向一個半島小編報料稱:「還有幾天就是新的一年,潿洲島的老朋友布氏鯨又回來看我們了!」並發了視頻。因為要確定這樣的一個新聞源,很是麻煩。首先,要找齊所有像這樣的視頻,分析是否是過去的;二是,追查到現場拍攝者;三是考慮視頻內容,是否合適於傳播,後果會不會對布氏鯨是否有傷害。北海已出臺相關生態保護法規。剛剛小編再次多方確認,商家們都傳遍了,稱:在本視頻中,前半部分系布氏鯨在斜陽島暢遊的影子,第二部份系12月26日中午所攝。而這幾年,每年元旦前後,布氏鯨都有回來鬧新年的記錄。


3、好好珍惜,不要做「歲月靜好婊」


白海豚群和布氏鯨,近日在北海海域的出現,不是偶然現象。在好好珍惜。

它是北海乃至北部灣的海洋環境生態改善後的一種回饋;或許會給人一種「歲月靜好」的輪迴錯覺,但各種生態平衡指指,它卻是北海一直努力的結果。



必須指出的是,今天的北部灣,北欽防一體化和玉林借港出海,招商引資大量引入的系列工業布局,急需產業鏈上下遊消彌的可能汙染,急需過硬的綜合產能環評,急需十四五規定的不得超負荷產能的監督....這些要引起北海的警惕。


因為,在北部灣,北海最美,市民與文旅獲得感最多。



最近熱文

國字號!北海,又成試點城市!

廣西規劃:北海合浦,要建郊鐵!大變局

北海衛冕!廣西:11座「候鳥宜居」城,嚴寒中發抖!

彩!廣西十四五:北海,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來源:北海城事,廉州灣遊艇俱樂部,新浪潿洲島,一個半島

▍聲明:轉載必須經本人同意,否則騰訊投訴刪節

群聊:加微號YB1314_YB

相關焦點

  • 布氏鯨和它的守護者們
    科研人員近距離目擊了鯨,通過識別,確認其是一頭體長約12米的布氏鯨。這也是當前我國近海海域發現的唯一大型鯨類。研究團隊的「追鯨 」之路從歷史記錄看,廣西北部灣海域並非大型鬚鯨活躍的分布區,但通過擱淺記錄判斷,應該有布氏鯨和小鬚鯨。
  • 圖文:中華白海豚定居北海海域
    中華白海豚  中新社北海十一月二十六日電 廣西北海市近年來加大對海洋環境的保護力度,海洋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海洋珍稀哺乳動物中華白海豚種群近日頻頻出現在北海海域。  據廣西北海市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鄧超冰稱,在北海加強對海洋動物保護之後,這兩年來中華白海豚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已有一定數量的中華白海豚在北海附近海域定居繁殖。
  • 潿洲島的布氏鯨、廣西中華白海豚,一部紀錄片展示中國的海!
    紀錄片中,我們也看到了很多中國水下美麗的珊瑚與魚群:紀錄片南海珊瑚中的小丑魚▼廣西的中華白海豚▼廣西潿洲島的布氏鯨,令很多潛水員眼前一亮▼南海超過50釐米的大法螺▼張帆說,他也很久沒有在三亞潛過水了,但那次大法螺的拍攝來到三亞的潛水體驗也是非常出乎他的意料。張帆當時在三亞拍攝的照片▲紀錄片中的布氏鯨,張帆也過去拍攝了兩次了,採訪他的時候,他就在當地進行拍攝。
  • 北海銀灘近岸海域現中華白海豚,十分可愛
    圖源網絡 8月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 2019年11月北部灣合浦海域拍到的中華白海豚 記者了解到,中華白海豚壽命通常為30至40年,遊泳速度最快每小時12海裡以上,它們平時喜歡跟在漁船後覓食。目前,共有超600頭中華白海豚分布在北海附近水域,並被識別為廉州灣種群和鐵山港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種群。這次出現在銀灘相當罕見。
  • 「綠色低碳」看,40多頭中華白海豚!北海鯨豚調查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
    說起中華白海豚那可是北海無比珍貴的「生態名片」對於海豚們來說北海這片海域更是它們繁衍生息的家園近日儒艮保護區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一天內發現5個中華白海豚種群其中最大種群頭數達到30頭次這可是近三年來北海鯨豚調查中發現頭數最多的一次12月12日上午10時許,廣西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和南京師範大學在保護區的海域內開展鯨豚調查工作時發現,保護區核心區海域有5個不同的中華白海豚種群正在該海域內覓食嬉戲。
  • 布氏鯨來了,我們要做些什麼
    布氏鯨的出現,吸引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我們在觀賞布氏鯨的同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布氏鯨(學名:Balaenoptera brydei)背部深灰色,腹面黃白色,平均長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長0.3米左右,頭頂有兩個氣孔,氣孔與頭部尖端之間有三個平行突起,鰭相對較小,背鰭突出,呈鐮刀狀,下顎頂部有兩排鯨鬚板,數量約有300個。
  • 布氏鯨:請別讓我消失在大海中
    ▼戳下方視頻▼了解Emma和天洪的觀鯨之旅布氏鯨不是一種經常會浮在水面上的鯨魚,因此人類對它們的發現和觀察時間都相當晚。1913年,布氏鯨才在南非首次被人類當作全新物種發現並命名。直到今天,人類對於布氏鯨的了解依然十分有限。
  • 鯨魚主題公交在北海潿洲島投入運營。
    據介紹,鯨魚主題公交車身設計以布氏鯨為核心,車身外用火山、珊瑚、海浪、帆船等海島元素圍繞,車內採用3D畫面,立體感十足,給人身臨其境的體驗感,意趣盎然,承載著遊客無數的回憶和故事,讓乘客在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踐行綠色出行
  • 中華白海豚,你好呀~
    27日上午,北海銀灘迎來兩位「貴客」,它們就是極少在銀灘近岸海域現身的中華白海豚。上午8點前後,北海市銀灘鎮村民看到不遠處的海面似乎有「大魚」在遊弋。他們駕駛摩託艇出海,結果發現竟是兩頭罕見的成年中華白海豚。
  •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6月5日電 (陳燕)今年以來,動物保護部門多次在廣西北海海域內發現白海豚的活動身影。官方的統計表明,北海已成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海域。  廣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員張宏科5日指出,雖然現在北海從大風江口至南流江入海口中華白海豚總量接近300頭,成為目前全國中華白海豚最多的海域,但是這300頭還是個很危險的數字。  張宏科當天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總體呈直線下降,保護「海上大熊貓」刻不容緩。
  • 誤入廣東臺山內河中華白海豚已去世,多次驅趕仍未能送回大海
    誤入廣東臺山內河中華白海豚已去世,多次驅趕仍未能送回大海 索有為、粵海漁/中新網 2017-02-11 10:19
  • 布氏鯨
    布氏鯨背部深灰色,腹面黃白色,平均長度12米,雌性比雄性長0.3米左右,頭頂有兩個氣孔,氣孔與頭部尖端之間有三個平行突起,鰭相對較小,背鰭突出,
  • 中華白海豚之鄉
    中華白海豚之鄉 是的,這是 一個擁有山,海洋,歷史故事的舒適小鎮 欽州 雖然不大,沒有存在感, 但是它融合了廣西,廣東和東南亞的文化
  • 濟南野生動物世界百獸「鬧」新年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程凌潤 通訊員 宮玥雯 2021已悄然到來,元旦小長假帶著家人走出家門、走進自然,來和3000餘只野生動物過一個與眾不同的新年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濟南野生動物世界不僅有超低的年票特惠,還有溫暖的室內展館及活躍的大型猛獸。
  • [視頻]生態環境改善 廣西出現成群中華白海豚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從昨天開始,三十多頭世界瀕危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出現在廣西欽州三娘灣海域。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北部灣地區觀測到的最大一群中華白海豚。    上午九點,風平浪靜,碧藍的海面突然浮現出白色的海豚背鰭,之後不久,三十多頭中華白海豚相繼出現。有的是白色的成年個體,更多的是灰黑色的亞成年海豚。它們時而躍出海面換氣,時而又三兩成群暢遊水中。背上的光澤一閃一閃,正在觀賞海景的遊客,都被這難得一見的景觀深深吸引住了。
  • 元旦北海文旅市場持續復甦,潿洲島旅遊熱度攀升
    元旦假日期間,北海暖陽高照,微風和暢,遊客出行意願高漲,濱海遊、海島遊、文化遊、生態遊等主題產品走俏,潿洲島、銀灘、老城、金海灣紅樹林等景區景點遊客盈門,北海文化旅遊市場持續復甦。節前,北海市旅遊文體局積極號召廣大遊客提高防疫安全意識,做好科學防護,理性出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積極豐富文化旅遊產品,規範文化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文化旅遊公共服務水平。
  • 南非開普敦,一頭死亡的布氏鯨被衝上海灘
    當地時間2020年8月10日,南非開普敦,一頭死亡的布氏鯨屍體被衝上海灘,目前尚不清楚死因。南非國家海洋救援研究所(NSRI)向衝浪者、遊泳者等發出預警,稱鯨魚屍體將吸引鯊魚活動增多,建議民眾小心謹慎。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中華白海豚「組隊」來昌江鬧海
    南國都市報、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4月10日訊(記者 譚琦)10日上午,昌江鯨豚救護隊隊員在昌江海域偶遇數隻海豚,經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下稱中科院深海所)專家確認,這些海豚為中華白海豚
  • 元旦假期廣州「鄉村遊+」很精彩,來看看熱門玩法有哪些?
    元旦假期期間,廣州各鄉村旅遊景區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旅遊活動,「鄉村遊+民俗」「鄉村遊+體驗」等全方位展現了鄉村旅遊面貌和民俗文化,大家紛紛用美好的祝願迎接新年。市內景區景點也有不少應節活動推出,帶著家人孩子感受美景,參與活動,成為元旦假期的熱門玩法。 到鄉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