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以恐龍幼仔為食(圖)

2021-01-16 TechWeb

騰訊科技訊(編譯/悠悠)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遠古巨蛇的最後晚餐很可能是恐龍幼仔。他們發現一具體長3.3米、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盤繞在恐龍蛋的化石殘骸,依據化石分析顯示這條遠古巨蛇位於剛孵化的蜥腳類動物幼仔附近。

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遠古巨蛇的最後晚餐很可能是恐龍幼仔

印度地質勘測古生物學家德哈納賈伊-莫哈貝伊(Dhananjay Mohabey)解釋稱,我們認為剛從蛋殼中孵化出來的幼仔驚動了附近的巨蛇,這項考古發現再現了數千萬年前蛇吞食小恐龍的一幕。

這具遠古巨蛇的挖掘地點位於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一個村莊附近,在遠古時期該地區有大量的無法龍等蜥腳類恐龍地面築窩孵化幼仔,有考古證據顯示這裡有數百窩恐龍蛋化石,每窩都有6-12枚球形恐龍蛋。這些恐龍蛋巢窩中其他兩個巨蛇化石顯示它們以年輕的恐龍幼仔為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古生物學家詹森-海德(Jason Head)說:「這將一頓豐盛的自助餐,數以十萬計的蜥腳類恐龍幼仔在孵化季節將成為掠食者的重要食物來源,維繫著整個生態系統。」

這些恐龍蛋很可能產在沙質河岸旁,考古學家發現成年恐龍很少照顧幼仔,並沒有證據顯示該挖掘地點存在有成年恐龍屍骸。依據破碎恐龍蛋殼和蛇頭骨結構位置,考古學家可分析出恐龍幼仔在剛孵化很短的時間內被吞食。美國威斯康星州大學地質學家沙南-彼得斯(Shanan Peters)說:「它們被迅速掩埋死亡,很可能一場暴雨帶來泥濘的泥沙流快速地淹沒了恐龍巢窩,導致巨蛇死亡。」

雖然無法龍成年體體長可達到18米,但它們的幼仔剛孵化時體長僅有46釐米,這些巨蛇可能非常大,能夠完全將恐龍幼仔吞食。美國密西根州大學古生物學家傑夫-威爾遜(Jeff Wilson)解釋說:「這或許是恐龍進化發育時儘可能在短時間內幼體迅速長大,從而擺脫像蛇這樣的掠食者。經過第一年發育,無法龍幼仔的體長便能達到2米,此時3.3米長的巨蛇無法將它們吞食。」

威爾遜說:「20世紀早期許多古生物學家認為恐龍沿續著爬行動物的成長軌跡,它們成長非常緩慢,壽命可達到60-80年。但近期研究人員表示實際上恐龍生長得非常快,生長了30-40年,便可達到成年體體長的四分之三。」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頭條、業界資訊、熱點資訊、八卦爆料,全天跟蹤微博播報。各種爆料、內幕、花邊、資訊一網打盡。百萬網際網路粉絲互動參與,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關注。

↑掃描二維碼

想在手機上看科技資訊和科技八卦嗎?

想第一時間看獨家爆料和深度報導嗎?

請關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眾帳號:

1.用手機掃左側二維碼;

2.在添加朋友裡,搜索關注TechWeb。

相關焦點

  • 考古學家發現:遠古巨蛇曾以恐龍幼仔為食
    【科技訊】11月20日消息,據媒體報導,遠古巨蛇的最後晚餐很可能是恐龍幼仔。考古學家發現一具體長3.3米、6700萬年前遠古巨蛇盤繞在恐龍蛋的化石殘骸,依據化石分析顯示這條遠古巨蛇位於剛孵化的蜥腳類動物幼仔附近。
  • 盤點地球上已經消失的遠古巨蛇,第2個獵食大象,第1個愛吃鱷魚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來盤點一下地球上那些已經消失的遠古巨蛇,真是慶幸它們全部滅絕了。印度古裂口什麼是生活在距今6000多萬年以前白堊紀的一種巨蛇,從最新發掘的化石當中可以看出,這種蛇是以小型的蜥腳類恐龍為食的,甚至有時候也吃一些恐龍蛋。
  • 億年前的巨蛇有多恐怖?不用毒也能勒死恐龍
    在遠古時候存在著一種巨蛇 - 沃那比蛇它的化石被發現時,曾和一堆恐龍蛋在一起,並且還有恐龍的幼崽。據推測它是在5500萬年前「滅絕」的。但是在澳大利亞的納拉寇特洞穴國家公園也發現了這種蛇其他物種的蹤跡,原來沃那比蛇在其他地方因未知的因素而消失,但是唯獨在澳大利亞的物種生存了下來,當地人稱它為「彩虹蛇」,據說是當地原住民傳說在夢世紀的一種蛇,同時也被普遍理解為沃那比蛇創造了澳大利亞的主要景色。
  • 追夢啦:史上比所有蟒蛇都要大的超級巨蛇就是沃那比蛇
    關於蛇類的世界紀錄我們介紹過很多了(比如:世界上最長的蛇 2016年巴西水庫炸出10米長巨蟒,世界最大的蛇(人工飼養):25英尺長的美杜莎,世界上最長的蛇,世界十大最毒的蛇,海蛇)這些蛇許多我們現在都還能見到,但是今天要介紹的遠古巨蛇卻都是已經滅絕了的動物了,現在只能見到他們的化石了,沃那比蛇就是其中的一種。
  • 遠古時期豬類這麼猛? 四大史前巨豬可與恐龍搏鬥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豬肉的存在,豬的形象對於我們來說也並不陌生,人類一直認為豬是很溫和的動物,其實,在遠古時期,豬也是很兇殘的動物,它們有的甚至可以與恐龍搏鬥!,故有「巨豬」之稱。雖然體型龐大,但比起其他蹄類,巨豬的劣勢是腦量顯然小很多,腦子的體積居然和一隻橘子差不多。  巨豬是主動獵食的動物,因為有足以壓碎骨頭的巨大牙齒。捕獵方法基本就是衝上去,然後咬一口。它們像推土機一樣掃蕩自己能找到的任何食物,為自己碩大的身體尋找足夠多的能量。不會放棄任何補充動物蛋白的機會,無論是腐屍還是能捉到的弱小獵物。但研究者認為,它們是以吃植物為主的雜食動物!
  • 研究顯示一種遠古巨蛇可能是迄今最長蛇類
    新華網華盛頓2月4日電(記者任海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長可能在12.8米至13.7米之間,體重能達到1.25噸。該巨蛇化石出土的地點還挖掘出了巨龜和遠古鱷魚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這種巨蛇的獵物。  研究人員指出,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體形大小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
  • 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原標題:盤點八大珍貴化石:可吞食恐龍的史前巨蟒(圖)   被壓扁的侏羅紀蜘蛛化石 這是保存最完好的蜘蛛化石。它來自中國,年代可追溯至1.65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這種蜘蛛學名為Eoplectreurys gertschi。
  • 克蘇魯神話生物——黑山羊幼仔
    黑山羊幼仔(Dark Young)是美國小說家霍華德
  • 恐龍滅絕之後,草原上的新霸主——巨豺齒獸
    由於它們的牙齒結構類似於現在的土狼,科學家將其命名為「巨豺齒獸」,拉丁文的含義即「擁有土狼牙齒的巨獸」。不過,它們可遠比現在的土狼兇殘得多了。一隻雄性巨豺齒獸潛伏在齊肩高的野草叢中。它血紅的眼睛緊緊地盯著前方,一動也不動。它還很年輕,對於捕獵還不十分熟練。不過,已經擁有了幾乎和成年巨豺齒獸一樣的狼牙和利爪,它沒理由再去捕捉一些小動物來塞牙縫了。
  • 遠古時期泰坦巨蟒之謎,6000萬年前滅絕,世界上最大的蛇
    泰坦巨蟒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蛇類,泰坦巨蟒是遠古時期一種特大的類,但留給後世一些未解的泰坦巨蟒之謎。泰坦巨蟒是什麼時候滅絕的呢?根據科學研究,早在6000萬年前就已滅絕,一起來看看泰坦巨蟒之謎。世界上最大的蛇類
  •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活最久的有多少年?
    蛇類是爬行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退化了四肢,目前蛇類的起源有兩種:陸生穴居起源說和海生起源說,在恐龍時代蛇就存在,只不過和哺乳動物一樣,受到恐龍的壓制,一直都在夾縫中苟延殘喘的生存著。隨著恐龍的滅絕,才快速的發展起來。全世界範圍內目前有3000種以上的蛇類,其中被認為對人類有毒的蛇大約是450種。
  • 六千萬年前的巨蛇主宰——泰坦蟒!
    然而地球曾生活一種更大更長的巨蛇,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蛇類動物,這一可怕的捕食者一度主宰世界,隨後消失,它就是泰坦蟒。 6550萬年前的一顆大隕石落在墨西哥附近,宣告了恐龍時代的終結,而隨後的數千萬年非常神秘,尤其是在南美的熱帶地區
  • 美國發現巨蛙化石 魔鬼蛙竟能吞食恐龍
    科學家認為它甚至能吞食剛孵出來的小恐龍。世界現存最大蛙類是西非「巨蛙」,約3公斤重。1、哥倫比亞煤礦發現最大的蛇化石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根據哥倫比亞北部出土的蛇類骨架化石推測,55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洲熱帶地區的一種巨蛇可能是研究者已知蛇類中最長的物種
  • 日本發現古銅色幼崽,疑似遠古生物,莫非「恐龍復活」?
    日本發現古銅色幼崽,疑似遠古生物,莫非恐龍復活?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幾百萬年,比人類生存更久的遠古生物就是恐龍了,日本人意外發現了一隻古銅色幼崽,元古生物學家的這竟然是三隻恐龍。不知道三角龍是所有恐龍中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是草食性恐龍的一種早餐,6800年前早已滅絕。那麼在這裡會出現三角龍呢?難道真的有人將三角龍復活了嗎?就是他們一直三角龍走了過來,一下子就轟動起來是不是真正的恐龍,而是讓更多的人直觀了解一些遠古時代恐龍。
  • 【樂享科學】除了恐龍,誰還吃恐龍?
    但我們還不能從化石中直觀感受這種壯觀場面,因為這件化石旁邊沒有保存幼崽。沒關係,讓我們把場景切換到同一時期的印度,還是到恐龍巢穴溜達的戲碼,蛋也還是巨龍類的蛋,但主角從「鱷魚」變成了「巨蛇」,也變得更精彩壯觀。
  • 世界上身體最長的蛇是什麼?亞馬遜森蚺有天敵麼?
    彼時恐龍已經滅絕,水中的霸主為巨鱷與巨龜,但泰坦巨蟒絲毫不怵它們,甚至可以說在當時,泰坦巨蟒是無敵的存在。 它會不時的到湖泊裡面跟巨鱷搶奪食物,但巨鱷卻從來不敢到岸上跟巨蟒搶奪食物,兩者的實力差距一目了然。不過泰坦巨蟒終究還是適應不了氣候的劇烈變化,於5800萬年前徹底消失。
  •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
    阿根廷荒漠發現遠古巨魚,身長六米長相嚇人,曾和恐龍同一時代地球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在如此漫長的時間中,世界上誕生了許多種奇妙的生物。這些生物有的能夠不斷適應周圍的環境,經過不停的進化和演變,直到如今還依舊存活在地球上。
  • 科學家發現遠古巨魚 堪比現代鯨魚
    弗裡德曼教授有一次在參觀堪薩斯大學時,偶然發現了一種遠古巨魚化石。他將這種遠古巨魚命名為「B. gladius」。據了解,這種巨魚的化石是在19世紀被發現的,並被錯誤地歸類為利茲魚。弗裡德曼研究發現,最古老的「B. gladius」化石有1.72億年歷史,距今最近的「B. gladius」化石有6600萬年歷史。在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弗裡德曼發現了另外一種遠古巨魚:「R. taylori」。
  • 最初的恐龍蛋長啥樣?滄龍蛋有多大?
    彭濤編譯 人們普遍認為,恐龍蛋是硬殼的,遠古海洋爬行動物是胎生的。然而,《自然》雜誌近期發表的兩項研究結果對此前這些恐龍繁殖進化觀點提出了挑戰。 第一項研究發現,最早的恐龍會像現在的海龜一樣產軟殼蛋。
  • 日本攝影師拍到疑似海豚和鯨魚雜交的幼仔(圖)
    原標題:日本攝影師拍到疑似海豚和鯨魚雜交的幼仔(圖) 與周圍海豚外表不同的幼仔(近處)在母海豚帶領下遊泳(網頁截圖)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朝日新聞》9月10日報導,日本水下攝影師鈴木綾乃日前成功拍到了可能是野生東方寬吻海豚和領航鯨雜交所生的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