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文章沒有插入蛇類圖片可放心閱讀!
沒有辦法,人類懼怕蛇這是既定的事實,即使看見它們的圖片影像也會令人非常的不舒服產生不適感,這還要感謝老祖宗們遺傳給我們的「恐懼感」,因為懼怕就能主動的避開這類生物,可想而知遠古人類一定被蛇嚇得不輕,那是刻在骨子裡的恐懼感。
小時候比較喜歡看各種地攤雜誌裡的故事,包括寫各種地外文明以及稀奇古怪的動物,總之出發點就是稀有、罕見、博人眼球。例如寫到蛇類,動輒就是某某施工現場,挖掘機挖出巨蛇,長几十米重十幾噸,引起大家圍觀。小時候信以為真,這也加深了我對蛇的恐懼,我相信很多人都受到過地攤文學的洗禮。
蛇類真的有那麼大嗎?
重要的事情就要反覆說,蛇類超過10米真的是非常罕見,屬於鳳毛麟角的存在,甚至個人認為野外可能都沒有超過10米的蛇。一般來講5-6米左右,差不多就是蛇類的巔峰長度。
蛇類是爬行動物,在進化的過程中退化了四肢,目前蛇類的起源有兩種:陸生穴居起源說和海生起源說,在恐龍時代蛇就存在,只不過和哺乳動物一樣,受到恐龍的壓制,一直都在夾縫中苟延殘喘的生存著。隨著恐龍的滅絕,才快速的發展起來。
全世界範圍內目前有3000種以上的蛇類,其中被認為對人類有毒的蛇大約是450種。蛇類體型差距很大,最小的盲蛇不足10cm,主要生活在地下視力退化。最大的蛇應該屬於蟒蛇類,主要分為蚺亞科和蟒亞科,其中蚺亞科以亞馬遜森蚺為代表,它們棲居水中,為卵胎生。蟒亞科主要以網紋蟒為代表,在東南亞一帶較多,為卵生。
科學界有一種說法:蛇類大家族中森蚺是最重的蛇,網紋蟒是最長的蛇。其實這很好理解,森蚺短粗網紋蟒細長。
此前流傳很廣的「世界最長蛇稱號」被一條名為「桂花」的網紋蟒奪取,2002年「桂花」在蘇門答臘島被捕捉到,當時給出的數據是14.85米,這個長度已經令科學家震驚了,但是後來經過實際測量「桂花」的程度僅為6.5米左右。
目前已知地球歷史上最大的蛇
首先要說一下非洲巨蟒,這是一種已經滅絕的遠古巨蛇,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吞象巨蛇」,科學家猜測它可能曾以始祖象 (Moeritherium)以及古乳齒象 (Palaeomastodon)等遠古長鼻目動物為食,當然遠古的長鼻目體型相對較小一點。
科學家根據化石證據重新構建模型得出結論,認為非洲巨蟒的長度在10-12米左右,體重300-600公斤,是4000萬年前開始在撒哈拉大沙漠南部活躍的頂級獵食者。
但非洲巨蟒只能被稱為歷史上第二長蛇,2009年科學家在哥倫比亞北部的塞雷洪煤礦發現了28條巨蟒的化石,經過模型建立及計算,科學家認為這種巨蟒的體型可以達到15米長,重量超過1噸,被科學家稱為泰坦巨蟒。
它們曾活躍在南美洲的熱帶雨林,由於是變溫動物,同時體型巨大,這需要生活在30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才可正常活動,這也跟科學家預測的地球數千萬年前該地區氣候環境相吻合。
蛇的壽命到底有多長?
蛇是變溫動物,需要根據生存環境溫度改變生存方式,溫度過低就會進入冬眠狀態,整體新陳代謝水平直線下降,冬眠狀態也有利於延長蛇類的壽命。一般來講中小型的蛇壽命都比較短,大約在10-12年左右,而大型的蟒蛇壽命稍微長一些,平均可以達到20-30年。
蛇是一類比較靈性的物種,早在人類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在遠古時期也有對於蛇的圖騰信仰,這也導致有很多關於蛇的傳說,千年蛇萬年蛇等等說法。但實際上這些都是誇張虛幻的故事,不值得討論。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