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發現一個超時空火環:它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2021-02-15 星空天文

星盤的出現時間可能比人們想像的早。

藝術家描繪的「火環」。James Josephides

天文學家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超時空火環」,一個極為罕見的環狀星系。

這個星系被命名為R5519,存在於距今大約110億年前的時空中,其質量相當於我們銀河系。它的存在,動搖了與星繫結構早期形成演化有關的現有理論。

R5519中心有一個巨大的圓孔,直徑相當於地球和太陽距離平均值的10億倍,是2019年人們首次直接拍攝到的M87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直徑的3億倍。

這個火環還在以比銀河系高50倍的速度瘋狂造星。

有跡象表明,R5519實際上是一種所謂的「碰撞環星系」。它是天文學家在早期宇宙中發現的首個環星系。

宇宙中存在兩種環星系。最常見的環星系是通過內部機制形成的,而碰撞環星系是星系之間暴力衝突的結果。

在距離我們較近的「本地」宇宙中,碰撞環星系只有普通環星係數量的千分之一。R5519距離我們大約108億光年,我們看到的這個星系實際上是宇宙大爆炸後僅30億年時的影像。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碰撞環星系在宇宙中確實極為稀有。

了解碰撞環星系在整個宇宙史背景下的出現概率,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研究現代星系群,以及現代星系的形成演化過程。

碰撞環星系的前身星系中,至少要有一個擁有圓盤形的結構。而圓盤形結構是旋渦星系的特徵。旋渦星系出現之前,宇宙中星系的結構大都是無序的,這樣的星系不能被稱為旋渦星系。

因此,R5519實際上存在於距今110億年前,整個宇宙中星系的圓盤剛剛開始出現的時候。與之相比,銀河系的圓盤——銀盤形成於90億年前。所以,這一發現實際上在向我們暗示,作為旋渦星系標誌性特徵的圓盤,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出現得更早。

相關論文發表在5月25日的《自然:天文學》雜誌上。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R5519。Tiantian Yuan / Hubble Space Telescope

參考:

A giant galaxy in the young Universe with a massive ring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20-1102-7

星空天文系頭條號籤約作者

相關焦點

  • 人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個很大哲學問題,至今哲學家們也無法定論。其實不光是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人會不會有前世和來生。對於這樣的哲學問題我們可以大膽的發揮想像,或許能給哲學們提供一些靈感。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這似乎是個絕對的邏輯起點,但是既然如此,那麼最初的能量匯聚又是怎麼來的呢?這世界所有的一切能量都是由於匯聚能量再重新釋放而來啊! 好的邏輯是能夠讓研究它的人看到他本身無法看到的結果,甚至能幫助人理解,人本來無法想像的原因。爬到本來無法爬到的高度看這個世界。通過上述兩段尋找絕對物理邏輯起點的文字中我可以認識到如下幾點;1、我們人類目前所有的認識都只停留在相對認識的觀點中。
  • 太陽系的第一位星際旅客,它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2017年天文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個亮點是發現了星際訪客--奧陌陌。星際訪客是什麼意思呢?這是因為奧陌陌並不是太陽系的天體,它是從別的星球來的。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它是彗星,後來又將它定義為一顆小行星,最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它重新歸類為星際物體,這是一種全新的分類。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今天,她希望用通俗有趣又嚴謹的科普讓更多人領略這份科學之美,了解我們的宇宙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又到了每年10月儘可能通俗地給大家介紹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間。我希望儘量用貼近中學物理的語言,講清楚這些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工作做了什麼,為什麼要做,怎麼做的,有什麼結果和展望。
  •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這個哲學問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不同的看法,小編也有小編不同的看法。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好理解。往小了說是我們本身的起源。往大了說可以認為是世間萬物的起源。我們來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往上說來源於人類。而人類的起源,就開始複雜了,可能是猴子,也可能是其它。再往上我們還要研究物質的起源。所以這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宇宙是永恆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時間有沒有盡頭?我們知道杯子在重力作用下,會從桌子掉到地上;但為什麼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並跳回到桌子上呢?這就是時間的秘密!那時間又是什麼?它的起點在哪裡,又將在何地終結?
  • 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它是怎麼運作轉的老子他用了兩句話來說明宇宙是怎麼運轉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什麼是「周行而不殆」,宏觀上,所有的星體都在自轉的同時又在進行公轉,地球在繞著太陽轉,太陽在繞著銀河系轉,銀河系在繞著室女座星系團轉,室女座星系在團繞著拉尼亞超星系團轉。
  • 「巨引源」銀河系究竟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銀河系裡有一群星系,大概一共有四十個星系,是沒有非常明顯的中心點的,是一個非常典型的疏散星系。還有比銀河系更高級的天體系統,就是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包括了五十多個各種各樣的,大小不一的星系。銀河系是一個棒旋結構,而其中有三條旋臂,被奇異的力量拉伸到了幾萬光年級別的長度,而這種強大的力量便是銀河系的中心。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 人從哪裡來 要往哪裡去
    然而,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它卻過時了。因為人類的生存狀態,已不再受制於相對封閉的地理空間,地理因素對歷史的影響也不具有決定性了,信息化生存超越了地理性的歷史空間。 人從哪裡來 直到20世紀以前,地理因素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都舉足輕重,雖然其影響不一定是根本性的或決定性的,但其重要性則不容忽視。
  • 我們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而且還懂得了人工取火,會打魚,其製作的穿孔骨針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縫紉工具。他們用骨針縫製衣服,有了愛美意識,從遺址處發現了骨頭做的裝飾品,還會把死者埋葬起來,初步具備了人倫。 所以,他們比北京人懂的更多了,當然,他們跟北京人一樣,也是群居的,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問題來了,元謀人,一百七十萬年前;北京人,七十萬年前;山頂洞人,三萬年前。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未來會到哪裡去?
    生物學納入科學軌道後,人類對生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脈絡越來越清晰,並派生出了遺傳學、細胞學、基因學、生物物理、生化等眾多分支,對生物的研究定量化越來越精細。所以一定要追溯到人類祖宗的祖宗,就是最早的原始細胞。對這種祖宗還只能以「它」稱呼,因為算不上人,甚至連微生物都算不上,就更別說動物植物了。這些原始細胞大概出現在40億年前,它們很可能在惡劣的環境中非常艱難的孕育和繁殖,所以有數億年無聲無息。最早的考古發現是35億年前的微化石,這些微化石是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西部諾恩·波爾(NorthPole)地區發現的。
  •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來形容他的處境,熟不知這就是哲學上著名的「奪命三連擊」。其實這三個問題有著古老的背景,他們旨在讓人們認識自己,而這三個通俗問題的背後則涉及三個重要的哲學問題,它們分別是: 自我意識的本質問題 ;人的本質問題;自由的本質問題。這是在代表人類發問,也是在代表每一個人發問。一個人從蒙昧中走出來、從沉睡中醒過來的時候,往往會問這三個問題。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漸漸的,祖先流露出對宇宙的極度好奇和無上崇敬,最終,竟養成了「仰望」的姿態,奈何無法觸摸到太空,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的洗禮,祖先們又開始確信「造物主」像人一樣隱藏在天底下某一個角落。於是,祖先們逐日、渡海,歷盡千難萬險,只為在天的盡頭,海的盡頭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很可惜的是,他們卻不肯低下頭,仔細看看手中的木棒、利器,和那圈中馴養的野狼、鹿羊,承認自己就是神。
  • 無風起浪:漲潮的海水是哪來的?退潮後海水又去了哪裡?
    無風起浪:漲潮的海水是哪來的?退潮後海水又去了哪裡?佔地球面積71%的海洋不僅是人類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它也在地球的生態循環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如果沒有海洋,估計地球都不會誕生出生命!不過吃瓜群眾十分好奇的是為什麼海洋沒事幹就發幾個浪呢?而且每逢月中還能有個天文大潮,這些漲潮的海水是從哪裡來的,又往哪裡去?地球上那麼多海水是從哪來的?
  •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幾千年,人類窮盡所有智慧都沒有個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佛祖等等,到今天歷史上的各類哲學家,無不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經。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哲學終極問題,竟都出自社區大媽...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些話原本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如今卻成了每個社區門口叔叔、大媽的口頭禪。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這一切,大家都可以在《霍金三部曲》(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大設計)中找到答案。
  • 人從哪裡來,死後到哪裡去?告訴你生前和死後的秘密世界
    關於人從哪裡來,最常見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創世說,人是神造的,像基督教、古希臘文明、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女蝸造人說,幾乎所有文化神話故事的起點都包含這個部分。第二種是「天生的」,自然生長進化的,從一個小小的細菌慢慢長成單細胞,再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到兩棲,到哺乳動物。神創的部分我們直接跳過,因為很難證實它的真假,討論起來也沒有任何意義。
  •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的起源,它是從哪裡來的?是怎麼形成的?中非有一個傳說:世界上最初只有黑暗的水和偉大的上帝。有一天,上帝肚子疼,嘔吐出太陽。一些水被太陽蒸發並離開了陸地。上帝的肚子痛沒有停止,月亮和星星吐出來了。我們的話是從胃中吐出來的,這顯然是一種神話般的顏色。
  • 從水土流失到綠色新生,黃土高原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海潮青年:中學地理課本中的黃土高原,是被治理的對象,故給人的印象是水土流失、乾旱貧瘠、生態惡化、生活艱苦,其實,這些只是黃土高原的一面;黃土高原還有另一面,你是否會想起它曾育養早期文明之曙光,華夏古文明之搖籃,除了豐富的礦產,你是否還會想起它別樣風土人情和尚未被周知的地貌景觀,你是否會回顧它從哪裡來,是否會想像它到哪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