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2020-12-05 清涼微薄荷

在我的印象中雷德利斯科特千禧年後的功力並沒有傳說的那麼不堪,一查作品年表不得了,除美國黑幫基本全是啞炮,怪不得決定回歸異形體裁,影迷需要雷德利親自解釋諾斯特洛莫號收到異星球求救信號之前的事,老爺子本人也面臨不成仁則成蟲的危機。對於普羅米修斯。

在我看來,現在的電影技術如此精緻,能儘量接近30多年前的野性已經不容易,雷德利在盡力呈現由他掀起的科幻片精神--不技術流地非常直接地反映恐懼。至於人類起源這麼龐大的主題,任誰都很難在120分鐘展現令人深思的哲學形態,如果將其看做是雷德利一個人的尋根之旅則更容易信服,75歲的雷德利仍然相信那個弱肉強食的外太空世界,太令人感動了!!

祖先們陷入思考,他們開始關注頭頂上方,開始仰望日月,卻無法洞悉日月背後深邃的太空。漸漸的,祖先流露出對宇宙的極度好奇和無上崇敬,最終,竟養成了「仰望」的姿態,奈何無法觸摸到太空,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的洗禮,祖先們又開始確信「造物主」像人一樣隱藏在天底下某一個角落。於是,祖先們逐日、渡海,歷盡千難萬險,只為在天的盡頭,海的盡頭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很可惜的是,他們卻不肯低下頭,仔細看看手中的木棒、利器,和那圈中馴養的野狼、鹿羊,承認自己就是神。

現在,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圓的,神似乎也不在地球上常駐,想知道答案,我們很有必要向太空乃至外太空探索。這時,我們回望一下祖先,他們都做了什麼:祖先們先是自己提出了問題,然後開始去尋找答案,在這顆並不太大的球體上橫衝直撞、交織纏繞,會不會讓人覺著有點悲哀的味道?但是,這「悲哀」的背面,是人類越來愈清晰的思路。就像《普羅米修斯》裡絢麗的紅外探測繪圖儀一樣,它無孔不入,無隙不過,非常漂亮的繪製了「地下宮殿」全息影像。祖先們何嘗不是如此,他們無所畏懼、無所不往,在並不短的時間裡,穿山入林、鑿地潛水,終於將地球「看」的越來越清,「構建」的越來越完整。

雷德利斯科特的電影經常會出現兩極分化,我想這是因為他不愛向市場以及觀眾獻媚,而那些真正喜歡他的電影風格的人會則一直追隨下去。我覺得,75歲的老雷早已功成名就,拍這部《普羅米修斯》絕對不會是為了抄《異形》的冷飯,看完電影之後,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本片絕對不僅僅只是《異形》的前傳,而是一部有野心、拓展空間極大的一個科幻電影史詩續篇。

電影本身其實並不盡如人意,比如,對影片中眾多配角的刻畫不夠,使得電影在人物形象上不夠豐滿;比如,情節的設置並不是那樣讓人感到跌宕起伏,使得不少對此片抱有希望的觀眾抱怨不已;比如,電影中有許多讓人充滿疑問的地方,卻沒有得到答案等等。但是,這部電影對於我來說最迷人的地方並不在於此,而在於老雷在這樣的商業科幻片中依然摻入了一些cult情節,而且本片主題宏大,充滿神秘色彩。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又要去向何方?神秘的工程師、奇異的黑水,人與工程師、人與人造人之間的複雜的辯證關係等等等許多的謎團,還有電影最後那令人飽含期待的結局,無一不讓人沉迷其中,以此為樂。

沒人懷疑曾駕馭千禧三部曲的勞米拉佩斯對角色的掌控能力,儘管福爾摩斯詭影遊戲賦予她的吉普賽風情不太迷人,她的北歐風情仍與忠實信徒肖恩非常切合,反倒是先天不足令人擔憂。西格妮韋弗的強悍烈女形象太經典,把勞米顯得弱不禁風。就成品效果而言,勞米並未按照韋弗的模式塑造,就像上文所說,影片主題有雷德利的宇宙觀介入,女主肖恩並不是一個英雄符號也未被神化,她只是由信仰支配的信徒,非個人英雄模式的好萊塢科幻片很難成功,但肖恩就是這樣行走在並不令人信服的尋源主線上,基於此個人認為勞米的表現至少90分。

普羅米修斯號共17人,有機會表現性格、行事目的的角色不足半數,就連之前看好喧賓奪主的塞隆可發揮空間也相當有限。雷德利沒給黑腹反派安排翻轉情節,Vickers這個角色對影后來說沒難度,她在飛船上的獨裁影射大公司的壟斷也早就沒有新鮮感,她的殖民思想在這部尋根尋源科幻片中也沒機會深表。異形體裁電影還有一個關注點就是角色死法,30年間出現那麼多變態殺人魔,任雷德利再強大普羅米修斯也沒有前衛和原創可言了。所以,與其帶著滿滿的期待看片然後破口大罵,還不如將此片看做是雷德利對其事業的梳理,激活系列也好砸了招牌也罷,雷德利值得一次他這30多年來異形情結的總結。

對女主Noomi Rapace無感,期待的塞隆打了醬油。其他配角就沒存在感了,而且還不少,篇幅有限,所以就著墨很少,很平面,就導致後面某些轉變有點突兀,沒鋪墊。這是劇本的瑕疵之一。 劇本另一個瑕疵是到影片後半部分敘事開始有點失控,沒有深入挖掘已經鋪陳出來的很屌的背景架構和哲學命題,有點匆匆草臺了事的感覺。不過確實也很難逃出類型片的框架限制,沒辦法。

兩個小時感覺很快就過去了,沒有什麼拖沓無聊的地方,看完感覺還不夠過癮。確實是R級的,看的很爽,有幾處戲很血腥,稍微有點噁心,如果天朝引進的話,估計難以倖免。但若真剪了就可惜了,還挺精彩的。鑑於天朝影院的設備太逆天,3D不是必須,但有IMAX的話一定要看。

相關焦點

  •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通過上述兩段尋找絕對物理邏輯起點的文字中我可以認識到如下幾點;1、我們人類目前所有的認識都只停留在相對認識的觀點中。2、尋找絕對認識起點的想法只能在確定了相對認識層次後才能獲得該範圍內的準確相對認識。3、解決問題的要點是首先要能夠確定該問題的認識範圍。 那麼本文題目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的認識範圍在哪個層次上呢?
  •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這個哲學問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不同的看法,小編也有小編不同的看法。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好理解。往小了說是我們本身的起源。往大了說可以認為是世間萬物的起源。我們來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往上說來源於人類。而人類的起源,就開始複雜了,可能是猴子,也可能是其它。再往上我們還要研究物質的起源。所以這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 人從哪裡來 要往哪裡去
    如果要談文化,那就必須從文化的地理環境開始;要談原始文化,理所當然,就要從原始人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開始。受了進化論的影響,一提起原始人就以為是類人猿,其實「原始人」,並非從猿進化到人過程中的類人猿,而應該是那些跟文明起源有關的人。這些人從哪裡來,往何處去?他們當年應對氣候變化的選擇,直到今天,還在影響著我們的命運。
  • 我們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問題來了,元謀人,一百七十萬年前;北京人,七十萬年前;山頂洞人,三萬年前。可以想像,是不是元謀人進化成北京人,北京人又進化成山頂洞人,然後山頂洞人進化成我們?我們是不是山頂洞人的後代,北京人的後代,甚至是雲南人的後代?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是雲南元謀人的後代,也不是北京人的後代,只可能是山頂洞人的後代(叔伯後代)。
  • 人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個很大哲學問題,至今哲學家們也無法定論。其實不光是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人會不會有前世和來生。對於這樣的哲學問題我們可以大膽的發揮想像,或許能給哲學們提供一些靈感。
  • 我們從哪裡來?
    今天的話題是:我們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物種的起源是什麼?世界從哪裡來?這些是一個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人,在天性活潑的年紀,都會好奇自己的來處,宇宙和生命的源頭是哪裡,希望了解最初的最初。
  • 我們從哪裡來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任何時期都要面臨這個課題。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旅程裡,有的人為了儘可能探尋到更多答案而嘔心瀝血,為後繼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自古,人們都認為人類是神創的,直到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出來和現代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知道了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宇宙是永恆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時間有沒有盡頭?我們知道杯子在重力作用下,會從桌子掉到地上;但為什麼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並跳回到桌子上呢?這就是時間的秘密!那時間又是什麼?它的起點在哪裡,又將在何地終結?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
  • 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宇宙是從哪裡來的第二十五章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首先來看下這個「有物混成」是指什麼?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狀態。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道家稱之為混沌,其實指的就是奇點,在大爆炸之後才有宇宙。
  • 我們從哪裡來 - 宇宙大爆炸、恆星的產生
    很多小孩子總喜歡問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小孩子充滿好奇心,總喜歡問個為什麼。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未來會到哪裡去?
    地球上一切物種都是進化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源頭,那就很久遠了。生命起源是什麼,現在科學界也還沒有定論,有三種假設。一種是天外來客,就是最原始細菌孢子來自太空。這種說法認為太空中原來是有生命或者文明的,由於伽馬射線暴轟擊或者超新星大爆炸,把這些生命或者文明消滅了。
  •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幾千年,人類窮盡所有智慧都沒有個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佛祖等等,到今天歷史上的各類哲學家,無不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經。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哲學終極問題,竟都出自社區大媽...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些話原本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如今卻成了每個社區門口叔叔、大媽的口頭禪。有很多哲學思想我們都在用,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在用。在哲學家的世界裡,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造成了今天的世界?時間真的能夠倒流嗎?
  • 「巨引源」銀河系究竟要把我們帶到哪裡去?
    銀河系是一個棒旋結構,而其中有三條旋臂,被奇異的力量拉伸到了幾萬光年級別的長度,而這種強大的力量便是銀河系的中心。只是我們還不知道那個點究竟在哪裡,因為宇宙實在太大了,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探測完如此龐大的太空。1.月球繞地球公轉,速度為1.01千米/秒(自傳速度亦一樣);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速度為30千米/秒;3.太陽圍繞銀河系質量中心公轉,速度為250千米/秒;4.銀河系圍繞本星系團質量中心運轉,速度約600千米/秒.
  • 「我們人在哪裡,界碑就在哪裡」
    原標題:「我們人在哪裡,界碑就在哪裡」 他的祖父珀默勒·多來提是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代護邊員,老人曾告訴後代子孫,「我們人在哪裡,界碑就在哪裡」。這句話,後輩們牢記在心,代代相傳。   如今,麥麥提努爾的侄子、女兒也成了護邊員。子孫們繼承了祖輩的事業,也繼承了祖輩忠誠奉獻、吃苦耐勞的品格,成為麥麥提努爾最大的欣慰。
  • 單原子催化劑研究現狀:我們在哪裡?要到哪裡去?
    【研究背景】隨著納米催化的發展和表徵技術的進步,研究者發現表面不飽和配位原子往往是催化的活性位點,基於此,研究者通過控制納米晶的尺寸、形貌、晶面去調控催化劑表面原子的分布和結構以提高催化性能。它一直存在於傳統催化劑中,科研工作者對它的關注可以追溯到1925年,在那一年,Taylor大膽推斷在異相催化劑中一定存在一種孤立的催化反應中心。然而受限於催化表徵技術的發展,當時並不能提出一個足以使大眾信服的證據。隨著透射電鏡的高速發展,我們可以直接觀測到孤立催化反應中心的存在。與此同此,同步輻射技術在表徵應用領域內的發展為我們探究孤立催化反應中心的配位構型提供了理論依據。
  • 太陽系的第一位星際旅客,它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這是因為奧陌陌並不是太陽系的天體,它是從別的星球來的。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它是彗星,後來又將它定義為一顆小行星,最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它重新歸類為星際物體,這是一種全新的分類。奧陌陌「Oumuamua」這個詞的意思是「遠方來的信使」,這個取名非常的貼切,它是一個從別的星系來觀光的遊客。
  • 人從哪裡來,死後到哪裡去?告訴你生前和死後的秘密世界
    關於人從哪裡來,最常見的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創世說,人是神造的,像基督教、古希臘文明、東方以中國為代表的女蝸造人說,幾乎所有文化神話故事的起點都包含這個部分。第二種是「天生的」,自然生長進化的,從一個小小的細菌慢慢長成單細胞,再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到兩棲,到哺乳動物。神創的部分我們直接跳過,因為很難證實它的真假,討論起來也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