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2020-09-03 書華36

中國是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之一。最早的古人類是元謀人,發現於長江流域的雲南元謀縣,距今已經有一百七十萬年了。

後來又在北京周口店發現了北京人遺址。在這裡發現了北京人頭蓋骨,北京人的顏值不高,前額低平,不飽滿,眉骨比較粗大,顴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腦容量比現代人要小很多,其外形與大猩猩有較高的相似度,其腦容量比大猩猩大不了多少,大約生活在七十萬年前。

元謀人和北京人都會製作簡單的石器,會使用火,手和腳有較完整的分工,能使用工具,手的解放,使他們能幹更多的事情,有了簡單的語言,具有了智慧,平時集體行動,所向披靡,任何動物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他們不是猿,而是人。

在發現北京人的地區,人們還發現了山洞頂人,地點就在龍骨山頂部的洞穴裡,所以叫山頂洞人。北京人與山頂洞人雖然物理距離只有幾百米,但時間卻相隔了六十多萬年。

北京人生活在七十萬年前至二十萬年前。而山頂洞人生活在三萬年前。他們比北京人進步了不少。

比如他們雖然使用的工具都是石器,但山頂洞人已經掌握了磨光技術和鑽孔技術。這說明他們已經進入到舊石器時代的晚期。而且還懂得了人工取火,會打魚,其製作的穿孔骨針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縫紉工具。他們用骨針縫製衣服,有了愛美意識,從遺址處發現了骨頭做的裝飾品,還會把死者埋葬起來,初步具備了人倫。

所以,他們比北京人懂的更多了,當然,他們跟北京人一樣,也是群居的,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

問題來了,元謀人,一百七十萬年前;北京人,七十萬年前;山頂洞人,三萬年前。可以想像,是不是元謀人進化成北京人,北京人又進化成山頂洞人,然後山頂洞人進化成我們?我們是不是山頂洞人的後代,北京人的後代,甚至是雲南人的後代?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是雲南元謀人的後代,也不是北京人的後代,只可能是山頂洞人的後代(叔伯後代)。打個比較恰當的比喻,如果人類是馬,則元謀人可能是角馬,北京人是斑馬,山頂洞人是野馬,現在的人類呢?應該是青藏高原的野驢?這個人那個人其實都是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的不同亞種。人類在進化中是極其殘酷的,適者生存,能者發展。人類在進化中,首先是幹掉了與之爭食的巨大的肉食動物,後來又幹掉了與之爭食又爭空間的其它人種,直到現在,這個殘酷的進化仍沒停止,那就產生了兩個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兒去。這兩個問題,可能永遠無解。

關於現代人類的起源,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現在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是由各區域的古人類進化而來的,這叫「多地區起源」,比如有人說中國人是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後代,但這個觀點基本被DNA技術推翻。

另一種叫「非洲起源說」,這種學說認為現代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祖先,都來自五萬年前的非洲,這個有強大的DNA技術做支撐。現在,隨著考古的不斷發現,以及對人類DNA進行分析,越來越指向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就是東非走出來的人類,這個人種稱為智人。智人相當於從人類大物種進化的出的一個分支,由於一個偶然,腦洞大開而智力超群,其進化和發展勢不可擋,迅速佔領並統治了地球。

五萬年前的非洲不是現在的景象,那裡接近赤道,天氣溫暖,森林覆蓋,動物繁多,動植物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用現在的話說是人類最宜居的地方。

人類是怎樣從非洲走向世界各地的呢?讓我們來還原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在二百五十萬年前的東部非洲,人類開始從猿類中分離出來。這些遠古人在東部非洲呆了五十萬年後,人越來越多,原來的地方變得越來越擁擠,食物也出現短缺,該分家了。有一些富有冒險精神的原始人,也可能是他們在原來的家裡混不下去了,被趕了出來。不管怎麼樣,在大概二百萬年前,這些原始人不得不離開了舒適的東非家園,踏上了陌生的土地,去爭取新的命運和生存。

這些人穿過西亞,朝著所有可能的方向走去。走向白雪覆蓋的茫茫叢林,走向一望無邊南亞的熱帶叢林,也有一些人來到了中國,他們定居於相對溫暖,有山有水有洞的地方。

來到亞洲的這些人被稱為直立人(猿人),他們一共存活了二百萬年。是人類史上生存最久的人種。而我們現代智人能否打破這個紀錄還是一個謎。

還有一部分古人到了歐洲,他們為了適應歐洲寒冷的天氣,身材變得更魁梧,肌肉更發達。這是人類史上真正的肌肉男,相當於馬中的高頭大馬。人們在德國的尼安德特河谷發現了他們的化石,所以稱他們為尼安德特人

還有一些古人來到印尼弗洛裡斯島,他們面臨著食物短缺的困境,最終,只有那些個子矮的人才生存了下來(矮個子現在也相對長壽)。漸漸地,這些人變成了矮人。個子只有1米左右,腦袋只有廣柑那麼大小。

這些遷徙到外的古人,種群不大,進化緩慢。而同時,留在東非的那些古人也在進化,一不小心,智人出現了。他們擁有更大的大腦容量,也就更聰明。在大約十萬年前,這些智人再次踏上旅程,去外面尋找新的發展天地。

走出東非後,他們碰到了已經分家一百多萬年的遠親:尼安德特人,元謀人,甚至北京人。

這些人種已經分家了一百多萬年,相互之間完全不可能進行溝通,更不會說英語、中文。事實上當兩個無法溝通的人在一起時,而手裡分別拿著狩獵用的木棍石器等傢伙,會出現怎樣情形呢?那只有一種溝通方式,用肢體語言說話一一打起來。

人種的衝突難以避免,畢竟適合居住的地方就那麼幾個。雖然智人擁有更高的智慧,但尼安德特人身體更強壯,而且他們的腦容量甚至比智人更大,只是他們的小腦不夠發達。

人種衝突中,尼安德特人佔了主場優勢,戰勝了前來挑戰的智人。智人被擊敗退回去,只能加血補氣,整理裝備,準備再戰。經過三萬年的準備,智人顯然比以前更聰明、也更有力量了,加上他們善於依靠集體的力量,以戰鬥隊形再次走出非洲,向尼安德特人發起挑戰。這一次相遇的結果是尼安德特人從地球上消失了。尼安德特人失敗的結局就是徹底退出人類進化的舞臺,同時中國的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命運也是如此。當然,也有極少數的尼安德特人可能跟智人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現在的DNA研究發現在歐洲和亞洲人的身體裡,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的尼安德特人DNA,非洲人卻沒有,便說明了這個問題。這便是直接的武力衝突,一個人種消滅了另一個人種,很直接,很殘酷。

戰勝了尼安德特人的智人一股作氣,繼續高歌猛進,他們走向亞洲,甚至走過白令海峽,來到了美洲。一路上,他們學會了造船、打漁、縫製禦寒的衣服,發明了油燈、弓箭,也改進著他們的溝通方式,團隊協作能力越來越強。於是,他們跟開了掛一樣,戰勝並消滅了所有碰到的非智人人種。

以下的事都是智人幹的,五萬年前,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梭羅人滅絕了。隨後,生活在西伯利亞的丹尼索瓦人滅絕了。三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滅絕了。一萬二千年前,霍比特人、弗洛裡斯人滅絕了。

那麼,在中國大地上生活著的元謀人、北京人呢?同樣滅絕了。滅絕的方式可能有兩種,一種是在智人來到這片土地之前,他們沒能熬過地球的冰河期,在漫長的冬夜裡自我滅絕了。但這種可能性好象不大,畢竟這些東亞直立人已經生存了二百多萬年,早就經歷過冰河期,應該有抵抗力。另一種可能,他們同樣被智人給滅絕了。也許,現在東亞人的體內也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四的北京直立人DNA,除此之外,能夠證明他們存在過的,只有那些化石了。周口店龍骨山上的山頂洞人,他們才可能是真正的勝利者,不僅滅了北京人,還佔領了他們的洞穴。

有一個歌曲:我來自元謀,你來自周口,牽起你毛茸茸的手,是愛讓我們直立行走。這個歌有些胡扯,周口店不是周口,周口很容易讓人想到河南的周口市,兩地相隔太遠。另外,不是愛讓他們直立行走,而是被生存逼的。

幾百萬年前,由於乾旱,非洲的森林變成了草原。人類被迫從樹上走下來。而為了發現四周的猛獸,他們不得不努力的站起來掃視草原,久而久之,他們學會了直立行走。而直立行走後,解放了的手,便製作工具,使用工具,雖然手變短了、變細了,卻在不經意間完成了猿向人的轉變。還有個說法,猴子因為吃魚變聰明而成了人,那些不吃魚只吃野果的猴子還是猴子。不過這不是專家說的,是我說的!

這個歌詞有一點是正確的。就是牽起手來的,一定是元謀人跟周口店北京人。因為他們屬於同一個人種:直立人。如果北京人跟山頂洞人手牽手那就麻煩了,他們可能誰也不樂意。怎麼判斷兩個人是不是同一種人呢?其實很簡單,就看他(她)們能不能在一起繁衍後代。元謀人跟北京人是可以生下孩子的。而北京人跟山頂洞人就比較麻煩了,勉強在一起也不會幸福的。就像馬跟驢只能生下騾子,而騾子是不會有下一代的。所以當山頂洞人來到周口店與北京人相遇,尤如我們人類見到猩猩,不僅不會手牽手,而且要打起來,弄不好要你死我活。

最終,北京山頂洞人贏得了這場種族生存大戰。但山頂洞人也依然不是我們的祖先,在消滅非智人的同時,智人內部同樣有著你死我活的競爭。三萬年前來自南方的一些智人向山頂洞人發起了攻擊。山頂洞人沒能守住龍骨山。他們只好一路向北,跨過白令海峽,最終成為了美洲的印第安人。

來自南方的智人最終成為了東亞這片大陸的主人,他們開始繁衍生息、建立村莊、播種糧食、馴養動物、建立城邦、成立國家、繁衍生息。

原本生活在地球上的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梭羅人等等,全部都被智人趕出進化的舞臺而消失。

被智人滅絕的不僅僅是異於自己的人種,還包括了大量的動物,尤其是那些與人爭食、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的動物。

大約四萬五千年前,智人登上了澳大利亞。一看,這裡的動物肉多、腦子笨,一封「電報&34;他們也沒有怕過,怕個球!是肉老子就吃!

智人,也是我們現代人,才是地球生物真正的絞殺機器。自從智人在七萬年前開始走出非洲,全世界的生物物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始下降,很殘酷!很無情!很無奈!

那時候的我們太蠻荒,直到近一百年左右,我們的文明才意識到需要保護動物。而直到今天,我們人類依然沒有徹底的學會怎樣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存共贏,世界仍然存在人種歧視。

我們人類在向文明邁進時,伴隨的是血淋淋的野蠻;向文明邁進時,我們犯下了許多關鍵而愚蠢的錯誤,希望今後能靠智慧避免不必要的殺戮。

相關焦點

  •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通過上述兩段尋找絕對物理邏輯起點的文字中我可以認識到如下幾點;1、我們人類目前所有的認識都只停留在相對認識的觀點中。2、尋找絕對認識起點的想法只能在確定了相對認識層次後才能獲得該範圍內的準確相對認識。3、解決問題的要點是首先要能夠確定該問題的認識範圍。 那麼本文題目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的認識範圍在哪個層次上呢?
  • 人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是個很大哲學問題,至今哲學家們也無法定論。其實不光是人,宇宙的萬事萬物都是如此,到底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都很好奇,也很想知道,人會不會有前世和來生。對於這樣的哲學問題我們可以大膽的發揮想像,或許能給哲學們提供一些靈感。
  •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
    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這個哲學問題至今為止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所不同的看法,小編也有小編不同的看法。我們從哪裡來這個問題,本身就不好理解。往小了說是我們本身的起源。往大了說可以認為是世間萬物的起源。我們來源於我們的父母,父母往上說來源於人類。而人類的起源,就開始複雜了,可能是猴子,也可能是其它。再往上我們還要研究物質的起源。所以這是個極其複雜的問題。
  •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普羅米修斯》
    漸漸的,祖先流露出對宇宙的極度好奇和無上崇敬,最終,竟養成了「仰望」的姿態,奈何無法觸摸到太空,經過一番冥思苦想的洗禮,祖先們又開始確信「造物主」像人一樣隱藏在天底下某一個角落。於是,祖先們逐日、渡海,歷盡千難萬險,只為在天的盡頭,海的盡頭找到我們的造物主。很可惜的是,他們卻不肯低下頭,仔細看看手中的木棒、利器,和那圈中馴養的野狼、鹿羊,承認自己就是神。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未來會到哪裡去?
    「到底」來自哪裡。生物學納入科學軌道後,人類對生物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脈絡越來越清晰,並派生出了遺傳學、細胞學、基因學、生物物理、生化等眾多分支,對生物的研究定量化越來越精細。所以一定要追溯到人類祖宗的祖宗,就是最早的原始細胞。對這種祖宗還只能以「它」稱呼,因為算不上人,甚至連微生物都算不上,就更別說動物植物了。這些原始細胞大概出現在40億年前,它們很可能在惡劣的環境中非常艱難的孕育和繁殖,所以有數億年無聲無息。最早的考古發現是35億年前的微化石,這些微化石是科學家們在澳大利亞西部諾恩·波爾(NorthPole)地區發現的。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Orch-OR理論認為人類的思維活動是由於量子引力效應產生的,意識則以量子信息的形式存在於腦細胞的某種"微管結構」內,而在人類瀕臨死亡前,量子信息——也就是意識的量子態會脫離腦細胞的微管結構,傳輸到宇宙中去,因此人類去世之後,意識仍然會存在於宇宙中。但如果瀕臨死亡的人又活了過來,量子態又會重新回到腦細胞的微管裡。
  • 人從哪裡來 要往哪裡去
    因為人類的生存狀態,已不再受制於相對封閉的地理空間,地理因素對歷史的影響也不具有決定性了,信息化生存超越了地理性的歷史空間。 人從哪裡來 直到20世紀以前,地理因素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都舉足輕重,雖然其影響不一定是根本性的或決定性的,但其重要性則不容忽視。當然,地理因素再怎麼重要,也比不過人自身。
  • 你從哪裡來? 你要到哪裡去?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是物理學和哲學的終極問題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我們真的能回到過去嗎?你知道為什麼世界是十一維嗎?宇宙是否需要一個創造者?......宇宙從何處來,又往何處去?宇宙是永恆不變還是膨脹或是在收縮?時間有沒有盡頭?我們知道杯子在重力作用下,會從桌子掉到地上;但為什麼我們從未看到碎杯子集合起來並跳回到桌子上呢?這就是時間的秘密!那時間又是什麼?它的起點在哪裡,又將在何地終結?
  • 我們從哪裡來?
    今天的話題是:我們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物種的起源是什麼?世界從哪裡來?這些是一個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人,在天性活潑的年紀,都會好奇自己的來處,宇宙和生命的源頭是哪裡,希望了解最初的最初。
  • 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總有問號伴隨著我們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在別人突然懵逼的時候,用「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一般在我們三四歲時才能說「我」這個字,之前都是說名字或者別人說什麼我們就說什麼,比如一個小朋友要玩具,大人會說:「給他,給他。」小孩子不會說「給我」,也是學著說「給他,給他」,這意味著他這時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各位也不妨想想自己在什麼時候意識到「我」的存在呢?當我們觀察外在於我的客體時才會問「這是什麼?」、「他是誰?」
  •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從哪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做什麼?我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們幾千年,人類窮盡所有智慧都沒有個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不管是蘇格拉底,還是佛祖等等,到今天歷史上的各類哲學家,無不為這個問題傷透了腦經。
  • 人類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七種人類冠狀病毒的儲存宿主與中間宿主新冠病毒是第七個人類冠狀病毒,這些病毒都是從動物來的。在天然的儲存宿主內,有大量不同種類的病毒,一般情況下並不致病或者只引起很輕的症狀。中間宿主往往是指從儲存宿主到人之間或者到新宿主之間的宿主,中間宿主不一定是病毒的儲存宿主,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中間宿主也可能變成儲存宿主。
  • 太陽系的第一位星際旅客,它從哪裡來,它要去哪裡?
    這是因為奧陌陌並不是太陽系的天體,它是從別的星球來的。一開始,科學家認為它是彗星,後來又將它定義為一顆小行星,最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它重新歸類為星際物體,這是一種全新的分類。奧陌陌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最新研究表明奧陌陌很可能是來源於有諸多恆星的昴宿星團
  • 人類從哪來?最終要到哪去?
    人從哪裡來?最終要到哪裡去?」這是許多人都曾經想像過的兩個問題,而且也是未解的兩個問題。相對來說,「人從哪裡來?」通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摸索已經有了雛形,但「要到哪去」屬於未來的話題,而顯然人不具備預知未來的能力。因此,我就個人的見解淺談一下這兩個「世紀難題」吧。
  • 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道德經中也許有答案?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宇宙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要素是什麼?宇宙運轉的規則是什麼?宇宙的終極歸宿是什麼?道德經第25章解答的就是這些問題。宇宙是從哪裡來的第二十五章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首先來看下這個「有物混成」是指什麼?就是宇宙大爆炸之前的那個狀態。大爆炸之前是什麼狀態,道家稱之為混沌,其實指的就是奇點,在大爆炸之後才有宇宙。
  • 我們從哪裡來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任何時期都要面臨這個課題。在我們有限的生命旅程裡,有的人為了儘可能探尋到更多答案而嘔心瀝血,為後繼者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自古,人們都認為人類是神創的,直到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出來和現代科學研究的進步,我們知道了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 人類冠狀病毒的前世今生:從哪裡來 又要到哪裡去-病毒, ——快科技...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學家做出來很多的貢獻:比如我們12月30日宣布找到病毒,1月12日測定核酸序列,然後很快和全世界分享了數據。當然也有不足之處,1月20日以前我們對於病毒的流行情況沒有很好地把握,這是將來值得總結的。七種人類冠狀病毒的儲存宿主與中間宿主新冠病毒是第七個人類冠狀病毒,這些病毒都是從動物來的。
  • 從哪裡來?要去哪裡?
    從哪裡來?要去哪裡?「零號病人」是誰?首先要釐清什麼是「零號病人」。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教授王立銘說,對應的學術用語是「原發病例」,通俗理解為在這位患者身上「某種病毒首次從動物進入了人體」。以這次為例,研究表明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天然宿主,最新發現是穿山甲比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更接近人類感染的新冠病毒。
  • 讀懂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宇宙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加州州立大學舊金山分校物理與天文系的滿威寧教授讚嘆道:包括 Peebles 在內的人類兩千年科學史上那些智慧又勤奮的靈魂幫助我們在短暫的生命中看到了那麼遙遠的過去和未來。今天,她希望用通俗有趣又嚴謹的科普讓更多人領略這份科學之美,了解我們的宇宙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些哲學終極問題,竟都出自社區大媽...
    你從哪裡來?你要到哪裡去?這些話原本都是直擊靈魂深處的終極哲學問題,如今卻成了每個社區門口叔叔、大媽的口頭禪。有很多哲學思想我們都在用,只是我們不知道我們自己在用。在哲學家的世界裡,是上帝創造了宇宙?還是大爆炸造成了今天的世界?時間真的能夠倒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