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李工 發表於 2020-04-01 09:25:19
隨著物聯網的發展,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越來越多的應用到工業現場中。RFID的英文全稱為「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中文翻譯為「無線射頻識別」。它是在20世紀50年代誕生的一種無線識別技術,可以在不接觸的情況下,利用無線電(radio)來進行身份識別。根據無線電頻率的不同,RFID系統可以分成低頻、高頻、超高頻及微波四種。
低頻系統(LF):RFID無線電波頻率低於134KHz的系統,遵循ISO/IEC 18000-2標準;
高頻系統(HF):RFID無線電波頻率在13.56MHz的系統,遵循ISO/IEC 15693(兼容ISO/IEC 18000-3)、ISO14443標準;
超高頻系統(UF):RFID無線電波頻率在860~960MHz之間的系統,遵循ISO/IEC 18000-6B/C標準;
微波系統(Microwave):RFID無線電波頻率在2.4GHz的系統,遵循ISO/IEC 18000-4標準;
一個RFID系統一般由四部分組成:電子標籤、天線、讀寫器及應用軟體。
電子標籤類似於條碼系統中的條碼,其內部集成了一個可以擦寫的晶片,用於存儲信息。根據是否帶電池,電子標籤分為有源和無源兩種。有源電子標籤帶有電池,與無源電子標籤相比,可讀的距離較遠;
天線:一般連接在讀寫器上,用於接收/發送電磁波;
讀寫器:用來讀取電子標籤的數據並傳送到上位機應用軟體系統中;有些也可以往電子標籤中寫數據;
應用軟體:基於PC或PLC的軟體系統,用來處理讀寫器發送來的數據;
RFID系統如下圖所示:
RFID系統的工作原理如下:
讀寫器通過其天線向外發送一定頻率的電磁波;當電子標籤進入到發射天線的工作範圍內後其內部產生感應電流而被激活,於是將其存儲的信息通過內部天線發送出來;讀寫器的天線接收到來自電子標籤的載波信號,將其傳送給讀寫器;讀寫器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調與解碼處理,並將處理後的數據發送給上位機或PLC處理系統。
責任編輯:ct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