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書記每個村民家都要去隨禮?確實,農村隨禮負擔重!

2021-01-16 騰訊網

現在農村隨禮負擔真是重啊!尤其是村書記、村幹部,沒有點經濟實力真當不了!

昨天去村裡辦事,到村委會坐了坐,和村幹部們聊了聊。剛好碰到村書記過來,打了個招呼,就掏出300元給了文書,說了幾句話,說的本地方言,沒太聽懂,但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就是讓文書代為去隨禮。過了一會兒,村委會副主任過來,村書記又給副主任300元,一樣的意思。於是大家聊起了這個話題。

有個村幹部說,現在村裡基本行情,紅白喜事一般都是隨300元,普通關係可能也是有隨200元的,但關係好的都在500元以上。村兩委幹部,特別是村支部書記,基本上不能低於300元,而且據說村裡面的人每家有喜事,都會邀請村書記,村兩委幹部。我對這個有點懷疑,有些大村六、七千人,有些都不太可能認識,也會請嗎?但他們說絕對會請,只要村民認識書記就行,而且會給認識的人一大疊,再由認識的人分發下去,有些可能真不認識。

有個朋友就說,那村支部書記一年下來估計得隨禮50次,每次300元,一年就得15,000元。但後面算了算,可能根本不止。這裡面白喜事可能就至少10來起,這個一般必須去的。紅喜事的話,結婚、孩子滿月、周歲、升學、喬遷等等,各種名目,算下來真不止,普通人隨禮都在隨不起。而且聽說白事還有這麼一個規則,就是去的賓客跟其中一個子女關係好,隨的禮就記在哪個子女的帳上,如果跟子女關係都可以,那每個子女都要隨一份禮,村裡有個副主任跟那過世老人的三個兒子關係都可以,就隨了三份禮,每人300元。這樣負擔就更重了。

這邊現在喝喜酒的習俗也變了。不像原來的,借很多桌子、碗筷等等,然後在院子裡,擺很多桌,賓客到齊了,舉行婚禮,然後上菜開飯,在一起熱熱鬧鬧,喝酒聊天,喜慶的氣氛很足。現在賓客去隨禮,很多都不在那邊喝喜酒,而是打包回家。隨禮的人湊夠一桌,就把那一桌酒席全部打包回去,怎麼分就那幾個人自己決定。這已經形成了習慣,以至於主人家也不會再準備那麼多桌子碗筷了,也省了很多事。甚至於有些家更省事,都不再準備酒菜了,隨完禮的賓客,主家那邊再回點米、油或者雞鴨等等作回禮,或者乾脆連東西都不準備了,就回一點禮金,比如你隨禮300元,那邊回禮60元等等。

所以,很多地方辦酒席都變了味兒,造成很多人家負擔很重,但這種人情往來又很難杜絕,政府三令五申也沒法解決。

相關焦點

  • 隨禮6.66元喝了4瓶五糧液怎麼回事 男子為什麼只隨禮6.66
    說起份子錢,其實還是一個蠻讓人頭疼的,現在經常聽說的就是,多年前的同學,從來不聯繫,突然就通知要結婚了,份子錢怎麼隨?最近網上有一件很火,就是男子結婚朋友只隨禮6.66元,卻喝了4瓶五糧液,帶走2包中華,這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
  • 榆林:「五提倡五反對」打造全新「農村習俗」
    提倡婚事新辦 反對高額彩禮農村高額彩禮讓不少農村家庭苦不堪言,甚至因婚致貧,高額彩禮已成為農村小康和農民脫貧路上的一大攔路虎。「提倡婚事新辦,反對高額彩禮」方針提出,榆林農村應結合當地實際,明確規定結婚彩禮金額的限額,規定農村青年結婚不能藉機索要高額彩禮,不能藉機向父母要房要車,不能藉機索要高價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
  • 司鳳璇璣大婚,亭奴的隨禮是一箱鮫人淚,這是哭了一夜哭出來的?
    司鳳璇璣大婚,亭奴的隨禮是一箱鮫人淚,這是哭了一夜哭出來的?準備追《琉璃美人煞》的,一定要準備好紙巾,因為太好哭了。璇璣的前身是戰神,所向披靡,天界沒有一個人不敬仰她,但偶然的一次機會,她從無支祁那裡得到了自己的真實身份,原來自己是被白帝親手製造出來的旗子,就是來幫忙打架的,知道真相的她很氣憤,決定要找白帝討個說法。她只是想為自己討個說法,可是所有人都覺得是她的錯,因為執念太深,心中的戾氣也變得很重,也釀成了大錯。
  • 農村老話「紅事禮到人不怪,白事禮到人不收」啥意思?該怎麼送禮
    最近村子裡也不知道怎麼了,三天兩頭就有隨禮的活動,也許這到了年跟前,大家想著趕緊結婚,省的有什麼特殊情況不讓辦,所以筆者最近這錢包是越來越癟了。其實到了冬季農村的白事也是不少,因為冬季是慢性病的高發期,就在前幾天筆者就隨了一份白事禮,因為是多年的鄰居,所以就去幫著忙活了幾天。
  • 元旦後,農村又出現幾個奇怪的現象,你們村裡出現了嗎?
    大多數人對鄉下的印象,是民風淳樸,每天早上,村寨裡每家每戶的煙囪上都飄起嫋嫋炊煙,吃過早餐後,大家都扛著鋤頭下地幹活,到了晚上,吃完晚飯,一塊兒坐在大樹下,一塊兒坐在路口,聊著天,這就是鄉下許多人印象中的生活。
  • 元旦後,農村又出現三個奇怪的現象,農民朋友發現了嗎?
    談起鄉下大多數人的印象,都是民風淳樸,每天早晨村寨裡每一戶人家的煙囪上都飄起嫋嫋炊煙,吃過早飯後,大家都扛著鋤頭下地幹活,到晚上,吃完晚飯,一塊兒坐在大樹下,一塊兒坐在路口,聊聊天,這就是鄉下許多人印象中的生活。但小編所說的是,這種農村生活應該是多少年前的事了,現在的農村很少了,還會有更多這樣生活的農村人,因為,和以前的農村相比,現在的農村,差別是很大的。
  • 農村老人常說:「壽不送煙,喪不後補」,什麼意思?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的農村俗語,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這些農村俗語不但通俗易懂,還蘊含許多深刻的道理。就比如下面這句:壽不送煙,喪不後不是什麼意思,你們知道嗎?不要著急,聽我慢慢說來,在過去老人都會過八十大壽什麼的。人家過壽,你總要送一些東西,以表達自己的誠意吧!
  • 農村冷席現象頻發,過去禮到人不到,為啥現在禮也不到了?
    但這兩年的農村酒席現象,又出現了另外的冷席現象,那就是不但人不到,就連禮金也不到了,這又是為何呢? 過去置辦酒席,無非是婚喪嫁娶之類的紅白喜事,這類酒席都是家庭的人生大事,也是正常的禮尚往來加深感情的酒席,這類酒席很正常,大家也都認為這類的酒席是應該舉辦的。所以大家也都會自覺的去參加,但近幾年有的酒席確實是變味了,不是紅白喜事,而是一些可有可無的酒席。
  • 告別農村破舊泥磚房,龍門村民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2019年底,廣東省委農村工作辦公室、省農業農村廳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我省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全面打響農村破舊泥磚房清理整治攻堅戰。作為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工作,龍門縣在大力推進農村破舊泥磚房清理整治工作中,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讓村民從「要我拆」轉變為「我要拆」。
  • 【與「第一書記」同行】周市鎮斜塘村「第一書記」談建明:傳幫帶...
    儘管才上任一個月,周市鎮斜塘村「第一書記」談建明卻已經把村裡的情況了解得八九不離十,該做什麼、怎麼做,心裡門兒清。「談書記今年56歲,有著近20年的農村工作經驗,所以一來斜塘村,就馬上把情況摸透了,還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工作經驗傳授給我們,大大助力了我們的工作。」 斜塘村黨總支書記孫長明說。
  • 重拳打擊農村「圈地」 江西方家山村把「家底」還村民(圖)
    李韻涵 攝   中新網景德鎮11月24日電 題:重拳打擊農村「圈地」江西方家山村把「家底」還村民  作者 李韻涵  「把被侵佔的農村集體資產收回來後,就有了這個服務中心,我們老年人可以在這裡吃飯、娛樂。」江西省景德鎮市竟成鎮方家山村村民汪細妹談起如今這個服務中心便十分高興。
  • 90後第一書記·故事|馮芙蓉:五年駐村是生命中最美的花
    他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這是一場硬仗,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鬆。駐村第一書記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從2018年起,澎湃新聞連續三年推出「90後第一書記」專題,聚焦這一年輕群體。
  • 用責任與擔當書寫無悔青春——記興和縣賽烏素鎮三股水村駐村第一...
    「自從薛書記來到我們村,為我們扶貧工作注入了年輕的活力,這小夥有想法、有幹勁……」三股水村村幹部們一提到駐村第一書記薛書元都這樣誇獎。  1990年出生的薛書元,一名毫無農村工作經歷的興和縣公安局工作人員,組織的一紙調令,讓他成了賽烏素鎮三股水村的駐村工作隊長兼第一書記。
  • 《書記去哪兒》第六集:陳春光眼裡的福清「小城大事」
    陳書記不是福清人,可機關大院卻仿佛成了他的家。   同期: 中共福清市委書記 陳春光 福州的幾個同志住在這裡 本地的同志基本都在家裡 我們走吧   記者:書記 今天去哪啊   陳春光:今天去江陰鎮 跟宏路街道   陳春光 福建長樂人 曾任福州臺江區政府區長 現任中共福清市委書記   同期:車上的書記採訪
  • 農村裡的傻子,為什麼會被稱為「守村人」?每個村莊幾乎都有
    樹先生》,被譽為王寶強的「封神之作」,很多人看後特別有感觸,電影有一種壓抑感,特別是農村人,對此最能感同身受,因為「樹先生」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那麼一兩個。樹先生」王寶強 心不壞,有點傻,甚至有點瘋癲,村中大小事都知道,村裡紅白喜事會主動去幫忙,只要給口吃的就行,但不會被當作正常人,村民經常會故意抬高他的身份,比如戲稱對方為「科長」、「司令」,實際上卻是一種挖苦和戲弄。 這樣的人你們村裡有嗎?
  • 長樂古槐嶼北村:書記勇擔當 村莊變了樣
    她口中的「書記」,就是嶼北村黨支部書記蔣光佑。從20多歲起,他連續做了6屆村黨支部書記,一直任勞任怨、兢兢業業,多次獲評市、區「優秀共產黨員」。在他的帶領下,嶼北村黨支部多次獲評市、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裡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合陽縣村書記楊曉娟用心幫扶群眾
    中國網5月12日訊 近日,陝西省渭南市合陽縣金峪鎮白家莊村的村幹部和群眾代表來到合陽縣發改局,為合陽縣經發局派駐白家莊村的第一書記楊曉娟送來一面寫有「真抓實幹為民情、精準脫貧幫殘疾」的錦旗。他們對楊曉娟認真負責、熱情周到的幫扶工作表示感謝,並說道:「感謝你熱情細緻的幫扶,我代表全體村民向你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