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及看《風味人間》?不如看這些美食節目解饞

2021-01-11 百家號

有沒有被剛開播的《風味人間》刷屏呢?從《舌尖上的中國》到《風味人間》,陳曉卿的名字已經成了質量保證。也是從《舌尖》開始,美食紀錄片開始受到國內觀眾的廣泛關注。吸引人的,不僅僅是特寫和慢速鏡頭下的美味,更是與這些美食相關的風土、製作與食用它們的人們的日常生活,食物不僅僅與食材或味道相關,讓觀眾們牽念的,是世界不同角落的風光、出產、習俗,還有那一點人情味和煙火氣。如果等《風味人間》的每周兩集的更新太焦躁,不夠看,也可以看看其他同題材紀錄片,看看原來全世界有這麼多人,用同樣充沛的情感和巧妙的心思,作出各異的美食。與國內這幾部美食記錄片不同的是,這些紀錄片大多由各國名廚主持,除介紹當地風土人情與美味出產之外,也會親自下廚,在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漁船上、海邊、葡萄園中,烹調幾道當地風味菜系。從最初的處理食材到擺盤,步驟清晰,講解詳盡,喜歡廚藝的人大可有樣學樣,小試身手。弗洛伊德在義大利 Floyd on Italy 1994說起旅行與美食相結合的紀錄片,英國人Keith Floyd應該算是開山宗師。這也是很有趣的一點:雖然英國食物總是被黑,但英國的米其林餐廳也好,名廚也好,甚至烹飪書籍和美食節目也好,數量在全世界也都名列前茅。許多英國人對食物有熱情,這是毋庸置疑的。也許,這也是為什麼Keith Floyd能夠一舉成名的原因。在拍攝電視節目之前,Keith Floyd已經有了自己的餐廳,出版了一本烹飪書。他和BBC合作,主持的第一檔旅遊美食節目「弗洛伊德和魚」(Floyd on Fish)於1985年播出。後來,他又陸續旅行到世界各地,拍攝了不少美食節目,這部「弗洛伊德在義大利」則在1994年播出。

Keith Floyd最出名的形象,就是戴著領結,手裡拿著一杯葡萄酒,在山間水邊,邊飲邊烹,在「弗洛伊德在義大利」中也是一樣。這樣的拍攝方式,不用說,特別適合風景怡人的義大利。我們可以看到他在卡拉布裡亞的海上夜釣,乘坐蒸汽火車穿過群山峽谷,開著敞篷車穿行在託斯卡納的葡萄園中,做飯的地點可能是在一座古堡前,也可能是在橄欖林中。在普利亞,他在漁港的碼頭上烹調起了最新鮮的青口貝,招呼周圍的漁民和建築工人一起來分享。看到大伙兒爭先恐後的樣子,你大概也會使勁吸吸鼻子,看能不能聞到電視屏幕那一頭,那一大鍋熱氣騰騰的青口的滋味。無名之地 Parts Unknown 2013誰能想到熱愛美食的安東尼·波登竟然在2018年6月自殺了呢?看他的節目,未免不是一種緬懷。作為廚子,他未必有多出色,但是他的《廚室機密》一書為他的千萬讀者提供了另一視角去觀察餐廳這個行業,也使得他名聲大噪。就像在《廚室機密》中,波登將筆力集中在那些小人物,那些洗碗工和幫廚身上一樣,在他的第一部電視節目「一個廚子的旅行」中,波登的鏡頭和話筒對準的,也是那些不起眼的人,和最日常美食。觀眾們跟著他去了那些遙遠的世界另一頭——河內、金邊、東京……去水上市場、去街邊小店、去大排檔,與當地人對話,在最普通也最美味的食物中嘗出生活的滋味。

「無名之地」則延續了「一個廚子的旅行」的風格,「遠方」和「街頭食物」永遠不會在他的節目中缺席。2013年和2016年,波登分別來到了上海和四川,品嘗小籠包,吃火鍋吃出了眼淚,中國觀眾看到這些應該會倍感親切吧。隨著他的去世,「無名之地」永遠停留在第12季,再也無法更新。兩位胖女士 Two Fat Ladies 1996這是一部讓你重新審視英國食物的電視片。兩位主持節目的「胖女士」,Clarissa Dickson Wright和Jennifer Paterson都是英國名廚,這兩位胖乎乎,同時也咋咋唬唬的女士,開著一部英國產的「凱旋雷鳥」邊三輪摩託車(通常是Jennifer開車,而Clarissa坐在一邊),威風凜凜地穿越英倫三島,尋覓各地美食。有時,她們去的地方很奇怪,比如一個兵站,或一所女子學校,而在每集中,她們都肩負一個任務,即為這麼一大群人,用最具有當地特色的食材,做一頓傳統風味的大鍋飯。這兩位胖夫人甚至還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做過飯!

Jennifer用起黃油和奶油來毫無節制,她的名言是「酸奶是為那些腸胃不好的素食者準備的」。不過,對於觀眾來說,看她們烹調這些熱量滿滿的食物實在是一大享受。她們也經常使用一些傳統英國菜做法,比如作為英式早餐的「炸馬鈴薯和洋白菜」,並且宣稱只能用牛油做這道菜。除了風景和做飯,兩位胖女士的妙語連珠,時不時的互損和唇槍舌劍都非常精彩。我最喜歡看的部分是每期節目最後,人們聚攏來,圍坐在長桌周圍,吃得滿面紅光、幸福完滿,面前盤子裡的食物堆得如山高。有人曾經評論,兩位女士是「廚子」,而不是「大廚」,她們拒絕那些虛浮而精美的「高級食品」,只從像濃縮奶、肥肉、豬油這些「老派」食物中獲得樂趣。義大利風情 Unpacked Italy 2013

旅行和美食之間,「義大利風情」找到了一個奇妙的結合點。Andrew Graham-Dixon,畢業於牛津的英國藝術史專家,和Giorgio Locatelli,一位義大利名廚,在這部電視片中開始了他們的美食與藝術之旅。Andrew負責講解歷史、建築和博物館中的藝術品,而Giorgio負責做飯。畢竟,義大利的歷史和藝術,以及它的出產和美食都同樣豐饒。兩個義大利吃貨 Two Greedy Italians 2011是不是二人組的節目都特別容易出彩?要說兩人之間的互動,無出這部美食片的兩位主持——Gennaro Contaldo 和Antonio Carluccio之右者。作為名廚,兩人都在英國功成名就,不過他們始終懷念著已經離開很久的故鄉義大利。在節目中,兩人結伴同遊,開著老爺車,從南到北,看看今天的義大利和50年前他們離開的時候比改變了多少。姑娘們是否還願意學習媽媽的傳統手藝?朝聖之路上的宗教美食是否依然是節日的中心?鄉下的「殺豬菜」是否還受孩子們歡迎?

每到一處,他們便和當地人打成一片,帶觀眾們去當地人的家中,看看那些最暖心,讓人思鄉的家制美食,再教觀眾做上一兩個特色菜。他們幫牧羊人趕羊,學採橄欖,吃當地農場的自製奶酪,自醃火腿,做飯時順手摘下檸檬樹上的檸檬擠汁……兩人都是典型的義大利人,大腹便便,滿腹妙語,總是激情四溢,總是手舞足蹈,對待家鄉美食如聖物般熱愛又崇拜。伴隨著這一切的,是他們倆滿得要溢出屏幕的深厚友情,(雖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拌嘴的形式體現),有時讓你笑出眼淚,有時又讓你無比動容。Antonio老爺子已經於去年西去,到下月已有一年。R.I.P.,老爺子,想來此刻你正在天堂的某個角落大快朵頤。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風味人間》再掀美食狂歡 導演揭秘節目幕後
    所以在第一集裡,觀眾也跟隨著鏡頭從內陸走到海岸,看不同的環境給予人們怎樣的物產資源,而當地人利用這些資源創造出什麼樣的風味,開展了一段「食物尋根之旅」。 2012年面世的《舌尖上的中國》,曾號稱是國內第一次使用高清設備拍攝的大型美食類紀錄片;而這次《風味人間》,拍攝技術也進一步升級,運用超微觀攝影、顯微攝影等拍攝方式,將視角縮小到「分子級」,去窺見食物細微的變化和紋理。
  • 《風味人間》的七彩美食大集合!原來真的有藍色食物?
    《風味人間》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你集齊了嗎要論深夜裡那些讓人不敢點開的綜藝,《風味人間》絕對得算上一個。經過咖妃深入研究發現,《風味人間》裡的美食除了好吃以外,顏色還特誘人,而傳說中的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食物,居然統統都能在這檔節目中找齊哦!不信的話,一起來見識一下吧。紅色食物
  • 紀錄片回春潮:《風味人間》美食誘惑,西瓜視頻探秘宇宙
    文|阿木「人間至味在身邊。」周日,騰訊視頻《風味人間2》即將帶著各式各樣的美食回歸,這或將給已經趨於平靜的紀錄片江湖,帶來了一些新的活力。由《舌尖上的中國》原班團隊所打造的《風味人間》,可以說是近幾年美食紀錄片臺轉網試水的典範,總導演陳曉卿從央視離職後,成立稻來傳媒,與騰訊視頻聯合製作了這部美食探索紀錄片。
  • 江陰這道美食火了!《風味人間》總導演嘖嘖稱讚
    近期,在火爆網絡的「風味實驗室 第二季」中講述了一道有關江陰的食材——蟛蜞! 《風味實驗室2》圍繞美食話題,邀請國內外知名文化名人、美食大咖、人氣明星嘉賓共聚風味實驗室廚房,品嘗特色美味
  • 《風味人間》收官在即 跨六大洲奇遇重重
    歷時兩月,全新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迎來尾聲。本周日晚21:07該節目的第八集「風味之旅」將播出,作為最終集,節目組揭秘這段「全球尋味之旅」的幕後故事。觀眾將「深入風味背後」,體驗這陪伴無數饕客的「減肥禁片」是如何誕生的。
  • 《風味人間》收官!全國最地道的美食攻略你一定得收著!
    這部記錄片可厲害了,《舌尖一》原班人馬製作,首播便拿下了豆瓣 9.4 的高分, 它就是——《風味人間 不懂吃什麼,那就照著《風味人間》吃呀!絕對不會踩雷!
  • 《風味人間》中墨西哥螞蟻卵 • 印第安食蟲食花文化
    當地人在這些植物的根部刨出了一種特別的食材 - 大螞蟻卵Escamoles。這正是著名美食節目《風味人間》第二季第6集中墨西哥部分的食材。▲節目裡剪出的墨西哥部分節目中的女主人公諾拉製作的「青椒釀螞蟻蛋」這道菜,其實就是按照以上方法炒好的螞蟻卵塞入煎好的青椒裡,並撒上龍神柱花,擺盤效果綠意盎然。
  • 《風味人間》「刀工直切味蕾」 鯡魚罐頭C位爭霸
    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本周驚現「反轉」,第四集「餚變萬千」由滋味略獨特的皮蛋引入,開篇介紹了中外多例臭食,世界「名臭」臭豆腐、鯡魚罐頭輪番登場,直戳味蕾敏感區,觀眾紛紛表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味兒」。
  • 浙江衛視《風味人間》播出第三集 炊具進化顯人類智慧
    於每周日21:07在浙江衛視播出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至今已開播兩周烤魚實拍讓人大流口水 塔吉鍋發明盡展人類智慧《風味人間》中展現食物的鏡頭一直被觀眾津津稱道,無論是顯微鏡頭下的冰晶凍結,亦或是對食物的近景特寫,總是能在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眼球和味蕾,但這次攝製團隊對於羅布烤魚的拍攝,則達到了《風味人間》鏡頭的又一個「小高峰」。
  • 2020這些紀錄片還沒看就虧了!
    快來看看這些高評分的紀錄片你都看過多少~ (以下按照豆瓣評分高低排名) NO. 1 》抗疫特別節目通過對疫情之下抗疫一線的武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以及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的蹲守拍攝,記錄疫情前線的抗疫情況,同時拍攝展現疫情期間上海這座超級都市的快速抗疫應對。
  • 小編試吃《風味人間》中的世界最辣辣椒
    小編試吃《風味人間》中的世界最辣辣椒 看了這段視頻 「資深吃貨」肯定一眼就認出
  • 十部頂級美食紀錄片
    待就餐時,點開美食節目,倍感食慾大增?香氣撲鼻的美食隔著屏幕就能流口水~快來看看吧!《老廣的味道》1~4季豆瓣評分:8.3《老廣的味道》以獨特視角深入廣東美食腹地追根溯源,挖掘原汁原味的美食美景,體現特色全粵菜譜。
  • 《風味人間》第2季自帶放大鏡?這個視頻打開了我新世界的大門
    今日,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美 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第2季正式發布微觀版預告,在地球日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用美食的微觀宇宙,回應地球上每一個努力綻放的生命,揭秘食物的微觀宇宙,開啟全新風味人間。
  • 專訪《風味原產地》製片人:甘肅羊雜讓墨西哥觀眾想到自家烹飪
    在聲音設計上,在延續《風味原產地》主題音樂的基礎上,甘肅篇加入了一些西北的聲音元素,包括配器、變奏相較潮汕、雲南有變化。也嘗試加入一些當地的聲音元素,但《風味原產地》還是一個比較嚴謹的美食節目,所以沒有過多使用市井採訪等本地聲音,而是在部分小片頭中加入當地方言念食物名稱,蠻有趣味性的。
  • 《舌尖上的中國》總導演十年間吃遍美食,告訴你什麼是人間美味
    他在《至味在人間》這本書中用了將近150萬字,寫下了自己近10年的舌尖之旅。這本書裡面記錄的是我十年以來,關於美食稍縱即逝的一些心得。因為我給自己的定位也不是一個美食家,我只是一個美食愛好者,我寫的東西裡面是我的好奇心,它相對的就會比較容易滿足。
  • 美食風味「南北大PK」 臺灣同胞站哪邊?
    美食風味"南北大PK" 臺灣同胞站哪邊?我們國家地分南北,不過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我們都是一家人。然而在美食界當中,關於"南北大PK",這可是爭論了很久的呢。你看比如說在端午節的時候,到底是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這也是能夠明顯的提體現出南北口味的差異。反正是沒每到了什麼重大節日的時候,南北方所展現出來的口味差異也是挺大的。那麼大家是不是很好奇,臺灣同胞們他們會更加喜歡那哪邊的口味呢?
  • 美食紀錄片的「三國時代」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風味人間2》把汪曾祺的這句話打出來的時候,竟然還是有所觸動。想起一個搞黃色的典故,唐明皇誇楊太真的事業線是「軟溫新剝雞頭肉」。以前總搞不懂,看了畫面中那QQ彈彈的雞頭米仁,算是悟道了。非其秀色不可餐,大概是從《舌尖上的中國》掀起的精緻風。在2012年的《舌尖》之前,美食紀錄片多有文獻性質。
  • 春節不出門,去年最值得看的12部紀錄片都在這裡了
    ■ 一則段子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時間,不如看一些有趣有料的紀錄片,去年一年,從年初的《人間世》第二季,到年中的《手術兩百年》,質量都很優良。
  • 《尋味東莞》將登廣東衛視 解鎖「世界工廠」的美食地圖
    《尋味東莞》海報呈現東莞人最愛的海鮮美食羊城晚報記者 王莉由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稻來傳媒出品的城市美食紀錄片《尋味東莞》近日定檔,將於6月21日在廣東衛視首播,騰訊視頻和新浪微博聯合獨播。節目將通過東莞的地道風味折射一方水土,管窺廣府美食文化,帶領觀眾探索風味流轉背後的歷史更迭與時空碰撞。漁民在翻滾的海浪上張網捕撈,遠處是依稀可見的林立高樓……《尋味東莞》的定檔海報將東莞的地理位置和飲食特色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