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發生核戰後如何做,一直以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想法,一種認為在目前的核威懾平衡狀態下,不可能發生核戰,另一種認為,核戰後無人可以生還。今天我們就來切實的談談,如何在核爆後,最關鍵的一小時內生存下來。
核武器情況
2011年6月7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了一項數據,目前全球八個國家有核彈頭,一共是2.05萬件;美俄加起來佔了全球的95%以上,其中處於「高度戒備狀態」的有近2000件,能立即投入作戰。
2019年2月美國退出中導條約,一年後美國國防部證實海軍已經正式部署代號為W76-2的低當量核彈頭。
兩個月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正在試圖模糊非戰略核武器與戰略核武器之間的界線,無論美國發起攻擊的裝備特徵如何,都將被俄羅斯視為核武攻擊。俄方將進行對等反擊。
所以,儘管我們目前處於核威懾下的平衡狀態,但從美俄的種種舉動來看,核戰爭並非絕不可能發生。
而另一種聲音,核爆發生後只能等死,又未免太過悲觀了一些。我們還是從實際發生過的情況來看看。
雙重受害者
日本的一位教師山口疆,是核爆的雙重受害者,他曾先後經歷了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並倖存下來。最終活到94歲。他的經歷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1945年8月6日,29歲的山口疆因為工作關係到廣島出差,在準備返回長崎時,他因為忘了拿印章返回去取,在路上遭遇了原子彈爆炸,當時他距離爆炸中心有3公裡遠,據他描述,他先是看到兩個小降落傘,然後就看到巨大的閃光,隨後便陷入暫時性失明,被強大的爆炸氣流捲起,等他反應過來後,他的上半身左側已經被嚴重灼傷,皮膚潰爛,頭髮也被燒光,耳朵失聰。
經過簡單治療後,8月9日他返回長崎,在和上司報告情況時,窗外啪的一聲,長崎也遭遇了原子彈襲擊,這次他所處的位置距離爆心依然是3公裡。這次他沒有外傷,但從此喪失了左耳聽力,還得了一堆後遺症。
然而,這也說明了在原子彈爆炸後是可以活下來的,而且根據統計,雖然核爆殺死了很多人,但廣島和長崎70%以上的人口還是倖存了下來。這也給了我們一些信心。
核爆應對
而能否在核爆中生存下來有兩個十分關鍵的因素,第一是與核爆中心的距離,第二是核爆後的應對措施。
與核爆中心的距離直接決定了是否能活下來,如果處在爆心兩公裡範圍內的地表上,基本上沒有任何生還的可能,高溫和強大的衝擊力會將這一範圍內的所有物體摧毀。所以這也就要求我們要保持警惕,一旦發現有核戰的先兆,提前遠離可能發生的地點。
一般來說,核打擊的主要目標是重要軍事基地,大型城市中心和重要基礎設施。所以感覺到不對,要首先離開這些地區,這樣可以保障不在核爆瞬間就喪命。
如果恰好不在中心地區或者及時逃離,接下來就要考慮如何應對,核爆對人體的危害主要來自於光輻射,衝擊波,放射性沾染和早期核輻射。
光輻射出現在最早的階段,核爆發生後首先感知到的就是耀眼的光芒,此時千萬不能出於好奇直視,即使是在核爆中心幾十公裡外,依然會有由於超強的光芒導致暫時失明的可能,如果是晚上的話,失明的時間還會更長。
而核武閃光也是一個信號,隨之而來的將是巨大的衝擊波,看到閃光後有大約30秒左右的時間來躲過第一波衝擊,所以需要在這30秒內找到最佳的掩體。
而掩體可選擇的範圍也很小,只有經過核爆測試的建築物和地下防空系統才有防護作用,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必須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了解周圍有哪些堅固的大型混凝土建築,哪裡有防空系統,地鐵的出入口在什麼地方,學習,工作等地周圍有什麼避難場所,這樣在核爆發生的第一時間可以迅速做出反應,逃到安全地帶。
尋找掩體
如果幸運的避免了第一波傷害,接下來就是與時間競賽,這時核爆後的放射性塵埃會開始飄落,如果處在建築物內,要儘量保持待在中心位置,不要靠近外界,尤其是頂層位置,因為在建築物頂部會堆積大量放射性塵埃。
而如果此時在外界,首先要用布捂住口鼻,並儘量遮擋住眼睛,繼續尋找掩體,這時只剩大概30分鐘左右的時間,因為現在面臨的是巨大的核輻射,如果一直呆在室外的話,雖然當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由於核輻射導致身體從內而外的腐爛,最後死亡。
如果大家看過2019年美國拍攝的電視劇《車諾比》的話,對這一過程應該會有更清楚的了解,在塵埃中站在橋上看車諾比爆炸後場景的人,近距離無防護暴露在核輻射內的消防員,最後都是全身潰爛而亡。
清洗輻射
有幸進入掩體後,首先要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有不良反應,並且立刻將所有衣物全部脫掉並放在塑膠袋內,嚴密封口,放在遠離人群的地方,這樣可以立即減少90%左右的輻射,接下來就是全身清洗,洗澡時要非常注意不要用力過猛造成傷口,即使沒法洗澡,也要立刻用溼毛巾擦洗全身。這時距離核爆大約過去1小時左右,核輻射已經衰減了50%,此時如果生存條件允許,最好的方式依然是待在室內,等待政府的救援。
說到這裡,就需要知道,如何接受外界信息,手機這時候大概率是已經不能用了,核彈爆炸瞬間會產生一種強電磁波,作用半徑可以達到幾千米,大部分的電器都會受到幹擾和破壞,而且爆炸時的衝擊波會使附近的信號基站全部被毀,手機也接收不到信號。這種情況下,真正有用的是收音機,這個時候收音機還能接收到電波信號,可以根據收聽到的政府的緊急廣播和救援信息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如果在生存物資基本耗光後,還是沒有接收到任何有效的信息,這時就只能選擇離開,進入外界,尋找倖存者。
此時我們談論的這些事,是對未來的未雨綢繆,但也衷心的希望,這些知識永遠不會有用到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