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是四國鼎立,為何大多數人只知魏蜀吳,被抹去的是哪國?

2021-01-13 騰訊網

提到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很多人立刻便會想到魏蜀吳這三個政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大半邊江山。劉備先得中原之腹荊州,又得天險川蜀之地是勢如破竹。而孫權雖然繼承祖上基業當時江東自古多俊才,更何況還有一道長江天塹,可攻亦可守。但是很多人卻忘了東北地區還有一個國。

這一國便是公孫度所創的遼國,公孫度何人也?他出生於公元150年,和曹操劉備是同一代人,還要略長几歲。他從小便跟隨父親公孫延,逃官到了玄菟郡。

當時玄菟太守公孫琙的兒子公孫豹在18歲的大好年僅就早夭了。沒有想到巧合是的公孫度在年少的時候也叫公孫豹後來才改變為了公孫度。

玄菟太守公孫琙一見公孫度一表人才,而且和自己兒子年若相仿,也是便十分的喜愛公孫度甚至將其當作自己的親兒子看待,為他娶媳婦,還給了他官當。

建寧二年(169年),朝廷下詔讓各方舉薦有才能之士進宮效命,於是公孫度便被推進擔任了尚書郎,初平元年(190年),因同鄉徐榮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將,於是乎公孫度便有幸運的被推舉成為了遼東太守。

公孫度到了遼東後才真正展開了手腳,恰逢中原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伐董卓,很多中原人士為了必亂來到了遼東,其中不乏一些十分知名的人物,比如說邴原、王烈、管寧等人,其中很多便曾在公孫度手下效命。

公孫度也是一個十分有野心的人,他派兵東徵高句麗,西徵烏丸。名聲一度傳言海內外,到公元190年(初平元年),漢室已經名存實亡,而公孫度也開始圖謀自立,他自封為遼東侯、平州牧,並給兩位祖先立廟宇,祭祀天地,整理軍容。割據遼東,虎視中原。

後來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為了招攬公孫度,曾封其為武威將軍,冊封為寧先候。誰不知道這是調虎離山,然後安排自己的人上位遼東,公孫度自然是嗤之以鼻,將手印隨手丟棄到了武器庫中。

然而天不假年,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公孫度去世,其子公孫康應詔繼承了他的位置,可是公孫康卻是一個投曹派,官渡之戰後,袁紹大敗。曹操佔據了天下的大半江山。袁紹的兩個兒子袁熙、袁尚走投無路投奔到了遼東。

公孫康那裡敢收容他們,於是將兩人殺害,並派人將其收集送給了曹操。曹操自然是非常高興,以朝廷的名義封了公孫康威左將軍,襄平侯。公孫康就這樣佔據遼東一直到公元209年去世,只不過當時的中原依舊侵染在戰火之中。

曹操和劉備去世後,便又到了諸葛亮和司馬懿上臺了。司馬懿是一個狠角色,他僅派了4萬兵馬便將遼東公孫家給滅了。《三國志·牽招傳》有記載,「遼東在滄海之東,擁兵百萬,又有扶餘、濊貊之用。」可見勢力之大,是不容小覷的一股力量。至於為何沒有被列為第四國,可能是很少出現在中原的戰場上的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答案很明顯
    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陣營,是有人在背後安排嗎?答案很明顯圖:三國志中的魏蜀吳三大勢力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諸葛三兄弟分屬魏蜀吳三個國家,是有人刻意安排嗎?誰才是他們背後的大佬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 三國鼎立的局面為何會形成?東漢以來矛盾的集中爆發
    曹魏曹魏的建立者曹操是一個重視效率的人,他對豪強這種存在自然是談不上什麼好感,一度重拳出擊想要立下馬威,結果遭到大半個兗州的豪強勢力背叛,只剩下三個縣的地盤,這時他才認識到自己並沒有和時勢相對抗的能力,開始探索和豪強的共處之道。
  • 問吧精選︱劉萃峰:東漢分裂給士人最大的衝擊是世界觀的崩塌
    東漢末年的士族多加點香菜啊:請問您,東漢黨錮之禍對士大夫有什麼影響,世家大族會因此喪失對中央信心從而加劇地方分裂嗎?劉萃峰:黨錮之禍影響了相當一部分清流士大夫的仕途,更影響了他們的思維方式。不過,導致東漢分裂的主要原因還是黃巾起義中崛起的獨立軍閥們,他們利用地方的離心力,割據一方,並最終造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麼,回過頭來看,東漢帝國的分裂和滅亡究竟給士人最大的衝擊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是世界觀的崩塌。東漢以儒教立國,幾乎將儒家思想完全融入到了政治文化生活中,按照士人的思維,社會應該非常安定,政治應該穩固有力,人民應該安居樂業。
  • 三國中的陰險小人,忘恩負義專殺恩人,現在卻被當作英雄供奉
    東漢末年,隨著外戚幹權的勢力愈發強大,以及宦官當道,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片腐敗的跡象。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全國各地的梟雄四起,他們紛紛佔據一地,自此開始了長達100多年的戰亂。一直到後來的魏蜀吳三國的建立,才讓天下一分為三,直到晉朝一統全國,這段戰亂的歷史才終於走向和平。一.
  • 滅掉東漢、大唐、朱明的小冰河期,到底有多厲害?
    東漢光和七年,既公元184年,全國大旱,顆粒無收,而賦稅不減,民不聊生黃巾起義巨鹿人張角揭竿而起從此,東漢政權便朝著黃泉之路頭也不回地猛扎了過去,而後便是軍閥割據的混戰時代。為何如此湊巧?又為何如此神秘?難道在這一切的背後,真的隱藏著天命,隱藏著一條不為人知的規律?是的,這就是朝代的冷血殺手小冰河期。
  • 四國島為何存在感很低:日本人眼中的鄉下地方,鬥爭中經常站錯隊
    但北海道和四國島卻一直是游離於日本政治之外,北海道常年天氣惡劣,尚可理解。 為何距離本州和四國最近的四國卻顯得很低調? ,被日本人稱為鄉下地方,雖然佔據著日本6%的面積,但卻只有不到2%的人口,四國島地勢一半以上是山地,人口只能集中在的高知、松山和高松等市,這些地方地勢狹小,農業面積有限,導致能承載的兵員有限。
  • 很多人都回答錯了,其中一本讓人吃驚
    很多人,可能會脫口而出: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這個答案肯定是錯的,因為《紅樓夢》不是明代的,而是清代曹雪芹所作。這四本書,是大家所熟知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而不是「明代四大奇書」。明代四大奇書,又稱中國明代小說的「四大奇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這四部明代古典小說。
  • 高平陵事變後,司馬懿誅殺曹氏三族七千餘人,曹操的舊部都去哪了
    三國,亦稱為三國時期,是在漢末時期,由「魏、蜀、吳」三個諸侯勢力所建立的封建帝國。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存在不足百年的三國時代,無疑是最為波瀾壯闊的篇章,總有著挖掘不完的話題。 在這段精彩紛呈的三國歷史中,有著太多說不完、道不盡的英雄情懷和家國天下。
  • 戰報276,蜀相樊建病逝,魏蜀兩軍各10萬大軍對峙,大戰一觸即發
    玩《三國志11》戰報276,丞相樊建病逝,魏蜀兩國各自10萬大軍,兩軍對陣,大戰一觸即發。連蜀帝劉璿也深帶疑惑,畢竟如今蜀帝劉璿也是有病在身,朝政大事不能沒有丞相坐鎮。公元272年5月1日,蜀國大軍已經直逼下邳城了,已經來到了下邳城四五十裡外排兵布陣了。魏國在下邳城駐軍十幾萬,蜀軍還是要多加小心才行。吳國聽聞蜀軍已經攻到下邳城外了,吳國便在北海郡出徵一支部隊進攻下邳,以此響應蜀國,對魏國進行夾攻之勢。魏國大將羊祜率部先去抵禦吳軍了。
  • 蜀漢滅亡後,劉禪為何被優待封公?原來司馬昭有這樣的考量
    曹魏兵不血刃的接管蜀漢國都,至此東漢末年分三國的三國時代走向終結,三國魏蜀吳中的蜀漢不在、曹魏也被權臣司馬昭徹底架空,離被取代也只是時間問題,吳國雖在但也是江河日下。聽聞蜀漢劉禪的投降,司馬昭開心至極,立馬遣兵將劉禪以及一些蜀漢重要大臣一起送往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