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流音變是指音節連讀時發生的語音變化
輕聲
輕聲(或輕音)指一個詞或一句話裡的音節(字音)讀得比較輕而失去了原有的聲調的現象。如「玻璃、房子、聰明、讀了、說說、我的」,第二音節都要讀輕聲,用漢字前打黑點的辦法來表示。
輕聲有兩個特點,一是音強弱,二是音長短。這兩個特點都是輕聲發音時用力小的結果。由於時長較短,音高的變化幅度大大壓縮,原有的聲調也就無法保持。
1
輕聲的調值
輕聲的調值與其音節本身無關,而取決於前一個音節的聲調,普通話輕聲音高如下:
陰平之後,半低。如「跟頭」[k55t'u2]
陽平之後,中。如「石頭」[35t'u3]
上聲之後,半高。如「裡頭」[li214t'u4]
去聲之後,低。如「木頭」[mu51t'u1]
由於調值變化幅度較小,通常只記一個高低度作為輕聲字的調值。
2
輕聲對聲韻母的影響
輕聲音節在發音時用力小,音長短,會對聲韻母產生影響。
對韻母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充當韻腹的元音變得比較含混,一般傾向弱化,甚至接近於央元音。
而前響複韻母在讀輕聲時,一般傾向於變成單元音。
個別的輕音音節可能失掉元音只剩下輔音,如豆腐[tuf],意思[is],這種音節的聲母往往屬於摩擦音或塞擦音,而充當韻母的元音和輔音在發音部位上有相近的地方。
輕聲還會使得不送氣的清塞音聲母與不送氣的清塞擦音聲母濁化。
這類輔音發音特徵本身接近於濁音,由於輕讀,又夾在濁音(元音)中間,而被同化成濁聲母。如「你的」[t→d]。
3
輕聲與語法、詞彙的關係
輕音同語法和詞義有密切關係,有些有較強的規律性,屬於語法輕聲。
以下各類語法成分在普通話裡都應該讀為輕音:
(1)語氣詞如「吧、嗎、呢、啊」等
(2)大部分助詞如「的、地、得、了、著、過」
(3)動詞重疊式的第二個音節如「看看、瞧瞧、玩玩」(第一個音節一般為陽平)
(4)疊音名詞如「奶奶、哥哥、星星」
(5)詞綴「頭、子、們」,如「外頭、椅子、我們」
(6)人稱代詞作賓語時,如「請他、找你」
有些則屬於詞彙輕聲,有些詞後一音節輕讀與否會造成意義或詞性的不同,如:
東西(表示方向)——東西(表示物品或者其它)
買賣(表示一種交易)——買賣(表示自己做個小生意)
地道(表示建築)——地道(形容一種東西很不錯)
有些則後一音節是否讀為輕聲,意義不變,如「告訴、明白、耳朵」等等。
原來,輕聲在普通話中出現這麼普遍,作用這麼重要,看到這裡,有沒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呢?——作為漢語母語者,真的很容易忽略掉很多東西的~
輕聲是一個調類嗎?這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開頭的時候已經說過了,本節講的是和語流音變有關的現象。輕聲失去了原調,可以作為一種變調現象看待,但是學理上不能認為是四聲之外的另一個獨立的調類,它和四聲之間是本調和變調的關係。
除了輕聲,普通話還有其他與詞重音有關的現象,限於篇幅這裡無法一一展開,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找找看還有什麼現象與詞重音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