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麥地那龍線蟲(簡稱龍線蟲,也叫幾內亞蠕蟲)是種古老的災難。古埃及的木乃伊中,曾發現過這種寄生蟲病的痕跡。當人類喝了不乾淨水源裡的水後,寄生在水蚤體內的麥地那龍線蟲就可能會進入人體。
水蚤死在人的消化道中,但寄生蟲可不會,它們會進入小腸定居,慢慢長大,和異性交配。交配以後雄性會死去,但雌蟲能長到2到3英尺長,看起來就像是一根長的義大利麵。它會鑽入人手臂、腿部關節或是骨骼上的結締組織中。
龍線蟲在被寄生一年之後,雌蟲會下定決心要離開人體,它們移動到靠近皮膚的地方,製造出一個水皰——它在幾天之後就會破裂。用水沾溼傷口可以緩解水皰破裂後的灼痛感,這正是這種寄生蟲所想的。當它的受害者把手臂或是腿放入水中之後,雌蟲會迅速從皮膚上露個頭,釋放數百萬的幼蟲,完成其生命周期。
最壞的是,這個寄生蟲會繼續的呆在人的體內,任何試圖將它抓出或是斬斷的企圖,都會導致它縮回洞中,過後在另外的地方鑽出來。於是,患者只能拿一個小棍兒把寄生蟲纏住,然後一點一點的往上纏,還不能用力拉。
1981年4月,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1981-1990年)合作行動機構間指導委員會提出消除麥地那龍線蟲病,以此作為十年行動獲得成功的指標。同年,世界衛生大會這個世衛組織的決策機構通過了一項決議(WHA34.25),認識到國際飲水供應和環境衛生十年對消除龍線蟲病帶來了機遇。
1982年,卡特建立了致力於世界和平和對抗疾病的卡特中心,並將眼光投向了貧瘠的非洲。
1986年,卡特中心參與到了消滅龍線蟲病的鬥爭之中,並且與世衛組織和兒基金合作,此後一直走在消滅活動的前列。
龍線蟲病既沒有疫苗進行預防,也沒有藥物來治療該病。但是,該病卻是可預防的。其中一些策略是:通過治療、清洗並且定期包紮受影響的皮膚區,來預防每個成蟲帶來感染;通過告誡病人避免涉水,防止飲用水受到汙染;確保在更大範圍內獲得改進的飲用水供應,防止感染;在飲用之前,對取自開放性水體的水進行過濾;利用殺幼蟲劑雙硫磷開展媒介控制;促進健康教育和行為改變。
卡特中心作為消滅龍線蟲病的領導組織,不僅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給各國,還聯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組織,並得到非洲各國的衛生部的積極配合。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該病目前已經處在被消滅的邊緣。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估計全世界20個國家曾有350萬病例,其中有17個國家在非洲。在整個上世紀90年代,所報告的病例數出現下降,到2007年時降至1萬例以下。2010年,這一數字進一步降到1797例,之後降到2011年的1058例,2012年的542例以及2013年的148例。
根據卡特中心的計算,二十多年來,有8000萬例該病的傳染得以阻斷。目前,僅在查德、衣索比亞、馬裡和南蘇丹報告發生了傳播病例。
今天,如果你進入卡特中心的網站,會欣喜地發現,2014年3月,龍線蟲病例已經減少到17例(其中查德5例,南蘇丹12例)!這種古老的災難,很快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繼天花之後,成為第二種被消滅的疾病!
文中有關龍線蟲的文字來自《邪惡的蟲子》,其他資料來自卡特中心和W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