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地那龍線蟲病,很可能成為人類消滅的第二種流行病

2021-01-15 它世界

上周,蓋茨基金會發布了他們的2015年年信:

我們對未來的大賭注

在這封年信中,蓋茨打了一個賭:2030年,人類將消滅5種疾病——脊髓灰質炎、麥地那龍線蟲病、象皮病、河盲症和致盲性沙眼。這5種病中有三種是寄生蟲疾病

1988年,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因卡特中心的人道主義工作所需訪問了加納的一個小村莊。在那兒,他獲得了麥地那龍線蟲病的第一手資料。那個村莊裡超過一半的人為這種病所累。卡特總統告訴記者們:「我最鮮活的記憶是,一條蠕蟲從一個19歲左右的少女的乳房裡鑽了出來。後來,我聽說在那個季度從她體內爬出了11條或更多的麥地那龍線蟲。」

麥地那龍線蟲(Dracunculus medinensis)導致的麥地那龍線蟲病是一種古老的災難,研究者曾在古埃及的木乃伊中發現過這種寄生蟲病的痕跡。當人類喝了池塘或是其它不乾淨的水源裡的水之後,寄生在橈足類——一種微小的甲殼動物——體內的麥地那龍線蟲就可能會進入人體。橈足類死在人的消化道中,但這種寄生蟲可不會,它們會進入小腸定居,慢慢長大,和異性交配。交配以後雄性會死去,但雌蟲能長到2到3英尺長,看起來就像是一根長的義大利麵。它會鑽入人手臂、腿部關節或是骨骼上的結締組織中。

被感染的人可能啥感覺都沒有,直到一年過去之後。在這個時間點上,雌蟲下定決心要離開,它們移動到靠近皮膚的地方,製造出一個水皰——它在幾天之後就會破裂。用水沾溼傷口可以緩解水皰破裂後的灼痛感——這正是這種寄生蟲所想的。當它的受害者把手臂或是腿放入水中之後,雌蟲會迅速從皮膚上露個頭,釋放數百萬的幼蟲,完成其生命周期。最壞的是,這個寄生蟲會繼續的呆在人的體內,任何試圖將它抓出或是斬斷的企圖,都會導致它縮回洞中,過後在另外的地方鑽出來。

麥地那龍線蟲病的治療並不簡單,沒有任何藥物能夠治療這種病。作為不是辦法的辦法,人們只能等待寄生蟲探出腦袋,戰戰兢兢的將它粘在或是捆在一個小棒上,這樣,它就會卡在人的皮膚上,無法再次回到體內。之後,每天慢慢的將這種蠕蟲卷出來一點兒,直到大約1個月之後,它才會徹底被拉出來。

與麥地那龍線蟲的鬥爭過程是異乎尋常的,讓人難以忘懷。20多年前,非洲和亞洲有20多個國家350萬人感染了這種疾病。但到了2014年,報告的病例數只有126個。

而這一切,首先要歸功於老卡特。

麥地那龍線蟲病的傳播相對來說極易阻斷。只要讓人們學會用布料過濾飲水、用帶有過濾器的吸管吸水喝,寄生蟲就不會隨著中間宿主橈足類進入人體。

但大多數事情都是知易行難。傳播途徑容易阻斷,也必須要有人去做才行。退休老幹部卡特建立卡特中心之後,就一直奮戰在消滅這種疾病的前線。他們通過教育,告訴當地人應該怎樣喝水才安全,怎樣處理被感染的病人,並為疫區居民提供了醫療援助和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句話說的容易,但執行起來,靠的是卡特中心數千名志願者20多年的努力。

而在他們背後,是另外一些人提供的經濟支持。2008年,蓋茨基金會和英國國際發展署一同為卡特中心捐贈了5500萬美元的資金,以求達成消滅麥地那龍線蟲病的最後衝刺。

如果現在的努力能夠繼續下去,麥地那龍線蟲病將徹底在人類世界中消失,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被消滅的寄生蟲疾病,也是第一個不依靠任何疫苗或是藥物消滅的人類疾病。

—摘自《邪惡的蟲子》

相關焦點

  • 天花之後,又一種肆虐上千年的流行病要被人類系統性絕滅了!
    這種困擾人類長達幾千年的,讓人類成為唯一已知被感染動物的可怕寄生蟲流行病,在人類經過最近一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之後,終於迎來了最後勝利的曙光….麥地那龍線蟲病在人體內寄生的周期大概10-12個月...如今已經15個月沒有新病例報告,也就意味著,在過去1年裡,全球沒有一個人感染了這個寄生蟲病,不出意外,未來幾年,南蘇丹將得到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認證,麥地那龍線蟲病,將成為繼天花之後,第二個被根除的人類流行病!這場人類和麥地那龍線蟲的漫長鬥爭,我們慢慢說….
  • 消滅龍線蟲,吉米.卡特的故事(二)
    在非洲,麥地那龍線蟲(簡稱龍線蟲,也叫幾內亞蠕蟲)是種古老的災難。古埃及的木乃伊中,曾發現過這種寄生蟲病的痕跡。當人類喝了不乾淨水源裡的水後,寄生在水蚤體內的麥地那龍線蟲就可能會進入人體。水蚤死在人的消化道中,但寄生蟲可不會,它們會進入小腸定居,慢慢長大,和異性交配。交配以後雄性會死去,但雌蟲能長到2到3英尺長,看起來就像是一根長的義大利麵。
  • 從天花到新冠:我們如何永久消滅疾病?
    這場勝利挽救了大約2億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種絕跡的人類傳染病。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嘗試卻並不順利。31年來,醫生們一直致力於消滅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家喻戶曉的小兒麻痺症,它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侵入神經系統後可以在數小時內導致不可逆轉的癱瘓,最初人類曽希望到2000年時使其完全消失。
  • 把露出頭的麥地那龍線蟲纏在小棍子上,輕輕地一點點拉出來
    《鐵線蟲入侵》的背景設定很酷,以前想過有沒有這樣的電影講變異的鐵線蟲可以感染人類
  • 盤點6種超恐怖的寄生生物
    除了縮頭魚蝨外,還有其他5種令宿主求死不能的恐怖賓客。▼縮頭魚蝨。(圖/取自新華網)螺旋蛆(Cochliomyia hominivorax)絲蟲有可能會破壞人類的生殖器官,亦可能引發象皮病;當幼蟲在人體繁殖後,會潛伏在皮膚表面,待有蚊子來吸血時再度藉此傳播。麥地那龍線蟲(Dracunculiasis)
  • 科學家警告:85萬種未知病毒可能感染人類。大流行病還將到來?
    比如大規模森林砍伐使人們(例如工人)與熱帶地區傳播疾病的動物密切接觸,熱帶地區是病毒多樣性區域,這些工人將潛在面臨更大的疾病風險,而這或將在未來成為定時炸彈。對於病毒,人類更是知之甚少,科學家已知263種可傳染人類的病毒,還不到科學家通過動物宿主實驗預測能夠傳染人類病毒總數的0.5%。
  • 野生動植物犯罪可能成為大規模流行病的根源 必須納入國際刑法中
    該協議具開創性,可能有助於防範未來與野生動植物相關的大規模流行病。我們需要政府採取緊急行動,以幫助恢復野生動植物種群並預防未來的流行病。" 這是EWC發布的有關國際法改革的第二份簡報文件,第一份是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一系列擬議修正案,其中將公共衛生和動物衛生標準納入了該公約的決策過程。
  • 蔬菜線蟲病的診斷與防治要點
    根結形狀和大小與寄主抗病性、根系質地以及根結線蟲種有關;有些根結球形、小、串生呈念珠狀;有些多數根結相連形成腫塊狀。病植株矮小,葉片黃化、生長不良。根結線蟲侵染能誘發和加劇蔬菜枯萎病和青枯病發生。 根腐線蟲寄生於蔬菜根部,在根上形成褐色條狀傷痕,嚴重為害時導致作物根皮層大面積變黑腐爛。病植株矮小,葉片黃化,生長不良甚至枯萎死亡。各類蔬菜都可能受根腐線蟲侵害。
  • 西媒:流行病專家探討新冠病毒成為常駐性病毒可能性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 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近日報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專家傑弗裡·沙曼(因其準確的模型和判斷聞名)發表的最新文章提出了一種可能:通過感染或接種疫苗獲得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會在一年之後減弱,這與導致輕度呼吸道疾病的常駐性冠狀病毒的特徵相似。
  • 花卉種植,花卉線蟲病,發病規律和症狀是什麼樣,怎麼防治線蟲病
    花卉受到線蟲病害的症狀是什麼樣的線蟲病害給花卉生產綠化美化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線蟲主要危害葉子、花芽和花以及根部,常見的線蟲病害有三種:第一種,根結線蟲危害的結果,植株表現為根部形成瘤狀根結。第二種,滑刃線蟲危害的結果,葉片表現出多角形的壞死斑,芽畸形,全株矮化。第三種,莖線蟲危害的結果葉片變形,植株矮化,以至於不能開花。花卉線蟲發病有什麼規律?不同地域和不同種類的花卉上,線蟲一年中發生代數不同。一般情況下是幾代或者十幾代。線蟲的卵、幼蟲和成蟲在病株和土壤中越冬。蟲體藉助於花苗、種球、土壤、工具灌溉、雨水等傳播。
  • 對於下一次流行病爆發,這可能是成本最低的抗疫方法
    我們目前的流行病可能起源於蝙蝠。其中一隻蝙蝠與人類有過密切接觸,或者感染了另一種動物,而這種動物又將疾病傳播給人類。但這並不是病原體第一次或最後一次從動物身上蔓延到人類身上。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估計,每10種新疾病中有6種源於動物,在美國引起關注的疾病包括冠狀病毒、西尼羅病毒、狂犬病和萊姆病。其他所謂的人畜共患病毒包括MERS、SARS、H1N1和HIV。
  • 人類撲滅了天花病毒後再也沒有消滅其他病毒,消滅一個病毒有多難
    病毒到底從何而來我們無從考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個細胞進化出來時就存在了。歷史中有這樣的記載,735–737年日本的一次天花大流行奪取了當地近三分之一人口的性命,天花傳播到美洲原住民之間造成的死亡率高達八九成,曾於165至180年橫掃整個羅馬帝國的「安東尼瘟疫」有可能是天花,可見天花病毒在歷史中對人類的打擊有多大。到了18世紀中期,天花成為全球最主要的流行病,因此死亡的人不計其數,在歐洲每年都有約40萬人因天花死亡,瑞典有10%的嬰兒死於天花。
  • 《Science》:新冠肺炎會成為一種地方性流行病嗎?
    近期《科學》雜誌發文指出,如果證實可以二次感染,疾病將會轉化成一種地方性流行病。與其他呼吸道病毒同時出現,疫情防控將會更加複雜。哥倫比亞郵差學校研究人員Jeffrey Shaman分析,二次感染是許多呼吸道病毒的一個顯著特徵。
  • 山東全省聯防疫區統治 切斷松材線蟲病傳播鏈
    齊魯網5月27日訊(記者 王晶 曾琨 劉一博)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頭號殺手」,近兩年,在山東呈快速蔓延之勢,對700萬畝松林構成嚴重威脅
  • 與全球變暖相比,人類對大流行病的關注少之又少
    用一種直接的方式比較一下:如果你計算在我們當前的全球發展路徑上,傳染病和流行病在未來一個世紀裡給人類帶來的預期成本,會發現大致是全球氣候變化的預期成本的兩到三倍。與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相比,流行病和傳染病問題受到的關注之少,令我震驚。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應當獲得關注,而且值得更多關注,這一點清清楚楚。然而我相信,全球健康風險獲得的關注應當比目前多得多。
  • 法媒刊文: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流行病存在聯繫
    參考消息網5月25日報導法國《解放報》網站5月24日刊登科拉莉·肖布寫的一篇文章,題為《科學家們認為,生物多樣性危機和流行病存在聯繫》。更多的流行病報告指出,最近50年來,人類遭遇的流行病尤其是源自動物的流行病的數量在增加。「這些疫病的死亡率差別非常大」。動物傳人的疫病數量的增多「部分原因來自於人類和野生動物群落接觸的不斷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