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科技
出品:新浪探索 《科學好故事》第四期
編譯:任天
新冠肺炎何時休?這是很多人最想知道的事,也是現在全人類都在為之努力的目標。
新冠病毒以空前的規模和殘酷性來襲,蔓延速度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在全球都籠罩在新冠陰影下的今天,醫療工作者們在不知疲倦地與時間賽跑,搶救者患者的生命,而醫藥專家們也在埋頭鑽研對新冠病毒具有治療和免疫作用的藥物和疫苗。
其實縱觀人類的歷史長河,瘟疫疾病從未停止折磨人類,根除疾病曾經只是人類的夢想,而一代一代人也從未放棄與病毒的鬥爭,在這場大戰中,並非人類總是輸家,很多疾病都被我們徹底消滅,比如人類在很短時間內就永久消滅了天花,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在1980年根除了天花之後,永久消滅疾病就進入了我們的能力範圍。這場勝利挽救了大約2億人的生命,天花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種絕跡的人類傳染病。
然而,根除其他疾病的嘗試卻並不順利。31年來,醫生們一直致力於消滅脊髓灰質炎,也就是家喻戶曉的小兒麻痺症,它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高傳染性疾病,侵入神經系統後可以在數小時內導致不可逆轉的癱瘓,最初人類曽希望到2000年時使其完全消失。
成千上萬的人都參與了對抗這兩種病毒株的艱苦戰役,使其造成的可怕癱瘓和死亡成為歷史。2019年10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根除了脊髓灰質炎病毒類型3(Wild poliovirus type 3,簡稱WPV3),這意味著除了極少數高度安全的實驗室外,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這種病毒株。脊髓灰質炎病毒類型2(WPV2)在2015年已被宣布根除,因此目前唯一仍能造成危害的只有脊髓灰質炎病毒類型1(WPV1),仍有三個國家將由該病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質炎歸類為地方性流行病。
但現在,由於難以對該疾病進行追蹤,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根除WPV1的目標日期延長到2023年,另一種即將被消滅的病原體是被稱為麥地那龍線蟲(學名:Dracunculus medinensis)的寄生蟲,但一系列問題使情況變得十分複雜,其他疾病也同樣如此。
是什麼讓我們能成功根除天花?
從根本上說,如果想要消滅某種病原體,我們就必須找到阻止其傳播的方法。阻止病原體傳播之後,就可以隔離受感染的患者,使其他人不再感染。如果做得足夠徹底,世界上將不會出現任何新的病例,也就意味著這種疾病已經被根除。
理論上,我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實現這一過程,比如開發出有效的疫苗,使病原體失去潛在的宿主;又比如消除關鍵的病媒,阻斷感染的途徑;對於細菌病原體,可以用抗生素治療疾病本身。然而,理論方法並不總是能在現實世界中發揮全部作用。
要了解什麼是真正能根除傳染病的有效手段,我們可以從天花這個完美的案例中尋找啟發。天花病毒幾乎是最適合根除的病原體。首先,它是一種只影響人而不影響動物的病毒,因此在人類身上將它消滅之後,就一勞永逸了。事實上,我們並不清楚為什麼天花會如此挑剔,這個問題也不太可能很快找到答案,因為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這種致命的病原體。即便有相關的研究,重點也是治療和疫苗,而不是基礎生物學。
其次,天花這種疾病的存在是十分明確的。它產生的皮疹與其他疾病引起的皮疹不同,很容易識別。而且,天花病毒感染並不是無症狀的:你不可能在感染(並具有傳染性)之後,仍然看起來很健康(需要再說一次,這其中的原因尚不清楚)。這些特徵都使追蹤新病例和迅速制止疫情變得更加容易。
第三,我們可以用一種高效疫苗來預防天花。這種疫苗由與天花密切相關的病毒——牛痘病毒——製成。疫苗中含有活病毒,因此免疫系統能產生快速、強烈和持久的反應。這種疫苗甚至可以阻止已經感染人體的天花病毒。曾參與根除天花運動的流行病學家、前世衛組織醫生拉裡布裡連特(Larry Brilliant)表示:「你可以為感染天花已經6天的人接種疫苗。」這種疫苗使我們能更容易地阻斷新的傳播,並保護健康的人,即使是到了正在爆發的天花疫區。
第四個原因——也是越來越重要的原因——並不是來自於生物學的考慮,而是關乎人們的心理:天花是一種令人恐懼的疾病。人們知道這種疾病非常致命,即使倖存下來也可能終生受到傷害。這種認識轉化為來自世界各國政府的政治支持,以及接受疫苗接種人群的支持。
所有這些特徵加在一起,使人類在大約12年的持續努力中消滅了這一古老的惡性疾病。然而,對於其他疾病來說,如果只缺少了其中的一兩個特徵,就會變得很難根除。
小兒麻痺症與天花
和天花一樣,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也是一種只影響人類的疾病,並且已經有了有效的疫苗。事實上,我們有兩種針對這種病的疫苗,但這兩種疫苗都不如針對天花的疫苗有效,其中一種甚至有可能發生變異並導致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質炎。事實上,在過去幾年裡,疫苗衍生的脊髓灰質炎病例比野生脊髓灰質炎感染病例還要多。需要明確指出的是,流感或其他典型疫苗並不存在這樣的危險。
不幸的是,脊髓灰質炎與天花在另一個關鍵方面也有所不同。大約95%的感染者要麼沒有表現出任何症狀,要麼只表現出發燒和頭痛等一般性症狀。這意味著,衛生部門用來檢測天花疫情的疾病追蹤系統無法應用於脊髓灰質炎,只能通過採集環境樣本來檢測脊髓灰質炎病毒,陽性結果意味著該地區將開展更多的接種疫苗運動。不斷重複這一過程,直到再也檢測不到含有脊髓灰質炎病毒的環境樣本。這種方法儘管相對低效,但確實有用,我們就是以此根除了兩種脊髓灰質炎病毒類型,並有望很快消除第三種類型。
麥地那龍線蟲是另一種在生物學特性上與天花病毒非常不同的病原體,這使得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病更加困難,但並非不可能。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病的運動由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等人倡導,於1986年發起,至今已經使這種水傳播寄生蟲病的發生率大幅減少,從每年約350萬例降至30例以下。與天花一樣,麥地那龍線蟲的感染也十分明顯和明確:患者起初沒有症狀,而龍線蟲在宿主體內生長了大約一年之後,會在下肢皮膚上形成水皰,然後用數周時間逐漸穿透皮膚。在這個過程中,患者會感到疼痛和灼燒感。在過去5年裡,醫生們逐漸認識到這並不是一種人類特有的傳染病,根除麥地那龍線蟲的工作變得更加複雜。通過對該疾病進行早期診斷,並阻斷患者傷口與飲用水的接觸就可起到預防作用;其他預防措施還包括改善潔淨水的供應,對非潔淨水進行過濾等。不過,徹底根除麥地那龍線蟲還需等待時日,因為動物可能會重新汙染清潔的水供應。
儘管有這些挫折,但根除脊髓灰質炎和麥地那龍線蟲病的運動已經表明實現這些目標是可行的。在未來的根除運動中,雅司病和麻疹都是良好的潛在目標。雅司病是由螺旋體引起的人類特異性傳染病,又稱熱帶肉芽腫,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痛苦和殘疾。2012年,研究人員意識到,有一種抗生素可以治療雅司病,並打破其傳播周期。通過這種方法,印度在2016年消除了雅司病。不過,抗生素耐藥性螺旋體的出現可能會使根除該疾病的努力複雜化。
麻疹也具有許多和天花相似的特徵:只影響人類,不會出現無症狀的情況,而且已經有一種非常有效的疫苗。因此,自2000年以來,全世界的麻疹死亡人數已經下降了約20%,如果僅根據生物學特性,麻疹可以說很有潛力成為下一種被根除的疾病,但從心理因素的角度,麻疹並不具備天花那樣的威懾力:人們對它的恐懼還不夠。相反,一些人開始對疫苗有了毫無根據的恐懼,這損害了全球性的疾病根除運動,幾乎使麻疹再次流行。
簡而言之,或許我們已經有了根除某些疾病的生物工具,但這還不夠。消滅疾病依靠的不僅僅是「科學,還有公眾的意願。」
新冠和這些已經被人類徹底消除的傳染病相比,有哪些不同?
新冠病毒目前還沒有疫苗
截至2020年4月15日,目前全球共有5款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技術路徑包括腺病毒載體疫苗、mRNA疫苗、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等。
中國目前有3個新冠病毒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此外,還有幾個不同技術路線的疫苗也在加快推進,預計四五月份陸續申報臨床試驗。
疫苗是給健康人使用的特殊產品,儘管是應急項目,還是特別強調科學性、程序性,本著科學、安全、有效的基本前提,根據三期臨床試驗的結果才能最後確定是否使用。因此,可以說,目前新冠疫苗的研製還在進行中,具體上市時間還不能確定。
新冠可傳染給動物,天花只能傳染人
最近的多項研究中,動物陸續被發現感染新冠病毒,全球已發現了多例貓、狗感染的案例。
甚至美國動物園一隻名叫納迪亞(Nadia)的4歲雌性馬來亞虎出現乾咳症狀後,美國農業部國家獸醫服務實驗室對納迪亞進行了新冠病毒檢測,檢測結果呈陽性。
接連不斷動物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新聞出現,可以斷定新冠會傳染給動物,相反,天花是一種只影響人而不影響動物的病毒,因此在人類身上將它消滅之後,就一勞永逸了。
新冠的來源還不清楚
所有已知證據都表明,新冠病毒來自動物,最有可能來自蝙蝠,但還不清楚是怎麼傳播給人類的,肯定存在中間宿主,各國科研人員正在尋找努力尋找著新冠病毒來源,
早前鍾南山院士也表示,此次的新冠病毒到底是怎麼來的,目前還是不清楚,以前是不是早已存在我們也不知道,中間宿主應該不只有穿山甲一種。
如何解決新冠病毒的動物溯源問題?如果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在動物體內找到與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同源性達99%以上的病毒。如果說它最早來自於蝙蝠,那麼在蝙蝠裡面找到一個和新冠達到99%以上同源性的病毒就能夠提供一個證據。如果說它直接來自於穿山甲,那就要在穿山甲裡面找到一個全基因組和它非常相像的病毒。因為現在找到的是馬來西亞的穿山甲,也可能別的區域的穿山甲裡面可以找到更加接近的,現在還不清楚。
的確,這次的新冠病毒和之前已經被消滅的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病相比,顯然更加複雜且傳染性強,現在讓醫生們更為頭疼的是新冠病毒的「無症狀感染者」。我們究竟如何才能消滅新冠病毒?可能真得等到疫苗研發成功的那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