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點顯示,顛覆的不僅是屏幕—新聞—科學網

2020-11-25 科學網

 

9月底,國內電視生產廠商TCL推出高端副品牌「創逸」(英文名稱為「Xess」),及旗下量子點電視、平板電腦、手機等數款終端產品。其中量子點電視X2被作為重要旗艦產品進行重點介紹,預計三個月後正式推向市場。

TCL發布的數據顯示,X系列的量子點電視因為採用悅彩量子點顯示材料,所以可以實現110%的行業最高色域、純淨色彩展現以及精準色彩表達。

作為一種近日「爆紅」的新技術,量子點技術奏響了顯示技術的新一代革命序曲,因為它帶來的不僅僅是更好的顯示質量,還讓可摺疊屏幕的構想距離現實更進一步。

來自未來的技術

量子點技術誕生於1983年,美國貝爾實驗室的科學家首次對其進行了研究,但卻忘了給它起名。數年後耶魯大學的物理學家馬克·裡德將這種半導體微塊正式命名為「量子點」並沿用至今。怎樣將量子點發光原理應用於顯示設備上也是很早就已開始研究。

「目前,量子點顯示技術包括兩種,一種是量子點發光二極體,一種是基於藍光晶片的背光技術。」南京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納米光電材料研究所所長、教授曾海波對《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道。其中,量子點發光二極體(QLED)是以量子點為發光層,以電驅動的方式,電能直接轉換為發光。背光的技術則是利用量子點的光致發光原理,也被稱為OLED。即利用藍光晶片發出的光去激發量子點的混合組件,從而發出多種顏色的光,這些光組合在一起,就生成了白光,通過前面光學膜組的控制,就可以實現彩色顯示。傳統的QLED的量子點由鋅、鎘、硒和硫原子組合而成,而且這些量子點的體積非常小,是一種只有粒徑不足10納米的顆粒。每當量子點受到光或電的刺激,便會發出不同的有色光線。

在傳統的顯示技術中,不依靠背光和顯像管是不可能的。之前LCD面板的成像原理可以總結為兩張玻璃基板之間加入液晶分子,但是液晶本身無法發光,必須通入電壓讓分子排列發生曲折變化,屏幕通過電子群的衝撞,製造畫面並通過外部光線的透視反射來形成畫面。其間,背光源從冷陰極背光燈(CCFL)變為發光二極體(LED)的背光源。

CCFL與LED到底哪個更有優勢,關於這點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現在量子點技術的出現打斷了它們之間的競爭。不過,現在電視廠商巨頭推出的量子點電視,並非真正意義的量子點電視。因為廠商們並沒有完全利用量子點不需要背光的特性,而是將其當作一種發光材料添加在LED背光源與LCD面板之間。當LED發出藍色光源時,會「點亮」前面直徑約為2~10納米的量子點,經過藍光照射的量子點會呈現出全光譜的光,進而大幅度提升色彩飽和度。

「這並不是量子點顯示技術的最終形式。」曾海波解釋說,「如果可以擺脫LED背光源,那麼可摺疊電視、可摺疊手機的問世將指日可待。」

OLED還是QLED?

雖然量子點顯示技術前景光明,不過目前業內關於到底是OLED具有產業優勢還是QLED更具發展前景的討論又被點燃。曾海波認為,OLED與QLED各有優缺點,就產業化而言,QLED更容易實現,因為它幾乎不需要對現有的產品流水線做過多的改變,就可以生產QLED的產品,但是OLED則不然。

目前,韓國的兩大公司分別推崇兩種技術,這也形成了現在OLED和QLED的競爭格局。「不過,我認為真正可以面向市場顯示技術還是取決於產品成本,哪個成本能降下來,哪個更可能被市場快速接受。」曾海波表示。

從成本方面分析,就現有的生產技術而言,OLED顯示面板製作過程相對複雜,因為OLED顯示面板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沉積的過程,而沉積就需要蔭罩設備。所以,造成OLED的製作成本昂貴。比較而言,在這方面QLED確實有更大的優勢。

而且,理論上QLED擁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和更優異的色彩表現。按照2012年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頒布的面向新一代超高清視頻製作與顯示系統的BT.2020標準,給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蘋果手機也只能達到50%左右,意味著一半的顏色顯示不出來,但量子點卻可以實現100%色彩顯示。同時,它也比OLED更節約能耗。「如果真的可以實現不依靠背光的量子點技術,那麼生產電視等屏幕也可以像列印報紙一樣被生產出來。」曾海波說道。

將顛覆顯示科技

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在今年7月舉行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曾表示,我國的量子點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現下,依然使用LED為背光的量子點電視屬於第一代產品。但預計未來五年之後,第二代量子點電視將採用電致發光原理,也就是說不再需要背光源就可擁有清晰的圖像顯示。

未來,當電致發光的量子點技術投入應用後,照明和顯示行業將得到顛覆。「顯示技術會影響很多行業,不光涉及到電視、手機等領域的改革,還會引起車載技術,甚至交通信號燈的改革。」曾海波憧憬道。

屆時,運用量子點可以像列印報紙一樣列印電視,能夠有效減少廢料,對緩解全球能源危機也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說,「量子點」前途一片光明。

相關焦點

  • 鈣鈦礦量子點顯示將為量子點顯示行業帶來革命性顛覆!
    Avantama公司的量子點技術優勢主要有三點。 ▲ 第一,其量子點材料的光轉換效率非常高。目前該公司的鈣鈦礦量子材料在膠體溶液狀態的量子轉換效率達到95%,做成量子點薄膜後也可高達90%,這是非常高的轉化率。 ▲ 第二,其量子點材料的半峰寬非常窄,發光純度非常高。
  • 量子點終極進化 京東方推出電致QLED屏幕
    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量子點顯示技術,它根據晶粒大小以及受電、光激發可傳導出不同顏色的有色光,從而達到迄今為止最高的色彩純度和發光效率。該項技術能為用戶呈現出更豐富、更準確的色彩,不過一直以來由於技術原因,量子點顯示一直採用光質發光,本質上離不開背光源。
  • 量子點終極進化京東方推出電致QLED屏幕
    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量子點顯示技術,它根據晶粒大小以及受電、光激發可傳導出不同顏色的有色光,從而達到迄今為止最高的色彩純度和發光效率。該項技術能為用戶呈現出更豐富、更準確的色彩,不過一直以來由於技術原因,量子點顯示一直採用光質發光,本質上離不開背光源。
  • 文小剛:量子革命是最不可思議的物理革命—新聞—科學網
    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終身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文小剛的答案是:「我們生活在量子計算機裡面。量子信息是真實的,而所看到的各種物質、人,都是量子信息的虛擬反映。」 7月23日,文小剛(文小剛科學網博客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u/xgwen)做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的新革命——量子信息:物質和相互作用的起源》科普報告。
  • 把OLED屏幕摁在地上摩擦,量子點Pro顯示技術為何這麼碉堡?
    QLED全稱為量子點發光二極體,其成像原理是在光源和屏幕之間添加了一層量子點薄膜,所以相較於OLED而言,它的色彩層次感更高,色彩更飽滿,亮度更高,純淨度也很高。而就色域而言,QLED很輕鬆的就能夠達到色彩標準BT2020的90%以上,但是OLED就算使出吃奶的勁,色域也只能到達70%,在這一塊就先敗一城。
  • 玻璃中的鈣鈦礦量子點:光信息存儲又出「新星」—新聞—科學網
    這些晶核可以作為晶種在後續的低溫熱處理過程中受熱場驅動下生長並形成鈣鈦礦量子點,此時信息就可以被「記錄」下來。 由於鈣鈦礦量子點的光穩定性比較差,當再次用超短脈衝雷射對鈣鈦礦量子點進行輻照時,鈣鈦礦量子點的結構會受到破壞,並產生大量缺陷,最終導致其發光猝滅,所記錄的信息也就被「擦除」了。
  • 2020中國顯示學術會議在廣州舉行—新聞—科學網
    報告人各自從國內顯示產業與技術、量子點顯示、健康顯示等方面,介紹了顯示行業的發展現狀、亮點和發展瓶頸。 19日下午及20日早上,華星光電集團研發總經理趙斌、王立軍院士、天馬微電子集團首席技術官彭冠臻、劉雲圻院士分別作了大會報告。報告人分別從MLED背光8K星曜技術、雷射顯示與半導體微顯示、OLED中小尺寸的變革與挑戰、本徵柔性顯示材料與器件等方面出發,介紹了顯示技術的前沿熱點。
  • 量子點屏幕真的比OLED屏幕還要好?
    最大亮點就是看起來「豔」得多在探尋量子點顯示技術之前,我們先看看這傳說中的量子點屏幕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直觀體驗的提升——各廠商目前完成量子點屏幕的手法雖有差異傳說中價格爆炸的OLED電視,色域據說能超過NTSC的範圍,OLED屏幕比普通LCD屏幕的優勢之一也就在這裡;而量子點電視的色域則據說可以超過現在的OLED電視(前不久發布的TCL量子點電視H9700官方稱其色域為110%NTSC)。
  •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新聞—科學網
    高效量子點上轉換探測器製備成功
  • 顯示技術之量子點顯示解決方案
    量子點(QD)顯示器是使用螢光半導體納米晶體(也稱為 量子點)作為面板架構的一部分來產生單色光以提供可調原色並提高屏幕效率和性能的裝置。 這可以通過兩種基本方式實現: 00001.
  • 小米電視5是量子點屏幕嗎?小米量子點電視好嗎?
    據介紹,小米電視5系列分為小米電視5和小米電視5 Pro兩款產品,其中小米電視5為超薄全面屏電視,小米電視5 Pro則是量子點電視。  搭載了量子點屏幕和量子點技術的小米電視5 Pro色域高達NTSC 108%,並支持MEMC運動補償技術、HDR 10+和8K解碼等多種畫質技術。小米電視部總經理李肖爽表示,小米電視5 Pro可能是畫質最好的小米電視。
  • 2019年全國量子力學年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在顯示技術中,Micro LED、量子點是下一世代顯示產業兩大主流
    1/3的成本,就可以的到接近OLED的高畫質,同時還解決了LCD向來無法克服的「黑色不黑」問題,相對於現在的LCD顯示技術需有發光源,量子點本身就是一種發光材料,可以鋪在平面上,用控制電路顯示畫面,但如何「鋪」卻是大技術,剛開始的作法是使用溶夜,將溶液塗抹到平面,溶液蒸發以後量子點便附著在基板表面,但問題是僅能用一種量子點,也就是僅能顯示一種顏色,溶液沒有辦法同時含有RGB 三色的量子點
  • 科學家研發新型量子點顯示材料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今日材料》上,為量子點顯示技術的發展開闢了高效環保的全新材料方向。  量子點顯示(QLED)被認為是繼有機發光顯示(OLED)之後的下一代顯示技術,具有色純度高、色域寬、成本低等優點,易於實現大屏幕、全彩色、柔性顯示,是虛擬增強現實技術和智能可穿戴顯示設備的理想之選。
  • 深度分析主流顯示技術中,量子點的優勢在哪裡
    【每日科技網】  彩電的發展史可以說也是顯示技術的變革史,從CRT到液晶再到現在的量子點、OLED等技術的百花齊放,彩電行業的顯示技術之爭已經到了白熱化的階段。目前主流的顯示技術還是在LCD、OLED和QLED三者,可能有些不了解顯示技術的用戶看到這幾個英文字母都不知道代表什麼?
  • 完美單光子源「助力」量子精密測量—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陸朝陽等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德國維爾茲堡大學等科學家合作,在同時具備高純度、高不可分辨、高效率的單光子源器件上觀察到強度壓縮,為基於單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測量奠定了基礎
  • TCL攻克電致發光的紅色量子點材料壽命難題,量子點顯示迎變革
    目前市場上可見的量子點顯示器都是基於光致發光原理,是量子點背光技術(QD-BLU)與液晶顯示相結合的產物,即量子點背光液晶顯示器(QD-LCD),只是量子點顯示的第一代應用。而電致發光是量子點材料在電場驅動下自主發出不同顏色的光,可以說QLED的顯示原理與OLED類似,但相較於OLED更具有顯著的優勢:  一、QLDE色域廣、純度高。
  • 還在吐槽量子針灸?!你太孤陋寡聞了…… —新聞—科學網
    「結果顯示,患者的疼痛將會在自身相應腧穴出現壓痛點,在直系親屬(被針刺者)的同一腧穴也會出現壓痛點,且統計顯示呈正相關,經過針刺治療後,所有的痛證均有減輕,其中4例患者疼痛即刻消失。」 作者還友情提示,相關研究報導將在《中國針灸》2018年1期發表。
  • 4K+量子點屏幕 站在用戶的角度對小米電視5 Pro評測
    4K量子點屏幕,高達NTSC 108%的色域和支持HDR 10+高動態範圍圖像顯示這些硬實力也開始展露,加上厚道的價格讓小米開始朝著行業頂尖和普及用戶的方向努力。既然談到「硬實力」那我們在介紹外觀之前簡單了解一下小米電視5Pro的一些主要技術亮點一、一塊4K量子點屏幕二、HDR+高動態範圍圖像顯示三、高達108% NTSC 色域四、支持MEMC技術五、內置陣列麥克風,不用遙控喚醒小愛同學亮點確實不少,尤其還是小米電視5系列首次採用量子點屏幕的電視。
  • 首款基於量子點3.0技術樂視超級電視G55 Pro顯示技術的五大優勢!
    樂視超級電視G55 Pro是樂視超級電視首款基於量子點3.0的智能電視。這款電視因為有了量子點3.0畫質顯示技術,使得畫質更加清晰自然,基本可以媲美OLED智能電視。擁有量子點3.0技術的智能電視,有什麼優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