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2020-12-05 人民網

原標題: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本報記者 甘曉

  明年1月1日,《科學通報》英文版將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作為《科學通報》英文版新一屆主編,中科院院士陳曉亞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以更名為契機,編委會和編輯部將著力推進《科學通報》英文版的國際化,打造一個源於中國學術界,由中國學者主辦的、優秀的綜合性國際學術期刊品牌。」

  小「改革」背後的大戰略

  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到Science Bulletin,《科學通報》英文版的刊名只是一個單詞的刪改,看似簡單,實則透露出編委會對期刊未來發展的國際化戰略。

  記者獲悉,去掉「Chinese」,是希望期刊能從地區性刊物轉變為國際化刊物,更多地吸引國際優秀稿件,也為中國學術界搭建更好的國際交流舞臺。

  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136.98萬篇,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然而,超過90%的高水平論文並沒有在我國出版的期刊上發表,而是投向了國外期刊。

  許多科技出版人已經意識到,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離不開世界舞臺,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中國的力量。因此,《科學通報》英文版編委會和編輯部都認為,我國科技期刊應加速國際化進程,提高辦刊水平。

  「一方面,我們要讓中國的科學研究『走出去』﹔另一方面,更要把國外優秀的研究成果『引進來』。」在陳曉亞看來,期刊國際化的目標包含「走出去」和「引進來」兩個方面。

  《科學通報》英文版化學學科執行主編趙宇亮也認為,學術期刊國際化,是創辦高質量和高水平學術刊物的生命線。

  「國際化既可以擴大中國學術界和學術成果的國際影響力,也可以用國際一流學術刊物的標準和成功的經驗來規範和提升我國學術刊物的水平。」趙宇亮強調,「一個國家的學術期刊的質量高低和影響力大小,也體現了這個國家在科學技術世界舞臺上的話語權和優先權。」

  新刊名新定位

  《科學通報》英文版是我國唯一的自然科學綜合性SCI學術期刊,創刊以來一直是我國科技期刊的重要品牌和代表。

  為了進一步加強中文版和英文版的區別定位,2013年起,新一屆編委會採取了中、英文版取消對照發表、分設編委會的做法,這被看作是一次裡程碑式的改革。如今,《科學通報》英文版已經邀請了100多名學術水平高、對辦刊熱情投入的編委會成員,其中超過30%為來自發達國家的國際編委。

  2014年8月,《科學通報》召開了第13屆編委會英文版正副主編會第一次會議,對更名後期刊的新定位、發展目標、審稿流程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討論。趙宇亮向《中國科學報》記者回憶,此次會議上,主編們都表示,我們將傳承前輩科學家們辦刊的刻苦敬業精神,繼往開來,共同努力,把Science Bulletin辦成世界學術界的「中國品牌」之一。

  更名後,期刊定位為一本「立足本土,面向世界的國際一流綜合學術刊物」,發展目標是「5年時間成為國際一流學術刊物」。

  向國際同類大刊的標準邁進

  為更好地使期刊的報道內容和學科方向接近國際同類大刊,有效利用國內的先進辦刊經驗和優勢學科資源,今年8月,《科學通報》編輯部在上海組建了分部,主要負責《科學通報》英文版生命科學與醫學方向高水平稿件的組織與編輯出版工作。

  綜合性期刊的辦刊難度大於專業性期刊,既要照顧學科涵蓋面的廣泛性,保持一定的發表稿件數量,又要保証各學科稿件質量的高水平和一致性,可讀性強。陳曉亞指出:「相對專業類期刊,綜合性期刊讀者面更大、覆蓋更廣,這就要求稿件需要既具有新穎性,也要讓其他領域的研究者產生興趣。」

  優秀而豐富的稿件是提高刊物質量的重要途徑。據記者了解,目前,《科學通報》英文版從主編、副主編到編輯部,都將約請高質量的稿件當成了頭等大事。

  《科學通報》英文版工程學科執行主編趙天壽透露,目前,邀請工程學科領域國際知名學者投稿,已經得到了積極的響應。趙宇亮負責的化學學科已為2015年邀約了近30篇稿件,絕大部分已經接受約稿邀請。在Science Bulletin第一期即將出版時,物理學與天文學、材料科學和地球科學也在進行緊張而忙碌的稿件準備。

  此外,「新刊」還將增加部分非論文內容。趙天壽介紹,Science Bulletin還將報道科技政策、科技新聞以及邀請國際權威學者撰寫前沿科研展望。News &Views,Research highlights,Correspondence等新設欄目也將彰顯綜合性期刊的特色和優勢。

  此刻的Science Bulletin編輯部已調整好航向,正在開啟新的國際化發展之路。

相關焦點

  • 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原標題: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本報記者 甘曉   明年1月1日,《科學通報》英文版將從Chinese Science Bulletin正式更名為Science Bulletin。
  • 科學網—Science Bulletin: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
  • 國產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漲勢迅猛,影響因子破9
    1 期刊介紹Science Bulletin 是由中國科學院(CAS)監督,由CAS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NSFC)共同發起的多學科學術期刊,是一本半月刊的國際期刊,根據其原創性,科學意義以及它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出版了有關自然科學和高科技領域的高水平同行評審研究。
  • 外交部︰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
    新華社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潘潔、王卓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說,深圳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磅礡偉力,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
  • 王恩哥院士:我與Science Bulletin
    2020年,《中國科學》《科學通報》(以下簡稱「兩刊」)迎來創刊70周年,《中國科學》雜誌社專訪王恩哥院士,分享他與科技期刊的故事以及辦刊心得感悟。您在「兩刊」發表文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篇?後來,您是如何成為《科學通報》英文版Science Bulletin主編的?
  • 資源動態 | Science期刊資料庫
    資源名稱:Science期刊資料庫訪問連結:http://www.sciencemag.org/訪問期限:2020.1.1-2020.12.31訂購期刊:《科學》周刊等6本科學性期刊訪問連結:http://www.sciencemag.org/期刊名中文:《科學信號》2017年影響因子:6.378期刊介紹:發表代表細胞信號轉導方面最新研究進展的同行評審原始研究文章,包括信號轉導網絡、系統生物學
  • 《科學通報》英文版:老牌中國期刊的國際化之路—新聞—科學網
    記者獲悉,去掉「Chinese」,是希望期刊能從地區性刊物轉變為國際化刊物,更多地吸引國際優秀稿件,也為中國學術界搭建更好的國際交流舞臺。 過去的十年間,我國科技人員共發表國際論文136.98萬篇,已經位列世界第二。然而,超過90%的高水平論文並沒有在我國出版的期刊上發表,而是投向了國外期刊。
  • 期刊解析—老牌骨科SCI期刊 Bone
    研究方向:內分泌學-骨科出版周期:月刊Open access:否出版國家:美國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醫學2區;小類學科:內分泌與代謝學2區更多:https://sci.justscience.cn期刊特色Bone是一個跨學科的論壇,快速發表關於骨和礦物質代謝的基礎、轉化和臨床方面的原始文章和評論。該雜誌還鼓勵與骨骼與其他器官系統的相互作用相關的提交,包括軟骨、內分泌、肌肉、脂肪、神經、血管、胃腸、造血和免疫系統。特別注意將實驗研究應用於臨床實踐。
  • Science Bulletin: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微生物群落「擴增-選擇」組裝模型
    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發表在Science, Nature系列, Molecular Plant, The Plant Cell和Cell Research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對植物-微生物共生領域有重要影響。於楠
  • 不能錯過的老牌雜誌——這個期刊人手發一篇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期刊相信還是有不少人知道的,那就是:『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BC,是美國的一本周刊,年發文量在1560左右,這本期刊歡迎尋求闡明生物過程的分子和細胞基礎的高質量科學。
  • 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lletin的中文意思
    中公考研小編分享「2021考研英語詞彙備考:bulletin的中文意思」內容,希望能給備戰2021考研考生提供幫助~bulletin的中文意思可數名詞:公告,公報,新聞簡報詞形變化時態bulletined,bulletining
  • 文匯報:SCI和JCR易主,中國科研評價怎麼辦?
    SCI和期刊影響因子在中國影響力巨大 此次湯森路透被賣的信息科技業務中的大多數,對大眾來說都很陌生,但是旗下的兩個產品:SCI資料庫和期刊影響因子( 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即期刊引証報告) 卻在學術界人盡皆知。
  • 期刊解析—優質臺辦期刊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期刊概況更多信息請點擊下面連結:https://sci.justscience.cn/details.html?sci=1&id=2915影響因子該雜誌歸屬BMC旗下,臺灣科技局創辦的期刊。另外,影響因子已經漲到5.203,如果想要試試5分左右的醫學文章,這個期刊值得嘗試喲。
  • 心理學核心期刊大全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個性與社會心理學雜誌 美 2 Psychological bulletin 心理學公報 美 3 Psychological review 心理學評論 美 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 2019年Science期刊最後一期,2019年12月20日Science期刊精華
    2019年12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12月20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Host monitoring of quorum sensing during Pseudomonas aeruginosa infection」。
  • Science:消失的學術期刊
    該研究沒有發現有著名學術期刊或論文消失的例子,也沒有收集有關期刊影響因子和文章引用率的數據。這些消失的期刊中大約一半是由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出版的。而這些消失的期刊沒有一個是由大型商業出版社出版的。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依然表明,各個學科、各地區均有處於消失的危險中的研究成果,出版商應該投入資金改善當前的保存條件。
  • 傳媒湃|兩本老牌新聞雜誌被北大核心期刊要目剔除
    兩本老牌新聞事業類雜誌被最新的北京大學(以下簡稱「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剔除。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近日從北華大學、蚌埠學院等全國多所高校的官網檢索到《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17版)核心期刊表,此前多個版本均有入選的《新聞戰線》和《中國記者》兩本雜誌被最新版的北大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剔除。
  • Science Bulletin:上海植生所王二濤組發表基於絕對豐度的植物根際...
    研究成果以通訊作者發表在Science, Nature系列, Molecular Plant, The Plant Cell和Cell Research等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上,對植物-微生物共生領域有重要影響。
  • 2020中國紅茶高質量發展峰會 助力紅茶發展破局革新
    10月23日上午,以「健康·科技·品牌——後疫情時代中國紅茶發展之路」為主題的2020中國紅茶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湖北省利川市舉辦。以茶為媒、以茶會友,深度對話、共謀發展,利川紅與全國紅茶品牌匯聚一堂,全國紅茶產區代表、知名茶業專家、中國紅茶聯盟成員單位積極交流對話,共同商討後疫情時代中國紅茶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就紅茶領域關注的熱點、難點、創新點進行專題研討,全力推廣和提升利川紅等聯盟成員單位紅茶品牌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 體細胞複製猴中國誕生
    ▼ 全球首例體細胞複製猴中國誕生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世界上首例體細胞複製猴